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所长导览标本库还爬了廊桥来考古所上了半天班小时新闻的读者什么感受

历史趣闻     2023-8-21     点评:9举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通讯员 郭楠

视频 郭楠 特约摄影 张艺璇

来考古所上半天班什么感觉?

“给我讲解的讲解人,是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长,平时见不到的那种。”12岁的刘思勉,爬了考古所大院子里的“廊桥”,回去路上,一直给妈妈划重点。

“有视野有见地有扎实的工作,还有开放观念的领导。这很罕见。”戏剧导演、策展人王音洁一路表白。

6月28日下午,杭州教工路71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办了一个内部分享活动,包括三个主菜的豪华套餐:一个百年考古图片展,所长导览标本展厅,一场关于如何讲好考古故事的沙龙。

640

640

考古所不对外开放,公众开放日就是“手慢无”,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作为主办单位之一,15位读者得到了“限量版”,报名的时候,我们特意请大家跟帖说说想来的理由,看看大家的回答——

640

这个下午,省考古所两位副所长方向明、郑嘉励带着大家看标本,做了近两个小时的讲解,浙江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近在眼前。

640

方向明导览

“今年的日子很特殊,建党百年又是考古百年。从1921年安特生发掘仰韶村算起,中国考古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中国考古的第一铲,是哪些人铲下的呢?”方向明在序厅讲了快15分钟,看展前,必须先把历史大背景跟大家普及清楚。

考古标本按不同时期的文化分类,摆放在大桌子上,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对读者来说都是第一次。

“像我们做新石器的,一片陶片拿在手上,我们就可以大体上判断,年代大概是什么时候的,属于什么文化。”

640

罗汝鹏博士接力第二棒,讲述商周故事——

郑嘉励接棒第三讲。开讲前,他先拎了考古人的态度:考古人设想的博物馆是什么样子的呢?两句话归纳总结:遗迹与遗物并重,遗迹大于遗物。一般与特殊并重,一般大于特殊。

参观途中,我们还偶遇了好多大咖,浙博馆长陈水华、副馆长蔡琴,雷峰塔考古领队、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黎毓馨等等。

什么样的考古故事,才是好故事?没有标准答案,公众和考古人看见的“好”也不一样。比如,读者想看八卦和故事,而考古人只想把这个墓是怎么做的搞清楚,一个关注宝贝,一个关注遗迹。

下午的沙龙分享,擦出了很多火花。

640

“考古工作者看综艺节目,会觉得有落差,但观众却觉得好有意思。我们想讲的是墓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和逻辑,观众直接看宝贝,很多节目只停留在描述阶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孙瀚龙说,考古学界过去做得最多的是描述,描述陶器、石器。如今已经过渡到超越描述的阶段,比如讲述器物生命、它的社会发展过程等。而想象,则是古今共情。

他最近在发掘一个河姆渡晚期的遗址,山里发生过什么故事?诗歌也是很重要的载体,他晒出自己写的《山·门》,这是他的表达方式,文青内核显露。

和史前考古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讲述,看上去好像容易一点,因为有白纸黑字托底,但在博物馆语境下,又不一样了。放在博物馆里的考古出土品,离开了它的“家”,这个故事要怎么圆?浙博副研究馆员魏祝挺讲了自己在日本参观博物馆的思考,中古时期的城市考古,如何在博物馆里讲故事?“当时的人生活在怎样的场景中,历史的细节是什么,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640

魏祝挺

什么是好故事?很会讲故事的郑嘉励打了一个比方:真理穿上了漂亮的衣裳。

好故事的本质是揭示真相,怎样为真理穿上漂亮的衣裳,方式很多。魏祝挺讲了大量的例子,比如考古学家的深入研究用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前不久,烟霞洞新发现了八处造像题记、一处历史上有著录的“吴越吴延爽造像题记”以及其它重要造像残存。“烟霞洞就是好故事的基础,但是,衣服还可以穿得更好一点。”

郑嘉励:讲好考古故事比其他故事难得多,考古学和历史学、文学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文学研究的是具体的人,可感可知,历史学研究的人,有具体的人,有群体,比如统治阶层。你讲历史时期的寺院,可以和具体的历史背景契合。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比如良渚文化时期到现在也讲不出一个有名字的人,没有一个人的具体喜怒哀乐,没有命运,打动很多人很难,所以必须要思考。

讲好故事,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硬核的知识,但是,像发掘河姆渡,关心这样硬核知识的人不多,如何把硬核知识赋予人文内涵?

