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被盗最严重的古墓,千年的古墓被盗18次

历史趣闻     2023-7-29     点评:3举报

历史上,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们不惜耗费人力财力,营建了奢华的陵寝地宫,希望来世还能享用荣华富贵。

墓主们清楚,那些陪伴他们的价值连城的珍宝,从入土之日起,注定会引来盗贼的光顾。

640

1978年,尘封两千多年的曾侯乙墓被打开,轻巧精致的金漏勺就与金盏一起,静静地躺在墓主棺木之下。

因此,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侵扰,古人们会像设计保险箱一样,来保障他们死后的安宁。

地宫自来石

自来石是古代帝王陵常用的封门反盗设计。

所谓“自来石”,其实就相当于一根顶门棍,棍的底部有一个槽,牢牢的顶住大门,从外边无法推开石门。

640

地宫自来石图示

著名的南越王墓、明代十三陵中的定陵,都用自来石封堵墓门。

1956年,考古人员发掘定陵地宫,面对第一道石门后面的自来石时,最初无计可施。经过一番调查思考,终于从一本皇宫秘籍中发现了叫做“拐钉钥匙”的开启工具。

640

拐钉钥匙破解自来石封闭大门图示

他们把这种钥匙插入门缝中,套住自来石,慢慢用力推动,自来石居然立了起来,渐渐与地面垂直呈90°角,众人用力推动,几十吨的大门轰然洞开。

秦始皇的“暗弩”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弓弩,就能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

640

相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制作的一种连弩,是一种具有极高机械技术和工艺水平的先进武器,一次能发射十支箭

据学者们估计,这种弓弩的射程大于800米,张力超过700斤。

把装有箭矢的弩一个个连接起来,就是“暗弩”,通过机关丛射、连发,就可以达到无人操作、自行警戒的目的。

当然,如果盗墓者知道内情,只要小心谨慎,想办法“断其机”,就可以任意进出了。

连环翻板

鉴于弩弓发射有它的局限性,历代的墓主们又发明了连环翻板的反盗墓暗器。

248

所谓连环翻板,是在墓道中挖掘深约3米以上的陷坑,坑下分布约10厘米的刀锥利器。

坑的上层,盖着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挂小块相同重量的物体。平时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

如果盗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就会下陷,人就会掉到坑内的刀锥之上,锋利的尖刀将穿透盗墓者的胸膛,活着爬出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民国年间,山东青州一带发现一个大墓,墓道之中就发现了带轴的翻板。

当时在坑内发现,有两个人的骨架一仰一趴,倒毙于利刃之中,身边有铁锹、锤子、绳索等工具,显然是盗墓者。

640

但是,此墓还是遭到盗掘,墓室内器物所剩无几。

清理人员发现,在连环翻板之上,有两架木梯相接,虽然已经腐朽,但仍能看出形状。这无疑是后来的盗墓者想出的破解之法。

只要将木梯放入墓道,盗墓者沿梯走入,就不会触发机关。由此看来,盗墓者与反盗墓者的智慧较量,着实令人惊叹。

流沙:以柔克刚的软防御

河南上蔡郭庄有座古墓,建造于春秋时期。

2005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时发现,古墓上被挖开了大大小小17个洞,说明盗墓者不知光顾过多少次。

从洞里的器皿、古钱币、矿泉水瓶等遗留物考证,盗墓者来自于不同的时代,最早的盗墓者来自战国时期,最近的来自现代。

640

他们费了多少心思无从考究,唯一可以考证的是,他们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因为,里面的藏品大都保存完好。

难道这座古墓有什么特别的防盗措施吗?与别处不同,这座墓穴是用沙回填的。

17米深的墓穴,上面回填了11米厚的细沙,表层再填土封盖。细沙里,还放置了一千多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尖利石块。

