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考古发掘中最早的家具实物,中国考古最早的实物

历史趣闻     2023-8-15     点评:15举报

640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清明在即,不如一观考古发掘中最早的家具实物,看看中华民族的先祖们,有着怎样的奇巧之工。

364

清明将至,有人趁春光踏青出游,有人敬先祖慎终追远。在万物生发,吐故纳新,春和景明之时,乐与哀、生与死被微妙地融合为一个节日,节日——即值得纪念的日子。

对于有着浓厚敬祖情节与家族观念的中国人来说,缅怀祖宗先辈是不可不为之事:正因有数千年之积淀层累,正因有前人抛头颅洒热血,才有如今之盛世待吾辈躬逢。缅怀、感恩、铭记、再轻装上阵,是这个特殊日子对每个人都具有的意义。

640

既逢此节,便收拾旧箱笼,把考古发掘所得的现存最早家具实物,为各位翻晒一二,以祭中华民族先祖之伟业。

最早的卧具实物

虽然如今最广泛应用的卧具是各种床榻,但追溯至上古时期,还没有垂足而坐之习的人们,其坐卧家具都是席,甚至人去世之后,丧葬仪式中使用的也是席。

这种主要由草纤维或动物皮毛制成的轻便家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人们家中的主要家具。上至国君,下到百姓,虽然都用着席,但阶级社会中的统治者仍然制定了居室、筵席、仪式等不同场合下使用不同席的规定,来区分席的贵贱。

640

汉 金丝琉璃席 江西海昏侯墓出土

如《礼记·丧大记》中所言:”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苇席。”也就是说,国君、大夫、士死后用的席其实是不一样的,这种制度本身是为了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

因为席的材料往往轻软贴身,后来的坐卧家具偶尔也会使用其作为软屉,但这种材料也十分易损,故而在考古发掘当中,能见到的实物也称不上多。

640

宋《女孝经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考古发掘中,最早的席发现于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这一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遗址中有数件席子碎片,最大的甚至有一平米左右,因为田螺山遗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席子碎片保存状况较好,还可见其上纵横交错的纹路。

据考古人员提取样本检测结果可知,其极有可能是以芦苇茎秆编织而成,且其上无粮食残留,几乎都是在房屋遗址附近发现的片状,应该是铺地或挂帘所用。

640

田螺山遗址席碎片出土情形

640

河姆渡文化一期 苇席残片 河姆渡遗址出土

最早的承具实物

而若是要寻找最早的承具,则的先从桌案的祖宗说起——俎,俎本身是一种祭祀时切牲和陈牲的礼器,俗语有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是来自于此。

通过历史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如《礼记·明堂位》里说:"俎,有虞氏以梡,夏后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商周以前便有了这种承具,它对后世承具甚至坐具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640

俎存世不多,现今上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文化,但也仅仅是漆俎残迹,难以识别。青铜时代的俎倒是有极少量相对保存完好的遗存,如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出土的石俎、辽宁省义县出土的饕餮纹板足悬铃青铜俎等。

石俎已经有了十分明确的以四足支撑案面的结构,甚至中心案面还微微下陷,使得四边线条具有了拦水线的功能,其器身两面还雕了两组兽面纹。

石俎让我们看到了桌案几无论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的核心结构早至商代已经十分成熟,同时,拦水线与雕饰在这样一件早期家具上同时出现,还让我们看到了先民对家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兼顾。

640

商代 石俎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

在商代的青铜俎中,这件板足悬铃俎尤为别致,它的基本结构与造型和石俎一致,同样有着槽形俎面,甚至板足面上的纹饰都有相近之处,可见这应该是商代俎的经典造型。

它特别在腿间的线条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壸门样,以及板足裆间两,各吊有一个钟形铜铃,甚至其中一个铃铛上面还有纹饰,可见商时人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青铜铸造水平以及人们对艺术美的极致追求。

640

商末周初 饕餮纹板足悬铃俎 锦州博物馆藏

最早的坐具实物

在前述的最早卧具实物中,我们已经提到过,席是一种坐卧皆可的家具,故而在此我们要展示的是最早的椅凳家具实物。

椅凳的使用从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被垂足而坐取代开始,而这一习惯正源于胡人(西北少数民族),而胡人使用的坐具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胡床。

