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又被称之为“玉龙故乡”。
那么,“玉龙故乡”的美名是怎么得来的呢?这与一个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就是我国考古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苏秉琦教授。
提及苏秉琦,中国的考古界、史学界无人不晓。他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当代著名考古学家。这位考古界的泰斗,曾与阜新查海遗址有着不解之缘,阜新查海遗址博物馆负责人李井岩讲述了其中的过程。
1982年,查海遗址被发现后,就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普遍关注。1985年10月,“古文化古城古国”座谈会在辽宁兴城召开,苏秉琦参加了会议,并做了《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的讲话。在兴城期间,应辽宁省文物部门的请求,他认真察看了查海遗址采集的遗物,在研究了陶片上的压印、刻划纹饰的演变规律后,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充满激情地预言:查海遗址的陶器纹饰将可能解决“之”字纹饰的起源问题,并指出查海文化类型当是红山文化主源之一,提出了“先红山文化”的观点。
在二十世纪80年代,辽河文明随着北方红山文化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已经被人们认识,说明辽河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红山文化的深刻内涵成为研究探讨的热点,红山文化的源流则是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苏秉琦关于查海遗址是“先红山文化”这一观点的提出,明确了查海遗址的文化属性,回答了红山文化的来源问题,也就是解决了辽河文明起源问题。
1986年7月,在苏秉琦的建议下,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由李宇峰和顾玉才两位同志主持,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并提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查海文化遗存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的前身和西辽河流域“之”字纹陶的发源地,与兴隆洼文化相近,但二者又有明显区别,是有别于兴隆洼文化的另一种新的文化类型。
1986年—1994年,查海遗址先后经过7 次不同规模的发掘,已经明确了该聚落布局和结构,考古发掘以来的研究成果,客观、科学、准确地概括了查海文化丰富的内涵。苏秉琦特别关注8000年查海玉器的用途及意义,以及“之”字纹陶和龙崇拜,指出了查海文化的内涵特征、经济形态和社会性质,说明它的发展演变更具有完整性,代表了我国东北地区辽河流域距今七八千年的社会发展状况。
1991年8月20日至21日,为筹办阜新市首届玉龙文化节,辽宁省文化厅和阜新市等相关部门领导,到北京拜见苏秉琦。苏秉琦仔细查看了查海的龙纹陶片、玉器等,对查海遗址文化内涵及这一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做了高度的评价。苏秉琦就阜新保护、利用好查海遗址,办好玉龙文化节,给予高度肯定。他认为,人类文明主要是城市文明,每个城市都有特性和个性,个性就是文化,是谁也不能代替的,这是历史和自然的选择,发掘本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就会形成总体文化形象。阜新可以拿查海为市标,因为查海有“之”字纹陶器和最早的玉器。一个城市要有特色,就要先做文化,阜新要以查海做标志创造知名度,打造城市特色。
1991年8月21日,苏秉琦接受了辽宁一行人为阜新市首届玉龙文化节题词的请求,随即欣然为查海遗址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阜新也因此而得“玉龙故乡”的美誉。苏秉琦的题词,不仅是对阜新源远流长的8000 年查海文化的肯定,还是对查海文化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和龙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更是对查海文化在辽河文明乃至中国文明起源中重要地位的高度评价,明确了内涵深刻的查海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发端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阜新新闻网
玉龙的故乡是哪里?
在辽宁的西北部,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阜新。东邻省会沈阳市,南靠渤海辽东湾,与大连港南北相望,西与锦州港、京津地区襟衣相连。近海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使这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寒暑宜人。阜新市玉龙文化源头之一被称为玉龙故乡对吗?
我认为阜新市玉龙文化源头之一被称为玉龙故乡,这种说法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