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促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奖励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影响的研究成果,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评选出11项研究成果奖(金鼎奖)。诚然,在大众眼里考古学家的工作略微神秘,他们知识渊博,在田野的泥土和一砖一瓦中寻找远古真相,其实真正走近他们,你却会发现他们又是那么普通。为了发掘众多考古学者背后触动心灵的故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和中国考古网联合策划“金鼎奖背后的故事”专题报道,细致解读这些研究成果。
中国考古网:周老师您好!首先恭喜您的专著《中国北方古代人群线粒体DNA研究》获得了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研究成果奖(金鼎奖),对于此次获奖,您有何感想?
周慧:我感到很荣幸获得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金鼎奖。其实这是吉林大学考古DNA实验室全体老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的功劳。我们要感谢中国考古界的同仁和朋友,为我们提供了古DNA研究的样本和考古学背景。特别要感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朱泓教授,他是考古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他在1998年提出我们要研究古DNA。很快我们合作建立实验室,购买了仪器设备,招收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开展了中国北方古代人类的DNA研究,承担了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重要课题。从实验室的建立到随后的研究,每一阶段朱泓教授都给与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经过十多年的磨练,我们实验室逐步壮大起来。
中国考古网:2008年以来,您对中国北方重要遗址出土人骨的父系母系遗传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从时间、空间和文化等多维角度分析了我国北方5000年来,各古代人群迁移变化以及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请问您当时选择这一研究课题的初衷是什么?
周慧:这不是某个时间选择的一个课题,而是我们1998年以来研究的一个系列。古DNA研究主要是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来探索考古学的问题。古代中国以农业为基本生业模式,有着5000多年的文化传承。吉林大学在田野考古方面有长期积淀,并且与国内各高校和考古文博单位保持着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古人骨样本,而且从墓葬形式,陪葬器物等来分析其文化属性,对新石器以来中国北方农耕、畜牧人群迁移运动,古代民族的交替繁荣以及相互影响已形成基本概念。古DNA研究可以得到墓葬中人骨的遗传信息,包括人群的遗传结构,人群间的遗传距离,人群内部的母系父系遗传关系等等。我们做了快二十年的古DNA研究,古人骨出土的地域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主要都是中国北方地区,时间跨度有5000多年。回顾多年的研究结果,对应考古学问题,自然让我们想到要系统分析中国北方5000年来各古代人群变化关系(在时间、空间和文化上)。
中国考古网:中国北方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的战乱,导致不同人群大范围的移动、融合,这一历史现象的存在,是否给古DNA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周慧:这正是我们要研究要分析的事情,通过多个遗址的古DNA研究,我们能探索到人群迁移运动的方向。当研究工作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各遗址古代人群的遗传关系,如果有考古学文化背景,有同位素测年数据作为参考,就有可能知道什么人群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迁移到什么地方。
中国考古网:作为国内古DNA研究的主要开创者,结合您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能谈谈目前国内古DNA研究的方法和水平吗?与世界古DNA研究水平和成果相比,有哪些不足之处吗?
周慧:我国古DNA研究开展得还算较早,与国际同行们一起经历了一段较为低谷的时间。我们实验室是国内考古界最早建立起来的古DNA专业实验室,培养了国内第一个古DNA研究的博士,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关于考古DNA方面的专著《新疆古代居民线粒体DNA研究》和第一部教材《分子考古学导论》。实验室建立的开始阶段主要学习国外的方法,进行的是线粒体DNA研究,分析的是母系遗传关系。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之后,我们在该领域有了更深的领悟,及时开展了Y染色体父系方面的研究,发表文章的水平有很大提高。与世界古DNA研究水平和成果相比,我们还有一段差距。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全基因组测序以及数据分析和英文写作方面。我们正在努力缩小这个差距,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展全基因组的测序研究,与复旦大学合作互相做验证试验,提高研究水平,共同发表文章。与国外的实验室也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老师研究生到对方实验室交流试验方法,共享研究成果。
中国考古网:您如何看待古DNA研究成果与历史考古背景之间的关系?这在您的研究成果中有哪些体现?
周慧:古DNA研究虽然用的是自然科学的方法,但要解决的是考古学的问题。我们只有了解考古学背景,才能较好地理解考古学提出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采用合适的方法手段。古DNA结果最终要回到考古问题上,结合考古背景才能合理解释古DNA检测出来的结果。古DNA研究只能让我们知道研究对象的遗传信息,考古学背景提供遗址的年代、埋葬习俗、民族和文化属性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才能较好地解决考古学问题。
采访:李连娣;策划:乔玉;审核:刘国祥
周慧的经历有哪些?
