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绵阳17个重大水利项目陆续开工涉及7个县市区,绵阳最大水电项目

历史趣闻     2023-7-30     点评:25举报

640

10月12日,绵阳在三台县全面启动重点水利项目“大干100天、开工100亿”攻坚行动。四季度,我市将陆续开工——

三台县祠堂湾水库

安州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梓潼县水资源综合配置工程

盐亭县巨龙引调水工程等

重大水利项目共17个

涵盖三台、梓潼、江油、

盐亭、安州、涪城、

北川7个县市区

值得一提的是,三台县祠堂湾水库是我市近10年来开工建设的唯一一个中型水库。

640

项目建成后可保障每年1100余万立方米供水和8万余亩农业灌溉用水以及三台县城50万人口的应急用水。

640

此次开工的17个项目涵盖了末级灌溉渠系、城乡供水、中型水库、水资源配置、防洪治理5大方面。

640

“这批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供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新增改善灌面53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12万人,对保障全市供水安全、防汛抗旱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水利局局长马建光说。

640

除四季度即将开工的17个重点水利项目外,全市正在积极推进铁笼堡、唐家山、新华等三个大中型水库工程前期工作,有望在“十四五”期末动工建设。

640

“紧紧围绕年度投资目标,推动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加快推动水利项目建设落地见效,巩固提升全市水利项目投资发展良好势头。”马建光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大兴水利、大抓项目,通过各地党委政府和水利系统干部的共同努力,武引二期灌区、开茂水库、金峰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投运。

全市水库总库容达到18.59亿立方米,农田灌溉面积达到332.88万亩,已建成726.31公里堤防工程充分发挥防洪减灾效益,全市用水总量达17.66亿立方米,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生产、生活、生态用水。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三台县融媒体中心

绵阳17个重大水利项目陆续开工涉及7个县市区,绵阳最大水电项目

我眼中的新绵阳(作文,至少400字)

