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小说盛行,让考古和盗墓一时风头无限。而在这类小说中,都出现了同一个工具洛阳铲,这让这些盗墓小说增加了很多的趣味性。可是,洛阳铲的重要性,并非只是书中的一个道具那么简单,它的问世,让举世闻名的殷墟重见天日,更被誉为全世界最好的考古工具之一。那它为何能够有如此大的荣誉呢?
洛阳铲简介
在讨论它的厉害之处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它的发展情况。洛阳铲,是20世纪初,洛阳的一个叫李鸭子的盗墓人发明的。但是洛阳铲并非是民国时期才诞生的,它的前身,是明代就有的洛阳的凹形探铲,之后被前文提到的李鸭子完全改进,最后洛阳铲就诞生了。
而之所以,洛阳铲的前身也好,还是真正的诞生地都在洛阳,是因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后,西方人对于中国的文物十分的好奇和欣赏,可是官方渠道毕竟有限,于是,西方人开始在文物黑市购买文物,如此一来,很大的刺激了盗墓行业。而洛阳又是中国最著名的古都,洛阳邙山更是冢垒嵯峨,几无卧牛之地,地下随葬品埋藏极为丰富,所以,洛阳铲诞生在洛阳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洛阳铲被广泛应用到中国甚至是世界的考古界,是因为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于1928年时,曾经亲眼目睹盗墓者,是如何使用洛阳铲来为盗墓增加便利的后。这才将洛阳铲应用到我国大规模的考古当中去,比如,曾经举世闻名的安阳殷墟、洛阳偃师商城遗址等遗址的开采,洛阳铲都贡献不小。
洛阳铲使用现状
如今,每一个考古工作者,学会使用洛阳铲已经是基本功了,洛阳铲更是被选入考古系教科书,具体介绍其使用方法。洛阳铲也因为对中国考古贡献巨大,成为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甚至还曾作为外交礼物被送与友国,如,19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就曾赠送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作为礼物。
并且,建国后,因为洛阳成为工业化城市,因为洛阳的古墓多,即便是工厂选址,也经常会遇到古墓。所以,为了保护古墓,工程施工人员就利用这种凹形探铲,准确地探测出千余座古墓。之后这种凹形探铲不仅被推广到全国,还传到东欧和亚非各国,洛阳铲从此驰名中外。
而洛阳铲的产地,自然是在洛阳,只会因为早期没有得到重视,生产状况堪忧,一直只是在民间小范围的手工作坊生产,甚至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迫状态。胡来因为一词考古的专家学者的呼吁,洛阳铲才开始得到重视,2014年,洛阳铲文化保护协会把"洛阳铲"注册商标,把洛阳铲真正留在了洛阳。
洛阳铲的形态
而洛阳铲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视,是因为它独特的形态,在考古时能让人事半功倍,因为,洛阳铲并非是寻常铲子的样子,因为它主要是用来挖掘探洞、采集探土,所以洛阳铲的形态是半圆筒形,和瓦筒状很像。比如,常见洛阳铲的长宽大概情况: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长20至40厘米,直径5至20厘米。
这样的设计,再加上很有韧性的木杆,很容易将铲子打入地下,就算是十几米也不在话下。而打入地下的铲子,在被人拿出来后,通过分析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就可以分析地下有无古墓,或者古墓的大致情况了。比如,如果是经过人工加工过的土,地下就很可能有墓葬甚至是古建筑。如果洛阳铲的携带物上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甚至可以推断出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大致布局。而盗墓经验丰富的盗墓贼,甚至可以通过洛阳铲碰撞地下时发生的声音,以及发生碰撞时铲子在手上的感觉,就介意判断地下的情况。因为,古代制作墓葬或者是建造房屋时,多会使用夯制的手法,而夯制的土壤和一般的土壤相比则非常的坚硬。
也正是因为洛阳铲的独特样子,所以在打造时工序十分的复杂。一把小小的铲子,就需要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近二十道工序,所以只能手工打造,也因此它才更加的珍贵。此外,如果发掘不同的墓葬,所用的工具也不同,比如,挖汉墓时需要使用重铲,挖掘唐墓时,需要使用扁铲,这些都对洛阳铲的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般的洛阳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考古业的发展。所以,新的洛阳铲也应运而生,可分重铲和提铲,原本的木质杠杆变为了螺纹钢管,于半米上下,可以多层环套,随意延长,还十分的方便携带。而洛阳电动铲的诞生,都可以算的上一个小型的钻探机。如今形式十分的多变:土铲、破砖铲、泥沙铲、筒子铲、掏沙铲、探针等等。
洛阳铲的延伸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概知道洛阳铲的厉害,以及洛阳铲对中国考古业的贡献。而更重要的是,洛阳铲已经被应用到到其他方面了,如:建筑、公路、铁路、矿山学校选址等领域,洛阳铲都在发光发热。而《盗墓笔记》《鬼吹灯》等小说的火热,则给了新一代朋友了解他的机会。
为何洛阳铲,被誉为五大盗墓神器之一?
