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马黎 通讯员 郭楠
最近有个叫“宋韵”的人毛牢牢格红。
宋韵是哪个啦?
浙江人应该都听过“他”的名字,他800多岁的勒,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寻他,并试图走近他,理解他——宋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800多年时光沉淀,他如何浸润在浙江人的文脉血液里,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
比如上周日,钱江晚报人文读本开启了“小宋寻宋”系列,我们的90后历史系男记者在街头巷尾偶遇800年的“老宋”。考古学者郑嘉励总结了八条,深度解读宋韵究竟是哪一种韵。人文读本 | 宋韵新谱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普通人和老宋面对面聊会儿天?
8月31日,浙江省委召开高规格的文化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在一天的会议里,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还划了一句重点:跳出南宋看南宋,跳出浙江看南宋,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系统性研究阐述宋韵文化,准确把握其文化精髓、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如何跳出?去博物馆,或许是偶遇老宋的一种方式。
钱江晚报的考古文博公众开放日活动第二期要来了!老时间,还是周一:9月13日下午一点半。上一次,我们去了考古所,这一次,我们要去博物馆,干嘛呢?寻宋。
宋韵——讲好宋韵故事 传承历史文脉 主题沙龙活动
地点: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文澜阁罗汉堂
时间:9月13日 13:30-16:30
活动流程:
13:30-14:00
导览参观“瑞象重明——雷峰塔文物陈列”专题展
导览人:黎毓馨
14:00-14:30
参观清代皇家藏书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澜阁
14:30-16:30
“讲好宋韵故事,传承历史文脉”沙龙
主持人:蔡琴
分享人:王宣艳 李晖达
总结:方向明 陈水华
没错,周一,浙江省博物馆不闭馆,为了你来寻宋开放半天。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考古学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钱江晚报联合主办。
寻宋的起点,在哪里?黎毓馨说,当然要从吴越国说起。
黎老师是谁?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20年前,他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位考古人,更是那年雷峰塔地宫考古发掘领队。
这次活动,我们的主题是这样的:宋韵——讲好宋韵故事,传承历史文脉。地点,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再再再具体的定位——文澜阁里的罗汉堂(浙博孤山馆区正大门一进来,左手边方向就是,门口有个馆区地图,很容易找到哦)。
罗汉堂位置
罗汉堂
罗汉堂
罗汉堂
在浙博怎么找宋韵?
(一)
第一趴,黎毓馨带大家逛“瑞象重明——雷峰塔文物陈列”专题展,并做专题导览。
我记得这个展览是2014年在浙博开幕的,也是雷峰塔倒塌90年来首次大规模文物展,其中8件国家一级文物第一次集体亮相。现在,雷峰塔展厅已经成为浙博的常设展,也是观众最喜欢的展览,且每天都可以看(除了周一闭馆日),但雷峰塔考古领队亲自导览,平时可没有,这也是本次活动的独家福利。
展厅分为上下两层楼,黎毓馨会带着大家全程讲解。楼下展厅展示了雷峰塔历史沿革、雷峰塔考古发掘、吴越国时期雷峰塔的基本面貌、雷峰塔遗址出土的石刻佛经;楼上展厅主要展示雷峰塔地宫出土的文物,以及1924年雷峰塔倒塌后发现的乙亥岁(975)刻经《宝箧印陀罗尼经》。
纯银阿育王塔
“要说宋韵,吴越国就是宋的起点,没有吴越哪有宋?”黎老师笑。
978年2月6日,为了吴越国百姓的安宁,钱俶第二次去了开封,纳土归宋,主动将两浙十三州之地,包括整个“户口本”献给大宋,杭州避免了战祸,百姓得以保全。而他却羁留在北方,再也无法回家。988年,他60岁生日那晚,宋太宗赐来一桌好酒好菜,他举杯而尽。夜半,读完数篇唐书睡下,在凌晨死去。
而作为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俶尊礼尚佛,建雷峰塔最初是为了奉安佛螺髻发(佛祖舍利的一种)。
但是,1000多年前,这位末代国王在塔里面放了什么?那些残碑、铜镜的背后,还有什么故事?
我们听离雷峰塔最近的那个人,跟你细细道来。
(二)
听完雷峰塔的故事,我们就直奔宋题吧。
第二趴,是两个重磅讲座。
说起近几年浙江南宋考古发掘的成果,随便说一个,都是重量级的。比如,杭州临安城考古多次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绍兴宋六陵、黄岩赵伯澐墓、武义徐渭礼文书的新发现,在全国引起轰动。而浙江省博物馆策划的“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入选2016年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今年,浙博再次策划的“宋韵——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展览,12月将在南京博物院亮相。
在期待展览之前,我们可以先听听考古人和策展人是怎么说宋韵。
王宣艳,浙江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承担宋代文物的研究和展示工作,副研究馆员。合创“惠世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策展“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徐谓礼文书——南宋官制百科全书”展览。主编《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杭州石屋洞吴越国题刻》等图书。
她这次要跟我们讲的主题:宋韵——宋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王老师剧透了一些内容,看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高度思想文化的朝代。这一思想文化的主要承担者即士大夫,他们接受儒家教育,熟读儒家经典,传承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明。经世治国的宋代儒家士大夫主张以礼乐文明教化世人,进行社会治理,重建文明有序的人伦社会。他们跨越汉唐,回向三代,传承礼乐,稽古作新。宋代宫廷隆礼作乐,大量制造青铜礼器、乐器为主的礼乐用器,意在重建国家礼乐制度。受宫廷文化影响,在朝与在野相互激荡,仿古之风大行其道,涌现出一场自上而下全民的复古运动。宋代儒家士大夫于读书治学、吟诗作画、出入佛道的生活方式中,饮酒、烹茶、焚香、赏花等日常趣事上,体现出风雅高致的审美情趣。这种清通优雅的生活方式和淡泊闲适的人生态度,构成了宋代士大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宋六陵发掘全景
听完宋代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让我们去绍兴宋六陵,看看7帝7后的暂厝之地吧——是的,不是六,是七哦。这个800多年的误会,宋六陵考古发掘领队李晖达会在现场跟大家详细解读——“田野里的南宋皇陵”,请注意,不是文献里的,更不是野史小说里的,而是考古发掘的第一现场——现场,永远充满不确定性,永远未解。
李晖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水下考古中心主任。主要负责汉六朝考古、唐宋考古及海外交流研究。长期主持或参与汉唐至宋明墓葬、遗址的考古工作。近年来主要负责绍兴南宋皇陵、苍南明代壮士所城遗址等主动性考古和海洋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等工作,南宋皇陵遗址考古两度获评为浙江省年度重要考古发现。
李老师会从考古人的角度切入宋韵话题,从皇陵的保存现状谈起,首先介绍宋陵的兴衰过程,再讲讲田野考古的目的和工作设计,谈谈宋六陵考古目前的工作成果,最后回到皇家陵寝制度的层面做个总结——也是他重点要聊的部分。
宋六陵工作日志
好了,周一下午,我们去浙博找老宋聊聊吧。这次的名额,依然只有15人哦,报名方式,请戳链接,手速!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