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吴城考古发掘报告「考古的温度西吴壁考古发掘琐记」

历史趣闻     2023-8-16     点评:12举报

三探西吴壁

2012年春季的一天,戴向明先生告诉我,附近有个西吴壁遗址,那里有夏商时期的铜炼渣。我的研究方向是青铜时代考古,铜炼渣这三个字对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从那时起,西吴壁遗址就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不久,在戴向明先生的带领下,王文武、申红俊、吕赵力与我一同来到西吴壁。那次探访的位置在西吴壁村南路边的断坎上,在那里,多个灰坑当中都可以看到铜炼渣。那是我第一次去西吴壁,印象很深,也充分意识到了遗址的重要性,但并不成系统。(图1)

640

图1 指导发掘戴向明先生在指导遗迹清理2018年9月摄于绛县西吴壁

第二次造访西吴壁的时间已经记不清楚,大约是某年初秋的一天。我还记得是在一场雨水之后,在从周家庄遗址去往西吴壁小路上,路边的草木十分茂盛。这次的任务可不只是找炼渣,而是要对遗址有所了解,方便进一步的考古工作。西吴壁遗址断崖上的草木也异常繁密,即使如此,一些包含铜炼渣的遗迹仍相继映入眼帘。 三探西吴壁是在2017年秋季的一场秋雨之后。此次造访,除了先前的人员,还增加了以冶金考古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崔春鹏博士。西吴壁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即将在第二年开始,所以此次访查我们做得颇为细致,尤其是对次年开始工作的区域做了仔细勘查。 几次探查工作的成果,使得我们可以深入认识西吴壁遗址,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点穴

点穴是比喻,用来形容选择发掘地点。西吴壁遗址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在这么大的范围内,要选择800平方米发掘,可选择的地点多得可怕。在这样的时刻,之前多次探访获得的数据派上了用场。选择发掘地点那天,除了我们几个人,还有县、镇、村的领导干部。印象较深的是一位领导干部在独立调查时捡到一件石锤,但他并未中饱私囊,而是毫不犹豫地交给了我们。 确定的布方地点都在靠近最初发现铜炼渣的断坎边,距离大概不超过3米,理由很简单:距离那么近,断坎上有,探方里也应该有。 完成“点穴后”,需要布设探方或探沟。探方是固定比例的方格子,一般是10×10米,或5×5米;探沟则是长方形,尺寸视情况而定。 探方或探沟就是规矩,各类发掘、记录工作都要以它们为中心展开。

刮,再刮,仔细刮……

发掘是田野工作的核心。用手铲画线,是发掘工作的重要手段。 古代人类每一次与大地有关的活动,或是挖坑,或是填坑,都会形成独一无二的堆积。理论上讲,不同堆积都可以通过土质、土色、包含物的不同区分开来。用手铲画线,就是在区分出不同堆积的基础上,用手铲画出线条把它们标示出来。很明显,只有画对了线,才可能挖对;画错了线,挖得再细致也是错。 大家在画线时都非常小心。在晋南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古代人类在同一区域反复活动的现象十分常见。所以,我们在西吴壁遗址发掘时,经常需要面对复杂的叠压打破关系。通过辨识不同的土质、土色、包含物,区分出不同遗迹,搞清楚它们之间的早晚关系,才能按照由晚至早的顺序仔细清理它们。(图2)

640

图2 现场讨论核对地层(左起:汤毓赟、董霄雷、田伟)2020年7月摄于绛县西吴壁

这种清理方式,像极了80后小时候用雪糕棒玩的一种游戏。首先将一捧雪糕棒散落在地上,任由它们毫无规律地相互叠压,最后用一根雪糕棒一根一根地把其他所有雪糕棒挑开,在挑开每一根雪糕棒的过程中,都不得影响其他雪糕棒。那么,挑雪糕棒的顺序一定是:先挑开上边稍晚落下的,再去挑下边稍早落下的。 用手铲刮地画线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使再有经验的考古工作者,也得一点点刮,一点点观察,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 著名考古学家刘绪先生多次在考古现场强调,要一寸一寸地画线,就是提醒大家画线一定要认真、仔细。 记得2019年春季,汤毓赟博士初到西吴壁,被分到一个起初被认为简单、实际复杂无比的探方。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定是一个被天使吻过的区域。因为它是那么招人喜欢,以至于从夏代到商代,再到周代,有不下几十次人类活动的痕迹,留下了几十处土质、土色、包含物都十分接近的遗迹。刚毕业的汤博士,面对这些互相叠压打破的遗迹,多少有些焦虑。那时,在她的探方里,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刮、再刮刮、继续刮……到发掘结束时,虽然她刮钝了好几把手铲,但基本把探方挖得清清楚楚,令人十分钦佩。

