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把神奇的铲子。铲头并非扁形而是3/5圆筒形,装上富有韧性的白蜡杆后,一铲子插入地下,铲头的内面会带出一筒土壤,从而判断深藏于地下的历史真迹。在考古和倒斗界,这种以产地洛阳命名的洛阳铲,曾经是神一般的存在,读过《盗墓笔记》《鬼吹灯》等小说的人都清楚,对于“摸金校尉”们来说,洛阳铲是“寻龙点穴”的独门神器。
时过境迁,活跃在行业内数百年的洛阳铲,如今境遇如何?近日,新黄河记者走访洛阳大街小巷,探寻“洛阳铲”的踪迹。探寻数日后发现,昔日“盗墓神器”洛阳铲已濒临淘汰,被盗墓界新出现的很多“高科技”产品取代。此外,由于18年前的“12·10文物大案”搁置埋下祸端,近些年以来,洛阳的盗墓案件仍时有发生,未曾消失。
昔日盗墓神器没落,仅有铁匠剩点“存货”
古人云:“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洛阳城北邙山一脉,绵亘190余公里,土厚水低,为历代帝王显贵埋骨之所。邙山上到处是帝陵和古墓群,以致“邙山无卧牛之地”。同时,千百年来,盗墓行为也与洛阳的墓葬文化相伴始终。相传百余年前,邙山南麓马坡村盗墓贼李鸭子发明一种半圆筒形的铲子,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通过带上来的泥土,就可以判断出这片土地是“死土”还是“活土”——若是“活土”,说明这片土之前有人翻动过,基本上就可以判断这里有墓葬。这种简单实用的工具就是“洛阳铲”,之后被人广泛用于查勘数十米地下的古墓。
近日,新黄河记者在洛阳走访大街小巷,未能发现公开售卖洛阳铲的地方。各大古玩城内转了一圈,除了青铜器、佛像、铜镜、玉器、陶器等大大小小古玩外,也未能发现洛阳铲的踪影。“十几二十年前,古玩城里到处都有卖这玩意的,市集上好多摊子也都卖,现在想找可不好找喽。”一位古玩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你要真想买,可以从网上搜搜做锻铁的,铁匠师傅基本都会做。”
根据古玩店老板的提示,新黄河记者从网上搜索洛阳锻铁匠的多部电话,拨打过去以后,铁匠师傅们大多表示,几乎很少再锻造洛阳铲了,“很少有人要了,打了也卖不出去,你如果要的多,可以单独定制。”几经周折,记者联系上一个还在售卖洛阳铲的孙师傅,“我还有点存货,发你个地址,你过来看看吧。”
根据铁匠孙师傅提供的地址,12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邙岭大道周边的一座村子内。孙师傅将记者带到后院一处柴房内,屋子上了把锁,房门被打开后,记者环视四周,墙角处堆放着一堆大小不一的铲头,以及白蜡木杆,这正是苦寻已久的洛阳铲。不过,从个别铲头斑驳的锈迹来看,应该锻造有些年头了。“大铲、小铲都有,就剩下这些存货了,小铲130一把,你要诚心要可以再便宜点。”
洛阳铲搬到线上销售,店家称“严禁用于盗墓”
“洛阳铲咋会没人要了?”带着疑问和不解,记者向孙师傅打听道。孙师傅表示,一方面是近些年环保查的严了,村子里不让随便锻造铁具,他也基本上不干了,另一方面就是洛阳铲的需求少了,“以前盗墓猖獗的时候,一次几十把的卖,村子随处可见‘探铲’字样,现在盗墓的人少了,而且很多人都改用其他工具了。”孙师傅拿出一根由锰钢制造而成的探针,这是一种杆状的可连接的弹簧钢,顶部有一个可替换的尖,用于刺进土中,能探到地下15-20米,带出地下土层,而且地面极少留下取土的痕迹,“它的性能就高于传统的洛阳铲,基本上三五根探针下去,一个墓穴大体轮廓就出来了。”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当代盗墓者除了使用洛阳铲、探针这种传统工具外,甚至都用上了探地雷达、金属探测器、三维立体成像仪等高科技设备。