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考古人员满怀希望的把棺椁掀开后,却惊讶的发现墓主人的尸骨不翼而飞?
在挖掘的过程中,考古人员断定这是一座越国帝王陵,但是专家们已经发现了数十个盗洞,其中一个甚至达到了8米多。
有七个盗洞呈一字有规律的东西排列,透露着诡异,有专家猜测,这很有可能秦始皇当年指挥手下人干的!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难道这座大墓已经被盗墓贼挖掘一空了吗?
墓主人又会是谁呢?
越国王陵?1996年春天,由国际文物局特批,众多考古专家齐聚绍兴,准备对一座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在印山上突然出现了三个一字排开的盗洞,并且根据现场的勘探,盗墓贼很可能已经挖到了墓室。
其实早在1973年的时候,这座古墓就已经被发现了,当年绍兴县林场在平整山地时,一名工人在绍兴县印山附近的断面上,发现了人工堆筑的夯土层。
他立即停下手里的工作,并向上级单位汇报这一不寻常的发现。
当地文物局立即派专家来查看,很明显这是人工堆砌的夯土层,而且规模非常大。
专家们初步判断,这是越国的一座贵族墓,由于并没有遭到明显破坏,专家们出于保护的心理,并未挖掘此墓。
在1995年,绍兴县把印山大墓定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谁知刚过了一年,就有盗墓贼寻来了。
绍兴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时,还叫做会稽,是越国的都城。
对于越国,大众熟知的便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了,勾践最终大败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不过历史上对于吴越两国的文字记载严重缺失,关于越国的资料更是寥寥无几,这给专家们的研究带来了不小麻烦。
幸运的是,在1965年湖北望山的一座楚国墓葬中,出土了一把夺人眼球的宝剑。
虽然此剑深埋地下2000多年,但是宝剑周身依旧光亮如新,毫无锈迹,透露着寒气。
更让专家们惊喜的是,剑柄上刻着“越王自用剑”,也就是说,这就是越王的自用宝剑。
可令人不解的是,越王的宝剑为何会出现在楚国的墓葬中?
根据史料记载,越国的崛起始于越王允常,也就是勾践的父亲,他的陵墓又在哪呢?
印山从远处看,其实就是一座独立的小山丘。
考古人员一看就明白,印山其实算不上是一座山,而是一个封土堆,这么大一个封土堆,下面肯定是一座大墓。
专家在印山周围勘探后,又有了新的收获,在印山的周围,有一圈宽阔规整的壕沟。
这样的布局,在此前的秦公一号大墓中也有类似的发现,在考古中,有一个专有名词“隍壕”,只有帝王级别的陵寝才配享有。
而这座印山大墓,很有可能就是一座越国王陵,那么会不会是越王允常的王陵呢?
七个诡异的盗洞在考古学中,封土的大小象征着墓主人地位的高低,而这座印山大墓,考古人员光是清理上面的封土,就整整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
而在清理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这封土层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分层夯实,每层大约有七八米厚,都经过十分结实的夯实。
所以考古人员在清理的时候十分困难,这也侧面说明了,先人们在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时候,是如何的费时费力。
在清理封土的时候,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件木杵。
经过对比,木杵头部的直径正好和封土表面的夯窝相吻合,也就是说,当年古人们就是用这样的工具来进行封层的。
终于清理完了封土层,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不是墓室,而是青膏泥。
青膏泥因黏性很大雨水不易渗透,具有很强的密封性,印山大墓的青膏泥保护层足足有100米的长度,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可同时让专家揪心的是,除了之前发现的三个现代盗洞,又有七个盗洞出现在大家面前。
这七个盗洞排列整齐,其中最大的一个盗洞直径达到了八米多。
专家们心中隐隐感到不安,因为这七个盗洞显然是在古代就有的,而且像是一次有规模的破坏。
在盗洞周围,专家们还发现了一块铁片,显然这是盗墓者留下的工具,根据分析,这个铁片大概是战国时期的工具。
专家们清理完青膏泥后,又发现了厚厚的木炭层,木炭的堆积可以防虫,烧焦的木炭还可以吸水防潮。
如此着重的保护,也预示着墓主人极高的地位。
而木炭层下,在墓室的表面,还覆盖着厚厚的树皮层,也是用来隔水的。
这是墓室的最后一道保护层,当墓室外出现渗水后,可以沿着斜坡状的树皮流下去,这样墓室内部就不会遭到破坏。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限的,这些日常的东西,能让它们发挥出极致的作用。
终于经过了7个月的挖掘,期待已久的墓室终于出现在大家面前。
整个墓室长34.8米,宽6.7米,呈等腰三角形状,这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
专家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发现,那些盗洞已经全部打到了墓室内部,并进行了破坏。
那么专家们此次挖掘,还能有所收获吗?
盗墓者何人?印山大墓遭到了盗墓贼的严重破坏,这让专家们痛心不已。
青铜器是先秦时期常见的陪葬品,还是在这座墓中,考古人员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一件青铜器,这让人有些不解。
不过专家们还是发掘出了一些精美的文物,包括玉钩、玉镇、和一些装饰品。
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便是一把玉剑,不过已经断裂成了五节,专家们拼凑起来后发现,这与之前楚墓中出土的越王自用剑极为相似。
或许这正是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的王陵呢?要想知道这个答案,只能从墓主人身上找到答案了。
考古人员清理完棺椁上的泥土后,一副巨大的独木棺横在墓室中央。
这副棺椁是由一根巨大的圆木雕凿而成,一半作为棺身,一半作为棺盖,长度足足有6.05米。
当大家把棺椁打开后,却惊讶地发现墓主人的尸体竟然不翼而飞,棺內不仅没有遗体,连陪葬品都没有。
专家们仍不死心,把木棺中的淤泥进行清理,依然一无所获。
难道这是一座疑冢?可是如果只是一座疑冢,为何要如此费尽心力。
而且虽然墓中的陪葬品并不多了,但仍可以推断出墓主人的身份高贵,此墓没有个十几年,是无法完成的。
那么墓主人究竟是哪位国王呢,专家们重新去翻阅史书,希望从中能找到答案。
在《越绝书》的只言片语中,透露出勾践父亲葬在木客山,难道印山就是木客山?
通过走访附近的村民,专家们得知,附近有个叫做“木栅村”的地方,村里的老人们说,很早之前“木栅村”就是叫做木客村。
而在村里的地理县志中也有记载,此处就是叫做木客村,附近有座木客山。
那么由此推断,这座印山大墓的墓主人,就是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的王陵了。
那么他的尸首呢?为何棺椁中空空如也呢?
专家联想到那七个排列规律的盗洞,这绝不是一种巧合,历经七次盗墓才形成的,而是一次性进行盗掘。
查阅史料得知,秦始皇在打败百越王国,俘虏越国国君之后,仍然忌惮越国的实力,怀疑南方仍有王者之气。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数年,最后东山再起,秦始皇害怕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索性派人到会稽,对木客山的王陵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
墓内的各种精美陪葬品被洗劫一空,连越王的尸体也不放过,这样一来,越国的“龙气”便被破坏掉了,也再难东山再起。
这也就是为什么,专家们在印山大墓中收获了了,没想到最后的始作俑者,不是现代的盗墓贼,而是秦始皇所为。
如今的印山大墓,经过修整,已经变为了一座博物馆,继续向后代们诉说着,越国短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