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发现古墓挖出文物,古墓出土300件文物

历史趣闻     2023-8-20     点评:27举报

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建馆于上世纪50年代。说起湖南省博物馆的招牌陈列,必定有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不但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还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平添一丝神奇色彩。

很少有人知道,马王堆汉墓的发掘经费只有区区6000元。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早在1951年秋天,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鼐来到湖南长沙进行考古研究时,就在长沙东郊发现了2个相连的小山坡。第二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南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两个小山坡进行了调查,确认是一个大型汉代墓葬群。此后,考古专家没有对此进行发掘。

640

1971年12月下旬,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准备在两个小山坡下面挖防空洞工程,建造地下医院。施工队在钻探时,发现从钻孔里冒出了一股呛人的气体。用火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湖南省博物馆考古专家熊传薪获悉后,与工作人员来到施工现场进行查看,凭借发现的白膏泥、木炭等物,判断这是一个汉代古墓。

由于古墓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必须对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否则,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那个年代,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基本已经停止,必须得申请发掘经费。熊传薪申请1.2万元钱,作为发掘工作的各项费用。

40年前,1.2万元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领导有些犹豫,问熊传薪为什么要这么多钱。熊传薪回答,这点钱并不多。因为要买照相用的胶卷,买锄头扁担,买包装器物的包装纸,以及支付民工的误工补助。领导听了,还是砍了一半费用,只批了6000元钱给熊传薪。

1972年1月 16日,熊传薪就用这6000元钱,启动了对汉代古墓的抢救性发掘。

415

在发掘过程中,社会各界提供了帮助。湖南长沙大型建筑机械厂等工厂为发掘工作提供工程机械及机械操纵人员,湖南直属文化文化系统部分单位等为发掘人员提供交通工具,当地驻军和长沙市部分中学和高校提供发掘时运送土方的人力,湖南中医学院和湖南医学院参与文物保护。由于古墓里有许多文物,为防止文物流失,当地驻军也派了一队士兵前来安全保卫工作。

当地村民也自告奋勇地帮助发掘人员,他们说:“我们祖辈很多都是干这个的,所以,自己对于挖墓还是非常在行。”事实证明,他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经过3个多月的艰难发掘,到1973年4月,发掘人员终于见到了这座汉墓的棺椁,并在里面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据考证为西汉长沙王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此外,还出土了1000余件文物。后来,这座汉墓被定为马王堆汉墓一号墓。

1973年11月18日,经过批准,考古专家又对马王堆汉墓二号墓和三号墓进行发掘。到1974年,马王堆汉墓全部发掘完毕。

640

马王堆汉墓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3个墓室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西汉T型帛画、西汉黑地彩绘棺、西汉云纹漆钫等都是国家级文物,极具史料价值。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马王堆汉墓名列其中。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参考资料:《马王堆汉墓》《马王堆二、三号墓发掘简报》等】

发现古墓挖出文物,古墓出土300件文物

马王堆汉墓真正的“王者”,比素纱襌衣珍贵多了,想看一眼有多难?

1972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发掘的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意义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古墓共包括三座墓,分别属于西汉初期的丞相轪侯利苍、其妻(辛追)和他们的儿子。





马王堆汉墓一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些文物闻名世界,例如三千年前华丽轻柔的丝绸、保存完好的辛追女尸以及叙述神秘天国幻想的帛画等。




如今,如果你到湖南省博物馆就可以参观到汉墓里出土的284件(组)精美文物,它们带领现代人穿越历史的时空,却感悟汉代文明的瑰丽和神奇。可是有一件文物,可谓是马王堆汉墓里隐藏的“王者”,因为它从一出土就未露面过,很多人也许都没听说过它的名字,更勿论见到实物,它就是漆纚(xǐ)纱冠。

纱冠是什么,大家可能都猜到了它是古人所佩戴的帽子,漆纚(xǐ)纱冠却不是一顶普通的帽子,它发现于马王堆汉墓3号墓,墓主是轪侯利苍的儿子。由于从外形看,它外形不及其他文物惊艳,出土后被高度保护,在媒体前曝光的机会也较少,因此非常鲜为人知。




