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金属元素,从水壶到飞机都能找到它的存在。在教科书里明明白白写着,铝在1824年由丹麦人奥尔斯德第一次完成纯度极低的提炼,而三年后,德国人韦勒用金属钾从氯化铝中离析,才得到了质量较纯的铝,被公认铝的第二提炼发现人。
近二百年来,对于铝元素的第一,第二提炼发明人,国内外一直没有争议。然而1952年,中国境内一次古墓发掘却险些颠覆这个“常识”,让铝的诞生成为跨世纪的悬案。这又是怎么回事情呢?
事情要从1952年12月1日说起,江苏省宜兴县精一中学的学生,平整操场时发现了一座古墓。经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考证,墓的主人是西晋平西将军周处,也就是民间传说《除三害>的主人公周处。
在民间记载中,周处生活在公元250年左右的晋朝,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了。相传他年轻时性格鲁莽,勇猛过人,专以武力欺凌乡里,大家为了除这一害,怂恿他杀虎斩蛟,他除掉这两害之后,得知自己是第三害时,幡然醒悟最终建功立业,官至将军,成为中国人历来称许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范。
在墓穴发掘中,考古工作者从周处尸骨的腰部发现十七件带有偻孔花纹的金属带饰。其中一小块残片经南京大学化学系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分析,居然惊奇发现这块残片是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合金。这一考古发现不仅令文史界震惊,更震撼了整个化学界。
如果这一发现能够确定,那么不但铝的第一发现利用人转为中国人,还将时间推前了足足一千多年。无论从科学层次还是政治意识上,都有重大意义。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国内外化学工作者、冶金工作者、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中国人真的是铝的第一发现者吗?
怀着疑问,在1958年,根据南京博物院提供的小块残片,东北工学院金属治炼教研室认真研究,根据光谱分析、化学分析、金相显微等多项分析,却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认为这块残片是以银为主要成分的合金。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结论完全相反,更加引
起了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重视。
紧随其后,同年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也索来一块残片进行分析,结果再次证明这块残片的
主要成分是铝,而不是银。同样的残片,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呢?
处于严谨考证的科学态度,1959年,清华大学再次索来多块残片,经过一系列分析研究之后,最终确定东北工学院的分析结果也没问题,这批残片中,既有铝合金也有银合金。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在那个极度注重态度的年代,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求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既然存在疑问,那索性全部调查,找出科学真相。1964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对周处墓中出土的十六件较完整的金属饰带和全部金属碎片,再次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测,包括密度测定、光谱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等。最后检验的结果是全部较完整的金属饰带都是银合金,小块金属残片中有银合金也有铝合金。而铝合金的残片形状不规则,难于确定是否是饰带的残片。
直到1976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所利用当时最先进的电子探针再次对这些金属饰带残片进行分析,结论依然和物理研究所一致。
一切似乎已经板上钉钉,铝的第一发现利用人不是外国人,而是一千多年的中国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科学是容不得任何问号的。为什么完整的饰带是银合金的,而残片中有银合金的,也有铝合金的呢?
所有的质疑者都把箭头对准了铝片的来源。这些东西真的是古墓里发现的吗?
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元素,首当其冲是铜,因为地壳中存在着自然状态的铜,而且铜也容易从矿石中分离出来。虽然铝在地壳中分布极为广泛,几乎占地壳中全部金属的三分之一,差不多比铁多一倍。但铝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极易与氧相结合,化合为三氧化二铝。所以铝在自然状态极少出现纯物质状态。
铝的提炼在几百年前尚是极为复杂的高科技,以西晋或者以前的汉朝的科技,如果没有黑科技,根本无法提炼出铝。自1825年科学家们获得铝后,整整二十年铝只能是实验室的观赏品。直到1854年德维尔用钠作为还原剂才生产出较多量的金属铝。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西晋,连电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所有的冶炼技术限于木碳还原法。而近代实践证明,碳法冶炼是无法从铝矿石中还原出铝来的。如果周处墓中的铝片真是晋代人提炼出来的,那么他们肯定是用了其它方法。然而,他们究竟掌握的什么“黑科技”呢?
对于晋朝人可能掌握的“黑科技”我们无从得知,但更令人奇怪的是,如果晋代已经掌握了炼铝的技术,为什么在其他西晋古墓中从来没有发现过铝制品呢?
所有不少科学家认为,铝合金制品很可能是后世混入的。根据认真调查,考古学家发现,周处墓曾于1350年和1860年两次被盗。会不会是这两次盗墓时有人将铝片混入墓中的呢?
然而这更解释不通了,1350年欧洲人还没有发现铝。1860年虽然铝的产量略有增加,但是由于用钠还原成本较高,其价格比黄金还贵,主要用来制造首饰。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炫富,也才命令工匠用铝制造了一顶盔帽和一套餐具。而1889年英国皇家化学协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的功绩,不过是铝制的花瓶和酒杯。一个俄国公爵夫人戴了铝制的首饰参加宫廷舞会,就能轰动全国。
很难想象,一个盗墓贼能买得起铝制的首饰,会能去掘墓?所以周处墓中的铝制品,不可能是这两次混入的。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考古学家提出另一种可能,会不会是在1952年12月1日周处墓被打开后,一些人在考古工作队来到现场前哄抢陪葬品,无意混入的呢?
然而,这种说法也很快被人驳斥,因为发掘出来的铝片上面锈迹斑斑,不可能是后世混入的。那么周处墓中的铝合金片,究竟是晋代的还是近代的呢?
实际上,即便是我们已经制作出了无人驾驶汽车,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依然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如宋代《大冶赋》所说:“化工之巧,莫穷其端兮。”
事实表明宇宙之浩渺,造化之奇妙远出于人们的想象者。周处墓铝质残片来历真相,还需要无数代人不懈探求真知,对远去的历史了解的更多些,才能找到最终的答案。
探索·关注公众号:ZSTSYJY 阅读更多铝及碳素技术、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