一处别扭的遗迹和羊肉串的关系

2018年的发掘工作中,在东区发现一处形制十分别扭、时代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遗迹。当时还没揭露完整,只有一座地穴式房址和一座圆形直筒状遗迹暴露出来。起初以为是挖错了,后来发现两个遗迹共用一个地面。田野考古工作当中,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那就是:同壁必同坑,同底必同坑。意思是:共用一个壁或底的遗迹,应当是同一个遗迹。由此可知,地穴式房址和圆形直筒状遗迹是一个遗迹。再别扭也是一个。(图3)

640

图3 陶窑二里头时期的窑址2018年秋季摄于绛县西吴壁

因为东区遗迹复杂,迟迟没有发掘结束。因此,这个别扭的遗迹就留在那里,一直到了2019年深秋。那天有点冷,我看着圆筒状遗迹黑乎乎的壁,想起了木炭,想起了烤串、火锅……大概是寒风吹的,当时一个激灵,想着这座遗迹会不会是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木炭窑? 恰好有个在工地干活儿的老乡,名曰侯兴智,年轻时在翼城县靠烧制木炭谋生。他在现场查看后告诉我,这座圆形直桶状的设施很像木炭窑,但也有些奇怪。我问侯师傅,哪儿奇怪?答曰:这个只像是木炭窑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去哪儿了? 通过分析其他考古遗迹(如袋状窖穴)可以知道,木炭窑所在区域的原始地面早已在历代人类活动过程中遭到破坏,保守估计有1.5米被削去了。这一信息可以回答侯师傅的疑问:木炭窑的上半部分被破坏了。 为了验证这一判断,我们在附近选址仿建了一座木炭窑进行实验,验证这种结构的遗迹是否具备烧制木炭的功能。实验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烧出了不少木炭。有了这些木炭,我们很快买了烧烤炉和火锅。带着新发现的喜悦,我们大快朵颐。考古之乐,尽在其中。(图4)

640

图4 仿建木炭窑为烧炭实验准备的陶窑2019年10月摄于绛县西吴壁

冶铜炉下的人骨

2019年秋季,董霄雷博士来到西区南侧探方时,这个发掘点已经存在将近两年,发掘者也变换了好几个人。在他看来,这里的发现虽然都很重要,但都是别人做的工作。他需要做的,是完成别人没有做完的工作。做得好,工作圆满;做不好,心里会不舒服。他不只想做好,还想发现新的惊喜,所以十分认真,绝不肯放过每一个细节。

向下解剖1号冶铜炉残迹时,在冶铜炉正下方出现了“生土”。考古工作中,挖到生土就意味着终场哨响,这片区域的发掘工作宣告结束。但他敏锐地发现,这里的“生土”刮起来似乎有些硬,与铲刮大范围的生土手感微有不同。于是他大胆地往下刮了几厘米,一片“花土”显露出来。

清理掉这片“花土”后,出现了一个坑,其中有一具躺卧的人骨。今天我们知道,这座坑应该是1号冶铜炉的奠基坑,其中人骨与冶铜活动无疑有着密切联系,应该是冶铜炉奠基时的牺牲。(图5)

640

图5 二里岗上层期冶铜炉残迹YL1奠基坑内人骨

试想3000多年前,一名脆弱的躯体成为冶铜仪式的组成部分。他圆张大口,左手捂胸,身体略微扭曲,似乎心有不甘。他的遗体大概在祭祀仪式后不久就被掩埋,取生土压实作为炉基,在其上筑炉炼铜,直到3000多年后的今天方才重见天日。

趴了两个月还要通宵干活

2021年夏季,西吴壁惊现一座包含20多个个体的兽骨坑。因为这座坑处在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内,所以从发现第一块骨头开始,我们就对它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邀请动物考古专家刘文晖博士执行具体清理工作。(图6)

