新华社太原3月30日电(记者王学涛)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阳泉市发现一口九边形木构水井,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根据木构件测年数据等,综合判断它的砌筑和使用年代在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
这口古井位于山西省阳泉市洪城北路东侧,北距平坦垴战国古城遗址北墙570米。2019年11月,它在棚户区改造施工过程中被发现。在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抢救性发掘项目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阳泉市文物管理中心正式开展联合考古发掘。
阳泉市文物管理中心副主任郑海伟介绍,古井上部结构已无存,他们采取二分之一解剖分段下挖的发掘方式,弄清了古井结构及井内层位。
此井为平面九边形的木构支护结构,深9米,上口内径4.5米。井壁四周由两端加工成原始榫卯结构的柏木相互搭接成闭合的九边形后逐层垒砌,为增强稳固性,垒砌过程中榫头朝向逐层更替,现存38层。
郑海伟说,根据现场分析推测,此井的砌筑工艺是自上而下分段砌筑:即下挖一定深度,进行支护,随后再下挖、再支护。井内出土大量筒板瓦残片及木构件,推测当时井上方有井栏、井亭之类的建筑物,经过拼合实验可以复原出井栏的砌筑结构。
“九边形的构造颇为奇特,砌筑工艺考究,木构件中的槽口榫、企口榫等是现存较完整的早期榫卯结构实物,它的发现对古井砌筑工艺、早期木构建筑的研究,以及平坦垴战国古城的史料补充都有重要意义。”郑海伟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