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式古琴一池波 貌似他这是黄红黑三色擦出来的,看起来古意斑驳
髹漆是古琴制作的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手艺,有专门制作漆器的匠人,无论从选材,对漆的处理,以及如何髹漆上,他们有着更多的经验和理论。小编髹漆的经历仅仅限于处理自己作的古琴,在专业性上没有那么强,仅仅可用而已,如果有琴友在髹漆上更好的经验,期盼能不吝赐教,给予建议。
古琴不同于生活用漆器
小编仅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讨论一下古琴的髹漆。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古琴外表的审美观的问题。就是我们到底想把自己的琴漆成一个什么样子呢?
这里有几个选择: 现代感与古朴典雅 你要怎么选?
铮明瓦亮与宝光内涵 你要怎么选?
bulingbuling的好闪,但是总觉得有些燥气
调色与原色 你要怎么选?
绿绮式古琴 就是原色,很耐看,时间越久越耐看,大漆变成了一种深棕红色。
小编见过最近一些古琴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在古琴表面画很多画(虽然是中国工笔画,但是中国人不会在古琴上画的),看起来非常华丽,很吸引人,但是古琴表面太花了,影响徽位的识别,古琴按音和泛音要靠准确识别徽位的,有些音不在正位上,在徽位之间,要进行估计,琴面上有画就影响判断,非常不便。所以那种是不行的。
最近几年市场上突然冒出很多这样的假古董
一般漆器制作出来很多年,只要保护得当都会保持光亮的状态,但是古琴不是那种实用器,也不是棺材,要有古朴典雅,内敛中庸的气质,新琴不能如老琴那样古意斑驳,但是似乎太亮了,烟火气过浓,不是很好。
小编觉得自己是个妖怪,一看到这种满朱砂琴,就躁动不安,很像逃跑,我被人当邪避了。谁想降妖伏魔就选这。
传统古琴的颜色有大漆原色的,这个什么都不加,类似深棕的颜色,大漆的颜色越久,他就变成了一种深棕红色,越发耐看;有黑色的,漆中加了3-5%的氢氧化铁;有棕色的,这个是加了5%的藤黄;还有常见的就是红色,加了朱砂,网上说是1:1.5的比例,用天然朱砂就可以,因为古琴的漆在湿的和干了以后颜色不一样,除非你自己试验过,要不还是按经验比例来做的好;再就是掺色的,査阜西先生的一池波就是如此,不同的样色涂上后,再打磨,腻子突出的地方就被先磨去,露出底下的颜色,而且之前并不能设计,如水波一般。但是小编有个经验,刚做出来的时候,就像人刚理了发一样,先丑三天,时间久了才能顺眼。
照这个款式给我做一口上好的杉木棺材,我要还魂。
小编一直执念于“调素琴,阅金经”,朱琴太花了,另外总觉得朱砂是汞的化合物,手在琴面来回磨,对人身体没有什么好处,是绝对不会用加了朱砂的琴的。而且小编小时候对朱砂杂色的漆器的印象非常阴森,是绝对不会要的。我又不要还魂,才不要大红色的琴呢。
这琴的颜色太恶了,你对着这么一张大红琴,心怎么静的下来。
藤黄的棕色,小编觉得也可以接受,藤黄是藤黄的树脂所做,有杀菌消炎杀虫,治疗癌症和皮肤病的功效,这个可以接受,琴下可以刷一层藤黄,略出水波纹就可以了,不妨碍认徽,琴面有一点不同的颜色。还能帮助认徽位,就像用象牙的钢琴键,天然的象牙的裂纹可以帮助识别琴键一样,太多就是干扰了。
看,还有屎黄色的琴呢,你怕不怕粘一手呢?
这样我们的选择就是要么就是素琴,要么就是藤黄琴(或藤黄掺色琴)。并且我们要做内敛效果的,不流平,不光亮,那么我们就不用桐油,煤油这些东西,也用不到牛尾刷,人发刷了,就直接擦漆,然后打磨平滑就好了。这是古琴髹漆和漆器髹漆不一样的地方。
看这个是原色、朱砂、藤黄三色擦的,类似玳瑁斑一样的,看起来不难看,以后可以尝试做一下。
这样的话,我们的髹漆就变得很容易的,因为要考虑到漆面的硬度问题,小编选用了传说中硬度比较高的毛坝漆,250克就够了。虽然说是精滤的,但是里面还是有干的漆皮。如果你不加桐油或煤油的话,根本就不能用漆刷,用完后根本洗不干净,等残漆干了,刷子就废了,没有必要。每次少一点倒在晾干的湿巾里,直接擦漆就行,要顺着琴路的方向来回擦,不要跟擦桌子一样,弄得纹路不好看。这样过滤和擦漆一次完成,一点漆也不浪费,就是废几张湿巾。
这个也是干一层,擦一层,这个也可以喷水,用喷壶喷,喷的均匀一点,细一点,水干了可以再喷一次,直到漆干透了,才能擦下一层。如果要掺色,就两种颜色隔着擦,擦个3-5层就可以了。
等全干了后,用细砂纸和180目左右的水砂纸打磨光滑就可以了,古琴会呈现一种温润的“蛤蜊光”,这种蛤蜊光不是蛤蜊外皮的光,而是蛤蜊内壳的光,似亮非亮,温润如玉。用手摸上去,细腻光滑,又不沾手。
古瓷的蛤蜊光
下一步我们来讨论一下上弦时对于岳山、弦路、山口的调整。
古琴制作方法
古琴制作方法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古琴制作方法,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琴的制作方法-选材
