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一个有情怀的考古青年作文,考古是一种情怀

历史趣闻     2023-8-21     点评:3举报

【奋斗者正青春】

原标题:邵晶在陕北大地上挥洒青春和汗水,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引题)

一个有情怀的考古青年(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周子元

“我现在几乎全年无休,不是在去西安的路上就是在去陕北的路上。”

吸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邵晶不停奔波的是一座巨大的“石头城”——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的石峁遗址。它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考古学界用“石破天惊”形容它的发掘。从业13年,邵晶一直坚守在这片陕北大地上,用青春和汗水探索中华文明起源。

触摸历史的路

“我的家乡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古遗址旁边,小时候暑寒假经常去山上玩,看到那些文物就觉得非常的好看威严。”尚未深入了解这个行业,邵晶因为天然的亲近,进入西北大学学习考古专业。

本科期间,他第一次实地参与考古发掘是在甘肃的礼县鸾亭山遗址。邵晶回忆道:“我们班分在两个地点,一个是在县城边上,条件相对能好一些。另外一个地点比较远,是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能上得去的山顶,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去了那里。”甘肃本身是比较缺水的地方,需要发掘的山顶更是寸草不生。那段时间,邵晶常常是早上背着干粮上去,晚上下山回到驻地就疲惫不堪。“我记得它坡度很大,爬上山就需要将近两个小时,还要背着装备,大部分路段稍微下点雨就下不了山。”艰苦的环境磨练了邵晶的心态,让他对实地考古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研究生阶段,邵晶第一次接触陕北石峁遗址。进入陕西考古研究所后,2012年开始负责神木石峁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的主要工作。

总结这些年的工作,邵晶说:“石峁的考古工作,一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城,城内面积有400万平方米,分布着很多重要的遗迹遗物;二是这座城是什么样的性质?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发现石峁城的遗迹遗物等级很高,它可能是4000多年前的一个都邑性城址。三是石峁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000多年前的陕北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早期国家。那中国这片大地上最早的国家怎么来的?从石峁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这就是我们这么多年在做的一项具有家国情怀的工作。”

艰苦奋斗的石峁人

拿着小毛刷和铲子,一点一点将古人留下的文化遗存发掘出来是许多人对考古工作的简单印象。住窑洞、挑水喝、抓蝎子,在夏季烈日与冬季寒风中,日复一日与土为伴才是邵晶和同伴们在石峁工作的真实写照。

越是艰苦的地方,遗迹越能保存下来。考古工作大致分为考古调查、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在调查的基础上去勘探,在勘探的基础上去重点发掘,是考古的基本流程,这也意味着漫长的亲力亲为。石峁考古人凭借热爱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中不断发掘,用十余年青春换来石峁真容的逐渐显现。

考古过程中,邵晶他们遇到的困难除了自然环境,最大的困难还有不理解。“不管是当地政府也好,老百姓也好,这种不理解很可能就让你的工作没法开展。但是我们都一一解决了,坚守了十几年,用我们的诚心与辛苦,让大家知道我们真正是来干事的。”

多年的田野工作,邵晶认为从事考古工作最重要的是得有情怀。“考古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个学科专业,它是一门科学。做考古,首先要经过多年的知识学习和储备。工作之后还要做大量的实践工作,锻炼专业技能,包括一些农村生活常识都得知道,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考古工作者。但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情怀,不需要你有多聪明,也不需要有多厉害,有情怀才能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坚持下来。”

考古是一生的事业

“考古工作使我完成了从‘爱一行干一行’到‘干一行爱一行’的转变。在上大学的时候都不知道考古是什么,干了考古之后才觉得挺好,爱上了这一行。现在越干考古工作,我越知道它的重要性。”

邵晶目前主要工作还是围绕石峁遗址,同学经常开玩笑说他是长在陕北,但他觉得在陕北做考古挺好的。“做石峁考古总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每一天可能都会有令人惊喜的新发现。石峁所在的地区受到城市的影响比较少,一直保存的比较好。我们甚至可以看到高达70米的皇城台遗迹,你要知道它可是4000多年前的。所以我觉得每天都是幸福的。”

