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清朝官场奇闻故事小说,清朝官场奇闻故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清朝官场奇闻故事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清朝官场奇闻故事
2、清代四位状元的悲剧人生
3、清代名人轶事
清朝官场奇闻故事
作者:史遇春
未入正题之前,鉴于读者可能会对本文标题有诸多的疑问,所以,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本文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刘墉,另一位是和珅。
虽然,大家对刘墉与和珅也有各自的tǐ认,但是,大家的认知是否与相关记载一致,尚无法确定。
既然是在说历史类的事件,那么,就先简要说说文中二位主角的概况。
刘墉
生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卒于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享年85岁。
字崇如,号石庵,zhèng治家、书fǎ家,大学士liú统勋的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shēng于shān东诸城。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十六年(gōng元1751年)中进士,时年33岁。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
以奉gōng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书法造诣深厚,是清dài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去世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清,后世亦称刘文清公。
本文标题中的“浓墨宰相”,即是世人对刘墉的称号,简单明了,既突出了其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与成就,也标明了其在政治shàng的dì位和职务。
简单介shào完刘墉,再shuō说和珅。
和珅
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依此推算,刘墉比和珅年长31岁;清仁宗嘉庆sì年(公元1799年)被赐死,终年50岁。
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hóng旗二甲喇人,清中期权臣、商人。
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乾隆帝对其宠xìn有加,并jiāng幼女十公主嫁给其长子丰绅殷dé,使其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huáng亲国戚。
随着权力的增长,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jī政敌。
此外,还亲自经yíng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shè大小银号sān百多间,qiě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曾担任、兼任了清廷的众多guān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xíng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nèi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gè重要职务。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清仁宗下旨将其革职下狱。
所聚liǎn的财富,据估,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bái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jiā上其他gǔ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dezǒng和。
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即赐其自尽。
和珅介绍wán毕。同样,关于本文题目中的“成熟的政治家”这个说法,也要说明一下。
这个评定或者“定语”,并非信口雌黄,而是有所本:
据说,乾隆五十八nián(公元1793年)英国派遣以正使为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公元1737年~公元1806年)、副使乔治·伦纳德·斯当东(George Leonard Staunton,公元1737nián~公元1801nián)的访华使团,以庆贺乾隆帝八十大寿为名,要qiú中guó开放通商口岸。其间,斯当东曾将沿途的所见所闻详细记载下来,写成《英使谒jiàn乾隆纪实》。
