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乐乐妈 原创 首发
图 / 网络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的好成绩报考北大考古系,被网友指责不懂事,“选了这个专业,以后没办法赚钱回馈父母”。这种指责是典型的用世俗的眼光去评价一个孩子的理想。
每年报考选专业,绝大多数家长判断一个专业好不好的标准就是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好不好就业、薪资水平高不高。所以,每年最热门的总是“经济、工商管理、金融”那几个,这几个的录取分数线也被抬得相当的高。
去年,家乡的一个小妹妹考取了一本,因为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好,所以小妹妹的爸爸特意打电话过来询问乐乐妈的意见,这是他第一次给我打电话,也是截至目前唯一的一次。
与他的对话中得知小妹妹想报考旅游管理,但他不知道这个专业的前景怎么样?我的回答是:“如果这是孩子的兴趣所在,那就不要过分注重就业前景,每一个专业设立出来都有它的就业方向,只要孩子学有所得,不会找不到好工作的。再说,随着国家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旅游消费欲望和水平也会越来越高的,旅游管理的就业前景也是不错的。”
我们大人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理想,兴趣才应该是报考专业的首要考量因素。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因为当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兴趣是稀缺品。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少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小时候也曾豪言壮志说过要当科学家、老师、律师,但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每天脑海里都是各种题库,没有时间去挖掘自己的兴趣,导致高考分数一出就变得特别迷茫,不知道选哪个专业好,然后往往是随大流,循着就业前景的方向去报考。如果你的孩子是按兴趣报考,那他很大可能会比别人学得更优秀。
乐乐妈当时就特别迷茫,分数一出来不知道选择哪个专业好,父母也无法给到什么意见,当时学校带我去省会见招生老师,我是想选经管的,因为老师们都说经管就业前景好,但招生老师说你这分数报经管有点危险,要不报考新闻,我一想记者也是很崇高的职业,于是在短短的10分钟之内就选择好了自己的专业,但四年的学习生涯让我多次后悔那时的冲动,因为我的性格并不适合这个专业。
二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内生驱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孩子在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就有了学习的内生驱动力,他的学习热情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小看这种驱动力,因为大学和以前的小学、中学生活完全不一样,没有人会再耳提面命地指导监督,全靠孩子的自制力。那个因为沉迷游戏被北大清华退了两次学的张非,就是因为没有这种自制力,导致了下面的后果。
张非2002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考进了复旦大学,因不满意复旦的学校环境,选择了复读,第二次高考时考进了北京大学,却因为在上学期间沉迷游戏,被北京大学退学,随后张非第三次参加高考考进了清华大学,结果继续沉迷游戏,被清华大学退学,第四次改名参加高考,再次考入清华大学。
你看,大学的自由氛围要求孩子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的内生驱动力,否则就会像张非一样,而这种内生驱动力更多地来源于兴趣,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干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三是因为缺少兴趣的支撑,就缺少了对本专业的执著,最终学无所用。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撑,毕业后,真正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少之又少。2018年的一个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
高校应届毕业生有54.9%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这个比例相比2017年同期的56.7%略有下降。
也就是说,每年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选择了和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的职业,这和学生本人对自我需求认识不到位和市场形势变化是有关系的。
乐乐妈的大学寝室有四个人,三个新闻学一个广电,结果毕业后我去了国企行政岗,另外三个一个去了房地产行业,两个读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一个去了证券行业,一个进入演艺圈。你看,四个人,没有一个找了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和我们报考时对自我兴趣了解不透彻有关,缺少了对本专业的执著;当然也和当年纸媒式微、新媒体又还没有完全崛起的大形势有关。
工作圈流传一句话“工作时流的泪,都是当年选专业时脑子里进的水”,可见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大有人在。但如果你选的专业是你的兴趣所在、理想所在,那你说这句话的概率就会小上许多。
现在流行一个概念,叫做“兴趣变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养活自己,想想都是件快乐美妙的事情。如果大学选择的专业就是自己的兴趣,那在这方面你就会比别人研究地更透彻,更具有优势,变现的能力也就越大。
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是因为就业前景选择了一个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干着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工作,然后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得来的钱去经营自己的兴趣。
钟芳蓉因为兴趣和理想报考北大考古系,不仅不应该受到嘲讽指责,还应该受到鼓励,鼓励学生出于兴趣爱好而非就业前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才能学得更好、走得更远。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我是@微君育儿,一个喜欢研究育儿知识的90后妈妈,和你分享育儿路上的小知识和暖心事,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原创不易,喜欢的话求关注哦,谢谢大家啦。
留守女生报考北大考古专业,为何网上却引起了争议?
每年的高考都会有考生因为成绩,或者是志愿填报,而被大家所熟知。在今年的志愿填报中,也不例外,湖南耒阳一位女生以676分的优异成绩,填报了北大的考古专业。
这本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然而却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因为女孩本身属于留守学生,所以很多人认为,以她这样优异的成绩,完全可以报考一个更好的专业;然后在将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来改变自己,乃至家庭的境遇。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言论,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习人员的不满。纷纷吐槽人们不了解考古,也不赞同他们认为考古没有前途的观点,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争议。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女孩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且我也支持女孩的做法。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论是什么工作,都会有出人头地的顶尖人才出现。对于这些站在行业顶端的人来讲,无一不是名利双收的人生赢家。
而且在学习的路途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女孩能够报考,考古这个别人都不喜欢的专业,她一定是对历史充满了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能够有更多的兴趣来学习专业知识,也能够将专业知识学得更加好。
我想网友对于这件事的争议,除了上面的专业性之外,还有就是认为考古这个行业太过枯燥,是否适合女孩来学习。
可能在大部分的眼中,考古工作者,需要整天和墓穴打交道,这样的工作性质,不太适合胆小的女孩。而且女孩先天的体力,也不占据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此引发了网络上,一场空前的激烈讨论。
留守女生选择北大考古专业,为何评论区网友争论激烈?
因为很多网友认为女孩这么高的分数选了考古专业可惜了,可以选择更热门的专业,毕业后就业工资也会更高,还有很多人赞同女孩按照自己的兴趣选专业,不要一切都以金钱为衡量的目标。
因考古专业太冷门,而引起网友热议。考古这个专业确实太冷门,甚至很多学校都没有这个专业,即使像北大这样全国考古专业排名第一的高校,每年学习考古的学生也非常有限。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这个专业是非常有局限性的,而且毕业以后的工资待遇远不如金融等热门专业。现在人还是很现实的,毕竟爱好和情怀不能当饭吃,女孩是农村的留守家庭的孩子,能考这么高的分数,很多网友都认为她应该选择热门高薪的专业,毕业以后能改善家里的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古是女孩的兴趣,有机会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也是一件好事。其实理解很多网友对女孩的良苦用心,担心女孩现在选择了考古专业,以后就业工作了会后悔。其实女孩非常有主见,她喜欢历史,考古是她的兴趣,北大的考古专业又是全国第一的,能到北大去学习考古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大学选择的专业对于以后人生所从事的行业有很大的影响,能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以后从事这个行业,或许会比选择以后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要开心很多,所以很多网友是非常赞同女孩的选择的。
其实我认为像女孩这样的学习能力,能进入到北大这样的高校学习,不管是哪个专业,以后都会发展的很不错的,很多冷门专业的人才都是从这几所高校出来的,正是因为专业的冷门,所以这些毕业生才更是稀缺人才,而且不能完全用金钱去衡量一个专业的好坏,也有很多人因为热爱投身在科研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