由于考古工作大多没有可逆性,一个重要的遗迹发掘完之后,很难再重新做一遍。发掘的同时,很多信息就已经被提取了,所以考古的传承是很重要的。“石峁考古的肯定不是一两代人能做完,甚至不是一两百年能做完的。”如今,邵晶也在做“传帮带”的工作,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石峁以及周边的考古工作中来。

考古会成为邵晶一生的事业,他对此充满希望:“这些年,我觉得全社会都对考古的理解有了明显的进步,相应的考古行业和考古工作者感到了更多的幸福,这就是最大的进步。考古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治工作,未来我们朝着这方面继续去努力,考古事业才能获得更为重要的发展。”

一个有情怀的考古青年作文,考古是一种情怀

扎根查验一线邵晶:做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考古人,你怎么理解?

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考古人,我认为这既有家国情怀的意义,又符合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青年扎根一线,正是奋斗者的青春。正是也没有很多邵晶这样的人,才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越走越远,才能让更多的人见识到我国文物的魅力,考古人亦是奋斗人,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才让我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充满敬意。

1.我理解为邵晶是青年人的榜样,青春就应该奋斗,应该扎根一线

我们要实现自我价值,虽然我们所处的工作岗位都很辛苦,但这正是我们升华自己的机会。他的工作是考验定力的工作,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原文物本来的样子。而我们作为青年人,也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人民服务,才是青年人应该有的样子。服务在一线会让我们的自我价值得到提升。

2.我认为青年人要有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我们要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投身到工作岗位中去,我们不要怕辛苦,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都不能动摇,我们为国奉献的意志。我们要记住自己的工作使命,要为祖国现代化而努力,要为实现我国的民族复兴而奋斗。我们要有民族气节,更加有爱国主义精神。要像他一样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能体现他的精神。

3.我觉得我们是新时代青年,他是新时代考古人,我们是新时代工作者

我们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应该发光发热。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邵晶的工作就是这样,他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身的文化。并且他把考古当作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跟担当意识。他在工作中坚守出新,使我国的文明不断焕发新生机跟活力。

