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附答案」

历史趣闻     2023-6-29     点评:29举报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8小题)(新课标3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CD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3.白居易《与元九书》:“僕数月来,检讨囊帙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解释以下字词

僕:对自己的谦称

检讨:查核,整理

囊帙:帛书用口袋盛放

杜甫诗“书乱谁能帙,杯干自可添” 中‘帙’

的意思?

帙:整理书籍

4.《与元九书》中‘得新旧诗’从本诗中哪句得以提现?

每被老元偷格律(新),苦教短李伏歌行(旧)

5.试简要分析文章主旨?

从创作意图来看,可看作是题记,序言。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才能的自豪。

6.试简要分析文章结构?

整体来看是起承转合。具体来说,首联写对自己作品的高度认可,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颔联通过友人佩服模仿侧面写自己创作作品水平之高;颈联转开去(世间富贵应无分),又拉回来(身后文章合有名),尾联呼应开头,总之,章法严密,结构紧凑。

7.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反映了白诗的什么风格特点?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通俗易懂,流传广泛。

8.试从一角度简要说出文章风格?

从整个诗的风格来看,可以说是亦庄亦谐,庄谐结合,外谐内庄。名曰“题卷”,而不拘泥于记事;称为“戏赠”,并不仅是戏言。全诗对仗工整,一气呵成,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既诙谐幽默,又耐人寻味。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题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1990年-2005年)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答案:(1)B (2)D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8、C 9、C
  2001 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幕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仁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马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着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微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首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前劝憧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英上白铜鞮。
  答:8.C9.B
  200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理由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200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3(广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4(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答: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8分)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2分)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答: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6(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7(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8(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答:(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9(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10(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11(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
  05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1(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3(全国卷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8分)(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4(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答:①D ②C
  ③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5(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 )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1)荒村与古寺 断蔼与流萤 生与语
  (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8(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9(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10(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附答案

   第一组(30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2)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以天相映,描绘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和神采等。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颔联写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颈联写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突显;天气晴朗,闻其响 却若风雨声。尾联以赞叹作结: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突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一)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试以本诗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景外有人,景中有情。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本诗中,叠字有三:寂寂,写出春雨初晴后农家春耕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状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而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时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妙,而且声韵和谐,具有音乐美。

  (2)晚春是农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宁静之景,由宁静之景中见农忙之人。春雨下 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家抢耕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现。此诗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

  诗歌鉴赏:贯休是晚唐诗僧,这首诗是他在农家为客时的题壁之作。前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现。后 两句写庭院中,水汽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叽叽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都是写春雨初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客之江西

  郑锡

  乘轺①奉紫泥②,泽国渺天涯。

  九派③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唐④处,知君路不迷。

  注:①轺:使者乘坐的车辆。②紫泥:古人用泥封书信,泥上加盖印章。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③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分成九条支流。④高唐:指父母。

  (1)这首诗里有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没有。因为对于行人来说,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奉命出使江南,无疑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

  (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友人在大江中孤单行船的情景。春潮涌动,江水浩渺;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前行,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友人的孤单。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即将出使并省亲的友人所作。首联说明友人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出使,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颔联设想友人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融入春潮孤帆暮雨这些景物中。颈联注重细节描写,状物入微,通过草深花落莺断续等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尾联说到友人此行尚可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流连风光而耽误行程。全诗写得轻快明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示长安君①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②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被封为长安县君。②期:约定重逢的日期。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颔联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颈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一联准确选取家庭生活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温暖亲昵的家庭气氛。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昏昏营造了一种神秘感,暗示了灯下兄妹推心置腹、促膝谈心的随意。供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挑选,全句表达了相逢的快乐和手足之间的深情。

  (2)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词入诗,一纵一横,一时间一空间,使离别悲情表现得更为浓烈。

  诗歌鉴赏:抒写兄妹情深这一主题的诗并不多见,王安石的这首七律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纯朴而真挚的感情。首联娓娓道来,饱含深情,少年时已经伤离别,人到中年,对于这种离情别绪,更是不堪承受,何况在刚相逢的时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颔联写兄妹相聚,谈笑风生,畅叙亲情,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分离,更为即将远赴他乡与亲人相别而伤情。尾联的出句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和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诗人 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写了一幅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残破的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2)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和百姓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对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势。几处 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第二组(30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次韵礼院孟子周佥院秋夜曲二叠

  虞集

  天阔秋高初夜长。浮尘消尽雾苍茫。澄澄孤月转危墙。 金井有声惟坠露,玉阶无色乍疑霜。不闻人语只吟螀。

  (1)澄澄孤月转危墙一句中澄澄一词用得很好,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渲染了怎样一种意境?不闻人语只吟螀对渲染这种意境起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澄澄,光明澄澈的意思。万里长空中,消尽了苍茫雾气,只有一轮孤月闪烁着明亮的清辉。运用澄澄一词,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又渲染了环境的宁静。

  (2)全词渲染了安宁清静的意境。不闻人语只吟螀对渲染这种意境起反衬作用。

  诗歌鉴赏:此词境界清明高远,值得一读。首句以天阔秋高四字将大都秋高气爽的境界推向无限之高远。次句写入夜的大都,消尽了白日的喧嚣,但心中感觉缺少什么,一片茫然。直到那一轮明月从高高的宫墙上露出来,心里才感到一片安宁静谧。上片重点写出了秋月未显时的景象,为明月的出现作铺垫。下片着重写月亮出来时的情景。金井坠露,滴滴有声;玉阶有月,仿若凝霜;不闻人语,只闻秋虫低吟。渲染出一派宁静的氛围。全词纯然写景,无一情语,但句句含情,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安宁。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黄钟]节节高

