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司马昭杀了魏主曹髦,蜀国凭什么兴师问罪?

历史趣闻     2019-1-29     点评:235举报

说到三国时期的魏国主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的,话说他也算是傀儡级别的人物了,但是最后还是被司马昭给杀了,但是这个时候蜀国好像就不干了啊,并表示要兴师问罪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蜀国它凭什么可以这样做哦,它为什么又要这么做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司马昭杀了魏主曹髦,蜀国凭什么兴师问罪?

曹髦,字彦士,乃魏文帝曹丕庶长孙,东海定王曹霖庶长子。正始五年(244)年,曹髦被封为郯县高贵乡公。正元元年(254年),曹髦登基,是为曹魏第四位国君。曹髦在位六年,文武双全,深得人心。据《魏氏春秋》记载,钟会曾评价曹髦道:

“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只可惜生不逢时,虽贵为皇帝,实为傀儡。时司马昭独揽朝政,年轻气盛的曹髦因无法忍受司马氏专权,不想坐以待毙,便率宫廷卫队及奴仆数百人,想攻入司马府,诛杀司马昭,然而不幸被司马昭的家丁成济所杀。演义中所描述的:“曹髦驱车死南阙”便是这一幕。

时曹髦死后,蜀国姜维出兵伐魏,在演义中,姜维出师北伐所打的旗号便是给魏帝曹髦报仇。然而司马昭杀了篡汉的曹贼,不应该是大功臣才对吗,姜维怎么还兴师问罪呢?

问罪是假,师出有名

古人打仗讲究师出有名,无缘无故的攻打别人是难以服众的,而司马昭杀曹髦就给了姜维一个出师北伐很正当的理由!这里涉及到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敏感的话题:弑君。在曹髦以前,中国历史上的弑君行为是极其少见的。而且这次弑君还很不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臣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杀死君主。曹丕篡汉都没有杀汉献帝,反倒对汉献帝很好。而现在曹魏政权还在,司马昭居然敢弑君,实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北方世族多因循守旧,维护旧制,这也是曹操独揽朝政而不敢称帝的原因。司马昭背君弑主,世族百官对他必然恨之入骨,蜀国姜维此时兴师问罪必然是顺应民意,出师有名。

司马昭杀了魏主曹髦,蜀国凭什么兴师问罪?

趁火打劫

时曹髦死后,魏国内政必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朝堂不稳,魏国军心必乱,会再次陷入动荡,此时出兵便有趁火打劫之利。

魏国国君被臣子所杀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甚至可以相当于出师表中提到的“天下有变”。此时趁曹魏内部人心不稳,蜀国出击,就算打不赢,只要打下关中之地立足,蜀国的情况就会大大不同,甚至占据主动。

既望光复汉室,又思缓解矛盾

姜维平生之夙愿便是继承诸葛遗志,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说白了,即使曹髦不死姜维也会出兵。据《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胜利3次,失败3次,5次打平,互有胜负。之所以坚持北伐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姜维有着光复汉室的雄心。

司马昭杀了魏主曹髦,蜀国凭什么兴师问罪?

当然,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一种转移矛盾的方法,兵者,国之大事!当战事展开后,大家都知道输了,伤的是所有人,因此在内部斗争上会自然而然的有所收敛。时蜀汉内部分为三股势力,荆州集团,东州集团以及益州集团。他们希望在这个外来政权中获得更多的权力,更多的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这也就形成了其内在矛盾。发起战争转移内部矛盾,这也是诸葛亮,姜维连年北伐的原因之一。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山西有哪些农耕时代的文化遗址,山西夏朝遗址

山西有哪些农耕时代的文化遗址,山西夏朝遗址

历史趣闻阅读:359   点评:16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马援马革裹尸的故事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马援马革裹尸的故事

历史趣闻阅读:9854   点评:234
太监等级划分制度:中国各朝代太监的明确划分

太监等级划分制度:中国各朝代太监的明确划分

历史趣闻阅读:9305   点评:315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259   点评:182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马王堆汉墓出土绝美漆器欣赏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马王堆汉墓出土绝美漆器欣赏

历史趣闻阅读:293   点评:10
你知道哪些关于山西博物院的资料,山西大学2022考研文博专业报录比

你知道哪些关于山西博物院的资料,山西大学2022考研文博专业报录比

历史趣闻阅读:338   点评:23
关羽张辽徐晃什么关系 盘点关羽张辽徐晃的经典故事

关羽张辽徐晃什么关系 盘点关羽张辽徐晃的经典故事

历史趣闻阅读:10282   点评:319
七尺男儿是几米:古代7尺男儿等于多少cm(图)

七尺男儿是几米:古代7尺男儿等于多少cm(图)

历史趣闻阅读:11869   点评:208
揭秘:清朝皇家办丧事奇怪规矩

揭秘:清朝皇家办丧事奇怪规矩

历史趣闻阅读:9309   点评:293
河南博物院旗舰店盛大开业携断货王考古盲盒助阵京东居家年货节

河南博物院旗舰店盛大开业携断货王考古盲盒助阵京东居家年货节

历史趣闻阅读:425   点评:15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