因此访华与和珅有交jí,所以,担任此次zhèng使与副使de两位英国人都对和珅有所评论:
马戛尔尼:白皙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
斯当东:hé中堂的态度和蔼可亲,对问题的rèn识尖锐深刻,不kuì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由此可zhī,关于和珅为“成熟的政治家”的论断,乃出于英国人之口。
至此,关于本文的两位主角yǐ经介绍清楚,另外,关于本文标题的“浓墨zǎi相”与“成熟政治家”yě大体说明了chū处。
下面,就进入本文的正题,来说一说刘墉与和珅之间在台面下的斗争。
本文内容源自qīng人汪诗侬所著笔记《所闻录》中的《和珅》一jié。
因为,是在讲说历史,或者是与历史有关的记述。那么,首先简单辨证一下,刘墉yǔ和珅究竟有没有交手的可能。
关于可能性,最重要的判dìng,当然是时间,如果时间错谬,那么,关公战秦qióng的笑话,不但会被大方zhī家不齿,还会被普通读者讥笑。
刘墉卒于清仁宗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和珅于清仁宗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被赐死;由两人的卒nián看,这二位在世时,时间的重叠度fēi常高。因为时间重叠,同朝为guān,所以,这二人之间的斗争,在历史场境shàng,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至于qí他de事情,wǒ就不详细考证了,可以放心行文了。
清高宗qián隆时,和珅当国,执掌机要,权倾一世,满朝文武,没有几个人敢撄其锋。
清朝人后来记述和珅的权势之大,和珅的飞扬跋扈,甚至把他和明朝的“九千九百岁”魏忠贤相提并论。
把和珅与魏忠贤放在一起说事,先不论这zhǒng论调合不合理,仅就两人共有的特点,从中多少就可以kàn出一些端ní,那就是:
和珅dāng日的势力与实lì,似乎都已经可以和满清的帝室分庭抗礼了。
更夸zhāng的说法是,和珅zài朝中的种种作为,有些地方,明朝的魏忠贤还要稍逊他一筹。
jì然都这么说了,那么,和shēn飞扬跋扈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结党营私,把天下公器做了自家擅权敛财的工具。
而且,和珅这样做,还造成严重的后果:
tā的结党营私,权势之重,使得众人畏惧,不敢作声,以至于后来的评论有“道路侧目”一说。
所谓“道路侧目”,历史上有过:
《元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七《ā鲁浑萨理传》有:
“所在囹圄皆满,道路侧目,无敢言者。”
《明史》卷一八九·列传第七十qī《李文祥传》有:
“朝野寒心,道路cè目,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国宪。”
“道路侧目”,亦作“道路以mù”。
参照历史记载,再看对和珅的这一评论,可以想见,和shēn在dāng时所造成的形势,是怎样地危殆。
当然,可以推断,这种“道路侧目”的情形,主要hái是表现在统治阶层的官僚机构内部吧。
那些倚靠和珅的人,极尽chǎn媚奉承之能事。
那些与和珅意见相左或者内心不认同和珅de人,非常清楚和珅的能量,说话办事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更不要说是正面与他对撞了。
其时,shān东诸城的刘文清公崇如(即刘墉),位居宰臣之列,参与清廷de机务,管理所属的百官。
尽管liú墉的位子也不低,但是,对yú和珅的嚣张气焰,他也是无可奈何。因wèi,huáng帝始终对和珅信任有加,wú人可对和珅的权势造成wēi胁伤害。
因为无法对hé珅的专权擅政、飞扬跋扈进行抑制,因为无法削挫和珅的锐气,刘墉的心中,也常生着mèn气,他常常为此非常恼怒。
gēnjù笔记《所闻录》de作者清人汪诗侬记述,本文所shuō的刘墉与和珅在台面下de斗争一事,发生的时间shì“癸未春首”。
查了一下相关资料,qīng高宗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是农历的癸未年,其上一个癸未年在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其下一个癸未年在清宣zōng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
这三个时间点都wú法与本文的人物事件吻合,kāng熙和道光时期,可以不论。就乾隆时期仅有的癸未年来说,其时,刘墉还没有zuò到宰臣的位子,而和珅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所yǐ,事情要讲下去,我们宁愿相信笔记的作者的时间记忆yǒu误〔是否癸丑呢?即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
话说,这一年的春首,刘墉探听到和珅应召入宫,正值天降雨雪,风寒地冷。雨雪天气导致路途泥泞,刘墉想着,不能在皇上面前与和珅针锋相对,还不能zài半道上戏耍教训和珅一回吗?
乘着zhè个雨雪天气,乘着这个泥泞的道路,刘墉特意chuān上了家中久不穿着、搁置废弃的旧衣物,在和珅bì经之路上等着他。
和珅一到,刘墉马上着人执持名帖,高高举起,拜谒於和珅的轿子前面,口中称道:
“wǒ家中堂大rén亲自往和大人府上拜年,向大人恭贺新春,恰逢大人bù在府上,今儿正巧在路上遇见大人,我家中堂大人已下轿恭候了!”