"重建中崛起一个新绵阳"
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的绵阳,在危难中崛起,在砥砺中奋进,以非常之功求务实之效,书写了一篇从悲壮迈向豪迈的时代篇章——
噩梦依稀。怆然回首2008年“5·12”那个至今仍令人窒息的日子,泪水与悲切,依然是我们心中一种挥之不去的痛。
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特大地震灾难中,绵阳9个县市区全部成为重灾区,其中北川、安县、平武3个县为极重灾县,江油为参照极重灾县;全市受灾人口521.7万,占全国受灾人数的1/4;因灾遇难21963人、失踪7795人,占全国遇难失踪人数的1/3;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89亿元……
泪水化作汗水,悲切化作奋起。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同胞、对口援建省市与兄弟市州的真情关爱下,540万绵阳人民超常努力、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在继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2亿元、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2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2.1亿元、增长125.8%,财政总收入88亿元、增长26.2%的基础上,今年1—3月,全市经济形势继续向好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8亿元,增长17.9%;工业总产值296.77亿元、增长41.8%,工业增加值77.8亿元、增长31.6%;固定资产投资292亿元,增长16.4%。而同这些数据一样让人为之欣喜的是,还有着那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农家新居、学校、医院,还有着在安昌江畔,北川新县城建设“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据称,在今年9月底前,这个在汶川特大地震后,唯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其基本框架将建成。
重建中,一个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见证着灾区干部群众沿着科学发展道路坚实前行的新绵阳,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崛起。
大地震给绵阳造成了千难万难,金融危机又使绵阳雪上加霜。然而大灾难催生大变局,大变局衍生大机遇,两千亿投资换来绵阳发展提前二十年
据统计,在灾后重建中,绵阳有7318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建规划,估算总投资达2266.3亿元。这一巨笔投资,相当于绵阳建市20多年投资总和(1985年—2007为1490亿元)的1.5倍。
面对这一在特大地震中两万多骨肉同胞用生命换来的重大机遇,绵阳“四套班子”牢记使命,朝夕相争,奋发而为。在市委全体会议上,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市长曾万明以其凝重的声音言之谆谆地寄语全市干部“灾后重建的两年,是中央、省领导力量最集中、社会各界最关注、资源配置最到位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机遇如抓不住、用不实,则愧对两万多遇难的父老乡亲,愧对关心支持我们的全国人民,愧对这一非常时期历史所赋予的每一位绵阳干部的责任、重托与担当!”
以“科学重建、务实重建、和谐重建、艰苦重建”为指引,绵阳紧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后产业发展这一大主题,将国家批复的重建项目资金作了务实求效、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这就是:城乡住房建设投入508.9亿元,城镇体系建设投入303亿元,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182.56亿元,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258.56亿元,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建设投入286.76亿元,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发展投入429.29亿元,防灾减灾、生态恢复、精神家园投入82.76亿元。截至3月31日,绵阳累计开工项目6912个,开工率94.45%;完工项目6042个,完工率82.56%;累计完成投资1562.04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68.93%。
既立足于当前重建中的“起立”,更着眼于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进程中的“起跳”,绵阳在重建中全力做好整合、提升、转化“三篇文章”:在做好“整合文章”方面,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对重建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系统谋划、统筹研究、有效整合,把单个重建资源要素整合转变为综合的、强大的、可持续的影响力,力争达到“1+1>2”的效果。在做好“提升文章”方面,充分利用灾后重建这一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机遇,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水平。在做好“转化文章”方面,坚持把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在重建中全面提升的生产生活条件,“点”、“线”、“片”结合,连片推进和整体打造一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农村、新城镇、新产业、新园区,全力把灾后重建成果转化为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造血功能”。
如今,走进绵阳,从科技城到各园区,从极重灾区到受灾乡镇,随处可见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与动力澎湃的发展变化。在基础设施方面的通道建设上,绵阳规划投入887亿元,力争到2012年形成至少包括两条快速铁路、4条高速公路、12条航线(通航城市30个)在内的“铁、公、机”综合立体大通道,全力构筑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其中,在去年就投入资金89.24亿元,完成灾后重建公路建设6318公路。在承载产业发展的园区建设上,绵阳科技城建设用地规模将调整为150平方公里,高新区就此新增约60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绵阳城,在未来20年中可承载上万亿的资金投入;同时,在变“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的进程中,北川、平武、安县、江油4个对口援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引进入园企业58户、协议引资47亿元。此外,规划举资250余亿元的科学新城、空气动力城、航空城“新三城”的建设也正抓紧推进……“这2000亿重建资金的投入,将绵阳的发展提前了20年”,有关人士如是认为。
在三次产业的统筹与互动中,工业是连接和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枢纽,抓住了工业,也就抓住了整个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这些年,在各地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大格局中,原本作为我省工业先发地区的绵阳,却明显变得有些“低调”起来。其中,在2008年,这座昔日因工业而兴盛的城市,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9%,竟分别比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还低3.9和0.4个百分点。
揭短思长,知耻后勇!面对这一“不加快发展,则加快落后”的严峻形势,在科学判明绵阳形势的基础上,新一任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时作出了启动“工业千百亿工程”计划和大力培育“1+5”特色优势产业等一系列的应对之策。并提出坚定不移地将“工业强市”作为全市的主导战略、核心战略、根本战略,集全市人力、物力、财力和领导精力,形成重振绵阳工业雄风的强大合力。
得来殊为不易!历经一年多时间的背水一战,绵阳,这个在地震中受灾企业达241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受灾面达96%,此后,又历经金融危机冲击的城市,在年末报盘时,以一组来之不易的数据表明绵阳工业开始走上了一条“V型”反转、加速上扬的复苏之路。在去年,绵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13.9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工业增加值增长26.5%,首次突破300亿大关,比上年高23.9个百分点,比全省高5.3个百分点。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9户,达到936户。特别过去长期以来“步履蹒跚”的县域工业在去年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变化:9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平均都超过了30%,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56.25亿元,占全市比重的52%,支撑起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
在城乡住房重建中,绵阳提出了“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就是住房重建,只要一户没有完成,灾后重建的任务就没有完成”的口号,市委抽派上千名市县机关干部打着背包,深入到重灾乡镇、偏远村驻点支持农房重建,截至3月20日,全市51.16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开工,并完工50.5万户,完工率达89.8%。同时,全市19228户因灾失地农民的永久性住房重建全部开工,截至3月18日完工16726户,到5月底,可全面实现“有房住、有地种、有业就”。行走在北川的偏远的青片、白什等乡镇,在那一座座拔地而起且颇具地方特色与一定品位的农居院落的门楣上,“此日重建新居全凭党援助,今朝入福永久兴隆庆其昌”、“建新家恢复正常生活,树雄心再创殷实家业”等一副副谢党恩、抒未来的大红对联在灿烂的春阳之下显得格外的温情与豪迈。

