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民间收藏奇才周树春26年收藏万件石制玉制工具及礼器

历史趣闻     2023-7-15     点评:23举报

一个偶然的机会,触发了周树春心底的农民情结。他开始搜集“农耕用具”,用26年的时间,筑起一座“中国历史农耕用具”的丰碑。

550

周树春收藏的众多玉制工具

芝麻开门现“奇宝”

“太惊奇了”“太意外了”“大饱眼福”……这是北京大学原地质系岩矿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的王时麒教授和辽宁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古人类学家傅仁义教授,在参观考察周树春位于天津市武清区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之后发出的阵阵感慨。

550

王时麒(中)在鉴定玉质工具材质

2月23日,王时麒来到周树春的万宝斋收藏室,开始对这些玉石的品质及产地进行鉴定。“这块是河磨玉,这块是析木玉,这块是黄玉,这块是青玉,这个是玉髓……”面对有代表性的上千件玉质器物,王时麒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王时麒表示,周树春的收藏量如此之多、分布地如此之广、玉石质量如此之好,是这十分难得。据介绍,这些玉石多为河磨玉与析木玉,而且全部产自辽宁鞍山岫岩及岫岩矿带。

在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里,王时麒惊叹中国还有这么大的玉石工具及玉制礼器个人收藏馆,旧石器时代人类工具、新石器时代人类工具、青铜时代农耕工具、商至宋代铁质农耕工具……丰富程度令人惊叹。作为玉石鉴定专家,王时麒认为周树春的博物馆里的藏品可能对中国考古研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有可能改变辽宁以及全国的考古进程

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的玉石经过了质量、产地、等级的鉴定。那么,这些玉质制作的工具等都产于什么年代?2月25日,辽宁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古人类学家傅仁义教授来到了天津这座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

550

傅仁义(左)正在判断一件凤鸟藏品的年代

他一件一件翻来覆去地看,并逐一评价。“这个玉器绝对是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工具,你看它一侧厚一侧薄,就是古人用手握着砍斫树枝、树皮的用具。”傅仁义如获至宝地对这件玉制工具照相、测量、画图。

在上千件玉制件中,傅仁义觉得大多数属于玉制器物,其中以新石器时代的工具为多,也有旧石器时代或更远古的。这么多玉制工具及礼器,需要进一步地大量研究、鉴定。而且根据专家鉴定,这些玉制工具及礼器都是产自岫岩,这对岫岩玉的玉史发展、工具制作、文化走向、人文交流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傅仁义表示,从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超万件玉质及石质藏品,以及收藏者周树春介绍大多来自海城小孤山来看,确实存在很多类似于一级、二级的宝贵文物,有一些在辽宁省博物馆及国家博物馆都没有见过,有可能对一些考古历史进行补充,甚至更正或改变辽宁以及全国的考古进程。

部分专家表示“此地有宝”

二十几载聚沙成塔,数十春秋集腋成裘,让周树春的收藏规模达到了个人收藏的“巅峰”。专家们陆续到他的博物馆参观、调研、并积极评价。

辽宁省文化厅原副厅长、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新石器时代考古专家郭大顺表示,文物必讲精,只有精才会吸引人去看,经鉴定,“万宝斋”里70%的不同时期的藏品很珍贵,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550

郭大顺正在研究河磨玉材质的玉耜

辽宁省博物馆鉴定部(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辽宁管理处)副研究员张鹏飞曾经全程参与红山大案文物鉴定工作,他对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里的藏品高度关注。

痴迷收藏的“奇人”

政府的支持、专家的认可,周树春的20多年收藏之路终于等到了春天,也使得他或者像他一样热爱中国历史、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振奋了精神,受到了鞭策,增加了动力,得到了鼓舞。

周树春说,此次在万宝斋亮相的这些宝贝只是他收藏当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珍宝,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属大观,在海内外收藏界也有很大影响,众多海外藏家皆慕名前来拜访和观赏以能一睹为快。

周树春坚信:古玉石在告诉我们,鞍山历史,绚丽璀璨;古农具告诉我们,辽宁远古,人流熙攘;古化石告诉我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李威)

民间收藏奇才周树春26年收藏万件石制玉制工具及礼器

圆明园的文物中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资料。

1、大水法石鱼

圆明园大水法石鱼位于被焚毁前的西洋楼建筑群落,身长125厘米。大水法从乾隆十二年动工,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完成,因此这对石鱼至少有248年的历史。