640

这些石块石质石色多样、形状不一,但边角都十分锋利,应当是特意开采并经过有意拣选的具有杀伤力的石块。

这就是它防盗的秘密——回填的不是挖出去的泥土,而是经过烘炒或者曝晒的、干燥的细沙。

一方面,沙子可以保持地下干燥,尸体不容易腐坏;

640

另一方面,干燥的细沙就像流水,流动性极强,盗墓者根本无法在这种土层上挖掘盗洞,这边刚挖开那边又填满了。

再加上沙中的利石伤害,很少有盗墓者能够生还出来,最后大多都成为了殉葬品。

640

深奥玄妙的古墓机关术,让人大开眼界。

今天,当我们折服于古人的无穷智慧外,也许还会隐约听到一声幽叹—— 机关算尽,也算不过盗墓者的人心。

被盗最严重的古墓,千年的古墓被盗18次

流沙有时比岩石更坚固这个哲理故事怎么写作文

 古代,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千方百计把墓穴建造得坚固、牢靠,不能说坚不可摧,但用坚如磐石、固若金汤来形容恐不为过。其目的是为了防备盗墓者盗挖,可事实是,许多墓穴仍然被挖被盗,有的被洗劫一空。
  河南上蔡有座古墓,建造于春秋时代。2005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时发现,古墓上被挖开了大大小小17个洞,说明盗墓者不知光顾过多少次。从洞里的器皿、古钱币、矿泉水瓶等遗留物考证,盗墓者来自于不同的朝代,最早的盗墓者来自战国时代,最近的来自现代。他们都对这座墓穴觊觎已久,想盗取里面的金银财宝。他们费了多少心思无从考究,唯一可以考证的是,他们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因为,考古工作者打开古墓之后发现,里面的藏品大都保存完好。
  难道这座古墓有什么特别的防盗措施吗?其实,在建造方法上与其他古墓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其他墓穴砌筑完后都是用土回填,而这座墓穴是用沙回填。17米深的墓穴,上面回填了11米深的细沙,表层再填土封盖。细沙里放置了1000多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尖利石块。它被后人称为流沙墓,这就是它防盗的秘密。
  我们知道,细沙的流动性很强,当盗墓者挖洞时,旁边的细沙会向洞里流动,掩埋刚挖好的洞。当挖的洞很深时,极易造成塌方,轻则把挖开的洞掩埋,重则会把洞里的人埋掉,更可怕的是藏在细沙里的石头,随着垮塌的沙子坠落,成了打击盗墓者的武器。
  在盗墓者眼里,再坚硬的古墓都不在话下,唯独这座古墓,面对散软的黄沙,他们竟束手无策。
  这座古墓的防盗构思实在巧妙。一般都是想尽办法用岩石、夯土等坚硬的材料把墓穴建造得坚固。而这座墓穴却一反常规,弃用只有坚硬才坚固的理念,利用细沙的流动性,采用软防御的办法,而且极其成功。谁敢说它不坚固呢?
  老子曾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并感叹,这“柔之胜刚”之道,天下没有人不知道的,而很少人能“行”也。

被盗最严重的古墓,千年的古墓被盗18次

河南一座“吃人”古墓,为何2000余年未丢一件宝物?

一提到古墓,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充斥着各种机关、毒虫、毒箭、机关暗道之类的地宫,但实际上,真正的古墓哪有这么多防盗手段?除了秦始皇的陵墓,几乎没有不被盗墓贼光顾过的。然而,盗墓贼的频繁出现,也给后世子孙提了醒,他们也试着设计机关,保护自己的墓葬不被盗掘。

2005年春节前夕,河南省上蔡县郭庄村发生了一起盗墓案,当地文物部门收到消息后,火速派考古专家前往现场勘测,他们担心墓中宝物早已被盗墓贼搬空了。考古专家到达现场后发现,墓上的封土已经被破坏得七七八八,墓口以下的土也被盗墓贼挖空了,只留下了一个7米高的断崖。然而,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深入,专家们脸上的疑惑之色越来越重,因为当他们每一次挖掘深土层的泥土时,或多或少的,都会带出一点黄色的细沙。