绵阳17个重大水利项目陆续开工涉及7个县市区,绵阳最大水电项目

四川的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有哪五个市,五个市里分别是哪十个县城?谢谢了,尽快告诉

  德阳市
  城市概况:
  区位优势明显。德阳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东北,城市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5万。德阳是“成德绵”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第一个实现GBM网化工程达标的地级示范市,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60余公里,宝(鸡)成(都)铁路、成(都)绵(阳)高速公路、108国道和境内四通八达的快速通道构成了德阳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
  文化底蕴厚重。德阳历史悠久,是古蜀文化发祥地之一,人文景观量多质优。市区内有保存完好、建筑精美、全国第三大孔庙——德阳孔庙;有中国西南最大的现代石刻群雕——德阳石刻;七平方公里水面的旌湖贯穿南北等现代文化娱乐景区。
  城市建设优美。城市规划标准高,城市功能完善。秀美的旌湖、典雅的文庙广场装点城市更加靓丽,一环路建设工程速度加快,德什、德绵快速通道工程和德中公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德阳城市形象。“一中心三片区”组合城市圈规划将把德阳打造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工业山水园林城市。德阳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旌湖两岸生态环境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综合实力强劲。德阳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一大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机械、食品、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预计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财政总收入120亿元,增长23%。德阳工业总量、财政总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四川省第二位。2009年8月13日,联合国正式命名德阳为“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积极推进。目前,全市灾后重建项目开工4936个,开工率89.9%,完工3301个,累计完成投资934.9亿元,30多万受灾农户将在春节前基本搬进新居,城镇住房重建开工及建成比例达到97.1%,一大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一批各具特色、设施齐备的学校、医院拔地而起,重灾乡镇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推荐理由一:
  硬件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治理过程中,德阳市加强了交通管理、环卫、治污、商贸、园林绿化五个方面设施建设,重点对德阳市主城区的“四大门”、“六条路”进行了风貌改造。新增垃圾中转站30个,改建垃圾处理厂1个,新建垃圾压缩转运站1个、污水处理厂2个,新增环卫保洁车辆120台(含电瓶车),新增其它垃圾处理设施5600余个、保洁员400余人,新建改建农贸市场16个,全市新增临时停车场51个、泊位2400余个,新增红绿灯36处,新增交通标志288套。德阳市主城区以旌湖两岸为支撑,在已有八大文化、艺术、体育、历史长廊的基础上,新增、改造基础项目43个,大力开展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作和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德阳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
  推荐理由二:
  专项资金保障充裕。采取“向上争、银行贷、市场引、社会筹”等方式,破解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全面推进五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容貌改造和城市形象的提升。2009年,共计划投入资金7.8亿元,已到位资金2.2亿元用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推荐理由三:
  广泛动员,强势宣传。制定了9个专项治理宣传报道方案,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亮点”。市级新闻媒体开设了专题专栏16个,刊(播)发消息3530余条,制作公益广告20余条。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制作悬挂大型公益广告牌260余块、横幅标语1500余幅,编印、发放张贴画10万张、宣传手册160万册,出动宣传车5600台(次),开展“做文明学生、创优美环境”宣誓仪式等各类活动380余项,覆盖社会各个领域。依托“文化德阳”品牌,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广场文化活动,共演出文艺活动60余场(次),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社情民意调查表明,群众对城乡环境治理的支持率、满意率、参与率分别达到100%、84.2%、84.1%。
  推荐理由四:
  环境指标达标情况良好。德阳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基本能够满足城市区居民生活污水处理需要,设计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量为12万吨左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83.33%。绵远河污水处理厂招标前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2011年完成建设;石亭江和天元污水处理厂现已设计完成,正在申请资金。德阳主城区新建垃圾收集房30座,旌西地坑1座。截至日前,全市已建成并运行的垃圾处理厂有3个、垃圾填埋场1个,其中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300吨,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达到89.75%。经资质单位对工厂地表水、地下水、垃圾污水、土壤、周边空气质量、噪音进行监测,其结果全部符合国家GB标准。德阳市主城区已建成有东湖山公园、文化娱乐城公园、电信广场公园、文庙公园、石牛公园、黄河广场公园、城北公园等七大公园,并对泰山南路四处、华山南路、凯江路成绵高速立交、龙泉山路部分、汉江路至沱江段、绵远街与青山巷交界处街头绿化、部分窝栽树池处理、奥运长廊珠江桥头茶楼旁绿化、凯江路高速公路立交周边绿化、西小区(白河巷、湘江街)街头绿化等处进行绿化改造。市区主要干道、河堤两侧均有行道树和绿化带,绿地面积达370余万平方米,已实现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9.31%,绿地率>35.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4平方米,达到了省级园林城市的要求。