据《后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汉灵帝刘宏尤其喜好这种胡床:“灵帝好胡服、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但此时胡床还只是贵族才能用得上的贵重家具,它真正的普及是到唐以后,故而,椅凳类的实物年代相对较晚,且越晚数量越多。

640

北魏时期 敦煌257窟西壁中层壁画

胡床究竟为何物?在《演繁露》中,宋代的程大昌详细论述了胡床与绳床的区别:

交床(即胡床) 、绳床,今人家有之,然二物也。交床以木交午为足,是前后皆施横木,平其底,使错之地而安;足之上端,其前后亦施横木而平其上,横木列窍以穿绳条,使之可坐。足交午处复为圆穿,贯之以铁,可容膝,后有靠背,左右有托手,可以搁臂,其下四足著地。

南宋 程大昌《演繁露》

可知,胡床的重点在于它的腿足设计是交错的,而且可以收拢合起来,携带极为便捷。现今发现最早的胡床形象来自于敦煌壁画,后代绘画中腿部交叉的家具亦不少,但实物发现寥寥,甘肃武威天祝的唐代吐谷浑大墓中的马扎或为这类家具的最早实物。

640

甘肃武威天祝吐谷浑大墓出土马扎

四足固定不可交叉的绳床亦不是小角色,部分学者考证后认为,胡床实际上并非椅子祖先,有扶手靠背的绳床才是椅子最近的祖先,且将其起源追溯至西晋末年,如佛图澄所坐绳床。

在敦煌二八五窟的西魏壁画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比较成熟的椅子形象,四足着地支撑,带扶手与靠背,甚至为了适应佛教徒打坐需要,椅面还做得颇为宽大。

640

西魏 敦煌二八五窟壁画(局部)

敦煌壁画中有着许多年代颇早的家具图象,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方凳形象也在其中,为敦煌二五七窟的北魏壁画。这方坐凳的图象极其简单,仅由凳面和四条凳腿构成,其余外无任何多余材料和装饰。

640

北魏时期 敦煌257窟南壁壁画(局部)

而最早的实物凳子资料则是来自于1959年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墓出土的两件瓷凳模型,其凳面长方形,中间有两个小方孔,凳腿与凳面同宽,和现代的石凳差不多。

最早的屏风实物

在众多家具之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家具,它最早是作为权力地位符号出现的,当然也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但随着自身特性与后世发展,成为了中式家具领域中最丰富多彩有无数可能性的一朵奇葩,它,就是屏风。

屏风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实际上早至西周初期,天子就已经在使用这种家具,只不过那时候称其为“邸”、“斧”、“依”等。

640

清 红木镶寿山石山水人物故事大案屏 研习社藏品

现今发掘出的最早屏风实物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存,如中山王墓中的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等三件屏风座实物,其分别为虎噬鹿、犀牛和牛的动物形象,动物悲伤均有连接屏风扇的銎孔,其配套使用可以组合插起夹角大约84°的曲尺形屏风。

根据墓葬中的遗存遗迹分析,可知其屏风原为两扇围屏,长2.24米、高1.1米。扇面为涂有红漆的厚木板,四边框涂黑漆,并用红色、橙色绘出活泼的小鸟和翻腾的云气。每扇屏风的立框外侧面中间,都镶有一个铜质的兽面衔环铺首作为装饰。

640

战国时期 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 河北博物院藏

在众多考古发掘实物中,北魏司马金龙墓中的漆画屏风尤值得一提,虽然也因盗掘和自然原因有部分损毁,漆屏风已经散落在墓室各处,但相对完好,其整体形制、造型、图象还是能大概还原出来。

其正、背两面都有彩画,朱底上分上下四栏,各画一组人物画,所绘内容有列女图,如“和帝后”、“卫灵公”与“灵公夫人”等画面。根据尺寸对比,能把屏板与础座插合成整体,是适宜于床上使用的四尺屏风。

640

640

北魏 石础漆画木屏风 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

- END -

640

考古发掘中最早的家具实物,中国考古最早的实物

春秋战国之前的家具是怎样的?