靠着这些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以往一个墓葬需要作业一两个月,如今只需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盗掘作业。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线下逐渐消失的洛阳铲,如今也搬到网上公开售卖了。记者搜索关键词“洛阳铲”,仍有不少相关店铺售卖,价格从100元到500元不等,各种大小型号的铲子、配套器具都有。不过,这些店铺洛阳铲销量都不高,最多仅售出数百件。在宣传图册上,第一条赫然标注着:不得用于盗墓等非法行为。
“买洛阳铲的,大多数都是干盗墓这行当的。当时在洛阳盗墓界,流传着口号‘拿起洛阳铲,发家去盗墓,致富靠文物’。所有卖家都一再声称禁止用于盗墓。但是一旦售出后,谁又能保证干啥用呢?”孙师傅感叹道,这洛阳铲就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工具,得分什么人用,也有不少文物工作者需要它,“错的不是铲,是人。”
2014年,颇具地方特色的洛阳铲锻造技艺入选市级“非遗”。当时,市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也将洛阳铲作为勘探工具。不过,由于洛阳铲从钢材选择到制作工序复杂,抡锤打铁又属于重体力劳动,年轻人不愿意干,因此其锻造技艺面临失传危机。
18年前旧案埋下祸端,洛阳盗墓现象未绝
位于北邙山脚下,有一个村落洛阳市瀍河区小李村,曾是洛阳铲的主产地之一。据当地村民介绍,在盗墓年代猖獗的二三十年前,小李村内天天能听见“叮叮咣咣”的打铁声,不少村民也私下从事着这种行当,在村子已是公开的秘密。同样地,村子南边一片数百亩的空地上,随处可见洛阳铲留下的洞眼,墓葬被挖掘至“十墓九空”。如今,这片空地早已成为一个物流园区。“时代变了,村子人几乎没人打铲子了,也没人再干盗墓勾当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不少村里老人感叹道。
尽管如此,洛阳市的盗掘古墓葬刑事案件仍时有发生。公开报道显示,2020年以来,洛阳市偃师区连续发生3起盗掘古墓葬刑事案件,参与犯罪人员多达20余人,对该市文物保护造成较大破坏和威胁,社会影响恶劣,盗墓贼甚至将主意打到了洛阳汉魏古城遗址保护区内;2020年10月,洛阳新安县磁涧镇一荒废老宅内被人盗洞,宅基地下面宋代的古墓葬遭仨盗墓贼盗掘,最终两人先后落网,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2018年,洛阳市宜阳县莲庄镇境内发生盗掘古墓葬事件,警方一举抓获盗掘古墓团伙嫌疑人员11名……
翻看过去十几年历史,洛阳盗墓案件更是屡屡发生,盗墓潮一拨接着一拨。不少一线民警告诉新黄河记者,这些年盗墓风气一直未绝,都与十几年前当地发生的那起“警察斗不过盗墓贼”的大案有关,“之后很多盗墓案都不敢查了,一方面有些领导跟文物贩子有复杂的关系,一旦深入调查容易引火烧身。你想,当年公安部督办的案子,专案组都拿盗墓贼没办法,所以才导致盗墓贼们更加猖狂了。”
民警们提及的那起大案,正是18年前公安部督办的“12·10文物大案”。当时,由于盗墓、倒卖文物犯罪团伙宋氏兄弟背后有“保护伞”撑腰,导致该案专案组突遭解散,案件被迫搁浅至今。如今,随着宋氏四兄弟集体被抓,其背后保护伞王文海、曲金华也先后落马,这起部督大案即将迎来重启,“对于我们一线干警来说,这确实也是个好消息。通过案件重启,也能打击盗墓分子和文物贩子的嚣张气焰,让洛阳当地风气变得越来越好。”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郭吉刚 编辑:孙菲菲
更多内容请关注新黄河客户端。应用商店搜索“新黄河”,下载安装。新黄河,与时代一起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