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山西省朔县赵十八庄一号汉墓在哪里,尹湾汉墓

历史趣闻     2023-7-9     点评:24举报

山西省朔县赵十八庄一号汉墓

《考古》1988年05期

山西省平朔考古队

朔县赵十八庄汉墓群,位于赵十八庄村东南,东距县城约5公里。墓群东区分布较密,现存7个外表呈圆丘状的封土堆(图一)。1985年6—8月,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养鸡场的施工建设,我们在鸡场西围墙内侧发掘清理了一号墓,编号85SZJM1,现将出土情况报告如下。

278

一、墓葬形制

一号墓位于墓群东缘,四周为现代农耕土,地表未见其它古代文化遗存。整个墓葬分为封土、墓室和墓道三部分,未被盗扰。

封土发掘采用十字四分法,由上到下逐昙清理。根据清理后平面和剖面观察,封土原为截尖方锥形,底面方形,边长约11米,直接建筑在墓口平面上。顶部距墓口高约5.6米,由河卵石、砂砾和黄褐色土分层堆筑并加以夯打,各层薄厚不一,分布亦无规律。中心偏北处土层紊乱,有明显的下陷痕迹,应是椁盖板朽毁后封土塌陷所致。

墓室设在封土下中心偏北,为长方形土圹竖穴木椁墓,方向3°(参看《文物》1987年第6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图四九,3;图五一),墓口距现地表深0.7一0.8米,南北长7.6米,东西宽3.9米,北端正中与墓道相连。墓底稍小于墓口,南北长7.4、东西宽3.4、深5.5米,土圹规整,底面平坦。由于墓室建在砂土质地层中,工具痕迹不显。木椁平面亦为长方形,除椁盖板和部分椁帮断裂朽毁外,形态结构尚完整。椁室自下而上由垫木、底板、椁帮和封门、椁盖板组成,建造方法为∶先在圹底铺两根南北向垫木,其上平铺椁底板。垫木因长年重压,木质腐朽,在圹底形成沟瀛。沟濠宽深均约20厘米。长抵圹的两壁。椁底板系用长3.16、宽0.32、厚0.10米的松木拼铺、由南到北顺序排列,总宽度为7.3米,块数不明。东、南、西三面为椁帮,各用5块宽0.30、厚0.34米的方木垒叠而成,总高1.80米。其中,南椁帮长3.1米,两端作凹形卯槽,槽宽0.18、深0.12米东西两椁帮各长6.78米,南端出榫,形状、大小与南椁帮之卯对应,使榫卯相接。椁门设在椁室北侧,是在圹室两角的椁底板上,竖立两根断面曲尺形的木柱,立柱一侧作“L”形槽,分别嵌入东西两椁帮。柱宽0.42、厚0.40、残高2.30米。封门为两层,内层在两柱之间,用11块厚10厘米的竖立木板排列而成,木板内壁与立柱齐平,板高与椁帮高度一致;外层建在立柱外侧,将6块厚12厘米的木板上下叠砌,板长与椁室南帮同,总高与椁门一致。封门之外即是墓道填土。两层椁门的顶上,横架一块方木,形成封门盖板。椁室的最上层为椁盖板,20块“T”形木料,一正一反,递次平铺,榫卯相合,每块厚24厘米,长略大于椁底板。盖板因受重压,出土时中部已有断裂和塌落。椁内有长方形木棺一具,置于椁室西南角,被渗水和淤土扰乱,腐朽成灰。依板灰痕看,长约1.80、宽约0.80米,位置稍有移动,结构已不可辨。人骨架一付,腐朽较甚,性别不明(图二)。

332

墓道位于墓室之北,因受施工影响未完全清理,上口为长方形,长约11米(铲探得知),宽1.9米,下底斜坡状,坡度约在27°左右。回填砂砾和黄色土。

二、出土 器 物

该墓出土器物共计94件、包括陶、铜、铁、铅、漆等几种质料的制品。器物分布大致为三组,墓室后部、木椁东侧为一组,集中了大部分陶、铜器皿,如陶瓮、陶罐、铜鼎、铜概、铜纺、铜樽、铜洗等;木棺周围为一组,主要有小件日常用品,如镜、镇、镫、炉等铜器以及封泥筒、印章和石板砚、漆器等;第三组沿椁室东侧排列于墓室前部,主要随葬了铜耳杯、镳尊、戈、盘、、机和雁衔鱼铜镫。

