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首批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拥有丰富的考古资源。今天,来自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的40名小学生就在圆明园体验了一堂现场模拟考古实践课程,通过模拟考古让青少年了解考古发掘、历史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考古是什么?”“考古需要什么工具?”“无人机和考古有什么关系?”“在野外挖东西”“找到古代的文物,拿回来研究。”“要用铲子和刷子”……面对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的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小学生们回答踊跃。
本次活动将课堂授课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圆明园管理处多功能厅,专业考古工作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考古现场图片、简笔画为学生们讲解了圆明园的历史以及探方、手铲、拍照、绘图、写标签等基础考古知识。
在室外模拟考古沙坑,“小考古学家们”带着白手套,在考古老师带领下,学习使用手铲、水平仪等考古工具。很快,陶片、瓷片等“文物”先后出土,“小考古学家们”按照要求填卡,体验了完整的考古发掘工作。最后,圆明园文物科工作人员还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圆明园展览馆近几年新出土的文物,介绍了各种文物的知识。
“学生们不仅增长了见闻,而且切身体验到考古发掘的科学性、神秘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带队老师告诉记者。
据了解,作为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圆明园曾多次组织公众考古活动。2015年起,圆明园先后将西洋楼遗址区养雀笼考古现场、远瀛观考古现场、如园考古现场的考古工作向游客全程开放。
“公众考古活动已经成为圆明园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载体。”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向阳说,“要让每一位游客、青少年在领略国家改革开放40年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晚清因固步自封而引发的满目疮痍,进而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决心。”
据悉,下一步,圆明园还将把紫碧山房开放为公众考古基地,并计划在文源阁打造“考古模拟区”,给广大学生团体、考古爱好者提供更多的考古参观和体验场地。明年,圆明园的模拟考古实践课也会加大频次,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预约报名。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王谌
摄影:吴镝
流程编辑:付善元
《游圆明园遗址》读后感作文400字
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与家人第二次来到北京,但我却是头一回来到圆明园遗址开辟的福海公园。 圆明园,这座昔日压倒群芳震惊世界的园林建筑奇珍,今日已成了绿树丛中断壁颓垣,伤痕累累的废墟。只要到那里去看看,就会点燃你对帝国主义仇恨的火焰,激发你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还记得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严的狮子。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把他们吞下去似的。继续往里走,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旁松墙内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走到旧址旁,我看见有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侵略者虽然烧毁了我们美丽的圆明园,但是毁不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畏困难的精神。这边虽还是伤痕累累的劫后遗址,但在那边却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园,使它成为第二个圆明园。 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还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暇的翡翠。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的山、阁、桥、树就像纱巾上的点点花纹。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那小岛好像翡翠中间镶嵌着的一颗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那一座座小桥就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微风吹过,湖水泛起鱼鳞似的花纹,一闪一闪的。阳光照在上面,万点金光,灿烂夺目。湖水映照着怪石丛林,鸟语花香、苍松挺立的群山环绕着景色宜人,赛过珍珠的湖光水岛。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啊!圆明园,你的景色如此多娇。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你永远激励着华夏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向上。圆明园遗址公园观后感(400字)
08年奥运年过后,我来到了我们的首都北京,我目前最最想感受与经历的城市。可能因为抱的希望太多,以至于我站在北京城市之中的时候,发现现实与想像中很不一样的。北京是时尚、活力的,但它给我更多感觉是古老、庄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