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历史趣闻     2023-7-8     点评:9举报

1962年,我国对秦皇陵的第一次考古勘察工作开始,考古队先后在秦陵地宫周围发现了无数堪称奇迹的文物珍宝,但专家发现,其中的一样宝物本不该出现在秦地宫中,而应该出现在阖闾陵墓,难道说,秦始皇生前也曾带领军队进行了盗墓?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填充自己的陵墓?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阖闾的宝藏

阖闾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是当时吴国的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这时肯定有人开始疑惑了,好像春秋五霸里面没有这么个人,其实这里有个历史上划分方式的区别,通常我们讲的春秋五霸是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和楚庄,但还有一种说法是齐桓、晋文、楚庄、阖闾和勾践,阖闾和勾践中大家更熟悉勾践,毕竟有卧薪尝胆这要一个成语故事,其实阖闾能位列春秋五霸之中,自然有他异于常人的一面,那这个阖闾和秦始皇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说到阖闾的宝剑了。阖闾死后不久,他儿子夫差就把他葬在了苏州的虎丘山水下,这个地方可不是随便选出来的,夫差怕别人打扰自己父亲的清静,在整个陵墓上重新放回了水。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也就是说,整个陵墓是在水下的,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被盗掘的,那夫差为什么要给阖闾修这么一个牢不可破的陵墓的呢?原因就在于阖闾生前极其喜欢宝剑,据说有名的鱼肠剑就位列其中,而这也只是阖闾三千多把宝剑之一,想想都觉得霸气,那陵墓修成这样也就说得过去了,毕竟这么多宝贝放在哪儿谁也得想个万全之策。这时候就轮到我们的秦始皇出场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在完成中国统一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陵墓修建,可尽管自己的陵墓规模已经很庞大了,但秦始皇还是不满足,他想要的是全天下的珍奇财宝,这时候阖闾墓中的那三千多把绝世名剑就成了他的目标。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据说在秦始皇统一之后的第二年,在他巡游到苏州地界时,突然发现了大量的叛军,为了镇压反叛,他调集了大量的军队前来,可要人没想到的是,战争倒是没打起来,地上的坑倒是多了不少。原来秦始皇借镇压反叛之名,行盗墓之实,毕竟自己是千古一帝,名声还是要的。不过,最后的结果要他大失所望,阖闾的陵墓实在太难找了,折腾了10几天连陵墓的位置都没确定,见此秦始皇也只得暂时放弃,说是暂时,是因为这个地方除了阖闾,还有别人啊,那么这个别人是谁?秦始皇又挖到了什么呢?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吴越之战

