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因基建施工,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土山屯村施工规划区的一处汉代墓葬群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
一处编号为147号的墓葬正在发掘。这是座西汉晚期的墓葬遗址,而西汉晚期,张家楼镇为琅琊郡属地。而这座汉墓独特的墓葬形式,被称为琅琊式封土墓。此时,这座汉墓外部的封土层与棺木外椁已清理完成。谁也没有料到,这内棺却与众不同。因为在经历2000余年的深埋后,棺木依旧光亮如新,未见任何斑驳痕迹。而这具崭新的棺木似乎被"胶带"缠绕着,让人十分诧异。此时此刻崭新的棺木让专家们不禁对棺内的情况充满了期待,可当专家小心翼翼的透过棺木缝隙向里探视时,里面的情景却让专家们们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原来这棺木可不一般,正是由于棺木独特的构造才使得空气被棺盖隔绝,棺木才得以千年不腐,保存完好。当专家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开棺板后,这才发现棺木内竟是一汪千年前的清水,水质清澈如镜,让人惊叹不已。
这水不仅清澈透明,水底还散发着黄金独特的光芒!这突然出现的黄金器物,让专家们是既兴奋又紧张。要知道土山屯村规划区用地范围内,可有大小汉墓60余座!部分墓中只出土了大量汉代的碎陶片,专家在筛选过程中发现残存的瓦当上均刻有千秋万岁的字样,莫非这处墓葬群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果不其然,墓葬群中出土了8座带有墓主人姓名的墓葬,巧的是这些墓主人均为刘姓,莫非他们乃是刘姓皇族宗室成员?可是琅琊在汉代地处偏远,远离首都。这些宗室子弟为何远居于琅琊郡呢?带着疑问,专家们奋力地在墓葬中寻找着有关墓葬主人身份信息的蛛丝马迹,在大批资深专家的带领下,考古队仔细的搜寻了147号墓葬的每一个角落,不久后,一个木盒的出现,让大家的神经即刻紧绷了起来。思虑再三,考古队员预备着手提取这个神秘的木盒,可就在提取工作开始之后,专家们发现提取的难度大大超乎了他们的预料,为了保护文物的安全,专家决定先暂时停止提取木盒,首先先将木盒上装饰使用的构件们提取出来,而这些构件同样遍布金箔,金光闪耀,让人叹为观止。
为了避免文物出现氧化反应。专家迅速用保鲜膜对其予以了多层包裹,隔离空气之后迅速将其送往了更为安全严密的实验室进行保护性研究。至此之后,专家们小心翼翼的将四只包金螭虎,从棺木底部厚实的淤泥中完整的提取出来,众所周知,汉代人民崇尚螭虎,是因为它代表着神秘、力量与权势。这几只螭虎是木盒上的装饰物,在木板底部的凹槽内,专家们又意外发现了墨迹!而这墨迹保存完好墨迹上的数字表明了镶嵌物的位置信息。此时专家发现这是一只包金嵌玉,流光溢彩的木质漆盒,而漆盒上绘制着飞扬的青龙,憨萌的白虎。而青龙和白虎承载着的,正是汉代独特的奢华气韵与低调的大气。而金箔的装点更是木盒富贵逼人!外盒外圆内方,正中刻着一只木质乌龟,而乌龟长寿。
正因如此,乌龟也是西汉人民追求长生的典型标志!随着墓主人头骨的露出,专家这才恍然大悟,这流光溢彩的木盒原来是用于盛放墓主人头骨使用的特殊葬具!而当年以此葬具下葬的仅有高等贵族和皇帝而已!不仅如此,墓主人的尸骨在清水的浸泡下竟保存得十分完好,墓主人腿部附近的竹笥中,专家们发现了不少千年前的木牍,而木牍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辨,这些密集而整齐的文字极有可能给专家研究汉代琅琊郡的历史提供详实的史料!这些木牍的出土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考古奇迹!要知道在我国北方极少出土有机制随葬品,而这些藏品的出土填补了我国北方文献记载的空白!经过整理,专家发现其中两篇木牍是汉代的“名刺",即汉代人使用的名片。除此之外,还出土了墓主人的户口、田籍、税收、司法以及元寿二年兵器府库的清单名册。元寿二年,即公元前1年。就在这年,墓主人怀着对人世无尽的留恋,英年早逝。在墓主人脚部附近的竹笥中,专家们还发现了几只保存完好的毛笔,其中一只毛笔尾部尖细,名为簪笔。要知道簪笔实物保存极少,仅存在于汉代画像之中。这次簪笔的出土也为中国考古史填补了一次史料空白。而毛笔整齐的插放在雕刻华丽,装饰细腻的笔筒之中。整个笔筒雕金饰玉,华丽至极。要知道,在西汉早期黄老之术统治下,人民休养生息,经济发展迅速。汉人的审美已从先秦时期的简约粗犷发展到了西汉晚期的细腻唯美。由于记载墓主人身份的遣册尚未出现,但此时棺木中又出土了一个小巧玲珑的汉代的墨盒,而这只精巧细腻的墨盒由漆木制成,可以上下扣合。其中放置着学名为研子的小墨研。
在墨盒之下,便是专家们费心寻找多时的,记录着墓主人及随葬品数量种类的遣册。据遣册记载,墓主人是堂邑县令!其墓中随葬品之丰厚。令专家咋舌不已。要知道现在侥幸保存下来的文物仅仅是墓主人原本随葬中极少的一部分,那盛放墓主人头骨的华丽木盒原来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温明!而温明作为皇室贵胄使用的高等级葬具,它的铸造工艺早已失传。从众多已发掘的墓葬温明中予以对比,琅琊西汉墓中的这具温明制造最为精美,造型最为华丽,用料最为奢华,西汉墓中出土的这具温明,四壁嵌刻着不同图案的琉璃在饰以金箔金丝。