被发现的时候,此纱冠被装在一件极其精美的油彩双层长方形木奁内,相传利仓之子曾是一名武将,专家判断,这顶漆纚(xǐ)纱冠很有可能是他的官帽。古时等级制度森严,对于官员而言头上的帽子既是权力的象征又代表着个人的颜面,因此,对墓主来说这件东西显然十分重要。

而随后当考古专家对这顶史上最早的乌纱帽展开仔细的研究后,确实也有惊人的发现,首先,漆纚(xǐ)纱冠制作于两千多年前,在没有用到任何坚硬的材料作为内搭支架的情况下,帽子历经千年竟然还坚挺有形,另外,在地下被密封千年后,纱冠出土时仍然充满着莹亮的光泽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墓主的身份非同一般,官帽的材质当然有要求,既要符合武官的严肃深沉的气质,又得舒适耐磨适合战场上使用,无论如何,在这顶帽子的制作工艺里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历史真相的揭开,需要史料和考古文物的共同作用,经过考证,马王堆漆纚(xǐ)纱冠在制作时使用了一种现代社会早已失传的工艺--髹漆工艺。所谓髹漆,其实说来也十分简单,就是在丝织物编制好的帽子胚胎上刷上一层薄薄的油漆,或者用刷好漆的丝织物来编制帽子,这样待油漆干后帽子不仅变得立体还带有漆的光泽感,另外,帽子上布满了均匀细小的方孔,冬天戴上防寒,夏天戴上不闷头,美观又实用。

但虽然制作原理听上去简单,实际上这项技术对工艺的要求十分严苛,真正操作起来的难度超乎想象,不然也不会随着时间对的流逝而失传。其实漆器制品在我国古代并不少见,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髹漆工艺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不过古代官营手工业技术讲究不外传,独门绝技更要求保密,民间的技艺也十分注重师徒传承,因此到现代社会后很多宝贵的技艺都消失了。




这顶漆纚(xǐ)纱冠既运用了失传的绝技,又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文物,因此它的价值无法衡量。为了避免它长期暴露在灯光和空气中会带来氧化反应,漆纚(xǐ)纱冠一出土就受到了严密对的保护,被密封在原来的盒子里,严禁对外展出。珍贵如素纱襌衣,现代人还能在博物馆一饱眼福,而这件文物,想见实物却是十分困难的事了。

发现古墓挖出文物,古墓出土300件文物

“长沙古墓、十墓九空”,为何马王堆汉墓能幸免于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全世界都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在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下,多地都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战争。具体到中国,中苏矛盾日益加剧,中美关系尚未真正缓和,欧美列强同样不怀好意……。

面对这样严峻和恶劣的国际形势,毛主席在1972年提出了九字方针的最高指示:

从此,中国开始进行长期的战略备战,到处都在大搞工程基建。这年的7月30日,距离湖南省长沙附近的一所部队医院正在开挖防空洞,突然就挖出了一处古墓,由此拉开了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和发掘工作。

初步判断,这是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陵墓。随着出土文物的越来越多,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地下宝库,甚至被西方世界称为“东方的庞贝城”。在当时的意义,远胜过最近这些天三星堆考古挖掘的轰动性。

尤其是,其中的一具千年古尸更是轰动了全世界,为研究汉初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实物依据,也创造了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的一项奇迹。

这具女尸下葬时大约50岁,身高在1.54米左右,保存得简直堪称完美。刚出土时,她就和刚睡着一样,皮肤尚有弹性和润泽,用“栩栩如生”这四个字来形容毫不夸张,完全看不出已经过世两千多年了。

在进一步的解剖中,考古学家发现这具女尸的防腐技术完全不同于其它国家,先进了不止一星半点。比如,埃及最负盛名的木乃伊,其利用的防腐手段就是掏空内脏以后进行风化后密封保存,所以都是干尸。

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这具女尸,体内的内脏和器官几乎还百分百存在着。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内脏和器官不仅轮廓明晰,而且还有些许的脂肪组织存在。

尽管当时正处在那个大运动期间,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成熟。但是,周总理还是顶着压力下令进行抢救性挖掘,而且多次亲自过问挖掘的进展情况。

