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昆山千灯旁边的镇,千灯古镇十大特色小吃

历史趣闻     2023-8-1     点评:13举报

640

在长长的街面上坐落着一名千灯的名门大户——“立三堂”,就是余氏的家宅。

余氏典当是始建于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灯人称它为“典当里”。这家当铺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大而且是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中央电视台拍摄《徽商》这部片子时,曾经寻遍全国的当铺,最终在千灯发现,并于2004年在此当铺取景拍摄。

余氏的祖先余爱山在明万历年间(1619年)从安徽的休宁县到千灯吴家桥经商,通过父子两代创业,积蓄后成为富翁,并在此建造徽派建筑群,沿街设店铺、当铺,往里延伸为住宅等。“余氏典当”是由余爱山的第二代传人余尚德于清顺治年间在千灯镇上营建的徽派建筑群。余宅朝东落西,双排两行,建时沿河自东(过街)向西共有7进,现存五进。整个建筑群有一明代大厅、五小厅、六幢楼、双备弄,前后左右构成“亚”字形“走马楼”,大小房屋120多间,千灯人称它“迷楼”。典当三面有高墙,可确保财产安全;后面是“更楼”,可为全镇防盗防火打“五更”,具有警示功能。

640

余氏“立三堂”,风雨沧桑三百多年,依然如故。余氏家族,代代相传,后继有人,曾经是千墩镇上“南顾、中余、北叶”显赫的三大户之一,亦是人才辈出的礼仪之家、书香门第。余爱山的第三代传人余国柱,于顺治丁亥年高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江西清吏司郎中;顺治丙戌年,余国柱和他的侄子余震元同入“科校场”考场,同登一榜,乡里传为佳话。

640

余氏典当第一进东为店铺,四开间门面,经营茶杂山货,西四开间为典当铺。第一进是整个典当的头埭,也是收兑典物的场所。大门内上方是清代特色的砖雕,上面有“积善馀庆”四字,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尽管是在封建社会,但余氏家族还是很讲究财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多做善事,便能年年有余,也是对自己家族寄予美好的愿望。

640

走进当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高的柜台,一位脸黄肌瘦的老妇人拿着包袱包着的旧衣服前来典当。典当的柜台很高,1.8米以上,上面设有栏杆,它的作用主要保护内部情况不为外人所知。

640

柜台里有两位人物的蜡像,趾高气扬的是店小二,板着脸的就是朝奉先生了。当典当者递上物品时,就听凭当里朝奉先生居高临下吆喝开价,说多少就多少,把好的东西说得一文不值,以此来压低价钱,获取盈利。

640

过典当侧门经一条南备弄右转来到第二进明厅“立三堂”。门上门联:“琴操七弦高山流水自有知音良友,疏宗十渐忠言谠论克顷纳谏明君”,讲的是余氏家族史上众所周知的2位名人,上联是讲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情,下联是讲明御史余珊给皇帝提出10次谏议。

640

走进厅堂,引人注目的是书有“立三堂”三个字的匾额。其实“立三堂”就是这个建筑群的全称。迁往千灯的余氏第五代孙是一位很有文才的商人,曾被召到京城为朝廷编辑诗文集。堂柱上挂有第二代始祖余尚德撰写的对联“创业固难,我祖父克勤克俭;守成匪易,尔子孙其慎其谦”,成为余氏历代子孙的座右铭。

640

“立三堂”是余爱山的儿子余尚德在清顺治年间(1646年)在千灯镇区营建的徽派建筑,距今已有300多年了,“立三堂”就是“立德、立信、立义”,这也是余家做生意的宗旨。尽管余家那时都是从事经商行为,但是他们除了做生意之外还用重金聘请名人志士致力培养子女读书上进求功名,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代余国柱和第四代余震元叔侄二人同进一科举考场,又同登一榜,第二年余国柱又高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任江西吏司郎中。

640

堂后门楼上题“诗书执礼”四字。

640

640

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有一天井,它的主要作用是采光通风,建筑群以“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为一单元,“四水归堂”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俗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数的增加,天井也是可以增加的,这符合徽商崇尚几代同堂和几房同堂的习俗,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

640

第三进是大堂楼,楼上是主人居住的地方,楼下就是主人招待贵重客人的厅堂,相当于现在的客厅,里面的摆设和装饰透视出主人的财力与好客。东西厢房为书房和琴棋室。

640

这里的木雕非常精细,由完整的波罗木雕刻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构成的天罩,两旁的木雕称之谓百吉地罩,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640

堂上挂一副对联“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是清代江苏巡抚、诗人梁章矩撰写后赠与同朝为官的诗友余小霞的,联句耐人寻味。室内铺设的地砖,是1646年建这个当铺时存留下来的,已有了300多年的历史。