春秋五霸有阖闾有勾践,人们更多了解的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故事,那么上面说的那个“别人”是谁呢?其实就是勾践的父亲,允常。允常是越国霸业的开创者,也是越国建国的第一人,他和阖闾同处一个时代,现在讲的故事其实有点像卧薪尝胆的升级版,就是他们父辈的故事。公元前537年,吴越两国为了一块叫斡李的领土展开了交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解,不得已的情况下,阖闾和允常握手言和,毕竟长时间的拉锯战消耗了太多的国力,双方的边境上还有着楚国和齐国这样强悍的对手,一个不小心那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消停了30年后,阖闾卷土重来,这次允常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因为30年后的阖闾兵强马壮,他允常是绝对惹不起的,可并不表示他能咽下这口气,没多久,机会便来了。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公元前506年,那时的阖闾已经完全看不上允常,他把军队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大国楚国,而且还攻占了楚国的首都郢城。允常岂能放弃这绝佳的机会,随即攻打了阖闾,可惜允常当时的实力实在不行,在阖闾回兵救援之后,他也没捞到什么好处。经此一战之后阖闾没从楚国捞到什么好处,反而要允常乘虚功来,自己元气大损,两国的关系也陷入了冰点。不过阖闾也没等多久,他报仇的机会也来了。公元前496年,允常死了。消息传到阖闾的王宫后,可把阖闾高兴坏了,这可是复仇的绝佳机会,他二话不说就带兵打了过去。勾践作为允常的继任者,面对阖闾的攻击,只得先放下自己父亲的丧事,来阻挡阖闾的进攻,俗话说,哀兵必胜,勾践在战场上上演了一场先声夺人的好戏,是什么好戏呢?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他要那些犯了重罪的犯人在两军阵前表演自杀,这种震撼教育直接吓傻了对面的阖闾,吴军一时阵脚大乱,勾践趁机打败了阖闾,这一仗也算打出了越国的威风,勾践终于有时间安葬允常了。为什么要说吴越两国的恩怨情仇呢,因为这涉及到了在1994年发现的允常幕情况。在当时的抢救性发掘中,允常墓出土的文物极其可怜,后人要不是根据史书记载,都无法断定他是谁的陵墓,这种凄惨的景象当然和猖狂的盗墓有关,但有一个无法绕开的事实是,那就是吴越两国之间的仇恨。夫差和勾践的故事我们多少都知道点,夫差先是收拾了勾践,然后勾践又复仇夫差,总之就是他们父辈的翻版。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1996年4月,对允常陵墓的抢救性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允常陵墓可能知道的人少一些,但如果说印山大墓相比大家都有所耳闻。印山大墓的考古工作持续了2年多时间,其间出土的文物只有40多件,这与他规模宏大的墓葬规格完全不匹配。要知道,在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墓光青铜器就有6千多件,这还只是一个候爵位的陵墓。不过这仅存的40多件文物中,有一件特别奇怪,因为它是盗墓贼留下的。印山大墓之所以进行抢救性发掘,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些盗洞。盗洞一共有7个,都是直通墓室,通过年代测试,这些盗洞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杰作,而且盗洞中也有一件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难道说在允常下葬后不久他的陵墓就被盗掘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回想吴越两国之间的关系,在联系勾践之后的表现,这就太正常不过了。你把人家祖坟都挖了,人家能咽下这口气?不过这事儿其实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秦始皇,我们前面说过秦始皇找阖闾墓的故事。虽然没找到阖闾的,但允常的陵墓还是好找的,这从印山大墓的位置就能看出来。那么有的人可能要问,之前不是说在盗洞里发现的农具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吗?怎么会是秦始皇呢?这个其实很好解释,那个时代的农具其实变化不大,秦朝立国不过10几年,那能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所以这一点是说得过去的。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而且这几个盗洞非常的大,根本不是什么小毛贼能做到的,只有官盗才能说得过去,所以说,当秦始皇发现阖闾陵墓找不到的情况下,来到允常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印山大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座越国王陵,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葬制与文化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印山大墓被发掘以前,我国学者对于越国的墓葬文化仅能从文献记载中了解个一星半点,正是印山大墓的挖掘,要我们知道越王墓居然用的是三角形的木椁结构,这与中原地区的方形平顶箱型木椁完全不同,反而与更加南面的荆楚之地吻合,这说明越国与楚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无论怎么说,印山大墓中文物的丢失不仅是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的丢失,更是我们对过去历史了解的一种损失,也许等到阖闾墓被发现的那一天,我们就能知道印山大墓究竟经历了什么。不过,据说在今天的浙江省平江水附近有一个呈长方形的覆斗状封土堆,里面很可能埋葬的是勾践的祖父夫镡,到时不知道里面会有怎样的奇观,是否有很多的宝剑。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好了,文章接近尾声了,你们认为秦始皇究竟有没拿到宝剑呢?欢迎给小Q留言,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赞加关注。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秦始皇的陵墓有多神奇?