为了保存这具极为稀见和难得的古尸,国家有关部门还专门拨款进行建馆保护。通过给女尸血管内注入防腐剂,又模拟了古尸地下保存的温度和湿度,将古尸转移到了水晶棺内保证恒温恒湿的状态。

长久以来,湖南一带的盗墓活动非常猖獗,甚至还有“长沙古墓,十墓九空”的说法。

据参与此次挖掘的考古专家回忆,在发掘马王堆一号墓时发现了三处盗洞,而且这些盗洞有唐代的,还有民国的,几乎已经触及到了墓室。马王堆的二号墓也在唐代被盗过,棺椁和大量文物都被毁坏。而三号墓虽显得相对完整,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幸运罢了。

2002年,湖南省政府特意为马王堆遗址修建了新馆。在将这具千年女尸搬迁到新馆时,特意召集了湖南省公安厅、湖南省博物馆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单位召开了协调会,决定对女尸进行一次全面的科学评估。

检测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这具马王堆女尸依然具备继续长期保存的可能。通过科学仪器鉴定,古尸的骨质并无明显变化,只是钙和磷的浓度有所增高,而且还有一定含量的氨基酸。

换句话说,古尸出现了“脱钙”现象,但经过对保存条件和保存液体的改进,很快就遏制住了这种趋势。

专家们表示,在越来越理想的环境中,如果没有不可抗力的发生,马王堆女尸应该可以再长期保存,最起码几十年是没有问题的。@文史不假

首先,从结构上分析,马王堆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三座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结构,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墓室可谓是非常坚固,且具有很好的防盗设计。

其次,据当年参与汉墓发掘的湖南博物馆专家熊传薪的回忆,在发掘一号墓时,发现了三处盗洞。其中一个长方形的盗洞距离地表只有两三米,而且是从留下的脚印分析,盗洞应该在民国时期开凿;另外,在一个不规则的圆形盗洞里发现了唐代的油灯,还有“开元通宝”的古钱币,这个盗洞距离地表有五六米,说明唐代盗墓者就曾试图进入该墓;第三个盗洞是在墓葬的中央,那是一个直径两米左右、很不规则的盗洞,这个盗洞是一直往下挖的,但在最后放弃了。说明这三个盗洞最后都未触及到墓室。

再次,经过对发掘成果研究发现,马王堆汉墓二号墓在唐代就已被盗(也印证了一号墓上的唐代盗洞的真实性),后又经多次盗掘,破坏极为严重,棺椁倒塌,大量文物被毁,墓主人的遗骸散乱不堪。

所以,马王堆一号门,三号墓之所以保存较完整,更大程度上是比较幸运,当初多位盗墓者始终没有在准确的位置上开凿盗洞。#古墓#

自古汉墓,十墓九空,在所有朝代的古墓中,汉朝古墓是被盗的最多的,而且也是盗墓贼最为喜欢的,因为在所有朝代的古墓中,汉朝古墓的陪葬品是最为丰厚的。

在考古界有这样一句话:汉朝整个朝代三分之一的财富,全部都放在了墓中。其实这句话所言一点都不虚,我们最为熟知的金缕玉衣,就是只有汉朝才有的东西。

为什么汉朝的古墓如此奢华?这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别的朝代做官,看的是才华还有学识,无论是科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都是看的这两点。

但是唯独汉朝不同,汉朝的叫做举孝廉,就是一个人要想做官,必须由乡里面推荐,而乡里面看的最主要的就是这个人孝不孝顺,只有孝顺的人才能做官。

但是对待父母是否孝顺,要从哪里看呢,最为直观的,就是给父母建造的墓穴的大小,所以许多人为了体现自己的孝顺,恨不能将自己整个家埋进去。

长沙河西从天马山往北,经岳麓山到望月公园(原王陵公园)至望城玫瑰园的狭长地带,有一连串低矮的山丘,高在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它们俯瞰着湘江,如今多数辟成公园或景区,在远古的时候,它们都是城西的荒郊野外,是飞禽走兽出没、人迹罕至的地方。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每当一位长沙王的家族成员尤其是王与王后去世,都有盛大的入葬仪式。渡船载着巨大的棺椁,从河东城区出发,将逝世者葬入这些山谷中。而后世也有一些贵族或平民墓葬在这里,形成了连片的墓葬区。