蔡琴:博物馆的类型很多,有历史类、艺术类、考古遗址类等。考古学家的讲述和博物馆人的讲述,侧重面有所不同,逻辑不同,但我们需要更多的强调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关系,加强联系,共同做出更好的讲述浙江历史的展览。

方向明:如果我们是历史类博物馆,肯定要知道考古故事。考古人如果光写好报告,也远远不够。自己挖的东西,自己要讲得清楚,除了条理性,还有具体的表达方式,结合博物馆的展示方式。我们要从历史的场景感出发,不能把所有的文物像中药店的药铺一样,孤零零地放在柜子里,应该放到场景中。

郑嘉励讲如何穿一件漂亮的衣服,有意思的是,浙博馆长陈水华觉得,有时候可能还需要脱掉衣服。

陈水华:从考古所到博物馆,我们且不讨论信息是否丢失,我觉得有一个可能会丢失的,就是温度。这些文物像考古人自己的孩子,充满感情,到了博物馆人的手里,可能没有那么切身的感受。博物馆比较少用故事的表述,用故事,这里面就充满了感情。

衣服可以各种各样,作为考古人、亲历者来讲考古故事,可能有时候还需要把衣服脱掉,还需要展示赤裸裸的一面。

如何从考古现场走入博物馆,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要讲好这个故事,我觉得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挖掘故事,博物馆也存在素材的挖掘。第二个,如何编好故事。第三个,传播故事。

还原历史的真实,这很难。历史的真实,我们永远无法还原。帝王将相的历史是真实,普通人的历史也是真实。还原谈何容易,我们只是逼近真实。我看了北大赵冬梅教授讲过一个问题,很多历史的日常丢失了,她用了一个词:打捞历史的日常。另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传播效果。故事讲给谁?博物馆受到诟病的地方,不关注你的传播对象,你讲给谁听?还是说做给同行看的?策展人这里的信息往往很全,但是观众没有基础,无法理解这些信息,观众需要台阶。

上了半天班,小时新闻的读者给我们发来了观后感——

刘思勉(12岁):我今天去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给我讲解的讲解人,是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长(方向明、郑嘉励),平时见不到的那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位副所长(郑嘉励),虽然只说了20分钟,但他说,考古人更重视遗迹,遗迹大于遗物,普通大于精华。被他一提醒,我才发现,博物馆里看到的东西非常精美,却是个体,我觉得自己看到了当时真正的人间烟火。我想问一个问题,良渚文化有一点时间玉的品质很差,是不是这段时间活力比较差?这让我体会到了文明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时好时坏的螺旋上升。

640

王音洁:真实是什么?最近不断有人从各个方面试图谈论这个话题。为什么它会成为大家的问题?在这个媒介后真相时代,答案不言而喻。考古研究所的工作,在今天的意义凸显。它就算不等于真实本实,至少也是使我们通向真实的路径本径。这个下午可谓“求真之旅”,感谢。

马鹰: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由于爬山结识了至微堂,然后彻底爱上了摩崖石刻,与此同时也喜欢上了访古探古…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杭州人,从来也没有机会进入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于我或者大多数人来说,那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感谢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和省文考所,这次举办的“文物映耀百年征程——追寻浙江根脉,发现中华文明”的活动,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能与大量文物和负责考古工作的老师们来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整整一个下午时间,玲琅满目的文物带着我们从现代一直穿越回了旧石器时代。在考古所郑嘉励、方向明两位所长的亲自带队导览后,孙瀚龙老师与省博物馆的魏祝挺老师还跟大家分享了“如何讲好考古故事”之个人心得,沙龙尾声部分是省博物馆等几位馆长和读者的精彩发言。此外主办方还为每位参与者准备了精美的纪念品,感谢!