和珅一听,知是刘yōng在路上děng候,或许心中yǒu很多的不情愿,dàn是,人qíng面子上,基本礼仪上,还是要做足,无奈,他只hǎo下轿。
和珅下jiào,原本想着,自己要进宫面圣,既然路途遇见刘墉了,躲不过去,这大过nián的,下轿寒暄几句,应付一下,也jiù是了。
等到和珅一下轿,马上就傻了眼了。谁料想刘墉已经guì地向他道贺了。yī来呢,刘墉是中堂,二来呢,刘墉年长和珅很多。和珅下轿见刘墉已跪地,也容不得他多想,紧忙按礼答拜。
和珅这一答bài,也得和刘yōng一样,跪地行礼。这样一来,后果可想而知:
和珅身着的玄裘绣袄,已经被泥泞沾污,shēn上全是泥水。
这个时候,再看看和珅,与平日里风光无限、锦衣绣服、干净利落的他比起来,此际的他,更像是一只吃了败仗的公鸡,雄风扫地。
传闻,和珅曾因此事在宫中向主上哭诉,但是,因为刘墉的做法,并没有明xiǎn的过失可以指摘惩处,所以,dōu拿刘墉没有办法。
官场上斗争,大到杀头丢命,琐碎到小鼻子小眼睛,zhēn是千奇百怪;
官场上的角力,大到台面上的真dāo实枪,小dào台面下的使绊子用计谋,可谓huā样多变。
文末,依然要说明一下,笔记比之于正史,可爱之处就在于它的可信与不可信间。但是,行文过程中,笔记的文字资liào,能够辨正de,都会尽力而为。
不足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quán文结束)
清代四位状元的悲剧人生
天有几多莫测风云,人有如许悲欢无nài。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正如歌里唱的,“向左向右向前看,爱(命运)要拐几个弯”,当你以为山穷水尽,却突rán云开日出;然而当你以为已柳暗花明,其实却有大恶fēng波在。
(文章较长,请耐心kàn)
zhuàng元名叫龙汝言,安徽桐城人,嘉庆时期中的状元。(嘉庆之前的皇帝是乾隆,嘉庆上台后干掉了乾lóng的宠臣和珅,suǒyǐ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嘉庆之后的huáng帝是道光,第一次鸦片战争就发shēng在道光任上)
龙汝言的人生一升一落,都很意外。
第一个意外:秀才jiǎnzài帝心,状元白手捡来
我们知道,中状yuán得一级一级地往上考,也就是常说的秀才(第一级考试,yuàn试)、举人(第èr级考试,乡试)、状元(dì三级考试,会试+殿试,即进士考试,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这三级考试,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所以除了那种运气特别好,年纪轻轻就把三级都考完的人,多数人来shuō,都需要半工半读,一边工作一边复习。
龙汝言也是如cǐ,tā家境不好,中了秀才之后,就离家去了北京打工。这个人很有才气,脑瓜子也灵活,他给一个旗人官员做幕僚,写写公文算suàn账,很得主人的赏识。
于是机会来了。这一年,嘉庆大寿,普tiān同庆。这么重要的项目,只要yǒu上奏章资格的官员,能不有所biǎo示吗?给皇帝的表示,除le一些珍稀物件外,还有很重yào的一项,xiě祝贺信。
祝贺信的内容,无非就是歌功颂德,为皇帝祈福。歌sòng容易,但是要写得ràng皇帝“lóng颜大悦”,难!平常言语,chén旧套路,皇帝看不上;满纸阿谀,那是“yìng舔”,皇上也未必欣shǎng。所yǐ就需要“舔”出新意来。
龙汝言帮这位官员写的祝贺xìn,就极为别具一格。他从康熙、乾隆两代皇帝所写的诗歌里,选了一百多句来,集成一首长诗。这就很了不起了!为什么?
一,创意好,没人这么干过;
二,难度高,xiàng乾隆皇帝一人就留下了数万首诗作,怎么挑选诗句是第一道难题;将选出de诗句串成一shǒu新作,符合诗歌的要求,比如得押韵,逻辑得连guàn,是第二道难tí;还有第三dào难题,别忘了这首诗是用来做什么的,也就是还得符合“贺寿”这一主题,中心思想不能丢,否则就shì跑题了。
作品送上去,嘉庆皇帝果然龙颜大yuè,听说作者龙汝言,是个秀才,当即御笔一挥,“赐一等举人”身份。当时已近年guān,马上就是kǎo试季(会试,也就是进士考试),嘉庆很贴心地打了招呼:让刚刚获得举人资格的龙汝言,插duì参加进士考试。
龙汝言去考了,结果没考上。龙汝言倒是不郁闷:毕竟是第一次,新人嘛,考不上是意料之中。但是嘉庆皇帝不开心呀:我这么kàn好的人,连个名次都没有?你们这些考官到底有没yǒu用心?
主考官挨了训斥的事情,满朝官员都听说了。于是三年后再一cì会试的时候,龙rǔ言一考即中,并且被录为第一名。嘉庆皇帝看到名单,也很满意,点为状yuán,还喜滋滋地跟人吹嘘:“我看好的人,果然实力很强啊!不错、不错!”