  罗江县
  基本情况:
  罗江县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1996年8月经批准复县。罗江地处成(都)德(阳)绵(阳)高新产业带主轴,南距德阳市区23公里,北距绵阳市区28公里。幅员面积448平方公里,辖10个镇,109个行政村,总人口24.2万。罗江县是中国金花梨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率先在全省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2009年,罗江经济发展增速逐步加快,排位稳步上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亿元,同比增长14 %;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88亿元,增长14.7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38元,增加6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25元,增加1595元;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增长2.9倍。建成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
  推荐理由:
  投入到位。坚持“五个一点”(财政投一点,项目调一点,土地收益挤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筹集7000余万元,专项用于环境治理。投入近4000万元用于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添置了清扫车、洒水车、垃圾清运车,电瓶密封清运车,垃圾桶、果皮箱;修建了一批清洁房、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公益基金”,撬动数百万元社会资金参与治理。
  改善基础设施。农村统一规划修建垃圾池3万多口,城镇和小区修建垃圾清洁房120座 ,新增垃圾桶315个,果皮箱422套,扫地车、洒水车、垃圾清运车9辆和电瓶三轮清运车82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20.0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22%。
  建设环境秩序。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规范市场,完成水果市场、夜啤酒广场两大专业市场建设,并大力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完善城市车辆的停放场地及附属设施的建设,已在县城主要干道、行道建有停车位、停车栅栏,场镇设置有停车位、停车栅栏,城市环境秩序附属设施建设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整治市容市貌。基本完成对县城万安大道、纹江干道、东西街两旁的店招(牌)规范管理;对城区、乡镇店招(牌)的日常监管体系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已规范、拆除店招(牌)300处,清除“牛皮癣”8450张,使城市容貌得到有明显改观。
  在已形成川陕路27公里三国文化长廊的基础上,实施成绵高速、罗安路、罗桂路沿线民居改造,实施“三清五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依托调元文化,打造调元古镇;以徽派建筑为主体,打造鄢家餐饮一条街。目前全县完成3个镇,共计改造1466户。使场镇交通变畅,环境变靓,人气变旺。
  广泛宣传,动员村民清理农村垃圾、杂物、污泥、污水;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引导农村居民推进“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工程,新建户用沼气8000口;组织千余人次对景区和农家乐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制定印发“进家庭”宣传画、倡议书;全域印发《治理城乡环境 建设幸福家园》画册10万册。
  以 “三集中整治”为中心。在交通干线沿线村组,率先推行“村(社区)分类、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确保交通沿线环境卫生清洁。
  旌阳区孝泉镇
  基本情况:
  孝泉镇地处成都平原的西北部边缘,位于旌阳区西北部,是新九寨旅游环线(德茂路)的必经之路,总面积52.5平方公里,城镇面积3.5平方公里,辖12个村和3个居委会,总人口41336人。孝泉镇有着以“孝文化”、“伊斯兰文化”、“泉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底蕴,1996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2006年“安安送米”的故事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美环境乡镇”,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魅力名镇”。
  推荐理由:
  孝泉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群众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5%,在全镇形成了由“让我治理”变为“我要治理”的良好氛围。坚持每天早晚检查和各小组治理情况通报制度,抓好卫生监督,完成“五乱”和“三个集中”治理,特别对重点地段、重点场所(如农贸市场)设专人负责。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共清理垃圾9400余吨,并转运至40公里外的德阳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清除非法小广告1530条。新增保洁人员54名,垃圾车19辆,垃圾桶289个,停车场3个,规划摊点175个。“拆墙透绿”200米,“屋顶增绿”共5处、800平方米,“见缝插绿” 1350平方米,清理绿地12000平方米。同时,将风貌整治与孝泉古镇建设紧密结合,集中对半边街、邻姑街、孝绵路和孝安大道进行风貌整治,目前已完成投资1600余万元,完成临街墙体立面风貌整治约20000余平方米。
