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是清朝斥巨资筹建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也是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暂弃关外专顾海防”主张下苦心经营的核心海上军事力量。北洋水师建成后,其总吨位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1894年9月17日上午,北洋舰队在运送陆军前往鸭绿江口时与日本联合舰队发生遭遇战,世界历史上第一次铁甲舰之间的对决正式上演。
就舰队实力而言,装备210mm大口径主炮的北洋水师明显在日本联合舰队之上,特别是定远、镇远二舰的305mm主炮更是让日军十分忌惮。
然而,日本联合舰队却充分利用了最新列装的速射炮优势(射速为北洋水师的6倍),以“一字阵”与北洋水师的“雁行阵”展开对决。
最终,北洋水师以沉没4艘战舰(另有1艘广甲舰在撤退时意外搁浅被击沉)的代价败退,日本联合舰队虽然遭遇重创,但却未沉一舰。
在清朝沉没的4艘战舰中,超勇、扬威两舰为木质战舰外挂铁甲,防护能力极弱。但致远、经远舰却属于“穹甲”舰,舰船关键部位均有厚重钢板防护,虽不及定远、镇远这种全钢铁甲舰,但面对吨位更小的日本联合舰队,并不落下风。
据战后日本战报记述,黄海海战时,北洋水师火炮命中率远高于日本联合舰队。但即便如此,被北洋水师命中13弹的日军旗舰松岛号居然也未沉没。
显然,致远、经远的沉没实在让人惋惜和不解。关于致远舰沉没的原因,李鸿章的奏疏中曾提到:致远弹将罄,管带(舰长)邓世昌欲猛触吉野与同尽,结果被鱼雷击中沉没。李鸿章的奏疏内容依据主要是北洋水师丁汝昌的战报。因此,邓世昌驾船撞击敌舰途中被日军鱼雷击中的说法也就就此坐实。
但实际上,黄海海战刚一开始,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就被炮火击中身负重伤,舰队指挥陷入混乱,就连他自己都称“尔时炮烟弥漫,各舰难以分清”。而日本海军的作战报告中也称:仅在炸毁扬威舰时使用过外装鱼雷,除此以外并未使用过一枚鱼雷。
那么邓世昌的致远舰究竟是因何沉没的呢?从2013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开始了长达6年的水下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北洋水师致远舰和经远舰残骸,并且有了不少新的重大发现。
首先是致远舰锅炉所在的核心区域,三层穹甲均向外翻,一个直径达1米的圆形铜质锅炉构件在右舷靠桅杆处被发现,距锅炉核心区域甚远。
这表明,致远舰沉没的直接原因其实是锅炉爆炸,换言之,致远舰在弹尽粮绝后高速撞向敌舰时,因强排风导致锅炉压力过大引发爆炸。而致远沉没后,原本在水中被救起的邓世昌却选择了“自沉”,与全舰250余官兵一同壮烈殉国。
致远意外沉没后,身为僚舰的经远舰弹药也已用尽。据《北洋海军舰船志》记载,经远舰管带林永升下令撤除舢板和连接上下舱的木梯,全舰官兵手持毛瑟枪和佩刀在甲板集结,准备跳渡登上日本联合舰队比睿舰,展开白刃战,但遭遇比睿舰机关炮压制,最终舰沉。
在对经远舰水下考古时,在艏部区域发现大量毛瑟枪子弹,这印证了经远舰官兵的确打算靠步枪与日军战舰作战,经远舰官兵这一举动让人泪目的同时,也让对手钦佩不已。
在战报中,日军记载道:“敌军终未升起降旗,一直奋战,死而后已,当可瞑目海底”。
除了以上2大新发现外,水下考古还发现了北洋水师所用开花弹,并填充有铅丸,推翻了此前认为的北洋水师仅装备有实心穿甲弹的传统观点。
可见,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士兵素养,北洋水师丝毫不逊色于日本联合舰队,其最终战败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当日本以举国之与北洋水师决战时,清王朝的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却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孤军奋战的北洋水师战败覆没,清廷内部,更是忙于为慈禧太后筹备寿诞。如此境况之下,即便北洋水师官兵再英勇,也终究无法以一旅对抗一国。
致远舰沉没,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在甲午海战中沉迷。邓世昌为何要拿军舰撞击敌军呢?
是没有办法下,同归于尽的方法。
致远号的排水量只有2000多吨,防御力薄弱,是一种穹甲巡洋舰。
所谓穹甲是只保护水线以下动力舱的一种装甲,对于水线以上军舰其他部位是没有保护的。
当时致远号的装甲倾斜部分厚102毫米,水平部分76毫米,但仅仅保护动力舱而已。
这种防御能力如果在致远号建造的1886年,还是不错的。
但在黄海海战的1894年,这种防御是很难和日本联合舰队对抗的。
因为日军装备了大量150毫米左右的中口径速射炮。
这种火炮难以对定远号、镇远号这种铁甲舰造成致命打击,但对于防御薄弱的致远号是致命的。
因为速射炮的射速快,致远号水线以上又没有装甲,一旦遭遇密集炮击很快就会被重创。
到时候即便有穹甲保护动力仓,使得船只不会沉没,但水线上都被轰光了,这军舰还有什么用处,只是浮动的靶子而已。
相比日军大量的速射炮,致远号的火力也不行。
它只有210毫米双联装火炮1门,210毫米单装炮1门,152毫米单装炮2门。
这些火炮一共只有4门,都不是速射炮,火力很弱。
相反,同致远号对轰的日本军舰吉野号,排水量4000多吨,几乎是致远号一倍。
它的火力极为强劲,152毫米速射炮4门,120毫米速射炮8门,一共是12门。
抛去速射炮不谈,火炮数量就是致远号3倍。如果加上速射炮的区别,双方火力相差至少5到10倍,根本没法打。
原则上,双方差距如此之大,是不应该随便正面对抗的。
可惜当时北洋水师腐败,致远号就已经是主力,没有办法不用了。
激战中,致远号还不仅仅是对抗吉野号一艘敌舰,而是被多艘敌舰围攻。
以致远号的防御力和火力,很快军舰就千疮百孔,失去了作战能力。
这种情况下,邓世昌下令撞击吉野号,这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当年的致远号是有撞角的,具备撞击敌人的条件。
而即便是吉野号这种军舰,如果正面被撞击以后,也可能遭受重伤。
可惜在致远号冲击的时候,遭到猛烈炮击,致远舰身突然爆炸沉没未能成功。
致远全舰自管带邓世昌以下246名官兵仅7人获救,邓世昌则与其犬同殉国。
爆炸原因至今没有众说不一,可能是致远舰上鱼雷被击中爆发,亦可能是舰上锅炉被击中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