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安新区的贵州医科大学新校区考古勘探现场。 应腾 摄
位于贵安新区的贵州医科大学新校区考古勘探现场。 应腾 摄
中新网贵阳4月9日电 题:贵阳:项目建设考古先行为城市史添“新物证”
作者 应腾 周燕玲
“那是最安静的开工现场,因为工人们频繁打入土层的不是水泥桩,而是一把把考古使用的洛阳铲。”说起近日贵州医科大学新校区的开工建设,贵州贵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专员农格,仍记忆犹新。
贵州医科大学新校区地处黔中区域的贵安新区,是贵州从史前到明清,唯一一个拥有完整考古文化序列的地区。其中,以牛坡洞和招果洞为代表的史前洞穴遗址群,先后两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贵安在贵州考古史中,有着众多独特性、唯一性、代表性和典型性。
“结合以往文物普查、文献记载等资料,由80余人组成的考古勘探队,现已完成新校区约62万平方米的勘探,虽然调查还未结束,但已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存。”考古调查一个月多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医科大新校区文物考古勘探调查项目领队胡昌国说。
图为考古勘探现场。 应腾 摄
就目前勘探情况,地下埋藏的丰富遗迹,意味着新区不仅不“新”,新区的“来头”还将越来越大,新区的魅力、活力或将再添重要砝码。而这,将为贵阳纵深推进“强省会”战略,提供又一强大软实力,并给城市史添“新物证”。
“要动土,先考古”,在“城市改造开发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关系上,近年来,贵阳拿出系列举措摸清地下考古遗产资源蕴藏情况。2018年在“贵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贵阳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将“考古调查”纳入到所有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的区域综合评估内容。
3年后,《贵阳市、贵安新区考古调查专项区域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发布,提出在处理“开发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与冲突”问题上,明确提高审批服务效率,解决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和考古行政许可审批手续复杂、办理时间长等问题;在开发建设区规划选址上,明确县级政府土地出让前1万平米以上开发建设区,需开展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编制《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报告》等。
不难看出,站在历史新坐标的贵阳,既要开工建设的“热度”,也要文物保护的“温度”;既要高楼大厦的“面子”,也要文化底蕴的“里子”,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从激烈的矛盾碰撞,转变为“和谐的对话互动”。
在有关业内人士看来,贵阳以贵安为核心带动黔中城市群发展,在“强经济”的同时,通过考古摸清地下文物资源蕴藏情况的方式“强文化”,将为现代城市的个性发展,提供“最佳身份证明”和难以替代的文化能量。
在中国,配合大型基建而进行文物考古勘探与发掘,一直是文物考古工作强调的重点。其中,山东、杭州、沈阳等多地将文物保护工作由为建设“清场腾地”的被动跟进,变为“考古前置”,把“不可知”变为“可规划”,推进基建和文物保护的统一。
图为考古勘探现场。 应腾 摄
遗迹数量上的气势恢宏,内涵上的丰富多彩,学术研究带来的突破性意义……纵观贵州考古近70年历程及成果,在数以千计的古遗址、墓葬、窑址、碑刻等不可多得的实物遗存中,不乏重量级考古新发现。
其中,为配合遵义中桥水库修建而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一举拿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及“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遵义土司文化”,俨然成为当地独有的个性化的文化标签。
“贵州基建考古,在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勾勒出贵州古代文化发展脉络,增强贵州文化自觉和自信。”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革命文物处)处长丁凤鸣表示,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考古发现是重要物证。(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