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恒星中的“钠食物”能够准确预测恒星的生命是如何终结的,该项研究颠覆了当前类太阳恒星的死亡理论。
类太阳恒星的最后生命阶段对于宇宙恒星的诞生具有重要作用,这段时间被称为“渐近巨星分支(AGB)”。依据当前恒星进化理论模式,类太阳恒星在生命最后阶段会膨胀成为红巨星,之后失去大气层,成为壮观的气体和灰尘泡沫。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天体物理学中心天文学家西蒙-坎贝尔称,类太阳恒星的外层气体和灰尘将被吹散,环绕和污染周围的空间。这些气体和灰尘将再次循环成为新一代恒星诞生的主要成分,甚至孕育生命。但是目前天文学家发现并不是所有类太阳恒星都遵循这一演变模式,一些恒星能够跳过渐近巨星分支阶段。
埃贝尔和同事通过甚大望远镜观测了NGC 6752球状星团释放的星光,在这个恒星系统中,存在着第一代恒星,也有后期形成的第二代恒星,两代恒星可通过甚大望远镜勘测的钠含量来区分。然而观测结果令他们十分吃惊,所有渐近巨星分支阶段的恒星都是钠含量较低的第一代恒星,没有一颗钠含量较高的二代恒星进入渐近巨星分支阶段,70%以上的恒星没有经历最终的核聚变和质量损耗。因此,当前计算机模型预测类太阳恒星的死亡过程需要进行调整,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