秦始皇身后留下的9大谜案:

一、巨大陵寝神秘莫测

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封土北侧有寝殿礼仪建筑群、饲官建筑群,封土外有两道长10千米的内外城垣,封土周围及东、西、南、北侧分布着数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园封土、地宫、内外城垣形制及其礼仪建筑和布局都不同于先秦任何一座国君陵园。这座帝陵陵寝规模恢宏、设计奇特。陵园工程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记录秦始皇陵的是史学大师司马迁。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160个字的记录。《史记》记载始皇陵“坟高五十余丈。”以当时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当地文管本测量的高度为43米。笔者1982年在8383部队工程兵战士的协助下,对陵墓封土再次进行了测量,测得结果是坟高55.05米。后来航空测量的海拔高度也与之相近。可见两千余年来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边为长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秦王宝座时,陵园工程也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候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史记·赵世家》)。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园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临死时还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二、幽深地宫谜团重重
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作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笔下仅留下极为简略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专家们以此为线索,努力寻找着能揭开秦陵地宫之谜的种种蛛丝马迹。
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
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了几道墓门呢?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路胖玫摹V邢勖趴赡苁呛嵯蛳馇对诹奖诘募胁壑校且坏牢薹60舻拇笫拧D谙勖趴赡苡胫邢勖畔嗨啤H老勖藕芸赡茉谝惶踔毕呱稀?
谜团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释?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谜团五:地宫珍宝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早于司马迁的大学者刘向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深切感叹:“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
《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谜团六:秦始皇使用铜棺还是木椁?
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自命功劳大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它棺椁。
谜团七:地宫有没有空间?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有“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如果是竖穴木椁墓,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一来,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掺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不燃”?
按文献记载推理地宫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还是个谜。
谜团八:自动发射器
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
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谜团九:秦始皇遗体完好吗?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虽然客观上具备保护遗体条件,但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地保存下来呢?
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一座不起眼的小坟秦始皇亲自指挥盗墓专家墓中文物不简单