汉代长沙国前后有两系。吴氏长沙国共传5代历46年,如今王陵公园附近的象鼻嘴山、陡壁山、望城坡古坟垸等地,都发现了吴氏长沙王的陵墓,是吴氏家族的地下宫殿所在。刘氏长沙王陵在今河西岳麓山、谷山一带,共发现20余座刘氏家族墓。

1971年年底,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意外发现古墓,根据考古专家侯良先生的判断,这极有可能是一座深埋地下、恒温恒湿并且密封良好的火坑墓,而火坑墓中的物品一般都会保存得相当完好。怀抱着无限想象与期待,侯良率领一支考古队,正式进驻马王堆。

经过仔细的勘探,侯良发现马王堆一共有三座墓。一号墓和二号墓呈东西向排列,三号墓在一号墓的南侧,紧靠着一号墓。其中,位于东北方向的1号墓,规模最为庞大。

经过讨论,侯良决定首先发掘1号墓。十几天的功夫,一号墓的封土就已经被全部推掉。一个南北长20米,东西宽17.9米的长方形墓室显露出来。如此巨大的墓室,不仅让年轻的挖掘者感到惊奇,就连有着多年考古经验的侯良都感到十分震撼。

当发掘到墓穴东侧第二层台阶的时候,一位正在挖土的女同志突然大声叫了起来,“快来看,我掘出一个大洞!”大家听后立即跑了过去,还没等大家看明白,不远处另一个同志不紧不慢地喊道:“这有什么稀奇的,我也挖到了一个。”当大家看完这几个地方以后,犹如冷水泼头。很明显,这些是盗洞。

当时发现的盗洞一共有三个,两个呈方形,一个呈圆形。根据一些老技工介绍,古代的盗洞一般都是圆的,而现代的盗洞则是方的。也就是说,这座古墓从古至今已经有好几批盗墓贼光顾过了。随后,大家在下挖到七八米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胶鞋底。根据百货商店的商业专家鉴定,这是1948年上海出的胶鞋底。由此可以判断出,最近的一批盗墓贼在24年前还光顾过!

自古以来,长沙一带的盗墓者就相当猖獗。因此在业内,有着“长沙古墓、十墓九空”的说法。很显然,这座古墓也没有逃过盗墓者的黑手。面对接连出现的盗洞,侯良的心情十分复杂。这座古墓很可能还有发掘的价值吗?会不会大家费尽千辛万苦,最后挖开的只是一座空墓呢?队员们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马王堆汉墓古尸是指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汉朝下葬墓地中发现的一具女尸。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贝城”。

尽管地下文物不断面世,但马王堆的文化光芒依然丝毫不减,它在诸多领域的“独一无二”使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提起马王堆汉墓,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马王堆”坐落在长沙市东郊。清嘉庆年间所修《长沙县志》认为,马王堆与唐末五代时楚王马殷父子有关。古称“马王堆”。1972年至1974年,通过发掘并考证,其实这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地,墓中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

马王堆三座汉墓中出土的漆器,其数量至多,保存之完好,器形之多样,工艺之精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里展示了云纹漆鼎、云纹漆案、云纹漆具杯盒、粉彩长方漆奁、锥画纹漆奁等一系列文物。

马王堆汉墓的保存环境极其苛刻,盗墓贼打开墓穴之后发现氧气稀少,所以他们放弃了。再就是目当中都有很多的水,所有的文物几乎都是浸泡在水中得以保存,所以没有被盗掘,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水。

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在考古界有着"长沙古墓,十墓九空"的说法,这也说明了在湖南长沙地区的盗墓行为非常的严重,基本上不管发现和没有发现的墓葬都被盗墓贼给光顾了,但是虽然如此,在1971年发现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却是几乎完完整整地保存了下来,这难道是盗墓贼没有发现吗?也不是,因为在马王堆的附近发现了很多的盗洞,但是最终马王堆也没有被盗。

