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时除了怕遇到“矿泉水瓶”,还怕遇到“鸡蛋”,这是为何?
鸡蛋是我们生活中最日常的食物了。它的做法花样繁多,西方人爱拿它做蛋糕、做蛋挞以及各种甜品,而我们中国人,则喜欢拿它来炒洋葱,炒西红柿,蒸鸡蛋羹等。它的营养物质含量极高,其中鸡蛋壳有大量的碳酸钙,能溶于酸,是钙质的良好来源。蛋清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蛋黄有软磷脂,和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尽管它浑身都是宝,但需要说明的是,当它出现在古墓中时,却让考古人员“爱”不起来。
01
虽然我国的文明发展比较早,自古代起就注重对历史遗迹和遗物的考察和研究,但是近代的考古学却发展得比较晚。这是由于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我国的国力衰弱,一些西方国家派遣了很多探险队和考察队来到我国边疆地区发掘调查,带走了很多珍贵文物。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的考古机构才开始对周口店、殷墟等遗迹展开发掘,这也标志着近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在新中国成立后,考古调查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分布在我国大江南北。
考古是需要依靠很多现代科技的一门技术。长埋在地下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文物很容易出土就氧化,造成面目全非甚至直接消失的境地。如前几年的西汉海昏侯墓中,就出土了千年藕片,然而不一会儿之后它就氧化消失了,所以很多文物出土之后要立马采用先进技术保存才行。另外,大多数的文物都与泥土混合在了一起,考古人员需要小心翼翼地用刷子将泥土刷去,后续还有进一步的清洁工作,所以要十分注重细节。
古代有着“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习俗,所以古时的有钱人家都喜欢厚葬死者,越是尊贵的家庭和地位,就越要隆重地下葬。他们相信生命的轮回,人去世之后就会到阴间生活,而阴间生活的优劣与否就看陪葬品的数量和价值了,这也要照顾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生活中常见的鸡蛋难免也会出现在墓中。
02
在1974年,江苏句容县的浮山果园中被挖出了一些陶罐,随后考古人员火速赶来,对现场进行了挖掘,这是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有大大小小十多座西周的墓穴被发掘出来。虽然西周年代久远,当时的社会还不太富裕,没有那么多金银珠宝。但是里面发现了很多陶罐,让我们对西周时期的人民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其中一个陶罐里还发现了鸡蛋,这也是出土年代最早的鸡蛋。据考古专家称,陶罐里的鸡蛋已经石化了,为了避免它碎掉,大多数的鸡蛋并没有从带有几何印纹的陶瓷罐里取出来。
但是为什么鸡蛋都石化了还这么容易碎呢?主要有两个原因。前面说过,鸡蛋壳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有83%~85%的含量,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变化,这些无机物差不多已经变成了粉末。刚出土时曾有考古工作人员试图将鸡蛋拿出来,但是刚碰到它就碎了,于是后面出土的鸡蛋没人敢随意碰它。第二个原因,鸡蛋里面还有蛋清蛋黄,这些是有机物,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差不多都被分解了,里面空空如也,自然更容易碎。
简而言之,以当前的技术,难以对鸡蛋这一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进行保护,所以与其遇到它,不如让它“长眠”于地下,待日后技术先进了再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但这也不代表那些鸡蛋只能作为文物摆在博物馆了。南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所长称,这些鸡蛋非常有考古价值,他们可以通过这些鸡蛋推测西周时期人民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甚至还可能发现2800多年前的鸡蛋与现代鸡蛋的不同之处。虽然测量的过程很复杂,需要很先进的技术,但也值得一试。
结语
其实不光是鸡蛋,考古人员还害怕在古墓中发现矿泉水瓶等现代物品,原因可想而知,如果在墓里发现这些,那么这个墓一定是被盗过了。
网络上也有很多人说考古人员是一种更为正式官方的“盗墓贼”,但其实他们误解了。西方的考古队在上世纪挖了很多别的国家的古墓,比如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的埃及木乃伊、从中国圆明园里抢来的珍宝等,都是他国最受重视的宝物,倘若自己国家的考古人员不发掘古迹,虎视眈眈的盗墓贼也会将盗来的宝物卖到国外去,而且正是因为对历史遗迹的发掘,我们才能更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了解自己的根源。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我们又何以借着历史的轨迹展望未来?
考古队员有“三怕三不怕”,怕矿泉水瓶和烟头,为何最怕鸡蛋?
据说在考古界流传着“三怕三不怕”的说法。
我们都知道,考古队员整天和棺材尸体以及文物打交道,队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超出常人,胆大心细是他们的强项。
因此考古队员素有三不怕: 不怕僵尸、不怕机关暗道、不怕神鬼传说。
不过考古队并非“天不怕地不怕”的存在,他们最怕三样东西,分别是: 第一怕鸡蛋,第二怕矿泉水瓶,第三怕烟头。
“后两怕”说出来大家很容易理解,假如考古队员在陵墓里发现了矿泉水瓶和烟头,那么就意味着陵墓已经被盗贼光顾了,文物已经被盗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是令考古队员最痛心的一幕。
问题来了,除了矿泉水瓶和烟头,考古队员为何最怕鸡蛋呢?
对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争论已久,我不做表态。但我知道考古界发现最早的鸡骨头距今已有上万年,是考古队员在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掘出来的。
距今最近的鸡骨头也有3000年 历史 ,是考古队员在湖北枣阳市连墩战国楚墓中发掘出来的。
既然考古队发现了鸡骨头,发现鸡蛋是早晚的事了,不过当考古队发现鸡蛋时,考古队员却害怕了!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2019年3月26日,考古队员在江苏溧阳上兴镇一座春秋时期的土墩墓内,发现了一陶罐鸡蛋,刚出土时鸡蛋非常完整,初步推测距今已有2500年的 历史 了。
看到陶罐鸡蛋,考古队员又喜又怕,喜得是出土如此完整的鸡蛋实属罕见;怕得是从没发掘鸡蛋的经验,这些鸡蛋经过了2500年的掩埋,里面的内容肯定已经风化和钙化,成分复杂,如何保存和分析是个难题。
果不其然,考古队有个毛头小伙子不知这里面水深,按常规用毛刷清理一枚鸡蛋,结果“扑”的一声,鸡蛋在轻触下化为齑粉,同时一股异味弥漫开来,有经验的考古队员一声大喝:快跑,众人四散而逃……
看样子考古队员对鸡蛋敬而远之。
原来鸡蛋壳是薄薄的一层钙物质,经过岁月的沧桑,鸡蛋看上去很完整,其实不能碰触。
到目前为止,鸡蛋成分无法判定,有可能含有剧毒气体,比如鸡蛋经过长期发酵会生成硫化氢,这是一种剧毒气体,不可碰触加之成分复杂。因此,鸡蛋成了考古队员们最怕的东西。
古代鸡蛋是一种奢侈品,墓冢有鸡蛋说明身份很高,古代王侯将相通常“先造死后造生”,即活着造陵墓。
造好陵墓后要放置多年,一般情况下,墓主会把鸡蛋放在里面,如果孵出小鸡,则说明这块墓地是风水宝地,是生地,这也是为何楚墓里放一陶罐鸡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