  什邡市洛水镇
  基本情况:
  洛水镇位于川西平原西北,是什邡市“5·12”特大地震极重灾镇之一,集镇建成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万人,全镇有三所卫生院、一个综合性福利院、一所中学、三所小学、二所中心幼儿园,并有两个火车站,国地税、邮政、电信等市级驻镇单位10余家。
  推荐理由:
  设施建设加快,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到目前为止,蓝天小学已交付使用,洛水中学、洛水小学和洛水幼儿园正在建设之中,900套廉租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一期300套即将交付使用),洛水卫生院、灵杰卫生院、福利院、天然气配气站正在建设,国地税、公安派出所、农行洛水分理处、邮政、电信等驻镇单位的重建都已开工。政府投资的项目(七站八所)正在逐步完善手续,菜蔬社区统迁房将于春节前动工,集贸市场也将开建,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公共服务项目及林业公安分局、洛水粮站、畜牧站、商业中心开发项目都将在完善手续后陆续动工建设。
  环境面貌改观。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洛水镇把综合治理工作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相结合,切实抓好对“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治理。在治理工作中,坚持“村收集、镇转运,市统一清运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及时成立乡镇城管执法中队对集镇秩序进行管理,使该镇2009年度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江县黄鹿镇
  基本情况:
  黄鹿镇位于中江县最北端,是中江北面窗口重镇,与德阳市罗江县、绵阳市涪城区、三台县接壤,是四县六镇交汇之地。全镇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7万余人,是德阳市12个区域重点镇之一。黄鹿场镇紧邻占地4000余亩的中型水库——黄鹿水库,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推荐理由:
  黄鹿镇坚持“特色农业立镇、休闲旅游兴镇”的总体取向,将完善基础设施、净化美化环境作为“休闲黄鹿”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该镇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完善基础设施。投入300余万元对场镇主要街道进行全面治理,实现场镇街道硬化、过境公路黑化、人行道美化。投入100余万元建成垃圾池23个、垃圾填埋场1座、垃圾收集转运站1座,购买洒水车1辆,发放垃圾桶600余个。在农村,整合灾后重建项目,以“一池三改”为重点,积极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立长效机制。成立环卫所,配备环卫工人10名,完善奖惩制度,保持场镇环境整洁。以镇机关干部为主体,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服务队,每天清晨对场镇主要街道进行清扫,激发了全镇群众的参与热情。由农村党员、干部组建“七进”服务小分队,以自身实际行动为美化、优化城乡环境作贡献。
  旌阳区新中镇
  基本情况:
  新中镇位于旌阳区东大门,与中江县接壤, 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13408人,总耕地面积为15812亩。作为旌阳区三个丘陵乡镇之一,镇党委政府在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结合灾后重建努力将新中打造成德阳绿色优居镇。
  推荐理由:
  完善设施,狠制“五乱”。在20户以上的大院落和聚居点新建垃圾池216口,投入10万余元购置20个果屑箱,10个垃圾桶,7辆垃圾车;整治场镇破损围墙600米,改造下水道1000米,平整街道80米;6个行政村投入资金30万元,重点对德中公路沿线进行道路、排污、排水沟渠改造。在“五乱”治理中,除完善垃圾清扫清运长效机制外,重点治理“摊位乱摆和车辆乱停”,共规范摊点60个,整治占道经营28处,建1个临时市场,新建4个停车场,重新规划停车线260米,落实自行车停放点18个。
  注重实效,突出风貌。德中路沿线和龙居村是新中镇对外的一个形象窗口,为更好地展现新中镇新农村建设成果,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德中公路沿线及新柳路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目前对沿线10公里树木进行了修形和补种,对龙居村2、7组聚居点进行了风貌整治,新增绿化面积2000多平方米。新中场镇、德中公路沿线的桂花村、尖山村、茶店村的风貌整治已完成一期工程,简约明快的“现代民居”风格有效提升了新中镇的镇村面貌。
  绵竹孝德镇
  基本情况:
  孝德镇位于四川腹心地带成都平原西部,地处沱江上游,是三国时期一代忠烈的见证地,是东汉时期“二十四孝”的发生地,是“绵竹年画”的发源地。辖区内有江苏工业园、高新农业技术开发区、年画产业基地,是绵竹市工业重镇。
  推荐理由:
  孝德镇党委、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确立“四个整合”思路,完善“四项制度”保障,制定“四大举措”配套,推进快、效果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绵竹市名列前茅。
  该镇利用宣传橱窗、宣传栏、文化活动、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和“讲文明、除陋习” 绿化、净化、美化家庭承诺书。城乡居民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高。
  孝德镇目前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均达60%以上,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化粪池45处,沼气池6900 余口,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平原中心村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建有垃圾中转房8个,垃圾收集池60个,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1个。