一般来说,古代墓葬常用的都是松软的泥土,几乎不会混有沙子,而这座墓葬竟然出现了如此多的细沙,会不会是个掩人耳目的假墓?专家这么想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古代反盗墓常见的招数之一,就是设置假墓。假墓,又称疑冢、虚墓、假坟、虚墓、虚葬、潜葬,历史上曹操建造的“七十二疑冢”、孔子弟子为其砌成的五座虚墓,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不过,尽管专家有再多的疑虑,挖掘工作还是要继续下去。随后,在不断挖掘的过程中,考古专家又发现了许多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头,其中最大的一块甚至达到了数百斤,掉下来能将人活活砸死。专家怀疑,这些乱石必定是墓主人为防止盗墓贼潜入,事先埋下的防护手段。挖出大量乱石之后,专家笃定眼前的墓葬,一定是一座夹杂着乱石、会“吃人”的积沙墓。

何谓积沙墓?积沙墓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建造时,设计者会先挖出一个庞大的地下空间,确定好棺椁的位置之后,他们便会向墓中回填干燥的细沙,一直到快填好的时候,他们才会用泥土覆埋,并将四周夯实筑牢。干燥的细沙好处颇多,它既能作为天然干燥剂,减少水分,给尸体防腐,又能凭借自身的流动性,随时补上孔洞。如此一来,盗墓者很难挖出盗洞。

然而,就算盗墓者挖出了盗洞也无济于事,因为墓中的细沙实在是太多了,在盗洞中缓慢前进的盗墓者,很有可能被流淌下来的细沙“吞噬”掉,最终被活埋。可是对盗墓贼来说,岂有探到古墓不盗之理?因此,这座古墓也是被盗墓贼关注的对象,考古专家在发掘的过程中共发现了至少17个盗洞,不过都是半途而废的。

专家推测,如果不是最近的一次盗掘挖坏了墓葬本身的结构,想来这个流沙墓也不会被发现。后来,专家们在沙层之下发现了1000余件青铜器物、200余件玉器,以及零零散散的一些稀罕物件。经过研究,专家一致认定这是一座距今2000多年的楚国墓葬,其内暗藏的细沙,足足有3000立方米以上,真不愧为一个“吃人”古墓。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苏轼高考诗歌题,苏辙写给苏轼的诗有哪些

苏轼高考诗歌题,苏辙写给苏轼的诗有哪些

历史趣闻阅读:343   点评:19
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导致明朝灭亡? 康乾盛世全靠回暖

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导致明朝灭亡? 康乾盛世全靠回暖

历史趣闻阅读:10433   点评:184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259   点评:182
江西的墓葬,江西古墓殉葬

江西的墓葬,江西古墓殉葬

历史趣闻阅读:338   点评:14
杨贵妃深受唐玄宗宠爱竟然是因为她的狐臭?(图)

杨贵妃深受唐玄宗宠爱竟然是因为她的狐臭?(图)

历史趣闻阅读:11988   点评:123
印度河流域发现的早期文明遗址,印度死丘事件考古

印度河流域发现的早期文明遗址,印度死丘事件考古

历史趣闻阅读:369   点评:16
王爷讲清朝奇闻,女子大闹青楼后竟在家中离奇上吊

王爷讲清朝奇闻,女子大闹青楼后竟在家中离奇上吊

历史趣闻阅读:2226   点评:22
揭秘慈禧后宫生活秘照与豪华葬礼

揭秘慈禧后宫生活秘照与豪华葬礼

历史趣闻阅读:7565   点评:296
揭秘:雍正竟是因乱服春药而死

揭秘:雍正竟是因乱服春药而死

历史趣闻阅读:8987   点评:111
随州编钟为什么在湖北省博物馆,随州历史编钟

随州编钟为什么在湖北省博物馆,随州历史编钟

历史趣闻阅读:390   点评:9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