1972年,湖南长沙一家部队医院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附近钻孔探测开挖防空洞时,地下冒出一股不明气体,施工人员用火去实验该气体,结果竟然能点燃,并且还产生了蓝色火焰。

工作人员把这一发现报告湖南省博物馆,考古人员马上赶到现场,通过挖掘很快惊呆了,在地底下发现一层白膏泥,取出白膏泥后,又发掘出了大量的木炭,足有一万斤,拉了整整四卡车。然后发现了硕大墓穴,最终确定这是一座古墓——马王堆古墓。

考古人员随后对马王堆一号墓地宫进行了发掘,打开墓里面的棺材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棺材里躺着的竟然是一个“活死人”。要知道这“死人”的皮肤光泽有弹性,部分关节仍然可以活动,除了眼睛和舌头有些突出,完全就如刚去世一样,当真是栩栩如生的“活人”啊。

也正是因为这样,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出土轰动世界,专家考证后发现,她就是汉初丞相的妻子辛追夫人。

辛追在 历史 上并没有完整记载。而她的丈夫利苍生于战国末年汉初任长沙的分封王。据考证,这座汉墓正是西汉初期长沙丞相钛侯利苍及亲人的陵墓,该陵墓群有三座大墓,分别葬的是利苍本人以及妻子辛追和其子。

也就是说这具女尸已经去世并且在地下躺了2100多年,历经2000年风雨而不腐败的 “湿尸”仅此一例。

据现场解剖学专家说:“用手触摸了辛追的皮肤,依然很有弹性。”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湿尸。

在马王堆墓葬出土的文物成功三千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保存完好无损,而且出土了非常珍贵的2件素纱禅衣,每件重量不足50克,是目前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的最为完整,同时也是制作工艺最精,最为轻薄的衣服,其精妙工艺令所有人叹绝。

另外伴随“睡美人”出土的有彩帛画、竹简、漆器、乐器、棺椁等数千件极为珍贵的文物。

1971年年底,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意外发现古墓,根据考古专家侯良先生的判断,这极有可能是一座深埋地下、恒温恒湿并且密封良好的火坑墓,而火坑墓中的物品一般都会保存得相当完好。

比较隐秘

因为马王堆汉墓是特别的屏蔽的他盖的时候在很多部的中间,所以说是不会被发现的,那么到部者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比较着急,所以说看的也比较匆忙,那么这么隐秘的地方,一般情况下都是找不到的。不然的话早都被发觉了,也不会被保存到现在。所以说汉墓当时盖的时候也是费了一些苦心的。

盗墓者太过着急

盗墓者在去附近盗墓的时候,因为还有两座墓,所以在弄那两座墓的时候是特别着急的,没有顾上看这个墓碑,所以说没有发现,如果当时他们再细心一点的话,肯定就发现了里面是有不少的文物的,所以说汉墓的保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墓洞比较深

汉王墓的汉墓雾洞是特别深的,那么盗墓者并不是没有去过,去过之后他们挖了十几米之后发现没有通,所以说没有了耐性也没有了精力,直接选择了放弃,后来考古学家去了之后,经过努力,终于把他挖了出来。不所使用的木炭超过了5000公斤,那么装满了整整4辆卡车,清理完木炭之后就可以看到真正的墓穴了。

也可以说见到汉墓的人,他的心思是特别细腻的。不是见得这么深的话,那么肯定已经被盗墓者给盗走了。所以说古代人的智慧也是特别强大的。那么同时盗墓者也是特别可耻的。如果不是他们的话,那么古代的文物现在应该会有更多可以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

结语:

马王堆汉墓的保存环境极其苛刻,盗墓贼打开墓穴之后发现氧气稀少,所以他们放弃了。再就是目当中都有很多的水,所有的文物几乎都是浸泡在水中得以保存,所以没有被盗掘,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水。