就这么着,北漂秀才龙汝言,本来离“举人”都还隔着一座山,结果转眼间就中了状元。
第二个意外:公子出身贫苦,小姐格外颟悍
颟顸(mān hān),是糊涂而马虎的yì思。我特意用了“颟悍”一词,意思是此人不仅糊涂,ér且还很强悍、泼辣。
“公子”说的shì龙汝言,“小姐”指de是龙汝言的妻子路氏。
龙汝言出生于普通人家,父亲去世早,留下母子俩相依为命。幸好母亲jiā的兄弟们帮衬,龙汝言还能读上书,dàn家里的日子,确实清苦。
这时,戏曲中“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戏码chū现了。有位姓路的富人家,看中了这位未来的状元公,常常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好衣好食地予以关照,嘱咐他安心读书。
“金主爸爸”的出现,确实改善了龙汝言的生活,也给年轻的龙汝yán燃起了生活之光。他一边攻xué,另一边,hé路家的小姐相处日久,发shēng了爱情。也有可能,路家关照龙汝言,本就存着zhāo为上门女婿的心思。于是你情我愿,水到渠成,公子小姐,喜结连理。
只是经济实力不匹配,这上门女婿也就不好当。“bǎi无一用是书生”,书生科举成功之前,要钱méi钱,要 社会 资源没 社会 资源,说得难听点,lián书本笔墨纸,都得靠岳父家支持,龙汝言心里有点苦。
史书中没有记载龙汝言结婚和中秀才的年份,中状元是1814年,大约三十五六岁。可以推断,龙汝言在岳父家生活的shí间,约有十年左右;这一期间始终只是一介秀才,估计也参加过几次举人考试,但dōu没考上。
寄rén篱下、功名困顿,岳父当初的赏识渐变成了嫌弃,妻子曾经的爱恋如今只剩厌烦。于是有了龙汝言的北piāo,于是也有了前miàn说的喜中状元。
龙rǔ言中了状元后,被特意提拔到南书fáng(皇帝办公室)工作,可谓一步登天。而他本就是嘉庆皇帝选中的状元,“皇帝的自己人”,如果顺利的话,lóng汝言必然前途无量。
可惜人生不信“如果”二字。中了状元后,龙汝言和qī子的关系虽有改善,但十数年来生活中形成的男卑女尊、男弱女强gé局,哪有那么容易改变!妻子的强悍和糊涂,终于导致了lóng汝言人生的第二个大意外。
事qíng是这样的。龙rǔ言有一项gōng作内容,就是给qián任皇帝乾隆写传记(实lù),对文人官员来说,这是hěn重要、也很荣耀的事情。但是龙汝言出差错le。
这天,龙汝言yòu和妻子吵架了。有人说,fū妻关系中谁强谁弱,看吵架后离家出走的是谁jiù知道了。在龙家,当然是妻强夫弱,龙rǔ言吵架后,灰溜溜地离家出走,躲到了朋友家。正巧,办公室把乾隆皇帝de实录清样送了过来,让龙汝言校对。妻子代为shōu下清样后,rēng在一边;第二天有人来取件时,妻zi也不作说明,把清样原封递回。
就这么着,出事了。乾隆实录送给嘉庆皇帝审阅,嘉庆一看,错别字不少呀;再一看,“高宗纯皇帝”竟然写成了“高宗绝皇帝”!这是严重政治错误啊!
一查,是龙汝言负zé校对的。好吧,这么不负责任的人才,我用bù起!于是一道圣旨:办事疏忽,有负朕恩,lìkè革职,永不叙用!
——刚刚qián途无量、众人看好,马上就革职为民,而且永远剥夺做官资格,想翻身都没jī会了!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
几年后,嘉庆皇dì去世,龙汝言被tè许参加丧礼。丧礼上,龙汝言回首前尘往事:这是自己真正的“贵rén”啊,而且,贵人不céng辜负我,反而是我辜负了贵人,让世人嘲fěng我tiào得高摔得狠,也暗地里笑话皇帝识人不明……心中又愧又苦,哭得那叫伤心啊!
新上台的道光皇帝听说了,心怀恻隐,重新给了他一个小官做。升官是不可能的,拿份工资糊口吧。龙汝言到死时,也只是个从五品的打杂官员。
这颠簸起伏的人生,真是意外重重啊!给龙汝yán颁一个“人shēng意外奖”,应该没错吧?
