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是哪位,中国考古之父

历史趣闻     2023-7-12     点评:17举报

安金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是我国研究商代考古的巨头之一,他对商代考古的贡献将永远载于史册。安先生的一生确实和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年是安金槐先生100年诞辰,安先生出生于19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恰恰也是这一年诞生的。安先生于1950年参加考古工作,这一年也是新中国考古学的开端。安先生于2001年去世,这一年也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决定启动的一年。

640

安金槐先生视察工地

安金槐先生于1952年参加了由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考古人员训练班”,学界经常称这一期为考古学的“黄埔一期”。培训班一共办了4期,培养了很多专业的考古学者,我觉得在这4期学员当中,安金槐先生可以说是最为突出、学术贡献最大的一位。为迎接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年,我们现在正在联合全国的考古学者,尤其是各个领域、有深入研究的学者,编撰一部大型的考古学学术史,叫作《百年中国考古》。在回顾商代考古时,我们确实更能深切地体会到安金槐先生的学术贡献。

安金槐先生的贡献不仅在于发现和研究郑州商城,对于夏文化的研究,他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安先生主持发掘了郑州二里岗遗址,并提出了二里岗上层、下层的文化分期,在此基础上又将上、下两层各分为两期。二里岗遗址的发现和文化分期,可以说填补了此前商代前期历史文化这个重大的学术空白,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商前期考古学文化的一个标尺。以此为契机,发现了郑州商城,也让我们找到了从商代往前追溯、寻找夏文化的途径,如果没有郑州商城的发现,那我们就没有了研究、探讨夏文化的基础,就缺失了一个可以用于比较的出发点。大家都知道他主持发掘了登封王城岗遗址,他当时就提出了禹都阳城的观点,但是由于当时只发现了两个小城(面积约1万平方米),所以学界很多人对这一观点都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但是他认为王城岗遗址从年代上看属龙山时代,从文化面貌上看与二里头遗址有承继关系,并早于二里头遗址,所以他坚持认为登封王城岗即为禹都阳城。后来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以登封王城岗的两个小城为线索,又发现了一座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大城,这使得安先生的认识或者推论得到了证实。由此也可以看出安先生对学术的执着、坚持,以及他在学术上的远见。

安先生的另一个学术贡献,就是他在发掘郑州商城时发现了很多区别于一般陶器的、硬质陶器,而且有的表面有釉,于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商代瓷器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东汉以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瓷器,安先生的这个观点与传统观点是完全不同的,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需要巨大的学术勇气。他提出这一观点之后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遭到了瓷器研究学者的反对,但是他仍然坚持这些商代的硬质陶器应该是瓷器,并在20世纪70年代专门撰写文章进行论证。他从这些器物的原料、质地的紧密程度、烧成温度,以及表面有釉等特点进行论证,证明它们与瓷器更接近,跟陶器却有很大的区别。时至今日,我觉得学术界已普遍接受了这些人工制品应属于瓷器的范畴,当然有的称之为原始瓷,但无论如何都承认了当年安金槐先生力主的商代已经出现瓷器的观点。虽然大家现在已经接受商代瓷器这一观点,但安先生在五六十年之前就提出这个观点,而且勇于坚持,鉴于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安先生的学术勇气,以及他对学术的执着,我觉得这是现在考古学家们尤其应该学习的品质。

我和安金槐先生曾有多次接触,比较密切的接触则始自1996年。从那时候开始,我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的主任,也正是在那一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我们经常在一起开会,因此跟安金槐先生有了比较多的接触。而且,1996~1998年,我作为领队带队在河南偃师商城进行发掘,因为它的年代和郑州商城是基本同时的,所以安先生曾不止一次的带着几位河南的考古学家一起去现场考察交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印象中的安先生是一位和善慈祥的老人,我那时候40多岁,虽然他资历比我们老得多,是我们的先生,但是他对我们这些后学都很亲切,他的河南口音,我至今仍有印象,他慈祥、善良的笑容至今仍然浮现在眼前。

因为安金槐先生的学术贡献,他成为为数不多的来自地方的中国考古学会的常务理事、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专家,成为了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评审组的考古学的专家,这些荣誉都是地方学者难以得到的。

我觉得安金槐先生可以说是中国老一辈考古学家的代表,安先生的人品、学识,以及对学术的执着,都堪称楷模。我们今天之所以要纪念安金槐先生诞辰100周年,也就是要学习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考古学事业的精神,学习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特别是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冲破旧说、提出自己观点的精神,以及他宽广的胸怀、平易近人的品格等。

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我觉得我们应该继承夏鼐、苏秉琦、安志敏、王仲殊以及安金槐等老一辈先生们开创的中国考古事业,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而奋斗。

(原文刊于《华夏考古》2021年第3期

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是哪位,中国考古之父

2017年至今,你读过的书单里有什么?个人阅读概况筛选100本10分书,分享给大家100本中对我启发最大的书

个人阅读概况

从2018年4月开始大量阅读,每天一本书,持续至今。

连续496天,读了532本,输出532份读书笔记。

2018-2019年阅读主题是【个人成长】,细分为20多个领域,2019年起,每月选一个细分领域进行阅读。

细分领域主要有:

逻辑

沟通

职场

写作

手绘

心理学

笔记术

思维方法

阅读方法

学习方法

习惯培养

时间管理

经济金融

收纳整理

读过的每一本书,我都登记在《已读书单》中,写简单书评,并对质量和难度评分,10分为满分,1分最低。

质量评分≥8分的书,基本都是好书、经典书,值得细读,<8分的书,值得读的很少。

难度评分≥6分的,阅读有一定难度,<6分的相对好读。

筛选100本10分书,分享给大家

100本中对我启发最大的书

1.《好好学习》

一本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教读者如何正确学习、思考,提升学习效能。重点介绍如何学习临界知识、掌握底层思维、应用临界知识。

全书干货密集,观点有深度,值得反复研读并应用。

2.三联【知心书】系列

一套心理学科普从书,由多位法国心理学家写成,目前国内已翻译出版4辑16本。

全套书都是经典之作,文笔优美,翻译顺畅,实例丰富生动,专业又通俗。读后了解到很多心理学基本知识。

3.《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内容与断舍离类似,更加通俗,贴近生活。

深受这本书影响,读过之后养成定期断舍离的习惯。

4.《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主要介绍一元笔记法、葱鲔火锅笔记法及相关整理信息的理念、方法。

两种笔记方法非常实用,对触发思考很有用。

5.《思维力》

本书主要介绍系统思维是什么,系统思维在分析解决问题上的应用,在表达上的应用,对学习建立体系化系统思维,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很有帮助。

作者王世民的另一本畅销书《学习力》也很不错。

我是May,每天一本书,专注阅读个人成长类书籍,持续分享好书。

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是哪位,中国考古之父

92岁的郑振香是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人,你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

引言:人们应该在生活当中多去了解一些名人名事,这样人们在生活当中找到一些乐趣,同时也能够了解到那些名人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郑振香的故事 

郑振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的考古学专业的研究生,她在1976年主持发掘了河南安阳妇好墓,她1954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在安阳殷墟干了三十多年,而且郑振香是研究员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考古学家,而且跟郑振香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觉得他的脾气比较执拗,因为郑振香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真理。

二、对郑振香的评价 

妇好墓的出土,使著名的学界泰斗郭沫若先生激动不己,郑振香以女性之躯,在一个战争的年代,为求学而辗转奔走,直到进入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郑振香研究员,是她唤醒了沉睡3000多年的女将军,为中国的巾帼英雄谱,填补了第一的空白,郑振香女士是一位一心干事业的人,在安阳的几十年里,她几乎跑遍了殷墟的每一寸土地,她就如同战场上的指挥官一样为考古做着贡献。

三、郑振香坚持的评价 

郑振香在一些原则的问题上,会坚持自己的真理,而且不会留一点的情面。同时郑振香对待自己的事业也是一心一意,在殷虚的每一寸土地上,郑振香都有着大致的了解,而且对于安阳殷墟遗址的布局郑振香也有的是足的把握,这足以证明了郑振香的优秀,所以郑振香也是一位非常严格的考古工作者,因为只有在出土的藏品露出水面之后,他才会带着一丝骄傲的笑意,所以人们应该去了解一下郑振香的故事。

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是哪位,中国考古之父

中国考古第一个在哪?

中国考古第一个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该文化与华夏族(汉族前身)有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

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五千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陕西省为最多,达2040处,占总量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其它依次是甘肃1040处,山西1000处,河南1000处。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河南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

已发掘出近百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较同一的文化特征。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走进古九州青州探索将军墓跑马台和鸾凤山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

走进古九州青州探索将军墓跑马台和鸾凤山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

历史趣闻阅读:525   点评:23
古代皇上结婚的过程,平民当皇帝有多难

古代皇上结婚的过程,平民当皇帝有多难

历史趣闻阅读:452   点评:8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505   点评:191
宁晋县博物馆,晋宁博物馆

宁晋县博物馆,晋宁博物馆

历史趣闻阅读:509   点评:24
山西发现迄今为止中国最早木炭窑遗址,最新式木炭窑

山西发现迄今为止中国最早木炭窑遗址,最新式木炭窑

历史趣闻阅读:436   点评:11
光绪不能生育是慈禧害的吗?让慈禧着迷的玉藕去了哪里

光绪不能生育是慈禧害的吗?让慈禧着迷的玉藕去了哪里

历史趣闻阅读:10063   点评:166
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风流艳史,被唐太宗发现

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风流艳史,被唐太宗发现

历史趣闻阅读:11815   点评:358
古代纯情少女内衣中到底隐藏着多少性秘密?

古代纯情少女内衣中到底隐藏着多少性秘密?

历史趣闻阅读:9678   点评:100
疑是穿越时空的文物「历史上的4大文物让科学家都感到困惑真的存在时空穿越吗」

疑是穿越时空的文物「历史上的4大文物让科学家都感到困惑真的存在时空穿越吗」

历史趣闻阅读:569   点评:15
不愿挖掘的考古学家主旨,考古学家励志故事

不愿挖掘的考古学家主旨,考古学家励志故事

历史趣闻阅读:556   点评:12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