自古以来,长沙一带的盗墓者就相当猖獗。因此在业内,就有着“长沙古墓、十墓九空”的说法。

长沙是楚国时期的“东南之会”,而作为西汉时期的诸侯国,长沙国历时两百余年,王公大臣的墓陵一直为后世盗墓贼觊觎。

1972年,考古学家在挖掘马王堆1号墓时,在墓内发现3个盗洞。为何盗墓人员没有继续往下挖呢?据过去长沙的土夫子(盗墓贼)透露,当时他们俩个人在盗掘1号墓时,一直挖到天亮都没有看到棺木;此时他们心灰意冷,以为是古人设下的疑冢,就放弃了。结果,1972年的发掘,使得千年不腐女尸以及众多珍贵文物出土,成为考古奇迹。

一名长沙土夫子的后代吴邪意外获得记载古墓秘密的战国帛书,他揣着爷爷传下的盗墓笔记,踏上了惊险的寻宝之旅。这是南派三叔的小说中描写的关于长沙老九门盗墓的故事,虽然故事是虚构的, 历史 上也没有关于九个盗墓世家的相关记载,不过在民国时期,长沙一代的盗墓贼确实非常猖獗。俗称:土夫子。

根据《潇湘絮语》一书记载,土夫子是民国时期长沙一带对卖黄泥土为生的人的俗称。在当时的长沙,老百姓都是以烧炭为主,不过煤炭不算便宜,为了增加它的耐烧度,需要掺着黄泥,所以就有了这种以卖黄泥土为生的人。因为最好的黄泥土以古墓墓坑的回填土为最佳,所以许多土夫子就去古墓附近挖土,有时还会挖出墓主的随葬物,时间长了就有土夫子专门以盗墓为生。

如今,当年的土夫子们大多老去,回归他们熟悉的地下世界。他们的身手和争议,他们曾经的盗墓江湖已随风逝去。而他们留给后人的传说,仍印记在从地下面世的一块铜器、一罐陶瓷、一片帛书…

但是,长沙这样一座小城,哪来的那么多出土文物呢?原来,长沙的文物有两个主要的出土地:城区和郊外。说长沙小,其实是指它的平面空间。如果从立体空间来看,它却拥有足够的深度。从深度上讲,最底部的文化层在8米左右。但它跨越的时间长度则超过了2000年。两千年的 历史 堆积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也难怪有人说长沙老城区只要向下挖掘,就一定会有文物。

从战国时期的楚墓开始,一直到明清。密密麻麻的古墓几乎覆盖了长沙 历史 上的所有郊区。也正因此,长沙自古以来的盗墓现象非常严重,可以说是十墓九空。那么,马王堆汉墓这个 历史 奇迹为什么能在盗墓现象如此猖獗的环境下完好保存下来了呢?

20世纪70年代初,是“深挖洞,广积粮”的备战时期。这一年的7月30日,离马王堆不远的一家部队医院选择了地势高的两座土冢开挖防空洞。医务人员在打孔探测作业时,突然从孔里冒出一股凉气,有人用水灌孔,结果灌入的水竟被反溅出来。于是,各种不同版本的猜疑评说在当地传开了。面对不可思议的奇怪现象,部队医院将此情况报告了湖南省博物馆,由此拉开了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的帷幕。揭开墓葬的神秘面纱,考古研究人员做了大量、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

1972年初,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和湖南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开始了东边土冢的挖掘,当人们怀着期待的心情坚持繁重的工作时,一个坏消息传来:发现了一个圆形的盗洞!盗洞笔直的朝着墓葬的下方插去,总是跟着考古队,没完没了。一直向下延伸了17米,盗洞终于消失了。考古队员在盗洞里找到了一枚唐朝的钱币,由此得知,盗墓者是唐朝人。后来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两处盗洞,其中还有一双回力鞋。所幸,盗洞都没有挖到最后就停止了。可见,深埋大葬是马王堆汉墓躲过盗墓贼盗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长沙当地一直有传说,马王堆是一座疑冢,而且《湖南通志》也明确记载,“马王疑冢,在县东南五里,楚王马殷筑,相传三千三百六十七冢”。这些盗墓贼向下挖了这么深也没有见到一点古墓的痕迹,就认为这里是古人设下的疑冢,所以就放弃了!马王堆汉墓才可以完好的呈现在世人面前。