陶器.5件,均为泥质灰褐色。罐3件(标本2——4)。形制、大小基本相同。侈口短颈,鼓腹平底,腹上部饰细蝇纹带两匝。口径13.8、腹径32.4、底径16.5、高30.9厘米(图三),出土时均残破。

267

瓮2件(标本1、5)。形制、太小相同。侈口短颈平底,肩部凸出一周模压细线纹带,线纹带之上饰不规则暗弦纹带数道。口径21.2、腹径42.8、底径20.4、高42厘米。出土时已残(图四,1)。

528

铜器37件,个别器物为漆器上附件。鼎.1件(标本30)。圆盖,附耳,蹄形足,盖上有三个轭形钮(残缺1),腹中部有一道凸弦纹。鼎底残留烟矣痕迹,腹内壁有水垢,当为实用器。腹径24、通高23.4厘米(图版柒,2)。

樽1件(标本7),上部洗形。口沿外折,敞口平底。腹部饰四周阳弦纹和一双对称的铺首衔环,器底三个熊足。口径23.7、通高16.2厘米(图版柒,1)。这种器形过去学者或称洗,或称鼎,其说不一。1962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出土的西汉河平三年“铜酒樽”①,与此形式相近,上刻铭文“勋阳阴城胡傅铜酒樽”,故应以樽名为确。

1件(标本22)。圜底鼓腹,敛口锪尊

长颈,子母口,腹部有桥形双系,提梁已不存。盖顶有三个兽形钮。中心饰蟠龙纹,周围绚纹一圈,三钮间饰云雷纹。底部三熊足。高18.4、腹径15.4厘米(图版柒,4;图四,3)。冯云鹏、冯云鹣《金石索》卷一和陈梦家“海外中国铜器图录》第67页著录有“王子长锥尊,容十升重十斤”,器形与此相同。

甗1件(标本6)。通高44.4厘米。形制与《文物》1987∶6报导的《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中的西汉中期墓3M167所出之铜戚相同(3M167∶4,图四六,4、图五七)。

匜 1件(标本24)。圆角长方形,口沿外折,深腹,平底。通长27.9、宽24.3、高8.1厘米(图四,2;图五)。出土时置于盘内。

287

盘 1件(标本25)。口沿外折,浅腹平底。口径30、高7.5厘米(图四,4)。出土时已残。

镫 1件(标本20)。实柄细高,直口浅盘,盘中一烛钉,喇叭形座。盘径15.6、高20厘米(图四,6;图七,1)。

钫 2件(标本8—9)。形状、大小相同。鼓腹圈足,铺首衔环,盐顶状盖,中心有一桥形小钮。通高37.5厘米(图版柒,3;图四,5)。

631

洗1件(标本10)。形制与《文物》1987∶6报导的《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中的西汉晚期墓3M32所出的铜盘相同(3M32∶14,图五五,8)。

封泥筒 1件(标本27)。圆筒形,上部有盖,盖中心有一小钮(已残),内装暗红色封泥,出土时尚柔软可塑。筒径3.5、高9.5厘米(图七)。

332

戈 1件(标本23)。直内,援微上扬,胡有侧栏和三穿。援长13.5、胡长12、内长8.1厘米(图六,2)。

539

弩机 1件(标本32)。仅存铜质部分,木质已朽。通长11.5厘米(图六,1)。

带钩 1件(标本26)。素面,背部有平圆钩卸。通长6、卸径1厘米。

剑格 1件(标本31)。平面菱形,长4.7、宽2.4厘米。

铺首衔环 4件(标本36、37、39),原为漆器上饰件。

耳杯 1件(标本48),残破严重。铜镜 5面,可分三式。

I式∶2面,星云纹镜。其中一面(标本11)直径11.5、缘厚05厘米,连峰式钮,钮外一周宽凸弦纹,主纹以带座四乳配列四方,乳间各置一组五星式小乳钉,云形曲线缠绕其间。边缘饰内向连弧纹(图八;图九,左).另一面(标本12)直径F1.1、缘厚0.5厘米,纹饰与前者大致相同(图版柴,6;图九;右)。