  题洞庭鹿角庙壁①

  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②,三生梦③,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注:①这首小令作于卢挚 出任湖南岭北道肃政廉访使途中。②半夜心:夜深人静时油然而生的离愁别恨。③三生梦:佛家以去、来、今,即前生、来生、今生为三生。梦,梦中的幻境。

  (1)此曲的最后一句闷倚篷窗睡些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前四句和后四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闷字用得好。此处着一闷字,一是对上文闷的两个原因的总结,远离京城,心怀离愁别恨,对自己前途命运难测的忧虑;二是画龙点睛,奠定本曲的感情基调。

  (2)本曲前四句和后四句构成了反衬关系。前四句描绘了一幅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的美好情景。后四句抒发作者内心的愁苦怨闷之情。以美景衬哀情,使哀情更哀,更易使人受到感染。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②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③。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离除夕还有五日时,作者返家,途中过苏州,经吴松,遂作此词。②石塘:苏州之小长桥。③头:指船头。恶:猛,厉害。禁持:摆布。

  (1)作者说画船愁过石塘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既是归家,你认为作者因何而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和下片的写景基调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愁的原因是:风浪猛打船头,延缓了作者的归程。

  (2)上片的写景基调惨淡沉重: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下片的写景基调欢快愉悦:春浦生绿,小梅长枝,充满生机;灯火催归,一片温馨。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构成对比,上片写得越愁苦伤感,越能突出作者 离家越来越近的欢欣愉悦。(或以上片惨淡景象反衬下片归家之欢欣亦可)

  诗歌鉴赏:这首词写回家过年的欢欣之情。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此一画面,恰成作者归心似箭的写照。次句写出作者自己,句中着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既是归家,又有何愁?原来是打头风浪恶禁持。归家之人,又岂是风浪所能阻挡?春浦渐生迎棹绿, 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轻拍桨橹。小梅应长亚门枝,揣想此时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以一年灯火要人归结笔,化浓情为淡语。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灯火催人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既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又写出作者归心之急切。此是全词情感发展之必然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以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 等淡语写想家的浓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2)①动静结合。明写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又和红蓼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泊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举出两种手法并简析即可)

  诗歌鉴赏: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由湘江入洞庭湖所作。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的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物景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作者既写了远处一道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又写了似刀的双尾白鱼。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黄钟]人月圆

  倪瓒注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注: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为一个汉族的知识分子,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隐逸山林。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

  (1)这首元曲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的诗眼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元曲描绘了越王台上,鹧鸪哀婉啼叫,东风吹绿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青山峻冷依旧,满目乔木布满苍苔,头上明月柔和皎洁的图景。

  (2)这首元曲的诗眼是伤心。上片起首句直接点明主旨,写登上越王台,引发伤心之情。次句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凄凉之情。下片怅然孤啸再次直抒胸臆,结句以问作结,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之情。

  诗歌鉴赏:此曲是作者重登绍光越王台时所写的怀古之作。包括江浙广大地区在内的越地,既有越王勾践报仇雪耻的历史,又是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到这里尤其容易激起亡国的悲痛情感和恢复河山的愿望。今天作者重游前朝重地,登上当年勾践点兵复仇的越王台,感情不 能抑制。这首小令,开篇即已忧思满腹、感慨万千。从勾践卧薪尝胆,夫差昏庸亡国,直至赵宋王朝偏安一隅最后分崩离析,以及当朝(元朝)的由盛而衰,往事不堪回首,却又无法回避。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所有这些外在景物,都染上浓重的凄凉色彩。怅然孤啸,他的心情是否就此平静下来了呢?此作由此向前推进了一步:此时为夜色昏黄之后,作者的愤懑似乎有所开释,但心情依旧不能平静。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寒假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福州考古发现「福州惊现42座古墓葬出土这些宝贝竟还有商周时期的」

福州考古发现「福州惊现42座古墓葬出土这些宝贝竟还有商周时期的」

历史趣闻阅读:435   点评:16
马岛战争的经过,撒切尔决定发动马岛战争的原因

马岛战争的经过,撒切尔决定发动马岛战争的原因

历史趣闻阅读:11766   点评:183
杨洋拍微微一笑很倾城花絮「190526今日份考古杨洋微微一笑羊式比心撩人不偿命」

杨洋拍微微一笑很倾城花絮「190526今日份考古杨洋微微一笑羊式比心撩人不偿命」

历史趣闻阅读:469   点评:7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268   点评:182
很火的抖音古筝,女子古筝走红抖音

很火的抖音古筝,女子古筝走红抖音

历史趣闻阅读:544   点评:10
石棺被盗大案,建筑工地发现诡异棺椁

石棺被盗大案,建筑工地发现诡异棺椁

历史趣闻阅读:537   点评:12
深海美人鱼真的存在吗,考古发现美人鱼真的存在吗

深海美人鱼真的存在吗,考古发现美人鱼真的存在吗

历史趣闻阅读:607   点评:22
陕西历史博物馆设计师张锦秋,张锦秋大运河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设计师张锦秋,张锦秋大运河博物馆

历史趣闻阅读:496   点评:24
苏秦和张仪(对手+伙伴),史上最强“合伙人”

苏秦和张仪(对手+伙伴),史上最强“合伙人”

历史趣闻阅读:9650   点评:360
陕西蓝田发现罕见的文物有哪些,陕西蓝田发现梅花鹿

陕西蓝田发现罕见的文物有哪些,陕西蓝田发现梅花鹿

历史趣闻阅读:505   点评:12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