原来,河南洛阳邙山上表面看上去一片荒芜,但是地下随葬品埋藏极为丰富。明朝郑和7次下西洋后,中国的古文物和精美的艺术品,深受西方商人所追捧,纷纷不惜重金,从黑市购买。由于偷挖古墓中明器的需要,洛阳的凹形探铲,明代中期开始在民间流行。
到了民国时期,洛阳邙山马坡村出了一个盗墓贼叫李鸭子。一天,李鸭子去孟津县赶集时,看到路边的人用一种头部为筒状的短柄铁铲挖洞。作为盗墓者的李鸭子,难寻墓葬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而这把简单的铁铲却将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只要将类似的铁铲插入土中,然后再拔出来就可以带出地下的土,通过对土质土色的研究观察,就能判定此处是不是有墓葬。于是,李鸭子自己也打造了一把筒状铁铲,将其应用到盗墓中得心应手,盗墓成功率大大增加。
由于这种铁铲最早由洛阳地区的盗墓贼发明并广泛使用,所以,这种新兴盗墓利器又被称为“洛阳铲”。虽然洛阳铲最早使用的地方是盗墓,不过在1928年,
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在目睹了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如法炮制,将其应用于考古探测。在我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古城遗址的发掘过程中,洛阳铲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洛阳成为重点建设城市,由于城建建设经常会遇到古墓,如果用机器钻探取样的话,费工费时,于是工程施工人员就利用洛阳铲准确地探测出了上千座古墓,之后这种凹形探铲推广到全国使用,并很快传到了其他一些国家,洛阳铲从此驰名中外。
洛阳铲是洛阳李鸭子发明的,一经问世就风靡于盗墓界,无论是盗墓贼,还是考古专家都对洛阳铲情有独钟,因为使用洛阳铲可以清楚知道地下面有没有墓葬,墓葬的规模是多大,是什么年代的墓葬,里面有没有值钱的宝贝等等。
洛阳铲为什么在盗墓工具中被说成是神一般的存在?
洛阳铲据传为中国河南洛阳附近农村的盗墓者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1923年前后,马坡村村民李鸭子来到他家附近一个叫孟津的地方赶集,转了一会儿,他便蹲在路边休息。李鸭子平日里以盗墓为生,所以他经常想的也是有关盗墓的问题。.
这时,他看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包子铺,卖包子的人正准备在地上打一个小洞,他在地上打洞的工具引起了李鸭子的兴趣。因为他看到,这个东西每往地下戳一下,就能带起很多土。盗墓经验丰富的李鸭子马上意识到,这东西要比平时使用的铁锨更容易探到古墓,于是他受到启发,比照着那个工具做了个纸样,找到一个铁匠照纸样做了实物。所以就叫洛阳铲。
洛阳铲的发明毋庸置疑是和盗墓紧密相关的。洛阳的盗墓活动产生很早,但历史记载很少提到盗墓工具。说到洛阳铲的历史渊源,几乎都要提到明代王士性所著的《广志绎》。该书中记述了洛阳的古墓和被盗掘的情况。
最为重要的是提到了一种盗墓工具叫“铁锥”。《广志绎》卷三《江北四省》记载说: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辘轳汲绠有长十丈者。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周、秦、汉王侯将相多葬北邙,然古者冢墓大隧道至长里余者,明器多用金、银、铜、铁,今三吴所尚古董皆出于洛阳。然大冢禁于有司,不得发,发者其差小者耳。
民国年间有学者也曾经把洛阳铲叫“铁锥”,虽然同名,但是王氏所说的“铁锥”和洛阳铲的工作原理却大相径庭。只有刺土的环节,没有提土、看土环节,二者显然不是一回事。通过闻气味寻找古物所在,让人匪夷所思。如果金属的“铁锥”撞击到已经锈蚀的金银铜铁等材质的古器物,势必会在“铁锥”前端留下痕迹,根本不必通过闻气味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显然是坊间的误传。
依据王氏的描述,他所说的“铁锥”非常类似民国年间的盗墓工具“铁火杵”,就是民间旧式煤火炉用的铁钎。这种工具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洛阳盗墓仍在使用,当地俗称叫作“扎杆”。“扎杆”工作原理是,采用一头尖锐的长铁钎,利用杠杠原理向地下压,通过手感来感知地下的土层。一般生土比较坚硬,不易穿透,而活土较为松散,容易进入。用这种方式在找到墓口然后实施盗掘。寻找古墓葬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铁钎尖部的残留物,来分析墓葬的类型和随葬品的种类。
这些历史记载无法说明洛阳铲在明代已经出现,或者已经有了雏形。洛阳考古发现的古代盗洞一般都是长方形的,是一种钢锨、铁铲或者头等长方形工具的遗留。也有一类不同于以往的盗洞,这种盗洞为圆形,直径50 厘米左右,是一种圆形工具打造的。依据出土遗物,此类盗洞的相对年代上限一般不超过清末民国。同时还发现过洛阳铲打下的探孔,直径一般在10 厘米左右。这些情况说明盗墓工具的重大改变年代要晚,现有证据指向清末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