周慧主要经历:
1、1978——1981 吉林大学化学系 硕士研究生。
2、1986——1989 吉林大学化学系 博士研究生。
3、1990——1992 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 副教授。
4、1992——现在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5、1999.9——现在 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考古DNA和多种蛋白的研究。
6、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第三名 1990年。
7、第二届东北地区发明展览会二等奖 第一名 1992年。
8、国务院政府津贴 1993年。
9、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 1995年。
谁能告诉我周慧的经历
十年前,周蕙因一曲《约定》唱红大江南北,却因一场“转会费”风波在乐坛“消失”四年。回归的周蕙坦然面对挫折:“我回来了,我还可以唱得更好!” 与种子签约的时间刚好是周蕙在娱乐圈打滚的第十年,十年时间周蕙经历了太多沉浮,2004年3月,周蕙被恩师季忠平专卖给BMG,签下三年卖身契,随后季忠平卷走600万“转会费”,直接导致周蕙要为唱片要公司免费打工三年,但却无法推出新的作品。那场风波,让周蕙陷入事业的最低谷。 2003年至2007年,在高峰时期从演艺圈凭空“消失”的这四年,让周蕙损失的并不仅仅是名与利,也让她曾经一度封闭自己的世界,失眠长达半年之久,精神状态也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谈及此事,周蕙并没有回避,反而轻松地说:“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已经完全走出了那段阴霾。”周蕙还告诉记者:“经历过,才会懂得珍惜。现在我的心态调整得非常好,人生的低潮或高潮,很平淡地去面对,不管怎样我都有家人、朋友、歌迷的支持!” 对自己有信心在曾经的四小天后中,蔡依林蜕变成了“舞娘”,萧亚轩用动感十足的舞曲征服舞台,孙燕姿则转战独立音乐,三个人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天后,只有周蕙,略显逊色。但与另外几位歌手相比,周蕙的嗓音甜美动人,直指人心。对于三个老朋友,周蕙说:“只要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她们的节目,我都会看。虽然很少和她们见面,但我心底依然有一种老朋友的情感在。”周蕙并不是以外貌取胜的歌手,她也表示自己不会跟随流行去打扮自己:“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我一直在做自己,周蕙就是周蕙,我对自己有信心,我的音乐很好听,就足够了。”与种子音乐签约后,周蕙重新出发。新专辑《周蕙》中,她不仅参与制作,更是改变以往的情歌主打路线,加入摇滚、电子等多样的曲风。作为圈内老大,成龙不惜动用“成家班”倾力助阵,为其拍摄主打歌《自己的电影》MV。粉丝带来感动“周蕙你好,我是冰点神话,记得我吗?”这位来自周蕙网络贴吧的网友,一打进热线就像老朋友一样与周蕙问好,听到他的声音,周蕙忙不迭回应:“当然记得你啊,我们很熟了嘛!”这位歌迷告诉周蕙,许多网友都在贴吧等候周蕙的消息,对于此次周蕙回归乐坛他们都很开心,并承诺道:“贴吧是我们的园地,我们一直会在这里支持你、守护你!”对于来自网络的支持,周蕙感动地说:“谢谢你,我知道贴吧的朋友很多很热情,我会努力做好音乐的!”坨坨和素素分别从武汉与厦门打来电话,但两人却默契地问了周蕙一个超级意外的问题:“你上QQ吗?”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周蕙愣了一下,然后巧妙地回答:“我在台湾不太有机会上QQ,但我有博客哦,你们可以去我的博客跟我留言,我会回复的!”另一个意外,则是福建歌迷胡瓜的电话,从头至尾她都用闽南语与周蕙交谈,听到熟悉腔调的周蕙当然也激动地用家乡话回应,并为胡瓜清唱了一曲《约定》,胡瓜不禁大赞偶像唱功了得。南京的白领陈妍,一打通电话就迫不及待地对周蕙“表白”:“我好喜欢你的歌,听说你发新专辑了,可以清唱主打歌给我听吗?”面对粉丝的要求,亲切的周蕙大方地清唱起来:“我以为可以做你身边的守护者,陪你一起分享喜悦快乐……”不料歌迷听得还不过瘾,要求周蕙加唱一首《约定》,周蕙依然用甜美的歌声满足了歌迷的愿望,电话那头的陈妍陶醉地与周蕙约定道:“太好听了,开演唱会我一定去看!”经历过才会懂得珍惜!面对朋友们的支持,周蕙双眼泪水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