中国春秋战国之前的家具是怎样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很难的,因为一没有相关文献可查,二没有出土的实物,这也难怪,因为木质家具本来就容易腐烂,流传下来的很少。



直到1978至1980年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挖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中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家具。可见,想要研究春秋战国之前的家具是多么困难,即使这样,我们也很难知道这些家具的原来样式了。

是不是就没法更进一步研究了呢?不是的。

我们知道,家具不仅讲究材料,也融入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已经民族风情等。只要研究与当时相关的文献,我们仍可以一窥当时家具的样貌。

实际上,我们发现夏、商、周时期的家具,都与礼有密切的、直接的关系。

中国两千多年以来流传下来的《周礼》、《仪礼》、《礼记》三部著作,简称“三礼”,为我们揭示古代社会的具体模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家具与礼的关系。



什么是“三礼”呢?三礼是《周礼》、《仅礼》、《礼记》三部著作的统称。

《周礼》又名《周官》,为三礼之首,主要记载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

《仪礼》主要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提倡一种有等级的人伦礼仪。其中,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体现“亲亲尊尊”原则的礼仪,以《仪礼·丧服》最为详细明确,它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血缘关系,又对后世社会组织、文化观念有重要影响。

《礼记》,为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汇编。包括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等。可见其作者不止一人,且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或许是孔子的72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

从“三礼”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供人坐卧的席,供人依靠的几,供人载牲和盛放食物的俎,供人放置酒器的禁,如同后世屏风的斧依等等礼器,它们在当时的社会生活里,尽管政治气息很浓,但其实际的使用功能与家具没什么两样。



可以这样说,我国现代家具都是起源于古代的俎、几、席、斧依、禁等。可以说,几、俎就是桌案之始;禁、实就是箱柜之始;斧依就是屏风之始。《事物纪原》卷八云:“有虞三代有祖而无案,战国始有其称,燕太子丹与荆轲等案而食是也,案,盖姐之遗也。”

