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3日讯(见习记者艾晨光)23日上午,来自武汉三镇的15名小学生,在武汉中华奇石馆一楼综合化石展厅模拟体验了考古学家发掘恐龙化石的过程。
武汉中华奇石馆藏有恐龙、猛犸象、铲齿象和孔子鸟等古生物化石5000多件。这些化石是如何发掘出来的呢?23日上午,该馆化石专家王祥波如数家珍地向小学生们介绍了部分馆藏。他们在了解恐龙的灭绝及其化石形成的过程后,来到多媒体厅开始“考古”。
同学们体验“考古”工作,石膏模具中敲打出塑胶“化石” 见习记者艾晨光 摄
考古的原材料外型似一块石头,主要成分是石膏,包裹着塑胶制成的不同类型的“恐龙化石”。同学们需要用锤子敲、用凿子凿、用刷子刷,把“化石”发掘出来之后,再拼装成化石模型。这种模拟考古的套材在网上都可以买到。
沈阳路小学四年级学生雷振仅用了35分钟,就把“化石”外的石块全部敲掉,拼成一具恐龙化石骨架。他兴奋地说:“我以前玩过拼接机器人的游戏,所以动作比较快。”
就在他大功告成的时候,新合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喻若曦仍然在用凿子轻轻地凿,用刷子轻轻地刷。她说自己参加活动前,曾和妈妈一起上网了解了考古的过程,她认为发掘化石的动作一定要轻,以免损坏化石。
中午12点,小小考古家们的发掘告一段落,现场一片狼籍。当其他同学陆续离开时,翠微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刘子灵把所有的垃圾装入纸盒,用手把桌子抹得干干净净,这才离开。她的妈妈曾告诉她:不管到哪里都不要留垃圾,她已经养成了习惯。
王祥波评价说,恐龙化石属于地藏宝物,挖一件少一件。挖掘告一段落之后,需要将原址部分复原,既不影响周边环境,也可以使附近的化石免遭损坏。刘子灵的这种行为习惯,既体现了较高的个人素质,也说明她具备了一位考古科学家的潜质。
【编辑: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