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现代人对于历史的追寻,在历史上已经消失不见的秘密或许就藏在这地下的古墓中。
在墓中,考古人员可能会遇到宝贝,也会遇到陷阱,也可能会遇到死人…
有些墓主人的脑洞比现代人的还大,在一座辽代墓中考古队员居然遇到了一桌子好酒好菜。
考古队员在河北发现了十座辽代古墓,这是张氏家族的群葬墓,这10座墓中有一位名为张文藻的墓主人画风奇特。
考古队员进入他的墓中时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张桌子,考古队员懵了,这是什么习俗?
再看桌子上,竟然摆满了佳肴美酒,那感觉就像是墓主人刚刚吃饱喝足后钻回了棺材里。
考古队员看着一桌子菜感觉这墓中就像是时空门一样,一脚踏入了1000多年前的辽代,墓主人会随时跳出来张嘴便问:敢问阁下,现在是什么时候?
墓中的摆设就像时墓主人生活在这里一样,桌子椅子家具俱全,考古队员仔细研究了墓中的桌子椅子后发现,这些家具的工艺水准很高,简直就是珍品。
墓中的墙上还画有壁画,鲜艳无比,就像是昨天画上去的。除了壁画考古队员在墙上还发现了用朱砂笔写的十二个字“墓有重开日,人无再少颜”,这简直就是1000多年前的预言呀!
好像墓主人早就知道会有人打开墓门并且备上了一桌好菜等待有缘人的到来,墓主人,你皮这一下子很开心吗?
桌子上有葡萄酒,古墓现保存千余年的饭菜是怎样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好奇过,古人吃的究竟是什么?虽然我们能够从相关历史书籍当中,了解到古人的吃食习惯,也曾看过许多知名的颇有含义的菜式名字,比如“龙凤呈祥”、“宫廷太后饼”、“一品官燕”等等。
但是,每个人做菜的味道、样式等,肯定都会有所差别,更何况这还有上千年的“时差”。
今天
一座一千多年前的古墓为我们揭开了谜底,真实的向我们呈现了古人的饭菜。
古墓中出现的这桌饭菜至今保存完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经过这么多年,没有盗墓贼“光顾”并破坏吗?饭菜一类都是如何做到保存完好的呢?旁边还有一瓶葡萄酒,更是“疑云重重”。甚至,墓中还有主人留下的神奇话语。
可以说,这是一座充满神秘感的古墓。
一、古墓被意外发现
1993年,生活在山西省高平市的村民在灌溉田地的时候,因为地下渗水而发现了一座古墓,在通知相关机构之后,立马有专家前来挖掘勘探。
而经过一番勘察后被证实,这座墓是辽代张氏家族的墓地,而这座神奇古墓的墓主是张文藻。
张文藻墓是一座砖室墓,墓道长6.8米,从斜坡走下阶梯后就是长长的墓道。在墓道当中,有3.6米高的仿木质拱门形状结构的门楼,在墓道周围的墙壁之上,全部都是各种壁画。
拱券上绘的是流云和缠枝莲花图,外侧的门额上绘的是兽面门簪,门柱上绘的是摘枝花卉。
这个墓穴就如同真正的屋舍一般,竟还有门锁。门楼中间有一个木门,正是这个木门上了锁。打开这个木门之后会发现,两旁各有一个门吏,门吏是契丹人造型,发型端的是“髡发”。
在墓穴的前室当中,不仅描绘有各种壁画,而且在顶部中间还有一枚铜镜。
穿过前室继续向前又是一道木门,这道门被砖块封砌着,而打开这个木门之后迎来的,就是这座墓的最重要、最有价值之处。
二、墓中惊现保存完好的饭菜
在墓穴的核心之地,也就是张文藻以及他妻子的棺木摆放之地,除了棺木之外,还有一桌饭菜。桌上有一盏雁足灯,摆放有各种盛放着食物的碗、盘、碟,以及用餐时需要用到的筷子。
据了解,张文藻信奉佛教,也因此桌上食物均是素食,如各种面食品和豆子,旁边还有几种水果,如梨、葡萄和板栗。而在桌子旁边,更有木制椅子,就好像是为了让后世进入墓地的人坐下享用美食一般。