一个有情怀的考古青年作文,考古是一种情怀

有个很厉害的考古青年叫什么

  2001年11月30日,天津红桥区复兴路工地文物发掘现场,十几位考古专家仔细端详着一块刚出土的铁疙瘩,没有人能说明白它的来龙去脉。“这是清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造的铁钱,因为工艺粗糙没有流通,就运到天津当炮砂。”一个15岁孩子的话让大家嗤之以鼻:“那时都是铜钱,哪来的铁钱!”“再往下挖应该还会有炮弹。”10分钟后果然挖出一颗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这个孩子就是当年已名震大半个中国的天才考古少年郝笛,后来天津的许多大型考古挖掘现场都邀请他到场。8岁时,他花5元钱买下了直径15厘米的太平天国时期孤币“洪武通宝”;10岁起,他收藏考证古代盔甲,现在是国内外此项研究的顶级专家;12岁,他破解了困扰中国考古界2000年的谜题“白金三品”和“鱼肠剑”,初步确立了在中国考古界的地位;13岁,他成为中国文博学会专业委员会年龄最小的会员;他的藏品价值过亿,是中国古钱币、古铜镜、古兵器戈最大的收藏鉴赏家;他的鉴定结果往往决定着几百甚至上千万元额度的大宗文物交易。
  八九岁时赚了17万元
  在考古鉴宝界,郝笛颇像一座无人能够探知的古墓,充满悬疑与传奇。
  10岁以前,郝笛一直住在沈阳道附近的爷爷奶奶家。在父亲郝文敏的记忆里,5岁时郝笛就开始迷恋文物了。
  郝笛自小有着同龄孩子身上少见的安静,而且智商奇高,父亲需用计算器计算的百位数加减法,他张口就能说出结果,给他买的玩具他看都不看一眼。
  上学以后,郝笛常常深夜才回家,问他,就说去看朋友了。什么朋友能玩到这么晚?家人把电话打过去,朋友竟是位70多岁的老人,那时他的身边都是这样的朋友。
  沈阳道上的老人们后来说,6岁起,郝笛就已是文物市场上频繁的买家了。7岁时,他就花7000元钱买回一把青铜剑。
  10岁那年爷爷去世了。晚上,郝笛静静走进来,跪在灵堂前,4个多小时后,郝文敏一觉醒来发现儿子还跪在那儿,一推,孩子已僵住了。当医生的妈妈赶过来,看到儿子的腿都紫了,揉了3个多小时,孩子的腿才会动。丧事办完后,郝文敏觉得应该跟儿子好好谈谈,郝笛哇的一声哭出来:“是我害死了爷爷,他不该死那么早,他把你给他的医药费全拿给我买文物了……”郝文敏大吃一惊,那时他的生意很顺,每个月都给患糖尿病的父亲三五千甚至上万元钱。到那时,郝笛购买文物已花去40多万元,其中还有他自己赚到的第一笔钱。郝笛对父亲讲起八九岁时,一处工地挖出一批碎瓷片,他一包包背回家,攒了4麻袋。之后一片片拿到市场上去卖,他懂行,谁也骗不了他,一共卖了17万元。7800多枚古铜镜,几乎是现有存世总量的1/3,大多是那时他从文物市场淘来的。
  10年来,每到爷爷忌日那天,郝笛都水米不进,以此作为对给他帮助最多的爷爷的纪念。
  司马南: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
  天津老作家、收藏家王鹏就住在郝笛家楼上。他清楚记得,郝笛7岁那年,自己的老师——一位钱币收藏大家闻讯找到郝笛,随身带来几本收藏册,3000多枚古币,3分多钟,郝笛合上钱册,“有7枚不对,仿的。”老先生惊得目瞪口呆,那7枚一般学者拿放大镜都鉴定不准的仿品是他故意夹进去试探郝笛的。那时,郝笛已是名震京津的古钱币研究“神童”了。
  郝文敏最初见识到儿子的厉害时儿子还不到9岁。那年在洛阳博物馆,他不经意跟身边一个馆员说起自己是郝笛的父亲,呼啦围过来几位研究员,一个副馆长还不住叮嘱他:“好好培养,你儿子可了不得。”有一年,郝文敏带着儿子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小郝笛边看边说:“这个年代不对,那个工艺写错了。”郝文敏直拦孩子别乱讲,旁边一位老者说:“他说得对,我能和他聊聊吗?”边聊,老人还不住地记录,后来,有人告诉郝文敏,那位老人就是文物名家、末代皇叔溥佐先生。
  11岁时,曾有人问郝笛“凭什么给人家鉴定文物的真伪?”郝笛说:“很简单,老的东西都有神韵,像围棋的黑白子一样分明。”“什么是韵?”“一种感觉,很微观,说不出来,肯定不是唯物的东西,上千年了能没有神韵吗?”满座失声。
  上初中时,郝笛常常逃课,躲在家中或图书馆研究考古和历史书籍,《二十五史》、《铜元详考》、《中国古币》……一学期下来,郝笛在学校的考勤只有几个星期。12岁,发现了“白金三品”和“鱼肠剑”后,他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论文。
  是真的吗?最先赶来求证的安徽电视台记者足足数了一天一夜,郝笛家几乎包含了中国历朝历代的钱币共有167800枚,古兵器戈、青铜剑3000多把,盔甲10多副……
  小山似的古钱币堆在屋中,天津一位记者随意从中抽出一枚,坐在沙发里的郝笛只一瞥:“东西汉之间流通的新疆龟兹无纹钱,是目前发现最小的币。”再抽一枚,“西汉早期的榆荚半两钱,厚0.2毫米,是中国最薄的古钱币。”山东电视台导演许凡和他打赌,把他带进山东博物馆库房,随便指出一件,他能滔滔不绝讲上几十分钟。
  反伪斗士司马南带着专家找到16岁的郝笛,从高古玉到瓷器到盔甲到陶器,郝笛讲得专家时而连连点头时而轻轻摇头:“这个,我们还没有涉足过……”临了,司马南拉着郝笛的手说:“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理解了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老话。”
  西北列车上的刀光剑影
