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国宝档案》等文化综艺节目屡屡破收视率新高,《中国考古大会》融媒体端观看人数超62亿,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直播收获上亿点赞,三星堆遗址新一轮发掘直播微博点击量高达71亿……当代中国,考古工作热度越来越高,再也不是“冷门”。
对于云考古、公共考古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一直保持高度敏感。在某种程度上,王巍是推动者,也是见证者。“这几年,公众对考古的热情给了业界很大信心,而这立基于党和国家对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时代考古工作的清晰定位。”王巍说。
“考古热潮赋予考古工作新的使命,是我们文化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命题,我们应以做好考古普及和文化服务为己任,充分利用丰富的考古资源,联动媒体力量,以论坛、节目、研学、直播等形式,创新传播考古理论知识,展示考古成果,增加考古学的社会价值,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王巍认为,考古工作者应明确所承担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不负期待,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近年来,依托互联网,对考古的每一种关注都得以显现。而在王巍看来,对考古工作的热情,不仅要“云端漫步”,也要“脚踏实地”。今年全国两会,王巍带来了《关于选择我国中心城市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的建议》,指出可以选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国家中心城市兴建反映中华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文明主题乐园,利用各种数字化技术,让更多文物活起来,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成果转化出来,让国人乃至全世界的游人在游玩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此推进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文化素养,增强全民文化自信。
“坐拥璀璨的中华文明,我们从不缺资源,也不缺传播手段,关键是打开思路,主动回应群众文化需求,让人民共享考古成果,共同参与新时代历史场景的活化。”王巍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在多年的履职中,坚持选择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作为自己在政协工作的主要切入点。去年全国两会上,袁靖提交了5个提案,都是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推进考古工作等议题展开。比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设置一级申请代码,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文物领域基础研究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将文物领域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纳入国家平台的发展规划和布局,全面促进文物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尽快出台文件明确考古野外工作津贴标准,加大对边疆地区考古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他的提案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
今年全国两会上,袁靖又准备了6个提案,同样是聚焦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领域,包括调整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考古科研装备水平;全面开展科技考古,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聚焦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开展多学科考古发掘和研究,全面彰显在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的辉煌历史;将文物保护利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希望这些提案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促进考古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袁靖坦言,这些年自己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努力,符合时代的需要,代表了广大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人员的心声。
2021年,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
记者:薛帅,王彬,李荣坤
责编:李扬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
中国网旅游6月13日电 6月11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会场活动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陵前广场举行。据了解,陕西全省各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文博单位围绕今年的活动主题、结合当地实际,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通过策划展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宣传文物保护法规、举办展览活动、开展文物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120余项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反映文物见证和展现时代风华、文物滋养时代生活和助力时代发展的丰富内涵,更好地展现文博行业特色、文物工作成就和文物工作者风采,积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主场活动仪式中,进行了第二届寻找“最美陕西文物安全守护人”宣传推介活动和“陕西省优秀文物保护工程”推介结果揭晓并颁发奖牌(证书);视频连线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靖边分会场、发布“陕西红色印迹”地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石峁遗址、太平遗址)考古成果视频展示;组织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社会教育活动展示、文创产品展示;举办文物公益鉴定、《秦始皇陵保护条例》和西安海关监管文物进出境宣传展示,宣布“流风遗躅——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展”开幕。今年适逢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5周年和秦始皇陵开展考古工作60周年,主场活动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回顾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保护成果,举办考古(文物保护)成果发布、秦始皇陵外城垣及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等活动;举办“秦俑学及秦代文明学术研讨会”。据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申遗成功后三号坑、二号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青铜水禽坑等相继发掘,秦陵考古获得“田野考古发掘一等奖”“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及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临时固型提取及其保护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铜车马博物馆建成开放,铜车马基本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展”;颁布并修订《秦始皇陵保护条例》,正在修编《秦始皇陵保护规划(2022-2035)》。(宋喜明 张虹)。更多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9503c1655729649.html查看更多内容国博大展再上新,百余年考古成果集中亮相,体现了哪些文明之美?
国博大展展览了两百多件文物,这些文物闪耀着文化的光焰,体现了多彩的瓷器之美、各具风格的古画之美、精美的各代服饰之美等,本次展品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