640

图6 清理动物骨骼刘文晖博士在专心发掘兽骨坑2021年6月摄于绛县西吴壁

刘文晖博士体格壮硕,蹲下清理动物骨架十分痛苦。但对科研工作的无限热爱和激情让他很快想出办法。他托民工找来几块稍长的木板,铺在兽骨坑上,自己趴在木板上,垂手到坑里,使用竹签、针、刷子清理骨架。曾经在西吴壁工作的经验使他明白,精细化发掘是西吴壁遗址的工作原则,制定发掘、记录方案须以此原则为基础。出乎意料的是,他制定的清理、收集资料方案的精细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要求。 西吴壁处在中条山、紫金山之间,正对中条山间的冷口,地形原因造就了频繁的风沙扬尘。遇到风大的天气,一天工作下来,我们的鼻子、嘴巴里满是沙土。因为担心清理速度慢,骨架容易风干变脆弱,应刘文晖博士的要求,我们使用彩条布在兽骨坑上搭起了一座小棚子。这个棚子虽然阻住了风沙,但最大限度地聚集了热量,棚内温度高出外面好几度。晋南夏季酷热,一旦进去,马上汗流浃背,颇有野外桑拿的感觉。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从5月4日开始,刘文晖博士这样一个身高逾180厘米、体重超过200斤的北方汉子,每天趴伏在几块长木板上,在不断出汗的同时,耐心清理动物骨架。6月12日,因为主体发掘工作结束,“大部队”撤离了西吴壁,只留下刘文晖博士和申红俊、吕赵力两位技师协力工作。 按照计划,刘文晖博士离开工地的时间是7月5日,因为他还要前往新疆参加玉孜干遗址的考古工作。但认真的工作态度使他的清理进度无法变快。后来我才知道,为了保证按期完成清理、提取工作,他每天都从早上7点左右开始工作,至晚上9点左右方肯收工。到了最后一周,甚至每天挑灯夜战到12点方肯休息,第二天早起又继续工作。 尽管如此,完工的时间还是向后顺延了3天。 7月7日,我独自驾车从北京出发前往西吴壁,途中听申红俊、吕赵力二君说刘博士已经决定通宵工作,只为确保工期不再延后。说实话,当时得到消息非常感动之余,我也为他的身体感到担忧。当晚到绛县,我要求刘博士随我前往宾馆休息,但他坚决要留在工地继续工作。次日清晨5时许,我到工地航拍时,他竟还未休息……这种状态居然一直延续到了9日中午。当我驾车携刘文晖博士返京时,他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竟断续从山西睡到了河北石家庄。 任何行业的工作都是兼有酸甜苦辣,一线考古工作者当然也是如此,只是较之很多行业更加艰辛。 他们的收入微薄,工作地点远离家乡,对家人的思念萦绕心头。他们的工作地点临近自然,所以烈日当空、阴云密布、狂风骤雨、飞沙走石对他们而言从来都不是形容词,而是需要适应的工作环境。他们冷暖自知,真正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还写得了论文,做得了报告。(图7)

640

图7 西吴壁考古队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人在保护碑前合影

当然,考古工作者也有欢乐。这份欢乐很多时候源自情怀,且大都通常来自田野之中。比如意外的发现,高质量完成的工作,在科研方面小的突破等,都可以让考古工作者暂时忘却烦恼,继续投身到释读埋藏在地下的无字天书的事业中去,为探寻人类忘却的过去不断努力。

作者:田伟 现工作于国家博物馆考古院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俄罗斯挖出移一座地宫误入却是中国名将,俄罗斯挖出一座地宫

俄罗斯挖出移一座地宫误入却是中国名将,俄罗斯挖出一座地宫

历史趣闻阅读:447   点评:27
和珅竟敢霸占皇帝的女人,平南王尚可喜为何主动请缨回家

和珅竟敢霸占皇帝的女人,平南王尚可喜为何主动请缨回家

历史趣闻阅读:12227   点评:309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月圆之夜契约师灵魂,月圆之夜魔法师最新流派

月圆之夜契约师灵魂,月圆之夜魔法师最新流派

历史趣闻阅读:408   点评:6
考古前置的成都探索统筹推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先行示范区

考古前置的成都探索统筹推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先行示范区

历史趣闻阅读:510   点评:15
辽阳的介绍,辽阳地名一览表

辽阳的介绍,辽阳地名一览表

历史趣闻阅读:414   点评:20
刘贺被废的原因,霍光为何扶持刘病已上位?刘彻有几个儿子?

刘贺被废的原因,霍光为何扶持刘病已上位?刘彻有几个儿子?

历史趣闻阅读:7525   点评:114
关于考古盗墓的连续剧,盗墓类型的电视剧墓道

关于考古盗墓的连续剧,盗墓类型的电视剧墓道

历史趣闻阅读:484   点评:25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中华文明的寻根之门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中华文明的寻根之门

历史趣闻阅读:514   点评:7
卢绾是怎么落得叛国身死的下场的?

卢绾是怎么落得叛国身死的下场的?

历史趣闻阅读:7541   点评:286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