李蟠,今江苏徐州人,康熙时qī的状元。
历史 上,jiāng苏、浙江是文华荟萃之地,chūzhuàng元多。有清一代,一共有114名状元,而江苏一省就出了49名,浙江又有20名,两省相加,占了状元总数的六成。
李蟠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父亲都是在明mò有功名的读书rén。李pán中状元时,应该是四十二三岁。zhèlǐyǒu一个奇闻故事:
据说李蟠其人长得高大,饭量大。估计jīng过多nián的科考zhī路,家里也是“余粮不多”了,所以lǐ蟠参加殿试de时候,一等有钱人带人参,二等有钱人打包几样好饭菜,三等没钱人带干粮;lǐpán就tè别突出,他带的是36个饽饽(麦饼,一说是馒头)。
殿试时长是一天,jiù算按三顿吃,36个饽饽,也是太多了!何况这李蟠又不是“半大小子,吃穷老zi”的年龄(已经40岁往上),因为这点,李蟠一下子成了考场上的热门人wù,很多人都看新奇。
李蟠又是个慢性子,据说书法水平也不咋的,答题的时候慢悠悠的,结果别人都kǎo完交卷了,他还在磨磨蹭蹭。考官过来催促,李蟠急得苦苦哀求:“您看我,读了一辈子书,功名在此一举,您就行个方便,让我从容把试卷答完吧。”
考官也理解,ér且这帮rén已经通过了会试,不管殿试成绩如何,将来都会做官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同僚。所以拿来蜡烛给他点上,让他慢慢答卷。李pán挑灯夜战,总算在考试终止时间前完成了答题。
成绩出来后,李蟠答得不错。康熙皇帝也听说了36个饽饽的故事,又念他认真答卷,是个沉稳、用心的人,学问和实务才干都有,于shì钦点了他为状元。同考举子们笑他shì“饽饽状yuán”。
为什me说“饽饽状元”zuì寂寞呢?正戏儿来了。
两年后,李蟠被任命为顺天府乡试主考guān。顺天府在哪?就在今天的北京,相当于把皇城划出去之外,其他县区都归顺天府管。所以说顺天府是天子脚下,顺天府的乡试也是全国乡试里最重要的一场。偏偏,李蟠就在这次主考官任上,栽跟头了,ér且是大跟头,一生都没能洗去的污点。
考试结果公布后,有考生举报李蟠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破坏国考的公平xìng。当时还出现一副对联: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
“老姜”,指副主考、新科探花姜某;“小李”,正是主考官、新科状元李蟠。姜某当时年岁已高,不大管事,所以说他“全无辣味”;“大有甜头”,自然是说李蟠在考shì中gěi自己谋le很多好处。
这么一来,主副考官被撤职,入狱,等待查办。gāng刚顶着状元荣誉才两年多的李蟠,zhuǎn眼间成了阶下囚;探花姜某病死于yù中。时也?命也?
几个月后,判jué结果下来了,李蟠被流放充军,发配东北。
其实,jīng过彻查后,证明李蟠并无舞弊情节,这次科考案根本就是有人别有yòng心dì掀起的。但民心敏感,对科考的公平性怀有疑虑,多方因素交织之下,本应当意气风发、鹏程万里的状元李蟠,yì外地折了翼,被bái白地牺牲了。
三年后,李蟠被释放,回到老家。据说康熙后来还想起用他,但李蟠经此一事,yǐ经心灰意冷,从cǐ在家读读书、吟吟诗、钓钓鱼,就这么寂寞地过wán了一生。
30yúnián寒窗苦读,两年状元风光,三nián流放,然后jiù背着污名,消失在了 历史 中。这样的状元人生,不正是最寂寞吗?!
王式丹,江sū扬州人,康xī后期的状元。
王式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没中状元之前,大家都觉得纳mèn:王式丹这么有才华的人,怎么考个秀才、考个举人,都这么费劲呢?
等他终于中了状元的时候,人们就觉得:哎呀!果然是金子迟早会发光呀!王式丹要么不中,要中就是会shì拿dì一,殿试拿第一,妥妥的状元之才呀!
