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河南洛阳,近日,我国首座遗址型考古博物馆——洛阳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吸引众多游客来此参观、体验,品读古都洛阳深厚的历史底蕴。
该博物馆依托隋唐洛阳城遗址南城墙而建,由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管理,是一座面向社会公众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阳历年考古成果的综合性场馆。该馆展陈面积约3000平方米,馆内共展出了从史前至明清时期洛阳出土的269件精品文物,以及考古故事、考古遗址遗迹和考古工具等,未来,这里将成为洛阳展示最新考古成果和考古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下沉式遗址展示区,参观多个朝代城墙遗迹。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下沉式遗址展示区,参观多个朝代城墙遗迹。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参观各类文物展品。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参观各类文物展品。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参观各类文物展品。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参观明代出行组俑。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参观各类考古影像资料展示。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参观唐代三彩骑马出行组俑。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参观唐三彩马。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参观仰韶时期文物展品。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参观史前水母考古体验秀。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下沉式遗址展示区,参观多个朝代城墙遗迹。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游客在洛阳考古博物馆下沉式遗址展示区,参观多个朝代城墙遗迹。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洛阳考古博物馆展出的唐代陶十二生肖。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2020年11月15日,洛阳考古博物馆展出的旧石器时代动物骨骼。中新社发 黄政伟 摄
全国首座考古学科博物馆开放,有哪些宝物值得一看?
假如去陕西西安度假旅游,一定要去的博物馆确实太多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秦陵秦陵兵马俑、碑林……现如今,很多人的明细上很有可能还需要再加一个——陕西考古博物馆。
做为全国各地第一座考古课程专题讲座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近日宣布完工,今日(28日)起对群众实施对外开放,展出文物中90%以上为初次与大众碰面。有人说,这座博物馆用整体实力确定了“地底文物看陕西”的观点。
历史时间博物馆是展现藏品,而考古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全是考古出土文物的文物。现阶段,陕西历史博物馆有着170千件藏品,而陕西考古博物馆借助的是20多万件出土文物文物。从所设展览会的四个章节“考古过程”“文化艺术谱系”“考古发觉”“文保高新科技”可以看得出,这儿好似一座考古课程的“大课堂”,全传动链条展现着考古的风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种建荣说:“在别的博物馆你能看到许多物品,精致文物后边都是有详细的表明牌,这个东西何时的,哪些时代的,做什么用的。但考古博物馆和它最高的差别是,除开这种物品,你能见到这种侧板上大量的图。这种图,是依据大家考古工作上做出的,这也是人们的科研成果。”
假如要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全部展陈中评选一个“镇馆之宝”,那也许是非常艰难的。终究在这里座博物馆中,件件全是至宝,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也有许多是大家只在新闻图片或是画面里见过的,尚需观看者亲眼得见。
例如李家洼秋春芮国遗迹新出土的1件黄铜小罐,残余物为水、碳酸氢钙和植物油脂,那就是现阶段中国发觉最初的男士保湿霜类护肤品;例如第一例经考古挖掘挖出的颜真卿书丹墓志“罗婉顺墓志”,被称作“墓志界”艺术价值的“吊顶天花板”;再例如渠树壕汉代砖室壁画墓墓穴顶端的星象图,是在我国考古初次看到的具备星型、星数、图象、题名四要素的二十八星宿图。
而上官婉儿墓志的初次展出也引起社会发展关心。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博详细介绍:“这座唐昭容上官氏墓,归属于一个长斜坡墓内的一室户砖券墓。挖掘时,大家开展清除以后,在墓穴里察觉了一些征兆。它的砖券早已受到了毁坏,露台也遭受了毁坏。根据诸多征兆,大家觉得它极有可能遭受了有针对性的毁墓。十分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甬道里出土文物了一方墓志,清晰记述了上官婉儿的真实身份、历经和最终的悲惨遭遇。”
值得一提的是,场馆还展出石峁遗址出土文物的20多份石雕工艺品人头数,为中国初次发觉。石峁的立杆形的石雕佛像是一个两面神的品牌形象,双面近椭圆型的石柱县上刻了2个十分丰腴的人脸,纵目、阔嘴、长须。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医生、陕西考古博物馆的馆长孙周勇表明:“像这种的石雕工艺品工艺品在中国初期的考古发觉中十分罕见,大家看到的只是是一些小规模的陶瓷雕塑或泥塑制作,或是玉石上的一些文刻。大家觉得这类石雕工艺品的发觉,很有可能表示了石峁帝国的英雄人物或是王的品牌形象,它是一种信念和思想观念的传送,像那样大致量的石柱县,类似图腾柱的应用方法,展现了中国华北地区在至今已有4000年前后左右十分汹涌澎湃的发展状况。”
博物馆中也有多份以最新核心理念和领先技术性实现维护恢复的展览品,例如根据灌溉熟石膏液态得到详细形状的周朝木俑、经历上千年真颜永住的唐朝牵驼俑,也有总体“装包”后详细搬入博物馆的西周车马坑。
孙周勇说,许多大中型遗址类文物,在通过试验室考古挖掘后进入了考古博物馆的展览厅,尤其是被称作“西汉第一豪华车”的贺家庄车马坑遗存,为了让观众们近距“沉浸式体验”体会“考古自然环境”。
“大家展出了一个西周时的大中型、奢华、纯手工制作的、类似步战车的、有4匹男性的马牵引带的一个铜质轮牙的一个牛车。”孙周勇说:“车之奢华,我认为在3000很多年前的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现阶段时代最开始的一个铜车马,规模大,构造繁琐,意味着了那时候西汉有关车舆规章制度的较高水准。”
陕西考古博物馆将从今天开始对群众实施对外开放,试运转期内门票费完全免费,每日限定1500人参观。
洛阳考古博物馆开馆,考古学能否“飞入寻常百姓家”呢?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得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年)一书,但当时所谓的“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现在一般认为,考古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曾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是数千年生物和文化历史的产物,我们祖先所经历的一切,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行动,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人类了解历史需要桥梁。一般来说,学习历史有两个途径,一是古籍,但是这对人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才能读懂。二则是考古遗址及其所出土的文物,人们借此可以直观地了解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正因为如此,考古学的价值便不仅仅是学术研究,还担负着教育公众的责任。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考古学都被视为“冷门”,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去了解。考古学被人“忽视”,固然与一部分人戴着有色眼镜有关,但考古学缺乏走进公众的途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我们了解文物,基本上是通过博物馆。但如今的博物馆,以历史博物馆为主。相对而言,考古遗迹博物馆与考古学的关系较为密切。
我国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1951年冬,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到周口店遗址参观,提议在此建立一个正式的陈列馆,以展示周口店的研究成果。竺可桢的建议迅速得到支持,1953年春,中国科学院拨专款1万元在周口店遗址开始筹建古人类陈列馆。同年9月21日,面积300平米的“中国猿人陈列馆”正式建成并于当日对公众开放,这是我国第一个考古遗址博物馆。
自此之后,我国考古遗迹遗址博物馆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北京定陵博物馆、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乾陵博物馆相继建成。改革开放后,各地纷纷建立考古遗迹博物馆,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不过,无论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还是殷墟博物苑,虽然介绍了不少考古学方面的知识,但是终究不成体系,人们很难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