选材是个古老的话题,东汉蔡邕识良材制焦尾琴的故事被传为美谈。我做了个有趣的实验:把琴弦绷在书桌及餐桌上,照样弹出宫商角徽羽,弹出散、泛、按之音。取自不同部位,得出不同音质,此实验说明任何一种木材(或金属)都可拿来制琴,木质再劣,做得再差,绷上弦也不至于弹不出声音,但这声音的品质甚是悬殊。怎样得到好的音质,选材是重要环节。古人斫琴上取桐木(阳),下取梓木(阴),以桐之柔配梓之刚,以材之阴阳相合得音之刚柔相济。但我发现,制琴选材不一定拘泥于上桐下梓,好的杉木就胜过一般的.桐木,好的硬杂木同样胜过梓木。如今虽然良材难觅,但时刻留意必有所发现,我斫琴面板大都选自古旧老屋之梁枋,底板则采用陈年色木、栎木、柳木及其它适合做乐器底板的硬树材。
怎样选材,依阴阳之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古琴的制作方法-选材六究:
一究质地,桐是桐,杉是杉。
二究尺寸,宜大不宜小,宜厚不宜薄。
三究生材令长(生材令:即树木生长年龄)。
四究熟材令长(熟材令:即树木砍下或做成物品的年龄)。
五究木纹,不取水云纹,当取木性条直者。
六究品质,腐朽、霉烂、虫蚀、疤节、木心、边材均不入选。
古琴的制作方法-辨材之阴阳
(1)原材纵面辨天地(阴阳):原材(园木)辨天地较易,细头(天部即树梢)为阳,粗头(地部即树根)为阴。
(2)木材截面辨阴阳:观年轮早晚材,宽松色淡者为阳,紧密色深者为阴。
(3)木材两端(两边)辨阴阳。
A 入水:仰者为阳,覆者为阴。
B 水湿:吸水多者为阴,少者为阳。
C 吹晾:先干者为阳,后干者为阴。
D 日晒片刻,取回室内,两手各按一头试之,温者为阳,凉者为阴。
E 叩声:清者为阳,浊者为阴。
F 观色:浅者为阳,深者为阴。
G 闻气:轻者为阳,重者为阴。
H 尝味:淡者为阳,浓者为阴。
I 甲按:松者为阳,紧者为阴,
将以上数法综合辨材,材之阴阳层层展开一目了然。
古琴的制作方法-备材
任何旧材所剖之面均为新面,开得琴材毛胚置干燥处搁之一年,待木性稳定,方可古琴的制作方法。我曾得三百余年前之古宅门槛木一断,麻栎质地,弦切材,将其制琴底,挖好腹腔后,搁之二月有余,板材中部竟隆起6--7厘米的驼峰。细究木纹,此材原为一弯树,驼峰朝阳而长。我根据阴阳之理,将驼面(阳)朝地(阴),晚上置露于家园中(白天取回),不加压力,观其动静,五、六天后果然回复平坦。此实为三百余年木性未改之证明,也是以阴矫阳之明证。(反之以阳克阴同样适用)
二、古琴的制作方法-选琴型
琴谱中所见古琴式样达五十余种,现今我们所见琴型多数为仲尼式。目前造琴之式样(细部)一般仿古代名琴,但仿名琴应该考虑名琴其型适其材之因素。我们手中的材料与所仿之琴的材料品质,是接近还是悬殊很大,不得不细究。仿象外型只能说是形似,关键还是音质。选琴型首先要注意自身材料的软硬松紧,疤节纹理,因材赋型,此方为选琴之真谛。
三、古琴的制作方法-髹漆
古琴的制作方法的后道工序是髹中国大漆(生漆)。千年来古琴的髹漆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工艺目前我们见到的唐宋元明琴,其漆色浑如鸟木,虽历千年百年漆层大都坚固完整,而离我们比较近的清琴却大都漆灰剥落,不能下指。究其原因,所见明及明前琴,绝大多数均施鹿角霜及配以其它材料的底漆层。友人处所藏明琴《古虞南风》,我代其修理时,发现底漆是以铜末、鹿角霜混合成的。徐中伟先gu-qin.net生藏明琴《虎啸》,漆层则混以碧玉之屑。而清琴所铺底漆大都以瓦灰为主,如同清及后期漆工髹家具之法。我看这也是清琴退步的一个方面。
生漆属阴,性坚质硬,配以一定的底漆料,成琴后按之难成凹槽,音质音量更优,这是中国古琴底漆的奥妙所在。可惜古琴底漆古老的传统配方奥秘恐怕已被遗忘了。我在操作实践过程中,视不同质地,不同音质音量的白胚琴,施以我研制的不同配方成分的底漆,或保持或改善或提高了古琴的音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同琴施不同配方尤如医生看病对症下药。本人藏一张无款之清琴,面为桐木,底为杉木,琴体极轻,称得仅1.45公斤,剖琴观之,面板腹腔挖得最薄处测得0.4毫米,此琴原来发音空洞,我将其重新施以合适的底漆后,重量增到2.2公斤,音质大为改观。目前厂家及个人髹琴漆往往忽略了底漆这个问题,很少考虑琴体先决条件如何,以自己的条件,习惯或降低古琴的制作方法成本来施一二种底漆,孰不知,有些本来条件不错的琴,就此穿错了衣裳,损坏了音质,功亏一篑,真正怨哉。
;古琴的制作
首先选材,木材要纹理顺直、硬度适中等;塑外观,古琴的琴面曲率、与琴弦距离等,都影响古琴演奏效果;凿槽腹,槽腹决定了古琴的音色;装木胚,将古琴的面板和底板粘合,再镶嵌岳山、焦尾等配件;裱布,麻布先在稀释漆里浸泡,然后均匀裹在琴胚上;最后上灰胎、装琴徽、髹漆、擦漆、推光、装雁足、安琴弦、调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