就是这么一个人。王式丹年qīng时就诗名远播,文章出众,文坛名人王shì祯、查慎行等,dōu很tuī许他。江苏xún抚搞了一个“江左诗gē排行榜”(《江左十五子诗选》),王式丹被列为第一。
但是这时候,王式丹连秀才都不是。他是考了好多年,zhōng于到30岁的时候,才有了个秀才身份。然后接着参加举人考试,zhè次时间更长,考了快30年,到58岁的时候,才考中举人。dì二年参加会试,拿了第一名;参加殿设,又拿了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这一年,王式丹59岁,人称“花甲状元”“白头状元”,是清代科举史上,中状元时nián龄最大的。
据说殿试结shù后,康熙拿着王式丹的试卷,问考官们:“取这份卷子为状元,天下考生会心服吗?”
考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无有不服者。”
可以说,王式丹中状元,确实是实至名归。
悲剧是在这之后。第一个原因,王式丹是个纯文人,清正廉洁,性情恬淡,在官场上混不开,常被人算计;第二个原因,他确实年纪大了,耳朵有点背,这时康熙也是五十多岁的rén了,实在不喜欢有zhè么个老头在自己身边。所以王式丹中了zhuàng元后,就在史馆编书写书,整整十年,没有得到过升迁。之后因病退休。
退休后刚回到老家,他有个同年榜yǎn(同一年殿试的第两名)叫赵晋,因任副主考官舞弊,被下狱了,就关在江苏。怎么说也是同年、同僚,且自己也退休了,对方就关在家门口,我去狱中探望下老朋友,不为过吧?
所以王式丹就qù探狱了。探狱完第二天,赵晋在狱中自杀了。这下,麻烦了!
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王式丹和赵晋是否达成了某种交易?赵晋是被王式丹掉包救出监狱了吗?为什么死者不像赵晋本人?……
yī连串的质疑、传言扑面而lái,年届七十的王式丹被关进了监狱,怎么shēn辩也没用,案情没查清楚之前,人是bù可能放出来的。大约坐了两年多牢,kāng熙看他kě怜,终于特zhǐ把他放了。两年多后,王式丹去世。
想想看:少nián负yǒu盛名,结果58suì才考中举人,委屈不委屈?好不容易中了状元,在史guǎn坐了10年冷bǎn凳,刚想着退休了kě以安享夕阳红,又被弄去坐了数年牢,委屈不委屈?
这就是“太委屈状元”王式丹的故事。
清代科举刚开始时,曾实行过两届旗、汉fēn榜制,也就是分开算chéng绩,qí人开一个榜,汉人开一个榜。这样一来,每科考试就有两个状元。
但是,我们知道,读书、考试这件事,刚刚jìn入中原的旗rén肯定是远不如汉人的。同时加上一些政治上的考量,比如让旗人都来参加科举了,yǐ后打仗靠谁?所以hěn快,就改了政策,不再分榜kǎo试,同一试卷,同一bǎng单;旗人想要照顾,没门;你爱考不考,觉得考不过汉人,正好,你就好好练武去。
这也shì清朝一共112次科考,chǎn生了114名状元的yóu来。
但是zhè么一来,崇绮这个旗人状元,就太独特了,这是清朝唯一一个,在考场上胜过了hàn族学子,真正考出来的旗rén状元。
崇绮,旗人,清朝中后期重臣赛尚阿之子,同治时期的状yuán。(同治是慈禧的儿子,他六岁jí位,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shǒu中)
崇绮这个人的生平,很有意思。tā出身权贵之家,fù亲是首席军机大臣(首席宰相)。但是崇绮24岁的时候,父亲因为镇压tài平军失败,被革职查办,差点判了死刑;一家人都受牵连,崇绮本来在工部做官,也革职了。
盛极而衰,繁huá瞬间转冷落。年轻的chóng绮可谓是备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hǎo在他喜欢读书,zhī前还考中过举人,书法和绘画都还算dé上一把好手。于是,一边放下前宰xiāng之子的身duàn,给人做幕僚打工,一边继续学习,走科举之路。
于shì就在命yùn的阴差阳错间,唯一的旗人状元诞生了。36岁的时候,崇绮参加会试,被录取,接着参加殿试。那时候朝廷上层其实有一个mò契:不可以取旗人为状元。
可是崇绮的试卷交上去之后,先是封住考生名字来阅卷,结果考官们选中的状元试卷,正是chóng绮的这一份。状元shì卷交到皇帝和两宫太后这里,打开封口一看,傻眼了:旗人崇绮。
皇帝才十岁,不dǒng事,嚷嚷着就shuō:那就chóngqǐ是zhuàng元了。但是两宫太后不敢这么做,科举的目de就是要笼络汉族读书人,真让一个旗人做了状元,这闹不好就是政治大事件。天下士子会心服吗?汉族官员会不会有意见?