管如今已不再有这些家具,但这就是现代家具的起源。

考古发掘中最早的家具实物,中国考古最早的实物

人们家具的演变

  伴随着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国家具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按照某些学者的观点,在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明显形成四种最重要的设计风格,即:楚式家具(周代至南北朝)、宋式家具(隋唐至元代及明朝早期)、明式家具(明中期至清早期)和清式家具(清中期以后)。
  楚式家具(周代至南北朝)
  中国家具是从低到高逐渐演变的,它最早
  起源于"席地而坐"的席,逐渐发展到"垂足而坐" 的坐具。最早最原始的家具是坐卧铺垫用的席,人们日常生活或跪或盘腿而坐,配以低矮的家具。这时候,为了阻挡风寒,是用帷幕围起而成为室的。汉代之前,最具代表性的是漆木家具,漆案和漆几是普遍使用的家具。
  在汉代之前,人们席地而坐。到了汉代,一种供坐卧的家具----榻,已经被广泛使用。这时候,屏风代替了帷幕,但几和案依旧盛行。
  东汉时,桌子出现,形状与现代方桌类似。
  汉末,胡床传入中原,两木相交叉,床面用绳索连成,开合自如,携带方便,很象后来的 交椅(见左图),又象今天的马扎(见右图),这可能就是椅子的前身。
  魏晋以后,因房屋增高,居住面积加大,家具也相应加高,种类日益繁多。晋代的床已与今天相差不多了。
  楚式风格实际上就是中国早期的漆家具,中国人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年代尚不能确定,但最迟在西周时已广泛使用于某些阶层。在战国时期,漆器在中国真正达到了普及。战国时期,有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史?quot;战国七雄",南方的楚国为其中的一国,因为楚国一带是中国最重要的漆树种植地区,楚国的漆家具也最为发达。
  漆器由于自身的优质耐久,防腐防潮适于装饰,受到了全社会的欢迎。从周代至南北朝,漆家具一直是中国家具体系的主流,如果从皇家御用和上流社会的使用来看,漆家具的主流地位一直保持到清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令西方人称奇的巧夺天工的铆榫结构,在战国时代就大局初定,并经过二千多年的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沿用至今。
  宋式家具(隋唐至元代及明朝早期)
  到了隋代,凳与现在基本相同了。
  而在唐代,桌子增多,椅子出现,柜已是居家必备用具。唐代是高形椅桌的起始年代,椅子和凳子开始成为人们的主要坐具。唐代的椅子已是种类繁多,除扶手椅、圈椅、宝座外,又有不同材质的竹椅、漆木椅、树根椅、锦椅等。
  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达到了普及,成为人们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与前代相比,宋代家具种类更多,各类高形家具基本定型,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屏风、巾架、曲足盆架、镜台等等,有的家具上面还有雕刻的饰件,从品类到形制都不断完善和演进。
  宋代的家具在形式上已经具备了明代家具的各种类型,为中国古典家具在明清达到鼎盛打下了基础。
  一般认为,宋代家具从以下三个方面脱颖而出:
  1、开始仿效建筑梁柱木架的构造方法。
  2、开始重视木质材料的造型功能,出现了硬木家具制造工艺。
  3、注重椅桌成套配置与日常起居相适应。
  明式家具(明中期至清早期)
  由于年代的久远,留存的家具实物并不多,对明代之前的家具,现代人对其的了解其实并不是知之甚详。从明代开始,人们才大量见到了各种货真价实的古典家具实物,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典家具从明代中期至清前期(15~17世纪)终于发展到了顶峰,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式样被称为明式家具。当时,由于交通的发达,印度、缅甸和东南亚一带出产的硬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铁力木、酸枝木等源源不断输入中国。这些木材色泽沉着,纹理优美,兼之质地坚硬细腻,适宜于制作精密的榫卯和进行细致的雕饰(祥见 明式家具雕刻艺术),做出来的家具质朴而不俗,具有独特的美学个性和实用价值。
  加之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家具制作在技艺、造型上都有了飞跃的进步,各类家具的种类也空前发展。
  明代家具按不同的用材和工艺可分为:
  1、传统的漆饰家具(或叫彩绘漆家具,)。当时,雕添工艺将漆饰家具发展到了顶峰。
  2、新颖的硬木家具。出现了黄花梨、紫檀木、鸡翅木等硬木家具,这种高级硬木家具在当代受到国内外学术界一致赞赏。
  3、软木家具。以榆木等为代表的明代软木家具,在明代也达到了其高峰,在中国广远的各省乡间,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在设计水平和工艺技术两方面都不亚于硬木家具的所谓"软木家具"。
  4、竹藤、山柳制作的民间家具。由于此种家具较多在民间使用,传世珍宝不多。
  5、陶、石制作的家具。
  清式家具(清中期以后)
  清前期家具基本上继承了明式家具风格,大致是从康熙年间开始,随着清王朝统治的强化,世俗民心的转变,清式家具较明式家具在数量比例上 逐渐占了优势。雍正以后,在造型艺术、用料、装饰及色彩方面则与明代形成了迥异的风格。
  康雍乾时期,正值西欧古典艺术的巴罗克风格盛行。国外的传教士进入中国,也将巴罗克的艺术风格带入了中国。巴罗克家具的造型豪华奔放、雕琢细腻而形式夸张,它追求浪漫的华丽的装饰风采,家具外观是以不同的曲线和端庄的形式相结合。
  当时,制作家具的工匠充分发挥了雕、嵌、描绘等方法,并吸收了外来文化艺术,在家具形式上大胆创新,变肃穆为流畅,化简素为雍贵,一改前代风格,出现了稳重,华丽的清式家具。
  当时,在全国形成了几个家具制作中心,由于地域的辽阔,各地的家具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除了较多地保留了中国传统家具的传统形式外,在广州等沿海一带出现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而趋向于"西化"的家具。
  乾隆一代六十年,既是清帝国极盛的一代,又是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清式家具亦不例外。这一时期的清式家具,不仅也同步达到顶峰,而且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以及清上层社会的思想特征和气质,装饰过于繁复的清式家具,大多出自乾隆时期。
  至清末,清式家具与清王朝命运一样,衰败末落,清晚期出现了不少格调低俗的拙劣家具,让人观之不免引以为憾。
  中国家具的起源是世界家具史上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发展随着社会化的进程经历了多层次的变革。以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家具的代表,在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无论从实用、鉴赏或者是收藏上,还是象征主人的生活品位与地位上,仍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家具的起源与发展史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一大变革。
  (3)出现软垫。
  《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589~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1368年~1644年)明人或叶(16世纪),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1644年~1911年)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其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清代家具作坊多汇集沿海各地,并以扬州、冀州(河北)、现惠州(广东)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产品分别称为苏作、京作、广作。苏作大体师承明式家具特点。
  家具工艺到了清代总的来看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清代家具工于用榫,不求表面装饰;京作重蜡工,以弓镂空,长于用鳔;广作重在雕工,讲求雕刻装饰。装饰方法有木雕和镶嵌。木雕分为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漆雕(剔犀、剔红);镶嵌有螺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珐琅、玻璃及镶金、银,装金属饰件等。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鸟兽等。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如在长边短抹、直横档,肓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圆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有兽爪、马蹄、如北京时间砂、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有透雕花牙档板等。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蝇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代家具的精粹。家具种类为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芦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二、近代时期的家具(古典家具)
  在统治阶级(如宫廷、官府)的家具,他们大多追求繁锁的装饰,采用陶瓷、玉石、象牙、贝壳等做装饰,特别是宫廷家具采用工艺美术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制成漆木家具。广大的民间家具制造业追求适用、经济为主;加工方法大多是手工作业。
  19世纪后半叶,它是一种保持前期传统的形式,仅在局部杂以中西混合雕饰的家具。后来沿海的一些通商口岸相继出现了有外商投资开办的家具厂,有从事经营中国传统家具的,有专门仿制欧洲古典形式或美式家具的。中国家具的近代家具就是在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变革。无论是品种、形式、结构和工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初以后) 20世纪初,各地相继办起家具手工业工场。至1920年,全国木器工场和作坊以及手工艺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业队伍,家具生产出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与"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并存的局面。传统家具生产有久远的历史和广大市场,如江西赣县的彩绘皮箱、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扬州的螺钿家具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北京雕漆屏风曾于1914年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西方各种设计思潮的交流与传播,中国近代家具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到40年代,一些由民族工商业者筹办的家具工厂先后在各大城市开业。根据不同的加工手段与工艺,往往分为中式家具与西式家具两种行业。从此,中国的传统家具与现代家具就按照不同的经营方式发展着。现代家具由于采用了比较简化的榫结构易于推广应用,尤其是当胶合板(如采用纤维板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板式家具)问世后,框式嵌板的结构得到了较好程度的改善,遂成为我国广大地区乐于采用的工艺做法。但其发展是不平衡而缓慢的,内地的许多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家具形式仍保留着中国传统家具的面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工业化的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专业工厂的兴起和扩大以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80年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家具企业大量引进欧洲家具的生产设备,主要是板式家具生产线或单机配套设备;在硬件上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武装”。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并未使这些设备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此时开始重新出现作坊式私营企业,并在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迅速成长。中国家具接受着西方现代家具思想的洗礼,家具行业发展迅猛、朝气蓬勃。一个现代产业的雏形初步形成,家具企业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现代家具
  现代家具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欧美的一种设计思想,他们提取或分解古代家具的符号或要素,揉进现代的造型与材料之中。在生产时,外观装饰的传统手工艺雕琢与现代生产工艺并存,风格体现出折中与共生的思想,加工制造方法大多是工业化。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康熙遗诏里把皇位传给了谁?四阿哥真的篡位了吗?