300

529

Ⅱ式2面,昭明镜。一面(标本13)直径11.2、缘厚0.5厘米。圆铂,圆钮座,座外凸弦纹和内向连弧纹各一周。素平缘。铭文方体篆书“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愿,然雍寨不泄"(图版柒,5;图一O,左)。另一面(标本14)直径11、缘厚0.5厘米,圆钮,连珠纹钮座。铭文圆体篆书“内清质以昭明,光象夫日月,心忽而愿忠,雍塞而不泄”。在“夫”和“日”字间垫一个“ ”形符号(图一Q,右;图一一)。此二镜铭文都有省字、省句现象。

485

303

Ⅲ式 重圈铭文镜。标本 42直径11.25、绿厚0.5厘米。圆钮,连珠纹钮座。内区铭文为篆体”,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字间垫6形符号;外区亦为篆体∶”内清质以昭明,光象辉夫日月,心忽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图一二)。

317

货币 5枚,形制相同均为五铁钱,其中3枚已残。郭径2.5厘米,背面亦有郭。五字中间两笔较直,笔划较粗,相当于《洛阳烧沟汉墓》第1型。

另外,此墓还出土有精致的雁鱼灯、鸭形熏炉、龟镇、“东门延寿”铜印等,已在《山西朔县泰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6)中报道,此处不再重复。

铁器及其它

铁臿 1件。出土于封土中。平面长条形,断面三角形,长条形蠢。表面锈蚀严重。长5.5、宽14.2厘米(图一三,2)。

397

铁镶 1件。亦出于封土中。铲形,残长10.5厘米。表面布满锈斑(图一四)。

263

铁镞 10枚,均残。断面三角形,有的镞铤尚存朽木痕迹。

铅筹 8枚,均残,长短不一,残存最大者长约6、宽0.3、厚0.1厘米。

铅箭 5枚,均残,只余箭杆。断面圆形,直径1厘米左右。中心铁质,周围裹铅,外表糅漆。

石砚一套,由砚和研石组成,灰色页岩质。砚长方形;长14.4、宽6、厚0.3厘米,一面光滑。外表呈黑红色,颜色上留有丝织物经纬的压痕;研石近圆形,不甚规则,研面附着朱砂和墨色(图一三,1),推测该砚既研过朱砂,也曾研过墨。

泥弹丸 18枚,胶泥质,褐红色,每粒直径约1厘米。

漆耳杯 4件,出土时已残,群红漆。

残漆器4件。腐朽严重,只余漆皮,器形不明。

三、结语

朔县古称马邑,地处雁门关外,西倚黑驼山,东南临桑干河(古治水)。秦汉时隶属雁门郡,为汉王朝北部边防重镇,也是汉族与匈奴族接触较多的地方。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为七国,以太原郡、雁门郡三十一县为韩王信的封地,都治先在晋阳,后迁马邑。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叛汉而降匈奴,汉朝皇帝御驾亲征,导致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开始。著名的“白登之围”和“马邑之伏”都发生在这一地区。为了军事和生产的需要,汉王朝在塞北屯驻了大量人口和军队,其中一部分人死后就被埋葬在郡县附近。根据目前考古材料,在今雁北地区广泛分布着汉墓群,仅朔县就有北旺庄、梵王寺、祝家庄和赵十八庄等多处,北旺庄一带已发掘清理了一千数百座,时代绵延秦汉四百多年。这些规模庞大的汉代遗存,为研究汉代北方地区墓葬特征和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汉代盛行厚葬,讲究“事死如事生”。一号墓出土大量的铜礼器和日用器物,随葬陶器较少,不见仿铜陶礼器,器物组合以鼎、瓿、钹、镫、熏炉和兵器为主,单棺单椁,木棺置于椁室后部一侧,这些都是西汉中晚期墓葬的特点。昭明镜和星云纹镜也都是西汉中晚期流行的品种。铜鼎的造型与浑源毕村一号墓④、右玉大川河平三年铜鼎基本一致①鸭形熏炉不论形制或结构,都与右玉常门铺出土的异常接近@;嵌贝铜龟镇也与毕村的极其仿佛。虎斑贝壳产于南方沿海地区,将其镶嵌在铜质龟座上,浑然一体,生动逼真,显示出较高的构思能力和工艺水平。雁衔鱼铜镫为过去所罕见,其结构原理及功能同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长信官灯”、广西合浦九真太守墓凤灯①、江苏邗江甘泉二号墓牛灯⑧基本一致,不仅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禽鸟衔鱼为汉代常见的图象,它是人们追求富裕发财、企盼吉祥如意思想的反映。伺已知的西汉墓葬材料对比,一号墓相当于高级官吏墓,可划入大墓一类。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115号汉墓@,亦为带斜坡墓道的长方形土圹竖穴木椁墓,墓室长5米余,墓主人为当地驻军将领合浦九真太守墓所出器物的等级规格,也与此相类。汉墓封土以方形为贵,许多皇陵的陪葬墓都作正方形。赵十八庄一号墓封土每边长11、高5.6米。《周礼·春宫·家人》郑玄注引《汉律》说∶“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文献上对关内侯以下到庶人的具体差别没有记载,清代学者孔广森对此曾作过推测,认为关内侯的坟高三丈五尺,中二千石到比二千石坟高三丈,一千石到比六百石的坟高二丈五尺,四百石到比二百石的坟高二丈,庶人的坟高一丈五尺@。这只是个推测,与现已发掘的墓葬对比略有异同。九真太守墓封土高5米?,相当于汉尺二丈多,而鄢守的秩禄为二千石,现有封土比孔氏估计稍低。一号墓墓主人东门延寿不见于史载,其墓封土高五点六米,接近汉尺二丈五尺。结合墓葬结构、规模,随葬品组合等情况,我们初步认为墓主人身份当为秩泰二千石或稍低的官吏,埋葬时间约在西汉晚期的偏早阶段。

