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张文颖)为探寻地域文明,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文博大咖们相约江苏溧阳。
12月27日,由溧阳市文旅局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主办的“溧阳地域文明探源论坛暨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第四期”圆满结束。在为期3天的议程中,与会大咖们就溧阳的地域文明展开讨论。
馆校合作,推动地方文明探寻
本次论坛吸引了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镇江博物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等工作单位的近40名专家、学者参加。
开幕式上,溧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顺在论坛致欢迎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罗秀山,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导魏坚,原江苏省文旅厅(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安全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殷连生等致辞。
“溧阳,春秋始名,秦时置县。秦汉时期,高淳、溧水、溧阳是一家,都属于溧阳县。”殷连生在致辞中表示,全国专家学者汇聚溧阳,把地域文明探寻和地区之间的研究相结合,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同时,殷连生表示,这次论坛由地方和高校进行合作,优势互补,更接地气,希望南京师范大学和溧阳博物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紧密结合,取得更多的成果。
7000年前,溧阳已有先民“定居”
溧阳文脉悠远。早在7000年前,已经有先民来到这里定居。
论坛上,南京博物院研究员田名利以《溧阳地域文明之源——神墩遗址的发掘及其收获》为题,做了主旨演讲。他回顾了2004年—2006年期间,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常州市博物馆、溧阳市文管会对位于太湖西部的溧阳市社渚镇孔村神墩遗址的考古发现。
△神墩遗址位置
田名利介绍,神墩遗址是目前太湖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为早、中、晚三期。最早的文化层为距今7000年—6500年,这一发现把溧阳历史推进到遥远的7000年前。
△神墩遗址发掘现场
在1000多平方米的探方里,考古专家们出土了釜、豆、罐、盆、钵、匜、盉、杯各类陶器。这些陶器纹饰简单,仅有少量锯齿纹、刻划纹、按捺纹、镂孔、凸棱等。相当多的陶器呈现外红内黑的状态。这些生活用器的发现,说明当时的先民过着定居,田园生活。
△神墩55号墓出土玉玦
同时,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在其中两座距今6000多年的墓葬中,清理出了口唅玉。“由于历史久远,头部的骨骼已经碎成渣,和泥土混合在一起。其中的一个是一点点清理出来的,另一个口唅玉,是一场雨水后冲刷出来的。”田名利说,这两个墓葬的主人身份相对高贵。
△神墩55号墓出土玉璜
为何会把玉含在口中?田名利介绍说,南京北阴阳营的考古发掘中,曾出现过口唅雨花石的现象。而神墩遗址,则是打磨光滑的玉,这说明在6000多年前,人们就非常喜欢玉,而且认为口中含玉,就能灵魂升天。
秦汉时期,高淳、溧水、溧阳是一家
溧阳博物馆馆长史骏以《解码古中江——溧阳古遗址古墓葬考古新发现及初步认识》为题,介绍了溧阳的前世今生。他说,《史记·河渠记》记载“中江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中江水道的开通,沟通了长江和太湖,对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是一条重要的军事、经济交通要道,也是春秋时期的吴国重要的经济命脉。溧阳自古以“水”为名,水北为阳,故称溧阳。
高淳区博物馆馆长葛鹏云介绍了高淳溧阳历史上的渊源。他介绍说,秦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曾以楚平陵邑改置溧阳县,其辖域包含今天的南京高淳区、溧水区,常州溧阳市三地。置县年代一般认为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221年)。汉沿秦制,仍设溧阳县,范围不改。东汉末年,孙权废溧阳县,在其西境改设县级屯田行政区,置溧阳屯田都尉,以主导域内大量湖田的开垦……
本次论坛为考古及历史学人交流探讨与溧阳地域文明探源及六朝考古相关的新发现、新成果搭建了平台,是推动新时代区域考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对进一步推动区域文明探源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下一步溧阳申报和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奠定坚实的基础。(采访对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