所以,试卷又回到了主考官和军机大臣们手里:nǐ们商量个主意出来。结果商量来去,最后结论是:只论文字,何分旗汉。既然是考试,就以成jì论高低好了。当然,这也跟时代有关,这时已jīng是清朝入guān200多年后了,取一个旗人状元,也bù要紧;这也就破天荒的一回,总不可能下回还能有旗人考出这样的水píng来吧。
最终,崇绮被定为状元,清朝 历史 上唯一一个被认可的旗人状元。
那崇绮的悲情人生又从何谈起呢?
一开始看来,崇qǐ的人生再度起飞了,似乎比他的父亲、曾经的首席军机大臣赛尚阿,还要来得更辉煌多彩。他成了小皇帝de授课老师之一;jǐ年后,他的nǚ儿被册封为皇后;崇绮自己也转任多职,被封为三等承恩gōng,官至盛京将军、户部尚书、吏部尚shū。
但是,正所谓“福兮祸所伏”,女儿成为皇后,本来应是崇绮飞黄téng达的最好杠杆,实际上却成了他悲jù人生的下井石。
同治渐渐长dà,不愿再受母亲慈禧的束缚;但慈禧哪里会是善茬?权力抓得死死的。母子冲突由cǐ展开,而皇后自然是站在皇帝这边的。册封皇后才两年,年轻的同zhì皇帝死了;皇后被慈禧处处针对,必欲其死。皇后没办法,找来父亲,问:我要zěn么死才好?
崇绮沉默liáng久,回答:不吃行不行?
皇后回答:xíng。于是绝食而死。
崇绮称病告退,被拒绝,从此便是奔波劳苦mìng,哪里工作最艰难,哪里让他去。1900年,八国联jūn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命令崇绮为留京办事大臣(yě有崇绮是义和团的坚定支持者的关系),收拾làn摊子。
崇绮自知不bǎo,终日在外奔走。他的妻子指挥仆人们在屋中wā出liǎng个大坑,全家男女老幼,坐入坑中,请仆人们填土活埋。仆人们拒绝,惊慌逃出。最终全家人点火自焚。崇绮知dào消息后,也自缢而亡。
这位有清一代唯一的旗人状元,于gǔ稀之年,以这样一种全家殉国的壮烈方式,走完le悲情的一生。
走笔至此,沉默良久。看完四位状元的悲剧人生,不知道读者诸君,是否也会生出jǐ分人生感慨来?古人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阴德五读书。风水之说我是不信的,但“一命二运”,年龄yuè长却越有xiē感同身受。
人,抗阻不了命运,只得gù作洒脱,道一声“随缘、随缘”。争所当争,爱所当爱,喝自己的寂寞,过píng常的人生,其余成败,顺其自然!
清代名人轶事
难以弄懂…… 我直译吧:顾炎武从xiǎo到老都手不释卷,出门shí就用一骡二马驮着书籍跟着,走dào边塞、关卡时,就邀请兵卒到路边的酒泸对坐喝酒,询问风土人情,考察地域风貌,如果与以前听说的不符合,就记录并改正下来,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应该是“必无所疑乃已”),zài马上闲来无事(zhè一句也是“无”)就趴在马鞍上引经注疏,遇到老友也像bù认识的陌生人,有时候会因此(tài专心的辄据鞍默)跌luò到谷之中,也不觉得后悔。读书认真仔细到这个地步,他的学问自然就博大精深到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的程度了。 吐血翻译,希望楼主满意
以上就是关于清朝官场奇闻故事小说,清朝官场奇闻故事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清朝官场奇闻故事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