  罗江县调元镇
  基本情况:
  调元镇(原文星镇)位于罗江县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幅员面积36.3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5257人。调元镇是金花梨生产基地,是享有川菜、川剧之父的清代文豪李调元故里。
  推荐理由:
  调元镇新建垃圾池46口,新建垃圾房3间,新设垃圾桶80个,新增保洁员16名,垃圾清运车3辆,对场镇和观音岩景区进行全天候保洁和垃圾清运,使垃圾不隔夜。统一规划设立便民“公众信息张贴栏”10个。分类设置机动车停放点,做到车辆停放有序。新建农产品和百货两个市场,使行商归市,座商归店。
  找准切入点,有效推动风貌改造。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镇党委政府以发展文化旅游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文化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思路,结合该镇发展调元文化旅游的实际情况,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采取住户自筹一点、政府补助一点、上级部门争取一点的方式引导场镇及公路沿线住户积极进行房屋立面改造。房屋立面改造的风格均为晚清徽派建筑风格,现在共进行立面改造600多户。在场镇、罗文公路沿线进行绿化改造,种植风景竹、培植草坪共计2000余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
  广汉市连山镇
  基本情况:
  连山镇位于广汉市东北9公里、旌阳区以南7.5公里处,为广汉、中江、旌阳三县(区)交界处。全镇现有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连山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连山的理念,积极探索集镇环境治理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健全队伍,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有效推进集镇环境治理工作,集镇容貌得到较大改善。
  推荐理由:
  连山镇将集镇1.2平方公里街、巷分成9个片区,由9名党政领导挂帅指挥,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由镇机关干部和村社干部分片承包重点路段区域,责任明确到个人,确保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同时,在场镇落实责任路段区域30个,责任人30个,保洁员60名,并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的广泛监督。针对死角地带,连山镇先后组织单位职工、学生4000余人展开全民治理行动,共清理垃圾4500吨,清理道路30公里,清理沟渠、河道25公里,清除“牛皮癣”等小广告1000多处。
  为加强管理,连山镇一是设立了镇综合服务公司,成立城管中队,配备7名人员,全镇按不同行业(以产生垃圾的数量大小分行业)每间门面每月收取10元至15元的卫生费。二是街道卫生实行市场化管理,承包给德阳一家保洁公司,组织20多人的保洁队伍,每天两次对16条街道进行打扫,随时保洁,年投入费用16万余元。三是建立垃圾中转站统一堆放,场镇生活垃圾,交由广汉市环卫处转运至广汉垃圾填埋场,年投入转运费3万元。
  中江县辑庆镇
  基本情况:
  中江县辑庆镇距县城17公里,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23个村,2个居委会,4.8万人。省道101线和已开工建设的成(都)德(阳)南(部)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德阳市12个区域重点镇之一,也是灾后重建乐山市对口援建乡镇,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基础良好。
  推荐理由:
  该镇已建成4横3纵7条街道,其中胜利街已建成为独具特色的仿清复古风貌街,场镇排污管道齐全,并按照“三个远离”要求建起了场镇垃圾填埋场2处、垃圾中转站1个,环卫工人20人,固定垃圾桶50余个,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辑庆镇已建成通村水泥路19条,农村垃圾固定投放点100余个,农村生活污水通过沼气池、化粪池沉淀处理。结合灾后重建,以“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圈、改厕)建设为重点,引导农民建院村道路,建设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
  德阳市八角井镇
  基本情况:
  八角井镇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地处德阳市区南大门,土地肥沃,资源充足,气候宜人,是传统的水稻制种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即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著称,被省环保局命名的“齐家堰自然生态园区”风景秀丽,宜业宜居。全镇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人口31000多人。2009年全镇实现本级财政收入550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余元。“三个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曾获得国家民政部“中国乡镇之星”、四川省“红旗乡镇党委”和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平安乡镇”等荣誉称号。
  推荐理由:
  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保证环境整洁优美。聘请环卫工人26人,分路段定时清扫街道、清理垃圾。同时,购买垃圾桶80个,人力三轮垃圾清运车18辆,为环卫工人配备劳保用品并购买意外保险,共计花费49000元。各社区、村组建立垃圾中转站80余个。
  该镇结合自身实际,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居民小区等专项整治。全镇共发动组织5000余人,清理生活和建筑垃圾500余车,拆除不规范广告20余幅,清理“牛皮癣”300余处,清淘沟渠7000余米。投入10余万元对街道主要交通地段划置停车线及警示标志,使车辆归位。投入10余万元,在金沙江路西侧规划新的农贸市场经营点,让占道经营的摊点以及周边一些零散小贩都入市经营。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著名刺客排行录:荆轲居首位