经过上千年,桌子上的食物早已干枯或腐烂,但神奇的是,摆放在黄釉龙首碗当中的35颗板栗,表皮看起来依旧完好无损,颜色也是鲜亮的如同鲜货一般。不过,因为时间太久,这些板栗已经粘合到了一起。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饭菜历经了千年之久,也算是无价之宝了,更何况这还是绝无仅有的古代饭菜的实例,先不说桌子上的碗筷价值有多高,仅仅是这饭菜本身就足以令人震撼。
三、墓穴中存有辽代的葡萄酒
此外,让人惊讶的是,在墓穴当中,有存着粟和高粱的陶罐,在这旁边,还有一个绿釉鸡腿瓶,瓶子中装着橘红色液体,打开的时候还飘出阵阵香味。之后,经过相关专家鉴定,这应当是辽代的葡萄酒。
众所周知,即使是在看古代有关电视剧的时候提到葡萄酒,来源也多是西方国家。而这瓶辽代的葡萄酒却证明,实际上我国早已普及种植葡萄,并自制葡萄酒。
不然,千年前的交通运输技术有限,怎么可能支持将不易保存的葡萄进行长途运输呢?甚至还将其酿成葡萄酒,这也打破了一直以来人们的认知,证实了我国悠久的葡萄酒酿造文化。
不得不说,桌子上不仅摆放着成串的葡萄,而且还有酿成的葡萄酒,当真是惊到了众人。不过,在众多的考古研究当中,关于葡萄的实例,张文藻墓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四、主人留下“神奇”话语
张文藻就好似早已意料到,数年之后有人会打开他的墓穴一般,在墓穴当中留下了他的“遗言”。
“墓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联想其他渴求寻到长生之术的古人,张文藻当真算是豁达之人,早已懂得人不可能再回到自己年少之时。
同时,即使古人也觉得,自己的坟墓被挖掘是一件极不好的事,但是张文藻似乎并没有过于在意,反而是留下“坟墓早晚会有被打开的一天”这样的话语,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是穿越了几千年的人呢。
“凡是后世进入我的陵墓之人,尽可阅览墓中之物,参吾一生,凡是前来之人,皆是我的朋友,应该以酒肉相待。”他的碑文上刻着这样的话。
这样看来,墓穴当中的饭菜应当是张文藻特意准备的,用来“招待”后世入墓之人。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热情好客”这一面,才让后人得以欣赏到千年之前的饭菜。
古往今来,基本上那些豪族世家之人的墓穴都会被盗,毕竟里面有太多珍贵珠宝的诱惑,但是张文藻的墓却是格外与众不同,没什么金银珠宝,有的只有他的一腔“热情”,以及各种壁画。
也有人好奇,为什么没人盗他的墓?其实这可能不仅是因为盗墓之人没找到墓地位置,而且与张文藻的为人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张文藻出生于一个氏族大家,他的性格刚毅、力气甚大,能够以一抵两三壮汉,同时,他还乐善好施,造福一方,周围的乡邻都非常喜欢他。
墓里有一千年前的板栗和一场未开宴的饭局,墓主人在等谁?
说起古墓遗产,那可谓是千奇百怪,因为各朝代的不同,自然陪葬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你有听说过用一桌饭菜来陪葬的吗?这不但是真事,还被保存得非常完好,当古墓被打开的那一刻,墓内杯盘碗箸俱齐,甚至连墓主人吃的饭菜都无一缺席,似乎就是专门等着进墓者来相聚一般,这让人是何等的震惊!
墓内杯盘碗箸俱齐,才知主人"盼人"来已有千年,到底辽人吃些啥?
