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宗宽 通讯员 毛阳光 刘杰 龙开松
12月4日,新时代考古学论坛:“河洛考古的新发现与新展望”在洛阳师范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市各博物馆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论坛。
会场
据了解,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与根脉。作为历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这里也分布着大量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尤其以五都荟洛著称于世。在最近发布的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结果,河南14项入选,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洛阳入选5项,位列省内第一。而位于河洛地区的就有13项。此外,洛阳的考古工作者还开创了考古工作的“洛阳模式”。
(洛阳广播电视台报道)
今年是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此次洛阳师范学院举办“新时代考古学论坛:河洛考古的新发现与新展望”,是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推进新时代考古工作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本次论坛围绕“河洛地区考古的新发现和新展望”这一主题,针对河洛地区最新的考古成果和动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凝聚共识,对于梳理河洛地区丰富的考古成果,展望河洛考古发展方向,推动河洛考古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专家学者发言
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先后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论坛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站长、隋唐城工作队队长石自社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偃师商城工作队曹慧奇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故城工作队队长刘涛副研究员,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赵晓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第二研究室主任樊温泉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大家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具有105年办学历史的洛阳师范学院,立足河洛大地,重视河洛地区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13年,就开设了文物与博古馆学专业,建成河洛现代技术实验室。目前学校正积极统筹各方力量进行“科技考古”智库建设。智库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为依托,以洛阳为点、河南为面、辐射全国,促进相关部门加大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科学整理力度,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为河南省政府、洛阳市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
编辑:洛分
2020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为何河南是很多文物的所在地?
因为河南是曾经很多王朝的都城,在人这里发现了巩义双槐树遗址、伊川徐阳墓地、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淮阳时庄遗址、渑池仰韶村遗址。这些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见证。
“河洛古国”新发现4300㎡夯土建筑基址称堪称中国最早“宫殿”。
河南洛阳城为玄武门遗址,隋唐时期宫城大内北门,南对宫城正门应天门,北对宫城北门龙光门,门内是大内宫殿区,门外是护卫宫城驻军所在,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曾经发生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开启了“贞观之治”。
围绕双槐树周边的郑络地区、黄河两岸星罗棋布的同期百处仰韶遗存和城址,拱门都邑‘双槐树’,显示出双槐树是这一时期华夏集团的政治中心,而这个时期正处在历史传说中的‘黄金时代’,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双槐树‘河洛古国’是华夏正脉。
发现的宋代花园遗迹,此处遗址是唐宋年代遗迹的叠压,城砖上留有的千余年前匠人留下的手印清晰可见,同时还发现了花圃,有疑似是种植牡丹的一迹象。同时出土了不少城、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零件及瓷器等生活用品,理清了应天门,玄武门等工程建筑群的空间关系。
在河南淮阳时庄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粮仓诚邑”,在仓储遗迹底部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成分以及用于地面铺垫或编织物的芦苇类植物成分。
在先秦时期,大约4000至五千多年前,河南进入了石器和铜器并存的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进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西周时期,周成王营建都城成周络邑(今洛阳)。东周,定都络邑。在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东部,隋炀帝直接迁都洛阳。北宋时期定都开封,已开封,为东京设立开封府,以洛阳为西京设立河南府。
从这些河南的历史中可以发现,河南在很多王朝都曾经是都城,是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发现这么多的遗址再正常不过了。
土山二号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还有哪些也入选了呢?
4月13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下面就随我一起看看除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之外,还有哪些被入选了吧。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
该遗址的重大发现包括:来自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骨器等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两座距今1万多年前的墓葬,以及伴生的人类头骨化石,水、陆生动物遗骸和植物遗存等,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兴龙介绍,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果洞遗址文化堆积连续完整,这在云贵高原乃至全国都是极为少见的。招果洞遗址揭露出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全新世的50多个火塘和人类活动面,填补了以往工作的空白,为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人类居住活动,进一步复原史前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招果洞遗址发现的一万多年前的磨制石器,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通体磨光石器之一;该遗址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用火遗存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该遗址发现的一万多年前的墓葬和随葬品,也是中国南方最早的墓葬遗存和随葬行为之一;该遗址也是中国目前出土磨制骨角器最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云贵高原乃至全国,都极为少见。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河洛古国”。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该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
该遗址是我国目前代最早的粮仓城,对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具有重要价值。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
徐阳墓地的发现证实了陆浑戎迁伊川的历史事件,是研究中原地区少数民族迁徙和融合的重要资料。
西藏扎达桑达隆果墓地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其墓葬是目前探索西藏西部早期丧葬习俗最系统的墓葬材料,反映出了当时、当地先民们,有同时随葬明器、实用器两类器物的传统,以及随葬食物和毁器的习俗。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少陵原十六国三座墓葬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对于研究探索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的分布、形制、结构有重要意义。而这三座墓葬从形制、随葬器物、壁画内容、土雕建筑等方面看,均反映了五胡内迁、民族大融合时期,不同族群学习、认同、融入华夏文化的总趋势,展示出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发现墓园、排水设施及墓祠等建筑基址,是迄今青藏高原发现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高等级墓葬,墓道中发现殉马坑,为研究古代青藏高原丧葬制度和宗教观念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墓葬保存了大量精美遗物,部分遗物工艺与装饰图案带有浓郁的西亚萨珊波斯和中亚粟特等民族风格,证明都兰地区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
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
磨盘村山城发现的大型官仓遗址,是中国东部边疆发掘保存状况完整、建筑结构明晰、同一地点出土粮食数量较大、种属较多的一处重要遗存,可以充分说明东夏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已相当成熟,同时也证明遗址周边的布尔哈通河谷、海兰江畔早已成为农耕之所,出土的多个粮食属种对了解当地居民的膳食结构、农业发展、经济形态的变化,深入研究金代东北图们江流域的气候状况、生态环境、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对研究东夏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