发掘、绘图者∶高平如、李碧、宁立新

摄影者:李建生

执笔者:宁立新

释注

①⑥ 郭勇∶《山西省右玉县出土的西汉铜器》;《文物》1963年11期

②⑥ 山西省文管会∶《山西出土文物》,1980年①④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等∶《山西浑源毕村西汉木椁墓**文物》1980年6期

⑦①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考古写作小组∶“广西合浦西汉木椁墓》,《考古》1972年5期⑩南京博物院∶《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文物》1981年11期

⑨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队《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一一五号墓*《文物》1981年2期

⑩ 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山西省朔县赵十八庄一号汉墓在哪里,尹湾汉墓

保定满城汉墓是怎么被发现的?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它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关于它的发现让人震惊。

满城汉墓被发现准备 全面发掘葬在满城汉墓的主人是谁?王后墓的发现

在中国考古史上,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1.5公里陵山上的满城汉墓,公认是一个重量级的发现。

满城汉墓,即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墓葬,亦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山洞宫殿。其“以山为陵”的营建理念,将西汉王族的宫殿“搬运”到墓葬里,陆续发掘出土的一万多万件文物,特别是诸如“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信博山炉”“计时器铜漏壶”等重大发现,不但件件惊艳了世人,更原汁原味呈现了西汉王朝的生活百态。考古价值十分巨大。

而如此重大的发现,说起来,却是来自1968年的一场意外。

一、意外一“炸”

以发掘满城汉墓的亲历者,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第六工区165团战士贾汉德的回忆,1968年5月22日,他所在的机械连,奉命在满城县郊外的陵山上开凿防空洞。当天带队的六班班长吴家高,发现距离山顶30米处右侧,炸开了一个直径20公分的小洞。好奇的吴家高试着砸了下,竟砸开了直径一米多的大洞。吴家高沿着洞口顺下去,惊见洞里面“放置着很多盆盆罐罐”。他没有犹豫,出洞后就立刻报告了。

沉睡了两千年的满城汉墓,就随着这意外的一炸,陆续呈现在世人面前。

(当年发掘现场)

幸运的是,从吴家高意外发现满城汉墓起,经手此事的相关人员,都是十分负责:吴家高报告后,正执行作业的部队,果断暂停了所有施工。河北省政府和北京军区,也分别迅速向中央做出报告。不久后,北京军区与河北省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入洞穴,确认洞中吴家高看到的“盆盆罐罐”,正是汉代的陶壶陶罐漆器等物件,呈现在调查组眼前的,还有车辆马具等物件,以及一个庞大的地下宫殿群。

调查组成员们兴奋的确认:这个洞口,以及这些已发现的文物背后,藏着巨大的信息量——这很可能是一座汉代的巨型墓葬!