圆明园遭劫后,这对石鱼于上世纪20年代末流落民间,现今终于被有识之士无偿送回了家。同时回家的其余8件石刻文物包括台阶、栏杆、底座等,是由北京电教馆送回的。8个构件中,有6件因雕有精美的西洋花纹,被推测为西洋楼的护栏等,另两件为中式雕栏。

2、金瓯永固金杯

金瓯永固金杯为清朝皇帝于每年正月初一举行元旦开笔仪式时的专用器。杯呈卵圆形,口径8厘米 足高5厘米 通高12.5厘米,以两条夔龙为耳,夔龙头各安珍珠一枚;以三个卷鼻象头为足。

杯身满錾宝相花,花纹对称,镶嵌以珍珠、红蓝宝石做花心,点翠地。杯口一侧,錾刻阳文篆书“金瓯永固”四字,另一侧钤“乾隆年制”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骏骨图》

《骏骨图》是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骏骨图》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

《骏骨图》写染结合,描绘马的骨骼、肌肉、鬣尾、蹄腕,颇具写生之意。

4、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5、《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按其绘法不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工笔彩绘图,仅有一套,原存于圆明园。该图艺术价值高,直观效果好。

第二类为墨线白描图,共有3种版本:一是由词臣奉旨校刊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的附图,有乾隆十年内府行本;二是光绪十三年石印再版《圆明园图咏》所附分景图,原由孙祜、沈源合绘;三是张若霭绘制的四十景。

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彩色图片,是据1983年法国学者赠给中方的乾隆原图底版印制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大水法石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瓯永固金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骏骨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十景图

民间收藏奇才周树春26年收藏万件石制玉制工具及礼器

距今三千多年的玉璇玑,它到底是天文仪器,还是劳动工具?

在远古时代,玉对于先民们而言是礼器,它们被制作成特定形状的玉器后用来祭天祀地、沟通神灵。在众多玉礼器中,玉璧是祭天的。在距今6000年-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很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玉璧。这些玉璧的用途毋庸置疑都是用来祭天的。但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玉璧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玉璧,它就是——玉璇玑,亦称玉牙璧。今天我们就着重来讲述玉璇玑,但是在讲述之前我们先讲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春秋战国玉璧

在上学时,我们很多人肯定都读过关于“和氏璧”的故事,相信这个故事会给很多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当时看这个故事时我想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和我相似的疑问,那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卞和为什么这么痴迷于这块玉呢?献了两次玉,遭了两次刑,至终身残疾。直到第三次献宝时,这块玉才被认可,后经工匠之手做成“和氏璧”。和氏璧使我学到了两个成语。其一为:秦昭王愿以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可见此璧“价值连城”。其二是:蔺相如不辱使命,冒死带回玉璧,“完璧归赵”。长大后,笔者也渐渐的喜欢上了收藏,在收藏众多的品类中最后沉淀在了玉器上,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请教,我终于明白了卞和手中的这块玉在当时的地位是什么了,这块美玉在古人看来是无上宝,如果用美玉做成玉璧、玉琮之类的玉礼器,那将会为国家祭天、礼地、祈求福顺带来更好的上天恩赐。

玉璧

在讲完和氏璧的故事后,我们言归正传,来将今天的玉器。今天的这件玉器相比于其他的玉器更具有神秘性和特殊性。首先要言明的是它属于玉璧,它在众多的玉璧类型中,长相比较奇特,是一种长了牙的玉璧,俗称“玉牙璧”,有因为它长的比较像机器中的一个齿轮。故而,学者将其命名为“玉璇玑”。关于玉璇玑在《尚书·舜典》中是这样记载:“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西汉学者孔安国对玉璇玑也有过:“在,察也;璇,美玉也;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这样的解释。再到后期,清末金石学者吴大澄曾怀疑它是浑天仪中所用之机轮。可是,这样的浑天仪在哪里呢?不管是从目前出土的玉璇玑来看,还是从出土的浑天仪之类的天文仪器来看,它们之间好像并无关联,前者的出土时都是孤件,后者出土时也并没有在其周边找到类似于玉璇玑之类的器物。

那么,在说完玉璇玑的形状之后,我们就来谈谈,何为玉璇玑?璇,的字面意思为美玉,玑,的意思是古代的王者或者天文观察者用于正天文的一种器物,所以从字面意思上来看,玉璇玑是古人用作观测天文的玉器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可是,字面意思好像与考古出土的信息不太对称)。据考古发现可知,我国目前已知的“玉璇玑”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时期,是龙山文化的典型玉器。但是关于此类玉器的用途,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天文观察器械一说暂时证明不了。