  专家说:“能与郝笛对话的古钱币专家,全国不到10人。”很早,郝笛就已是全球数十家博物馆最资深和权威的客座专家了,从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到海外收藏界,从京津到西北到江南,郝笛被当做大师一样尊崇和膜拜,一件文物只要郝笛看过了,没有人再怀疑它的真伪和价值。
  在武昌一个农家的炕头,郝笛匍匐在一件件古器具旁,嘴里不住叨念着:“对,对,都对。”然后用手一指墙角、地当中几个盆碗:“这个,这个,不对,仿的,还有那个,修补过……”卖家直喊冤:“你得给我证明,这可不是我仿的,否则,我在圈里还怎么吃饭啊。”“都是早仿的,你也没这个本事。”临了,郝笛看一眼两家:“结了,你们谁给钱?”郝笛是卖家托了几层关系请来的,但他绝不会因为谁的面子偏袒谁。“我付钱,但我绝不可能给你3%。”买家开口了:“我会付给你5%。”那笔交易的最终额度是700多万,那一年,郝笛14岁。如今,从港台到内地一大批企业家、演艺界大腕等文物买家,都以能请到郝笛做鉴定作为是否收购的标准,他的结论往往决定着6位甚至7位数的大宗交易。“郝笛一到,我马上打款,价钱不是问题。”买卖两家都清楚,郝笛现在的酬金是成交价的10%。
  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每年寒暑假,郝文敏都得带着儿子去淘宝、鉴宝。
  一是一二是二,文物不说假话,郝笛也从不说假话,郝笛是鉴宝界有名的“铁包公”,这使他在圈子里既让人爱又遭人恨。
  去年初,应一位大人物的邀请,郝文敏陪同儿子乘上了开往西北的列车。凌晨2点多,一个光头大汉轻轻拍醒了郝文敏,郝文敏心头一紧。“光头”带着他走进卧铺席,里面坐着4个面露凶光的黑大汉。
  一个年龄稍长些的家伙开口了:“我们哥几个已经被郝笛逼得快吃不上饭了,前面几次就算了,这次务必请他抬抬手,不然,你们的雇主也可能把我们‘做了’,这个是我们的一点意思。”黑大个指指地上一个鼓囊囊的塑料袋。“我试试吧,你也知道郝笛的脾气。”郝文敏回去推醒了儿子,不一会他又返回了卧铺,来去四个回合,郝笛说了,坚决不行。“如果郝笛答应,这次交易的7位数利润可以全部给他,留我们哥几个的性命,也留你们一家5口的性命,让郝笛掂量着办吧。”4个黑大汉怒目相对,硬座车厢里,几个打手也站起身,腰间露出明晃晃的刀子。“我不去了,这批货我不去看了。”到下一站,郝笛和父亲下车返回了天津,宁可不看也不说假话,这是郝笛最大的一次让步。
  针鼻大的电锯痕
  五大道一对下岗夫妻背着一包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展转找到郝笛,孩子要上大学了,学费得10万元,接连找了几个买家,最高的给5万,少的5000元。郝笛很快把东西分成三堆:“这件值35万元,那两堆不值钱,每堆值5万。”郝笛又给了他们3个联系方式:“告诉他们,说我看过了。”夫妻俩千恩万谢,郝笛一分钱不收:“你们不是收藏家,也不是文物贩。”事后,郝文敏埋怨儿子:“你怎么不花10万自己买下来,没看出来吗,他们其实就想要10万元钱。”郝笛说:“这种钱我永远不会挣。”
  21岁的郝笛有着“中国考古第一大家”的美誉,他也是第一个敢用照片鉴宝的人,而且从未失过手。不久前,苏北山区一位农民给他寄来几张照片,他在自家院里打井时挖出了一个小铜盒。郝笛看了兴奋不已,接连说了几个“珍贵,太珍贵了。”原来那是只有记载没见实物的秦朝衡器。他拨通那位农民的电话:“你的东西太珍贵了,实在难以做价,再别给别人看了,那会很危险的。你去找某博物馆的吴馆长,说我看过了,他能给你300万。”
  台湾故宫博物院一位专家也因此和他成了朋友,常常电邮些照片给他,让他帮助做鉴定。去年夏,这位专家领着大陆几位考古专家来找郝笛,这次他带来了一件高古玉方樽,他们都已看过了,只想让郝笛点下头。郝笛端详了一会,用他惯常的老练语气说:“没错,玉是高古玉,仿的,也不是现在仿的,是在民国时期,你拿去拍卖,别人也能当真的买。百密一疏,形制和纹饰我先不说,最明显的内壁上有一处电锯痕。”几人拿放大镜一瞧,果然有一处针鼻大小的电锯痕。
  有关郝笛鉴宝的传奇在文物界传得神乎其神,有人说,他亲眼见过,一个被罩住的青铜鼎只露出针鼻大的小眼,郝笛竟能鉴出它的真伪。
  秦皇祖父下人墓出土的殉葬炉灶,汉代的陶罐……两室一厅的郝笛家每面墙壁都摆着满满当当的博古架,地上堆满了铜镜、高古玉,墙上钉满青铜戈、剑……郝文敏说,郝笛的收藏共有一万多个品种,总数量超过15万件,这里仅是他收藏的1/10。太丰富了,一位日本汉学家看过郝笛的收藏,开出1亿多元人民币的天价要买:“这些收藏足可以建4个中型规模的博物馆。”郝笛说他的东西中很多并没有太高的经济价值,但如果现在不收藏保存起来,后人再想研究它时恐怕就找不到实物了
  桌上的铁盆里留着一个吃剩的包子,这天爸爸花2元钱给他买了顿午饭,郝笛刚吃过,现在刚睡了会,22日晚他在那台旧电脑前忙着写他的《中国古币大全》,又只睡了6个小时;卧室兼书房里只有一张长沙发,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少年没睡过床了;多年来,郝笛简朴得近乎悭吝,父亲给他20元钱让他买双鞋,他花3元钱在地摊上买回两只形号不同的旅游鞋,左脚44码,右脚43码,那双鞋他一穿就是好几年;校服穿到拉不上拉链,对于生活,郝笛只有一个要求——越简单越好……指着桌上的6枚古钱,郝笛说那是他刚从一个日本汉学家手中收购来了,花了360万元人民币。
  坐在那堆古文物中,郝笛常常把弄着其中的一件,甚至一整天坐着不动,不说一句话。有些日韩的汉学家来拜访,每次和他们谈完话,郝笛都会沉闷好几天:“他们对中国古币的研究很多地方超过了我们……”
  谁也说不清,在这个外人看来还是个大孩子的心里,有着怎样丰富的世界。有人说,对文物他生来就有种使命感;有人说,他生下来就已是个5000岁的老人。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刘渊是匈奴人,为什么建立国家叫汉国