640

640

第四进是小堂楼,两侧有厢楼与前面大堂楼相通为“走马楼”。楼上是余家子女的卧室,楼下为餐厅。

640

厅上挂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黄米饭香青菜熟”,下联是“白头人老赤心存”。据说此联有一段故事:余家位私塾先生带着学生到餐厅吃饭,老先生坐定后呤出一联“黄米饭香青菜熟”,要诸位学子接对下联。年方十四的余饩应声对出下联“白头人老赤心在”,博得满堂喝采。余饩后来高中进士,官至尚书。

640

第五进为当库,相当于现在的仓库,当铺当来的物品的存放处。走过长长的备弄,这里有一个集各式各样算盘大全的展馆,众多的算盘,大小不同,材质不同,应有尽有。

640

640

出了余宅,回到那条南宋始建至今的石板北街上。漫步在千灯古镇,民风淳朴,深巷宅弄间飘扬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安闲与宁静一览无余。

640

踩在石级上,清晰地见到一块块沿灰色的廊檐迤俪伸延,走在石级上有一种恍惚的感觉,戴望舒的《雨巷》诗句依然在耳边萦绕了: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人在石上走,水在脚下流,丁香姑娘身着一袭旗袍款款移步而来。这就是清幽、古朴、自然的古镇,引人遐思,古镇的特点在于能唤起人们一种返璞归真的连接千年岁月的历史使命。

640

千灯的小吃也堪称一绝;芝麻糖、油氽考古、油煎虾花饼、腌酱瓜、熏青豆、香糍团、田螺肉炒蛋、青团子、年糕、螺蛳佳肴、老米酒、海棠糕、垫榫糕、糍饭糕、重阳糕、千灯肉粽等。

特色食品还有:千灯羊肉、九里香雪菜、油煎虾花饼、田螺肉炒蛋、阳澄湖大闸蟹、千灯古镇奥灶鸭,五花八门。

640

千灯古镇,独享江南水乡的幽静与古朴,得天独厚的便捷水道,曾是商业交通的枢纽,到如今繁华昌盛已是往事过眼云烟。

640

640

640

木船、码头、古拱桥、错落有致的民居,氤氲着浓郁的江南水乡的味道。

640

站在河畔再看古镇的一河、一桥、一塔。蓦然间想起了一句话,“无论岁月如何流淌,我依旧爱你最初的容颜”,这话适合千灯古镇。

640

夕阳西下,太阳的余辉落在塔上,那塔犹如披了一身金衣;照在河面上,河水泛着金波。

640

640

三桥连袂而筑,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东边的方泾浜桥,为明代特色;中间横跨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恒升桥,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鼋渡泾桥,为宋代特色。三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称为“三桥邀月”。

640

回首望,千灯就在悠然和安静地慢慢过着属于他们的安宁生活。如果说这小小的古镇让人能驻足再回首的话,那么定是因了那石板街是千灯的脊梁和筋骨,因了那被人称颂的顾炎武那永垂不朽的思想,因了那一盏盏灯里古镇人的精彩。

640

在小小的千灯古镇,感受到的是顾炎武思想为代表的国学文化、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延福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石板街为代表的江南水乡文化。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清朝末年的奇闻异事,清朝末期的奇闻怪事

清朝末年的奇闻异事,清朝末期的奇闻怪事

历史趣闻阅读:1599   点评:83
古今动物故事奇观,古代发生的奇闻怪事

古今动物故事奇观,古代发生的奇闻怪事

历史趣闻阅读:2398   点评:42
备战魔兽世界军团再临教你如何选专业冲技能

备战魔兽世界军团再临教你如何选专业冲技能

历史趣闻阅读:512   点评:12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505   点评:191
曹兵武底沟化与二里头化考古所见华夏族群与华夏传统的形成与演进

曹兵武底沟化与二里头化考古所见华夏族群与华夏传统的形成与演进

历史趣闻阅读:501   点评:23
隋炀帝墓的发现,隋炀帝墓的稀世之宝

隋炀帝墓的发现,隋炀帝墓的稀世之宝

历史趣闻阅读:480   点评:14
探秘霸王别姬真相:虞姬真是自杀?

探秘霸王别姬真相:虞姬真是自杀?

历史趣闻阅读:8756   点评:268
鱼肠剑是谁的佩剑?鱼肠剑给谁当了陪葬品?它现在在哪?

鱼肠剑是谁的佩剑?鱼肠剑给谁当了陪葬品?它现在在哪?

历史趣闻阅读:7853   点评:338
日本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为何选择自杀

日本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为何选择自杀

历史趣闻阅读:12615   点评:321
奇闻怪事整容完整版,脑洞清奇的都市版聊斋神剧

奇闻怪事整容完整版,脑洞清奇的都市版聊斋神剧

历史趣闻阅读:2775   点评:79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