关于秦始皇墓墓中的东西

秦始皇陵考古项目近日取得重大进展,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等有关部门运用遥感和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勘探的结果首次证实秦陵底下确实存在地宫和墓室,并确定了地宫的位置。
墓室主体尚未坍塌进水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长期存在一系列疑问,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宫结构尺寸怎样,墓室是否坍塌进水?我国科技工作者应用重力、磁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法等技术,经过历时一年的勘查试验验证,终于揭开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谜。秦始皇的真墓就在封土堆下面,石质建筑的墓室主体尚未坍塌进水。初步探测显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秦始皇墓室确实体现了“千古一帝”的气派。
墓室位于地宫中央
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刘士毅介绍,本次测量探测到由地宫开挖后回填夯土引起的明显重力异常以及弹性波法反射异常,由开挖范围对应封土堆细夯土墙引起的明显磁异常,由墓室引起的高电阻率异常,开挖范围内汞异常,宫墙引起重力异常和绕射点异常。这些异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画出一个巨大地下建筑群轮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规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筑群。因此,现在可以回答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秦始皇地宫、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刘士毅说,初步评估,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开挖范围主体约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开挖范围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顶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宫墙顶深海拔高程约471米,高约16米,宽约8米,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125米。宫墙之上的细夯土墙与宫墙位置、范围基本一致,高约30余米。
始皇陵是否被盗尚不得而知
测量探测到的封土堆汞异常分布特点耐人寻味:北、东最强,南、西次之,北、西最弱。根据秦始皇墓内以水银模拟天下江河的传说加以推测,可能反映了秦朝时期中国人的江河地理概念,例如可能与秦始皇到过渤海有关。
刘士毅说,由于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进行三维探测与反演,磁法的人为干扰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测量只给出地宫建筑位置、埋深、大小、形状。至于墓室内所藏珍宝是否如史书记载的那样,以及是否被盗,是非到开挖之日无法解开的谜语。
秦始皇墓是座庞大地宫
据新华社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真墓就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面,石质建筑的墓室主体尚未坍塌进水。“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长期存在一系列疑问,我国科技工作者应用重力、磁法、高密度电法等物探、化探技术,经过历时一年的勘查试验验证,终于揭开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谜。
27日,通过验收的科技部“863”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刘士毅说,根据本次测量探测,“现在可以回答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秦始皇地宫、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初步评估,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开挖范围主体约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开挖范围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
秦始皇墓揭开神秘面纱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长期存在一系列疑问,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宫结构尺寸怎样,墓室是否坍塌进水?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历时一年的勘查试验验证,终于揭开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谜。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刘士毅介绍,本次测量探测到由地宫开挖后回填夯土引起的明显重力异常以及弹性波法反射异常,由开挖范围对应封土堆细夯土墙引起的明显磁异常,由墓室引起的高电阻率异常,开挖范围内汞异常,宫墙引起重力异常和绕射点异常。这些异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画出一个巨大地下建筑群轮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规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筑群。因此,现在可以回答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秦始皇地宫、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刘士毅说,初步评估,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开挖范围主体约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开挖范围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顶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宫墙顶深海拔高程约471米,高约16米,宽约8米,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125米。宫墙之上的细夯土墙与宫墙位置、范围基本一致,高约30余米。测量探测到的封土堆汞异常分布特点耐人寻味:北、东最强,南、西次之,北、西最弱。
刘士毅说,由于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进行三维探测与反演,磁法的人为干扰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测量只给出地宫建筑位置、埋深、大小、形状。至于墓室内所藏珍宝是否如史书记载的那样,以及是否被盗,是非到开挖之日无法解开的谜语。
到底有没有要看什么时候进去咯
秦陵揭秘
千古悬秘
公元前210年,一位13岁继位,执政28年亲手缔造了华夏统一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带着满腔宏愿撒手人寰。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50余年,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幕。而在他死后留下的历经38年建设而成的陵墓也完成了中国上古文化的一次大集结,已经逝
去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整合。
=================================
秦陵考古40年仅冰山一角 大量珍宝藏于地下
国家已开始对秦陵的地下文物进行大规模勘探。有关人士表示,我国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与考古调查已经有40多年,无数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还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大量的珍宝还深藏在地下。
秦陵从葬之丰富世所罕见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陵墓,修建历时38年,动用民工70余万人,陵园规模之大,从葬之丰富,世所罕见。我们所熟知的秦兵马俑坑并不是秦陵的核心区域。
  据了解,经过40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在秦陵封土周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内城和外城两重较大的且相互套合的城墙,外城墙以内的面积约2.13平方公里,构成了秦始皇帝陵的核心区域,目前已发现的主要遗址和遗迹有帝陵封土、铜车马坑、寝殿、便殿、陪葬墓区、珍禽异兽坑、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等。  
据透露,这些重要的发现也仅是秦陵的“冰山一角”,仅秦陵外城以内就有130万平方米未经过文物勘探,其中约有30万平方米的范围为村庄所覆盖。由于秦陵的建设经历了秦朝前、后两个时期,致使陵园的整体布局显得规划不够;与一般意义上的帝王陵相比,秦陵的范围不仅包括陵园本身,还拓展到陵园以外,其范围随着新的发现一次次地出乎人们的想象。