康熙遗诏里把皇位传给了谁?四阿哥真的篡位了吗?

历史趣闻阅读:9591   点评:373
和硕柔嘉公主:6岁就沦为政治牺牲品出嫁

和硕柔嘉公主:6岁就沦为政治牺牲品出嫁

历史趣闻阅读:11095   点评:307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505   点评:191
文明6奇琴伊察解锁,奇琴伊察文明遗迹

文明6奇琴伊察解锁,奇琴伊察文明遗迹

历史趣闻阅读:559   点评:2
宁化老虎岩遗址,宁化古山墓群

宁化老虎岩遗址,宁化古山墓群

历史趣闻阅读:404   点评:6
三星堆遗址复原图,纪录片古蜀瑰宝

三星堆遗址复原图,纪录片古蜀瑰宝

历史趣闻阅读:628   点评:20
武则天为自己物色“男妃”的种种秘闻

武则天为自己物色“男妃”的种种秘闻

历史趣闻阅读:8579   点评:206
二战时期朱可夫竟要求可口可乐公司制造白色可乐

二战时期朱可夫竟要求可口可乐公司制造白色可乐

历史趣闻阅读:8918   点评:339
灵动的彩虹15|衣衾包裹先秦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灵动的彩虹15|衣衾包裹先秦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历史趣闻阅读:555   点评:19
圣经中毁于天火的索多玛古城找到了遗址中满是烧融了的泥砖

圣经中毁于天火的索多玛古城找到了遗址中满是烧融了的泥砖

历史趣闻阅读:573   点评:18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