中国古代著名刺客排行录:荆轲居首位

历史趣闻阅读:7729   点评:228
史前女性狩猎者的发现颠覆了性别角色的假设,史前女性角色

史前女性狩猎者的发现颠覆了性别角色的假设,史前女性角色

历史趣闻阅读:554   点评:11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老党员朱小文的委屈是什么「老党员朱小文的委屈」

老党员朱小文的委屈是什么「老党员朱小文的委屈」

历史趣闻阅读:541   点评:23
窃钟掩耳什么样意思?窃钟掩耳典故出处介绍

窃钟掩耳什么样意思?窃钟掩耳典故出处介绍

历史趣闻阅读:9175   点评:321
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的经过,八一三事变发生的原因

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的经过,八一三事变发生的原因

历史趣闻阅读:11221   点评:332
震惊大清朝廷的一段人蛇恋之谜

震惊大清朝廷的一段人蛇恋之谜

历史趣闻阅读:15738   点评:288
萧县古墓群,萧山古墓严重损毁

萧县古墓群,萧山古墓严重损毁

历史趣闻阅读:576   点评:5
古代奇闻异事大全,古代奇人异事

古代奇闻异事大全,古代奇人异事

历史趣闻阅读:460   点评:19
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的故事

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的故事

历史趣闻阅读:9311   点评:306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