中间上部又嵌刻着一颗琉璃壁,而壁上放置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包金乌龟!斜坡位置则是有4只包金螭虎!而温明外盒的四只角上,则分别放置着四个木偶,而四个木偶,分别为人首蛇身的女娲伏羲与两只姿态婀娜,正在翩翩起舞的汉代舞女。这群舞女造型多采,面目柔和,可谓是木雕中的珍品!在竹笥中还残留着不少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器物。众所周知,中国古人束发戴冠,梳子与篦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不仅如此,竹笥之下还埋藏块铜镜,要知道,先秦时期铜镜作为祭祀礼器,只有王侯贵族得以享用。而汉代以后,铜镜慢慢走向民间,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不久之后,墓主人头部处又出土了一把环首刀,秦汉时期刀剑是男子地位的象征,佩刀的质地和做工,可以直接反映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而墓中出土的这柄环首刀,刀柄处嵌刻精美纹饰,通身华贵不凡。要知道,鼎鼎有名的汉将霍去病便是与此刀搭配汉代精骑,征战塞外。使匈奴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西汉铁骑由此闻名关外,尽管无缘得见当年霍去病的风采,但这柄环首刀仍向后人展示着那动人的强汉风骨。抽干积水后,墓底隐约露出一抹鲜红,这抹鲜红在黑色的淤泥中分外显眼。而鲜红的物件则是一柄玉具剑!剑身装饰玉质剑格与剑璏。汉代,由于冶铁业飞速发展,钢铁剑代替先秦时期的青铜剑,登上了历史舞台,而钢铁材质突破了青铜的限制,使剑身更为轻薄,剑锋更为锋利,杀伤力也更为强劲。汉剑讲究入鞘朴实无华,出鞘锋芒毕露。"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说的便是汉剑罕见的风采。西汉是一个崇尚武力和人性光辉的时代。刀剑是那个风华万千的时代留给后人特殊的印记。除此之外,墓中还出土了一顶伴随了主人2000余年的乌纱帽,墓主人头骨上也附着着不少头巾腐朽遗留下的部分布巾。由于头骨附近文物众多,考古专家思虑再三后,决定先对墓主人头骨予以先行提取,因为不知名的原因,墓主人的尸骨通体呈现出极为怪异的乌黑色,在阳光的闪耀下格外的恐怖诡异。
头骨
而当专家小心翼翼地捧出头骨上,却发现头骨上残留着长长的角適。这说明墓主人入葬时应该梳理着讲究的发髻。而墓主人口中还含着块上好玉石制作而成的蝉形口含。墓主人头下枕着通身嵌刻着金箔的兽形枕。
兽形枕做工细腻,造型粗犷,呈现出大气繁复之感。经过专家仔细研究,大致得出墓主人的基本情况,墓主个头约1.63米,体重65公斤左右,年纪约40岁上下,墓主人生前患有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他虽然骨骼粗壮,可却生活不便,饱受疾病折磨。此时棺木中又出现了件稀罕物,几枚官印!而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这官印上的字迹与遣册上的字迹并非一人所写!这下墓主人的身份又笼罩在一片疑云之中,但官印又清楚地告诉众人,墓主人曾担任萧邑和堂邑的县令,而出土的龟钮也清楚表明墓主人名叫刘赐!要知道,在附近出土的157号墓葬中也出土过相似的遣册,而 157号墓主人曾担任汉代中央机构的中级官吏“左曹中郎“。虽说刘赐与左曹中郎俸禄相同,地位相当,可刘赐墓葬的等级和陪葬品的奢华程度,远远高于157号墓葬。这也从侧面为世人证明,刘赐的身份恐怕是非同寻常!不过让专家们大为不解的是,一直在南方任职的刘赐为何会在落叶归根之时,将朝廷重物公文木牍带入自己的墓葬里陪葬呢?结合刘赐墓葬带有封土及墓道的特点,专家推测,刘赐很有可能贵为刘氏皇族宗亲,而西汉时期,皇室宗亲的生活奢华无比。不过刘赐生活在偏远的琅琊郡,这可能也与琅琊郡国有关。很快,专家又在刘赐墓葬底部,发现了各种形状的琉璃,而这些琉璃上无一例外地雕刻着青龙图案,当底部腐朽的丝织品被完全清除后,一块完整的玉席便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更让专家们没想到的是,这块玉席铺满了整个棺木底部。
玉席
而玉席极有可能是汉代金缕玉衣的替代品,这块玉席也是国内首次出土的完整的汉代玉席实物,席子大胆的用料与巧妙的构思,为后人展现了一幅华美的汉代生活片段,而残留的金箔更是向世人展现了玉席当年的富丽堂皇!要知道,刘赐生活在动荡不堪的西汉晚期,虽然社会动荡,但汉代规章制度的完备与礼仪文化的繁盛发展,通过刘赐的墓葬,通通呈现于后人眼前。墓中鲜艳的器物,精美的纹饰造型,无一不在向后人展示着一个强大繁盛的汉代,这样繁盛的强汉,令人神往不已。夕阳西下,残阳如血,只有着萧瑟的秋风和残存的随葬器物,它们正在默默地向后人诉说着那段令人遐想的瀚宇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