就在盗洞消失后不久,人们挖到了一种黏糊糊的泥土。它的俗名叫:白膏泥。这时一个工人喊道:“大家快来看”。人们跑过去一看,只见一片绿油油的树叶静静地躺在白膏泥之中,难道这时一千多年前的树叶吗?大家都不相信,这太不可思议了,一定是刚刚从树上掉落到泥土里的。后来在一两百双眼睛的注视下,有工人又拿着铁锹一铲铲的把白膏泥铲到簸箕里,铲了几锹之后,当这个工人再次把铁锹铲下去再拔上来时,所有人震惊的看到簸箕里的白膏泥上赫然躺着一半树叶,而另一半还在刚才的土里。大家激动地喊:“绿的”。

这真是太神奇了,所有人都预感到这个墓葬带给大家的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惊喜。当把墓葬里的白膏泥和木炭清理干净之后,露出了一张很大的竹席,把竹席揭开之后,一座巨大的椁室就完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整个椁室由厚重的松木板料构筑而成,长6.73米、宽4.9米、高2.8米,四块隔板以“井”字形把椁室分为四个部分,内外绘制着吉祥图案,以朱漆为内黑漆为外辅之,居中为殓尸的内棺。以两道质地精良的帛束缠盖棺,考古队中不乏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他们惊讶的说:挖了一辈子的墓,还从来没见过保存这么完好的。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原来马王堆地势较高,造墓时先在山丘上挖出墓坑的下半部,墓底长7.6米、宽6.7米,下置垫木与两层底板;在庞大的椁室和四层套棺上部覆盖顶板和两层盖板,再用版筑法夯筑出墓坑的上半部和墓道,墓底和椁室周围塞满厚达0.4~0.5米、总重量约5000公斤的木炭,木炭具吸水、防潮以保持墓穴内干燥的功效;在木炭外围堆积了厚达1.3米左右的白膏泥,白膏泥粘性强,渗透性低,对墓穴密封起了决定性作用;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密固,堆积成高约16米的土冢,使深埋地下的椁室形成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的安全环境。正是因为这些操作,使马王堆汉墓在十墓九空的长沙城躲过了盗墓贼一次一次的侵袭,将辛追夫人和她的棺椁、随葬品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为我们的 历史 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有着世界上连续不断、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优秀文化。我们要有 历史 自信,文化自信,更要有民族自信。如今,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把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是博观文化传媒人,让我们一起守护 历史 ,守护华夏文明。

马王堆汉墓的保存环境极其苛刻,盗墓贼打开墓穴之后发现氧气稀少,所以他们放弃了。再就是目当中都有很多的水,所有的文物几乎都是浸泡在水中得以保存,所以没有被盗掘,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水。

躲过了千年,逃不过现代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为什么清朝很少发生内乱?这和清朝皇帝自律有关

为什么清朝很少发生内乱?这和清朝皇帝自律有关

历史趣闻阅读:11266   点评:211
箭扣长城最危险的是哪里,箭扣长城开放了吗

箭扣长城最危险的是哪里,箭扣长城开放了吗

历史趣闻阅读:496   点评:7
水浒传奇谈,水浒故事

水浒传奇谈,水浒故事

历史趣闻阅读:449   点评:24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揭秘古代活人祭神的恐怖全过程

揭秘古代活人祭神的恐怖全过程

历史趣闻阅读:7801   点评:249
《必背古诗》,必背古诗词26首

《必背古诗》,必背古诗词26首

历史趣闻阅读:466   点评:16
沈阳今年共有12处考古新发现的地方,沈阳近三年发现的古墓

沈阳今年共有12处考古新发现的地方,沈阳近三年发现的古墓

历史趣闻阅读:532   点评:18
清朝皇帝为什么很多都不是嫡长子 清朝的继承制度是什么

清朝皇帝为什么很多都不是嫡长子 清朝的继承制度是什么

历史趣闻阅读:12021   点评:298
中国古代最传奇的十场战争 关羽霸气十足

中国古代最传奇的十场战争 关羽霸气十足

历史趣闻阅读:9062   点评:222
陈尧咨的奇闻轶事,宋朝官场奇人轶事

陈尧咨的奇闻轶事,宋朝官场奇人轶事

历史趣闻阅读:1681   点评:53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