确实如此,此墓便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挖掘而出的辽代古墓,距今已经有九百多年了。墓主人是辽代一位佛教徒,叫作张文藻,他不但为后人留下了辽代的一桌近千年酒席,还留给后人一窟辽代佛教徒的陪葬品。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张文藻的超脱绝对不能与当时时代同日而语。毕竟,古人多称死后为眠,最忌讳被人打扰。但人家张文藻却在自己墓室留下了一桌子酒席。
这对很多人,特别是古之贵族人家最不能想象,他们最多的是花费各种能力,来让自己的墓室免遭后人打扰。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这也正好显示了张文藻的超脱之处。
想来人们最好奇的还是辽代人吃点什么的问题,无论如何,这也是千年之前的真实生活"片段",相比电视剧中的展示,那可是真实多了。
不过,可能张文藻为佛教徒的关系,他饭桌上的吃食更多的是新鲜的水果。当然,这也让我们很惊讶,因为在一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完全可以吃到各色新鲜水果了。比如香梨、葡萄、红枣、胡桃等等。
另外,除了这些新鲜的水果之外,饭桌上还有煮好的板栗、烧成汤的藕片,以及糕点、美酒。这些显然都是素食,至于荤菜真的一无所获。想来当时古人对于佛教的尊崇是从内而外的,他们不会表面崇佛而酒肉无忌。
可惜的是这一桌完整又精致的酒菜,因为经历了太长时间的等候,大多数都随着时光流逝不见了。而那碗藕片汤虽然坚持了近千年时光,却在出土后见到阳光的一瞬间灰飞烟灭。
只是桌上那盘板栗惊艳了若干人,为什么?因为它装在碗中,个头饱满,皮壳保持着光泽,犹如树上刚刚采下的一个模样。
当然,这只是一种表象,因为栗子里面早已经空无一物了。这倒是让我们看到一个结果:一颗栗子壳是可以经过上千年时间洗礼的,真正耐得起岁月打磨了。
据说饭桌上的葡萄最有意义,因为它来自遥远的辽代,而截至今天为止,我国出土的古代葡萄也仅此一例。张文藻作为佛教徒,没有太多值钱的陪葬品,但他留给了后人满满的文化,不只是饮食文化,更包括了他墓内的装饰。
欣赏辽代古墓全景,整套生活食具,外加墓内生动画面,它的价值几何?
人们可能想不到,在信奉入土为安的古代,张文藻竟然选择了火化入葬方式。这是考古学家也没有想到的事。但他的骨灰明显是烧过了,就装在一个写满了经文的骨灰箱中,然后葬入棺椁之中。
而在墓室之内,人们可以看到很多当时朝代的人物形象,他们穿着辽宋时期的服饰,就连男性也头戴簪花。这种服饰人文就是一个朝代的缩影,给后人留下探究历史的空间与机会。
除此之外,墓室的壁画也如同一卷时代胶卷,上面描绘着当时人的生活情景。
比如其中一张壁画上,画的是几个小孩童正穿梭于食盒之间,他们看着高高摞起来的食盒,眼中产生了欲望。但是那个正准备对食篮中桃子下手的孩子,却似乎被旁边的一个女性发现了。
至于他们说什么,发生了什么,那就是大家自己猜测的过程了。反正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壁画很能显示一种祥和、美好的生活之态。至少,想来墓主人家里就是这样一种情形,他乐于看着孩子们"淘气",乐于享受这种生活的逗趣过程。
当然,墓内最为生动的还是那些瓷碗、瓷盘、水壶、油灯、桌椅,这可是整整一套辽代人家餐桌器皿,真的想要了解它们的话,这里恐怕就是最好的地方了。
在墓室内放着一个黄绿釉大盆,下面还有一个木质的盆架,这显然就是生活的日常,洗手沐浴都必不可缺。
而在棺前便是那个放满了杯盘碗箸的大木桌,桌上盛放食物的碗、盘各有特色,碗为白釉质,而盘则为菊瓣花口盘。放板栗的大碗则为黄釉龙柄状,甚是大气。
桌上装酒的瓶子为绿釉鸡腿瓶,虽然在今天看上去并不怎么时尚,可按当时的朝代,这已经非常气派了。据考古者后来的鉴定,这个瓶内装的酒正是葡萄酒,发现时它的颜色还保持着橘红色呢。
据统计,整套的食具为二十多件。它们看上去都不高大上,而且也没特别的贵重之处。可考古学家却认为这一套完整的食具千金难买,因为它自身的价值来自于时代现实及完整性质。这恐怕才是墓主人独树一帜的陪葬风格吧:我不以贵重取胜,但却能让时代说话。
最后还要提一下整个墓室的结构及建筑,按考古界的说法,张文藻之墓的设计及建造都称得上当时丧葬建筑的一个缩影。这里面自然也是满满的文化,它诉说着一个时代的传统,显示着一般家庭的人生结局。
其实,我们充其量就是个看热门的人,甚至就是那个看古人饮食之物的人。但人家墓主人却立意高远,他将自己佛教徒的生活以及当时生活的真相,按一定的规矩将陪葬品进行摆放。这种做法为学者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意义,可见中国饮食文化是不假的,它不只表述吃的文化,还有生活之中若干行为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