活动圆满结束,天色已渐暗,但大家还意犹未尽地交谈着,好像谁也不舍得离开。经过这个下午在省文考所的“上班”,我以为,浙江考古的明天生机盎然!

崔晓玲:今天有幸参加钱报活动,去浙江省考古所的库房参观,因不对外开放的,有好多史前文物就分类一堆一堆地摊放在桌上,都是破旧不堪,残缺不全的,和我平时在博物馆(艺术馆)看见的精雕细刻,美伦美奂反差极大。方老师(所长)说考古,都是从古墓,遗址里挖掘出来的是平常用品,而艺术馆,展示的是当时的一流艺术精品。有多位老师讲解,不是所长,就是年轻的博士,都有亲手挖掘出展示文物的经历,说不一样的感悟,和文物的背后是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脉络。后来,又去图书馆参加考古沙龙,在杭州的多位博物馆馆长,研究所所长做专题报告,精彩又丰富。

这位读者第一时间在小时新闻客户端“写点生活”栏目发了观后感——

640

640

李依依:很荣幸能参观拜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并与奋斗在一线的文博前辈们近距离学习交流。经过各位老师对图片展和标本室的生动导览和辨析讨论,我更直观地感受到考古研究所和博物馆在目的任务和针对受众上的不同。也理解了各有侧重的两者,为何会在展陈和叙事方面出现差异。在党和中国考古同时迎来百年纪念之际,在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今天,更应反思和重视考古文博事业的发展。

考古工作者通过发掘和研究历史遗存,实事求是地回溯历史、文明以及人类的起源,不断地迫近真相,追寻真理。这种相对“沉默”的耕耘既然能通过一些小说和纪录片成功“出圈”,也从侧面说明考古发掘过程本就是充满故事、引人入胜的。作为年轻一代和文博放心学生,接下来也要继续脚踏实地,传承创新。通过跨学科、跨行业和跨地域的联动,追求讲好中国故事的理想。再次感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钱江晚报组织这次意义非凡的公众活动。

640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成都考古34四川通史34墓群又见相声祖师爷还曾捧哏敌退兵

成都考古34四川通史34墓群又见相声祖师爷还曾捧哏敌退兵

历史趣闻阅读:374   点评:17
清朝的奇闻异事,清朝民间奇闻怪事

清朝的奇闻异事,清朝民间奇闻怪事

历史趣闻阅读:2040   点评:84
PJ塔克与费城76人能否成功契合

PJ塔克与费城76人能否成功契合

历史趣闻阅读:469   点评:9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268   点评:182
西游记中美女排名:第一美到无与伦比

西游记中美女排名:第一美到无与伦比

历史趣闻阅读:13684   点评:160
努尔哈赤的妻子结局都是怎样的,努尔哈赤的老婆都是谁

努尔哈赤的妻子结局都是怎样的,努尔哈赤的老婆都是谁

历史趣闻阅读:7474   点评:274
古人有哪些奇闻事迹呢,古代的奇闻异事

古人有哪些奇闻事迹呢,古代的奇闻异事

历史趣闻阅读:472   点评:22
瓷器公开课,中国最权威的陶瓷专家

瓷器公开课,中国最权威的陶瓷专家

历史趣闻阅读:429   点评:7
椰子灰冰淇淋公司发声明喊冤从未添加过活性炭监管部门核查复函作证

椰子灰冰淇淋公司发声明喊冤从未添加过活性炭监管部门核查复函作证

历史趣闻阅读:762   点评:13
2018年十大考古发现公布,2018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2018年十大考古发现公布,2018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历史趣闻阅读:538   点评:20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