刘渊是匈奴人,为什么建立国家叫汉国

历史趣闻阅读:7740   点评:208
考古发现观后感,帝挚青阳氏政权的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观后感,帝挚青阳氏政权的考古发现

历史趣闻阅读:395   点评:15
揭秘史上最著名十位“二奶”的宿命

揭秘史上最著名十位“二奶”的宿命

历史趣闻阅读:7378   点评:147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268   点评:182
魔兽世界吃了可以变身的鱼,魔兽烹饪食谱大全

魔兽世界吃了可以变身的鱼,魔兽烹饪食谱大全

历史趣闻阅读:392   点评:24
盘点语文学霸手机上悄悄安装的3款APP

盘点语文学霸手机上悄悄安装的3款APP

历史趣闻阅读:438   点评:4
新疆的小河墓地,新疆挖出千年不腐的美女

新疆的小河墓地,新疆挖出千年不腐的美女

历史趣闻阅读:358   点评:10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在哪里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在哪里

历史趣闻阅读:524   点评:20
范蠡为何有财神之称?范蠡辅佐勾践十年最后为何隐退?

范蠡为何有财神之称?范蠡辅佐勾践十年最后为何隐退?

历史趣闻阅读:9009   点评:406
我想学考古哪些大学比较好,考古专业大学有多少

我想学考古哪些大学比较好,考古专业大学有多少

历史趣闻阅读:496   点评:16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