也正是这快速果断的勘察与处置,令这被意外“炸”出来的满城汉墓,基本完好的保护下来。

二、低调发掘

1968年6月22日,中国考古史上一次无比特殊的发掘:满城汉墓的发掘开始了。比起许多被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考古发掘”来,满城汉墓的发掘,却是在十分“低调”的状态下进行的:中国科学院、河北省文物管理处、解放军工程兵组成考古发掘队,全程的交通与安保都由河北省军区负责。甚至为了安全与保密,考古队的五卡车文物,都是由驻军起初装箱,送到考古所。

(当年发掘现场)

正是在这低调的过程里,考古队一次次经历了震撼的发现:整个墓室长51.7米,最宽37.5米,最高6.8米,如宫殿一样分成六个部分,俨然一座王族宫室。其后室中间位置的汉白玉石门,需要按动石槽上的机关才可打开。后室除了有铠甲武器等文物外,更有以金丝连缀玉片制成的“金缕玉衣”。这个常见诸于典籍甚至古人诗词的汉代奢侈品,以往只在其他墓葬,出土过散乱残片。这一次,却是历史上第一次,出土了两千年前的“完整款”。

(金缕玉衣初出土)

以考古队成员郑绍宗的回忆说,当这件完整的“金缕玉衣”,清晰呈现在大家眼前时,整个考古队都“不约而同的欢呼起来”。只这一件衣服,在中国考古史上,就已有石破天惊般的意义。

也在经历了一次次的震撼后,考古队也终于根据墓室里青铜酒器上的字样,确认了这个汉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即那个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常被拿出来“贴金”的名字:西汉景帝之子,汉武帝的异母兄,中山靖王刘胜。

(刘胜金缕玉衣)

三、金缕玉衣

如果说刘胜的墓葬,是个“炸”出来的意外,那么“满城汉墓”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刘胜妻子窦绾的墓葬,则来自科学的推算。考古队发现,距离一号墓(刘胜墓)北面百米的山面上,其岩层也有动过的痕迹。经验告诉他们,这里很可能也有新的墓葬。于是,一号墓发掘结束六天后,即1968年8月8日,考古队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发掘,终于准确找到了墓道,成功进入了窦绾墓(二号墓)。

在窦绾的墓葬里,考古队不但发现了大量汉代的女式用品,更收获了重磅惊喜:曾在一号墓里惹得考古队欢呼的“金缕玉衣”,二号墓里竟然也有一件。与刘胜的玉衣一样,窦绾的玉衣也是以美玉为料,编成一个个精美玉片,再由0.08至0.5毫米的金丝编织成玉衣,每一道工序,都见证着西汉强大的纺织工艺。搬运过程里,为保护玉衣,考古队在玉衣底部制成铁丝网,上部垫上麻纸后灌注两厘米厚的石膏,固定好后抬出来,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

(窦绾金缕玉衣)

艰难的发掘工作,当时甚至还一度处于危险中。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满城县当地也爆发了武斗。考古队发掘一号墓的两个月里,外面就枪声不断。甚至有一天晚上,一颗子弹还直接打进考古队的住处。而倘若武斗波及到陵山,带来的文化损失更是不堪设想。可以说,参加这场发掘的每一个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一项伟大的文化保护工作。

参考那个年代就知道,这场过程里,每一个亲历者,都是英雄。

四、见证历史

成功发掘的满城汉墓,也以其一万多件出土文物,以及珍贵的墓葬遗址,填补了历史考古的多项空白。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在内的各类奇特文物,今天还常在网络上爆红,惹得多少“文物粉”追捧。但如果说这类“爆红”文物,更多的是缩影了汉朝王室奢靡的生活,那么满城汉墓里,还有一些“低调”文物,却见证了汉王朝,甚至中国古代强大的缘由。

(长信宫灯)

首先一个有这般意义的,就是一号墓(刘胜墓)出土的九把铁剑。这九把铁剑的剑身平均长度,都在85厘米以上,不但做工精美,其刃部更采取了局部淬火技术。整个剑身更是以块炼渗碳钢多次加热锻打而成。这也意味着,汉代中国的炼钢与淬火工艺,已经前行了一大截。以同时代罗马学者普林尼的感慨:“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与来自中国(汉朝)的钢相媲美。”

(铁剑)