秦陵还有大量文物没有发现
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判断,秦陵陵区范围应以封土为中心,东至代王镇,西至临潼区东关,北至鱼池建筑遗址,南至骊山,总占地面积约56.25平方公里。 
在外城以外目前已发掘和探明的重要遗址有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铜鹤坑、鱼池遗址、石铠甲加工场和大片的建筑遗址。从已发现的遗址等分析,在面积约17.5平方公里的范围的地下应有大量遗迹分布,是与帝陵核心区密切相关的文物遗址密集区。但由于条件所限,秦陵外城以外只勘探了很小一部分,地下文物情况不完全明了。  
考古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经2000余年的变迁,虽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内、外城垣基础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封土本身未见大规模破坏迹象。专家预计地上、地下仍遗留和埋藏着极为丰富的珍贵文物,并未遭到根本性的毁灭。考古部门的相关人士透露,他们计划在5年内完成秦陵的勘探任务,但这还需视具体条件而定。
高耸的封土,连绵的夯土城垣,雄伟的宫殿庙宇,地下有穿三泉而建的地宫,穷奢豪华的陪葬品,在秦朝末年那场战事更迭后成为千古之谜,往日盛况空前的陵园在地面上几乎荡然无存,除却山峦般的封土孤零零地耸立在骊山脚下,一座美伦美奂的世界灵魂乐园,随着主人谢幕,倏忽间变得朦胧迷离。面对这上古文化的结晶物,千百年来,人们只剩下阵阵幽思和满腔感慨。千古悬秘,令多少人充满了遐想。而今对秦宫地宫勘测历史性的突破更是把整个秦陵之迷零距离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秦始皇,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皇帝。生前挥戈千军万马,横扫六合,“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在他死后,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秦始皇陵。
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秦陵在巍巍群山环抱之中与山川大地浑然一色,在凝重的绿色与高大的暮色之下究竟隐藏着这位帝王制造的多少谜团?
这一切都在公元前210年被封土之后与世隔绝了。
2000多年来,世人一直为揭开这个谜底不停地探索、努力……
从1962年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勘查起,到1974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的横空出世,再到今天秦陵地宫位置的确定,秦陵“深埋”的谜底将一个个被揭开,但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说:“这或许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探索之路
西安向东,骊山脚下,矗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封土堆——这就是埋葬着中国第一个皇帝的秦始皇陵。2000多年来这周围56.25平方公里的陵墓周围不断地带给世人惊奇,更让它显得神秘。
关于秦始皇陵史书的记载仅是只言片语,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对它的好奇,一些带有民间性质的传说,反而增添了更多的悬念。
陆据《史记》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驽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汉书·贾山传》则记日:“(始皇)死葬骊山,史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彩金石,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
从史书的片断中,我们只能想象得出秦始皇陵内部的富丽堂皇,除却数以万计的奇珍异宝,其陵墓内部结构也相当巧妙,水银做成的江河湖海,各种机关重重,那么多的水银是如何弄进去的,它究竟有多奢华,尤其是对地宫富丽堂皇的结构和匪夷所思的陪葬品记载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这些都构成了先秦文化最大的谜团之一。然而,谜还不仅仅是这些,秦始皇陵整个陵区面积达到56.25平方公里,偌大的陵区地下究竟有多少东西?
据记载,陵园仿照秦朝都城咸阳而建,皇陵的封土夯筑而成,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高115米,和30层楼高度差不多,偌大的封土堆的封土从何取的?这项工程规模庞大和施工巨大的难度,以秦朝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能否完成?
在传说中项羽曾经火烧秦陵,但也有人说是揭竿而起修陵人烧的,究竟秦陵有没有被人为烧过,那又是谁将其付之一炬?
更让人们关注的是,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陵园,按照史书记载的富丽堂皇,而在1961年才正式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前有没有人对陵墓垂涎三尺,秦陵究竟有没有被盗过呢?
这一切都是悬疑重重。
秦始皇的重重迷雾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学者苦苦的追索和不懈的探求。
据媒体报道,早在明朝穆祝就实地进行过对秦始皇陵园的考察,对实地记录了陵园内外城、门址的具体尺寸。此后日本和法国的学者也对封土进行了实地测量、调查。“但他们的工作仅限于对地面建筑的勘测,而对陵寝、制度方面倘未涉及。”秦陵工作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只是表面上的考察,并不能解开人们心头的迷团。”
1962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了对秦始皇陵园的一次全面的考古勘测。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了陶质五角形水管管道和石质热排水管管以及三处建筑遗址,这次发现初步认定秦始皇偌大的陵园有相当科学的排水系统。据文献记载,修秦陵的时候,为了防止修建地宫地下水进去,有一个穿三泉的说法。考古学家发现,围绕秦始皇陵地宫将近一周修了一个大坝,当挖地宫的时候水就顺着水渠排走了,下游采用的坎儿井,这比新疆坎儿井发现早几十年。秦陵南高北低,流水可以通过排水系统顺流下来,设计相当完美。
对排水系统的发现令考古学家为之一震。既然如此,秦陵内的文物应该没有被水的浸泡,如果确实存在的话应该保存完好。
然而,多种史料记载,秦陵建好不久即遭火焚和盗损,今天出土的水禽坑、陪葬坑等都有过火焚的痕迹,所有的发现似乎都预示着不好的猜测,这是一个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现实。但对于项羽发掘秦陵的记载有关专家提出了质疑项羽总共在陕西呆了几个月,是否有时间组织大规模的发掘?据史书记载,此后赤眉军、后赵石勒与石季尼等都曾盗掘秦陵。这种说法为秦陵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1974年3月27日,一个注定要改变秦陵考古历史的日子。西杨村农民在打井过程中,一个叫杨志发的农民发现了陶片和陶俑人头。当时他们并没有在意,一位管水利的干部将其汇报到县文化局,赵康民,一个注定被写入秦陵考古史的人,他敏锐的感觉到这可能是秦陵墓葬的一部分。就是这一瞬间的感觉,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横空出世了。500余件陶俑、24匹陶马、6乘战车及大批兵器在考古工作者的铲头下,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向人们初步展示了秦国气吞山河的军事实力。
秦始皇兵马俑的出现震惊了世界,人们对秦朝的庞大气势和精湛的手工艺啧啧称赞,同时,对秦始皇陵的历史重现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一个兵马俑殉葬坑都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人们更有理由相信,一旦埋藏在地下的秦始皇陵完全“重见天日”该是何等壮观,对秦始皇陵的探测与考察工作真正得到了重视。
在后来的日子,惊喜一个接着一个。
1974年7月,在陵园外城东71附近初步调查了门阙遗址,发现农民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出土的门基石、石条等建筑遗物,通过测量确定了内城的范围和宫殿遗址。
1976年,在陵园东侧发现了80座马厩坑加上历年的发现共确定了98座,通过部分发掘清理出土了第一批陪葬墓资料。
1978年陵园考古的工作依然是硕果累累。连继发现了几座大型墓葬其中包括姚池头修陵人墓地,验证了史书记载的关于修陵的民工全部被处死的资料。
1980年,勘探在封土南侧展开。年初,地宫南墙初现端倪。后来在内城又发现了33座小型墓葬并成功发掘和提取了两匹彩绘铜车马。
……
在近40年对秦陵的勘测和发掘过程中,仅在秦陵内外的地下共发现了各类陪葬坑、陪葬墓60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5万多件各类文物。秦陵陪葬坑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较大程度地再现了秦始皇生前的生活,举凡车马出行,中央厩苑、角低俳优、兵备武库、整装军旅、动物牺牲等,描绘了一幅秦国鼎盛时期的浓墨重彩图。
然而,这些发现只是在陵园的外围。秦始皇陵的地宫——也就是皇陵的核心究竟是怎么样的,成为迄今为止秦陵最大的谜团之一。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819152.html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古代奇闻故事传说,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奇闻轶事

