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10月23日,正在成都进行第二届中国考古大会进入最后议程。当日下午2时,动物考古分会会议从日本青年考古学者菊地大树的报告《马性的境界》开始。
菊地大树通过考古出土的马骨骼,对中国古代各地马的祭祀活动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对比研究。菊地大树表示,古代中原地区习惯整马祭祀,而草原地区只将马的一部分放入墓葬,如马头骨、马蹄等,从中可以探讨游牧和农耕生活之间的差异问题。
42岁的菊地大树是日本学术振兴会的研究员,目前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菊地大树长期在中国从事古动物骨骼研究,曾通过对古代中国马骨的技术检测,首次提出秦朝人会根据马的年龄,选择不同的饲养方法。同时,他还通过文献对比,发现秦朝养马的传统可以追溯至西周中期。
此外,菊地大树在川西高原进行田野考古期间,第一次发现了中国文献记载的猴子献祭遗迹。
2011年,菊地大树在四川甘孜州参与了一项中日联合考古活动。他们在川西高原发现10世纪以前吐蕃人居住的遗迹,并在该居住地以及周边发现大量哺乳动物残骸,其中包括少数猴类残骸。
菊地大树告诉封面新闻(thecover.cn)这是一只幼猴的残骸。《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曾记载,吐蕃以猴子为祭祀牲口。而在川西高原吐蕃遗址出土的幼猴骨骼则印证了文献的记录。
“很遗憾出土的骨骼数量很少。四川的土质不太适合保存动物骨骼。”
日本矮马从四川引进?
这是菊地大树第一次参加中国考古大会。他表示此前就听说有这样一个盛会,这次终于有机会参与其中。
“我还没有参加过规模这么大的考古会议,日本没有这样规模的考古会议。我在这里看到很多熟悉的朋友。我的专业是中国考古,很希望(有机会)跟(中国)考古界朋友交流,向他们介绍自己研究。”
菊地大树说,在东亚地区,中国已成为动植物考古的一个中心。
“10年以前,很难想到动物考古可以发展这么快,动物考古一开始是形态方面研究,现在是同位素、DNA等等各种各样的技术(参与),发展很快。目前东亚地带,中国已是动植物考古的中心。
东亚现在出土很多(动植物)材料,而且亚洲和欧洲的研究水平差不多。以前我们从欧洲学习考古方法,以后有可能是东亚带(到欧洲)去。“
菊地大树还参观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保存的马骨骼。他说,如果对马骨骼出土位置、马骨的种类、以及马骨的年龄等进行研究,就可以判断金沙遗址区域,马的饲养方法。比如如果是墓葬出土的零星马骨,就能说明金沙王朝献祭的方法,可能从北方边疆传入。
菊地大树对四川独有的矮马种十分感兴趣。他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有日本学者根据文献研究,认为日本种矮马可能是南宋时期,从四川传入。
“但这个课题还没有人去做。我很期待未来这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第二节中国考古大会在哪里召开?
成都。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是于2018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成都召开的一次考古学盛会,主题为“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于2018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成都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
扩展资料: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围绕这一主题,中国考古学会下设的16个专业委员会将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研讨。为了集中展示四川地区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大会还专门组织了“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专场”。此外,还将组织面向公众的16场考古讲座。
为配合本次大会的召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拍摄制作了8集《考古中华·四川篇》,在大会期间播出。
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考古学会原副理事长童明康同志,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中国考古学会原副理事长李季,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四川省文化厅厅长;
省文物局局长周思源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星灿研究员主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
第二届考古学大会是在哪里举行的
成都。第二届考古学大会指的是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是于2018年10月22日~24日在成都召开的一次考古学盛会,主题为“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