这遥遥领先的冶炼技术,意义当然不止是“陪葬”,更推动了同时代汉王朝的军工革命。一如刘胜墓里已成刀剑“主流”的铁剑一样,同时期的西汉军队,也大量装备铁制兵器。西汉长安武库遗址出土的兵器,已基本以铁制为主。全面“换装”的汉军,这才在汉匈战场上华丽转身,打出一次次追亡逐北的辉煌。

而比起这硬核的钢铁技术,满城汉墓里另一个发现,却有着超越历史的意义:漆器。

中国是油漆技术的故乡,长沙马王堆汉墓里的精美漆器,曾让多少观众叹为观止。相比之下,满城汉墓里的漆器,乍一看很“减色”,虽然在一号墓的后室与中室,也有大量漆器出土,但由于环境原因,大多漆器都已只剩了残片,但这些漆器残片,既有褐色漆,也有朱红色漆,素面还有黑褐色,残存的色彩,足以遥想这些器具,昔日的精致美丽。

也同样是从两汉时代起,中国的漆器工艺进入腾飞阶段,漆器成为王公贵族们的专享奢侈品。中国油漆的技术在两汉定型,随后的千年里,漆器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甚至随着“陆海丝绸之路”的繁荣,成为古代中国重要的“出口宝货”。朝鲜、日本、缅甸、印度等国,中世纪时就引起了中国的漆器工艺,更远的西欧国家,也在16世纪起大量引进中国漆器。中国漆器特有的桐油涂料,更曾是近代世界的“战略物资”。

(汉代漆器)

精美的漆器画面背后,是古代中国传承不息的智慧探索,强大的“核心技术意义”,至今,值得深深思考。

参考资料:胡金华《满城汉墓》、卢兆荫《回忆满城汉墓的发现与发掘》、姚苑真《满城汉墓发掘报告》、蔡锋《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李亚东《漫谈涂料之王》、曾维华,王冕《秦汉的漆器》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山西省朔县赵十八庄一号汉墓在哪里,尹湾汉墓

山西平朔考古的相关文章研究

在俞伟超先生的指导下,平朔考古队从1983年开始,一面坚持田野发掘,一面进行器物的修复和资料的研究。已发表的主要资料文章有:
1985年代尊德同志的《 朔县北旺庄汉墓 》在《中国考古年鉴》发表;
1986年宁立新同志的朔县赵什八庄一号汉墓在《中国考古年鉴》发表。
1987年6月《文物》发表了信立祥、雷云贵、屈盛瑞执笔的《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
1987年6月屈盛瑞同志的《山西朔县西汉并穴木椁墓》在《文物》发表;
1987年6月雷云贵同志的《西汉雁鱼灯》在《文物》发表;
1988年5月山西省平朔考古队《山西省朔县赵十八庄一号汉墓》 在《考古》杂志发表;
1989年1月支配勇同志的《山西平鲁上面高村西汉木椁墓》在《文物 》发表,
《平朔地区十年考古综述》,见《山西考古学会论文集》(二);《平朔出土文物》,199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另外,在国家和省级以上的报刊杂志如《中国文物报》、《 光明日报》、《山西年鉴》、《山西日报》、《中国收藏》等发表的研究文章有40多篇。
大型发掘报告《朔州战国秦汉墓发掘报告》,目前正在整理编写,不久将可问世。
1984年,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参观了平朔出土文物后提出:“我们应建个汉墓馆,展出这批文物,让它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的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多次表示:我们既要建设好露天煤矿同时也要做好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要建设文明工程。
为了保护好这批珍贵出土文物,平朔考古队在朔县(区)和平鲁县(区)新建了文物库房和工作基地。为了能够直观的展示平朔汉墓的文化面貌,平朔考古队在房舍紧张的情况下,辟出近300平方米建成了符号标准的文物展厅,吸引了许多学者和社会各界大批参观者。此外,许多文物精品,先后在国内外展出:
1986年,国家文物局选出星云纹镜,铜俳优镇、龟镇等文物赴日本展出。
1987年,有21件文物在故宫举办的《全国重要考古新发现展览》中展出。
1988年,又选出一批文物在山西省博物馆展出。
1988年,国务院上调雁鱼灯、宋子三孔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4年,省文物局调借87件文物在省新建的山西省博物院长期展出。
山西平朔考古发掘之前,晋北地区的文物考古力量十分薄弱,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名考古专业人员。 20年来,经过平朔地区的大规模发掘,平朔考古队为全省各地培养锻炼了一大批考古专业人员,许多队员如今已是当地文物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骨干,有20 多人的被评聘为文博系列的高级职称。其中有一部分同志还受到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省、市的表彰。经多年的培养和锻炼, 30多名临时工历经20年,已成为一专多能的技术人员,勘探、发掘、清理、田野调查、绘图、修复、拓印、电脑操作、摄像等,均能操作进行。为了支援各地的考古工作,先后在大同市、忻州地区、阳泉市、连云港、天津、河南班村、侯马、黄河沿岸等地参加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这些技术人员所到之处受到普遍好评。 (历任平朔考古队队长的是:戴尊德(1983年—1985年)、宁立新(1986年—2002年)、马升(2003年—),平朔考古队的顾问:俞伟超(1982.3—2003.12.5)