龙山文化带朱砂沁的玉璇玑

“玉璇玑”在文化方面的地位是很高的,它与牙璋一起并称古代东夷民族的艺术瑰宝。玉璇玑常常与著名的龙山文化黑陶一起出土,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被称为“蛋壳陶”其规格特别高,出土量也非常较少,玉璇玑与龙山文化黑陶一起出土,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玉璇玑的地位。就其出土的地域而言,越偏向北方滨海出土量就越大。因此,玉璇玑很有可能是一种原始渔民们的实用工具演化而来的,它最初可能是渔民们用来织网的辅助工具,渔民们最初将它套在木棒上,然后旋转木棒,利用木棒旋转时的带动力来切断网绳,而这里的玉璇玑主要是担任了多刃刀片的角色。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主要是跟其材质的多样性有关系,因为考古发现玉璇玑除了玉制的,原始的牙璧还曾发现有陶制品、蚌壳制品石制品(要知道古人的玉礼器对材料的选择是非常严苛的)。

龙山文化玉璇玑

关于玉璇玑曾被当做的古代的天文仪器或者是织布机上零件的观点,其原因估计是受到玉圭演变的影响。认为玉璇玑与玉圭一样,出身于原始的工具。因为玉圭的原型是石铲,所以玉璇玑的原型应该是一种古老的刀具或者原始织布机上的某种零件。这一观点与上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关于这一观点我是赞同的,虽然我不知道玉璇玑是如何完成从实用工具到礼器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原始先民们所创造的东西都是有严格的现实依据的。当玉璇玑在使用时,它中间的穿孔越来越大,刀刃逐渐消失时,先民们便发现它与祭祀所用的玉璧很是相似,于是它被划作玉璧的一种,当它成为礼器后,为了区别它与玉璧的关系,于是它原有的特征就越来越明显。

玉璋

最初玉璇玑应该与其它古代工具一样用途是多种的。龙山时代,先民们亦农亦渔,所以玉璇玑用作割断网绳的刀具之外,还有可能用它来割断谷穗或者是麦穗。关于这一用途的猜测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文化研究者发现在我国南方云南和贵州等地的苗族、侗族和瑶族人直到现在还在一直使用一种非常古老的工具来割取稻穗,这就是著名的苗族“折禾刀”。 “折禾刀”的形状,有牙有刃,与玉璇玑极为相似。并且传说苗、瑶各族出身于“九黎”,其祖先为蚩尤所部,最开始是在山东一带活动。后来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蚩尤战败,黄帝将蚩尤部落的一部分人发配到了云贵等地。而这些人就是“九黎”的祖先,所以这种用于收割的“折禾刀”极有可能与玉璇玑的用途有着联系。

玉璇玑

总之,龙山文化的玉器属于我国文化器玉器中又一朵奇葩,而龙山玉器中的玉璇玑更是深有玄机,关于玉璇玑中尚未揭开的秘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女飞行员神秘失踪之谜,飞行女神失踪之谜

女飞行员神秘失踪之谜,飞行女神失踪之谜

历史趣闻阅读:401   点评:14
为什么聊斋志异中妖怪都喜欢书生

为什么聊斋志异中妖怪都喜欢书生

历史趣闻阅读:7751   点评:192
唐睿宗李旦为何两次称帝?他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子

唐睿宗李旦为何两次称帝?他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子

历史趣闻阅读:10210   点评:361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明清战争奇闻有哪些,明清战争奇闻

明清战争奇闻有哪些,明清战争奇闻

历史趣闻阅读:2116   点评:69
古筝雅集主题,古琴雅集

古筝雅集主题,古琴雅集

历史趣闻阅读:441   点评:9
古代记载的奇闻奇事,古代历史奇闻

古代记载的奇闻奇事,古代历史奇闻

历史趣闻阅读:2527   点评:81
巩义双槐树村遗址,巩义双槐树出土

巩义双槐树村遗址,巩义双槐树出土

历史趣闻阅读:626   点评:20
诸葛亮后人,人才辈出不负诸葛盛名

诸葛亮后人,人才辈出不负诸葛盛名

历史趣闻阅读:12130   点评:81
考古拾趣里那些有趣的考古与有心人的故事,考古基本常识

考古拾趣里那些有趣的考古与有心人的故事,考古基本常识

历史趣闻阅读:414   点评:12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