古代奇闻故事传说,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奇闻轶事

历史趣闻阅读:2372   点评:63
考古学天天挖墓公共卫生扫大街哈哈哈你的专业是不是也被误会过

考古学天天挖墓公共卫生扫大街哈哈哈你的专业是不是也被误会过

历史趣闻阅读:568   点评:13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古代地狱奇闻怪事的故事,地狱奇闻怪事

古代地狱奇闻怪事的故事,地狱奇闻怪事

历史趣闻阅读:2000   点评:60
考研哪些专业容易上岸,考研最好上岸专业推荐

考研哪些专业容易上岸,考研最好上岸专业推荐

历史趣闻阅读:401   点评:16
考古拆迁赔偿「强拆考古工地还要拆掉多少法律尊严」

考古拆迁赔偿「强拆考古工地还要拆掉多少法律尊严」

历史趣闻阅读:418   点评:12
吉首市大坡公园烈士陵园,吉首今天新闻

吉首市大坡公园烈士陵园,吉首今天新闻

历史趣闻阅读:506   点评:15
跟着神话开启考古之旅小说,神话探寻之旅

跟着神话开启考古之旅小说,神话探寻之旅

历史趣闻阅读:473   点评:15
揭秘三国各大名将的死亡原因

揭秘三国各大名将的死亡原因

历史趣闻阅读:7778   点评:153
汉朝为了让老人生活更幸福竟给老人颁发老年证

汉朝为了让老人生活更幸福竟给老人颁发老年证

历史趣闻阅读:13419   点评:136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