山西省朔县赵十八庄一号汉墓在哪里,尹湾汉墓

燕鱼灯能净化空气你知道它的原理吗?

该灯工作原理是它激发出大量的负离子可以迅速净化悬浮在空气中的烟尘及颗粒污染物,同时可以杀菌,从而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使整个空间拥有一份清新健康的自然空气。人的一生有3/4的时间在室内,据专家研究指出,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是室外的多倍,因此为了人的身体健康,净化室内空气、防止污染,创造室内生态环境已是刻不容缓!净化灯它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在灯照明时,通过节能灯中间微型负离子发射器,瞬间释放高浓度的负离子,在灯光照明下,均匀地扩散到空间的每个角落,当负离子与空气中的病菌细胞结合后,使细胞内部能量转移结构改变,导致其死亡。并使空气中漂浮的苯、甲苯、甲醛、烟、尘、花粉等吸引颗粒物集聚而自然沉降,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同时该产品能产生约0.05PPM臭氧,将空气中的烟味,腥味,臭味等异味完全去除,它也可以杀灭空气中的85%以上的大肠杆菌、霉菌等有害细菌,还能分解氧化异味、化学挥发物(苯、甲醛等)。
燕鱼灯是一种带灯的空气净化器,是创新智慧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它在照明的同时产生大量的负离子.在自然界中,植物光合作用、瀑布、雷雨闪电都能产生空气负离子。含有负离子的空气令人呼吸舒畅、心旷神怡,当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繁殖、净化室内空气中的尘、烟、花粉、毛屑等可吸入颗粒物.在此环境中生活、学习、工作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空气负离子如同阳光一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就像食物中的维生素,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空气维生素。但负离子的寿命很短,在清洁的空气中只有几分钟,而在污浊的环境里仅有几秒钟,甚至更短。在旷野、海滨、山村、瀑布、喷泉等地,由于大气压低、灰尘少、温度高、空气中电离出的负离子多,其寿命可达到20多分钟;而在城市,特别是工矿区,人口密集、烟囱林立、烟尘剧增、还有汽车排出的废气,空气被污染,负离子数量大大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考古能再现历史,各个时期的考古发现

考古能再现历史,各个时期的考古发现

历史趣闻阅读:487   点评:18
脱北者揭露朝鲜真相,惨遭虐待极刑生不如死

脱北者揭露朝鲜真相,惨遭虐待极刑生不如死

历史趣闻阅读:8097   点评:394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505   点评:191
纵虎归山什么意思?纵虎归山典故出处介绍

纵虎归山什么意思?纵虎归山典故出处介绍

历史趣闻阅读:11198   点评:180
张国荣复活事件,郭敬明和炒作公司闹剧

张国荣复活事件,郭敬明和炒作公司闹剧

历史趣闻阅读:8881   点评:168
考古游戏恐龙化石,恐龙化石游戏模拟器

考古游戏恐龙化石,恐龙化石游戏模拟器

历史趣闻阅读:437   点评:13
古代囧闻:宋高宗用处女选太子

古代囧闻:宋高宗用处女选太子

历史趣闻阅读:9185   点评:200
考古辨文献真伪鉴别,考古史料和考古文献的区别

考古辨文献真伪鉴别,考古史料和考古文献的区别

历史趣闻阅读:434   点评:14
司马迁为什么会被宫刑?他的家人后来怎么样了

司马迁为什么会被宫刑?他的家人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趣闻阅读:7967   点评:201
光绪之死,是不是慈禧令太监将他毒死的

光绪之死,是不是慈禧令太监将他毒死的

历史趣闻阅读:12814   点评:236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