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春秋战国考古,河北考古研究

历史趣闻     2023-7-25     点评:18举报

#2021头条带你看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

639

张春长 、齐瑞普

从战国龙争虎斗到秦统汉治,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形成一幅逻辑清晰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时间却似一匹野马肆无忌惮地把这幅画卷踏成碎片。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几乎从无到有的考古,在城址、墓 葬、聚落以及长城等众多遗迹中,发掘整理出战国秦汉留在河北大地的丰厚遗产,汇出那个时代近700年的辉煌。

一、战国考古

河北战国考古主要围绕燕、赵、中山三国都城及相关墓葬、长城资源展开调查与发掘,并发现大量一般性城邑及聚落遗址等。

●都城遗址●

基本厘清 3 座东周著名都城的兴废年代、布局结构、文化内涵。

燕下都。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1949年之前有过调查及小规模发掘。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首次考古调查,之后一系列勘察发掘相继展开。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在目前已发现的战国都城遗址中面积最大。有东、西两城。东城平面略呈“凸”字形,有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住区和墓葬区,并有蓄水池,发现城门两座。宫殿区有多组大型夯土基址群,周围有铸铜、铸铁和制造铁器、兵器、骨器的手工业作坊。西城平面略呈刀形,规模较小,年代稍晚,可能是为加强军事防御而增建的附郭城。燕下都遗物异常丰富,23 号遗址出土铜戈有“郾王职”“戎人” “谔”和“喜”等铭文。城内有贵族墓区三处,城南有成群中小型墓和丛葬墓等。

赵邯郸故城。公元前 386 年赵敬侯迁都邯郸,迄公元前 228 年为秦所灭。考古工作始于 1940 年日本人对赵王城的勘察发掘。20世纪50年代后期,河北省文物局文物工作队对邯郸故城进行初步调查与勘探,70年代初发现大北城,80年代以来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全城分为赵王城和大北城两部分,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城布局。西南部的赵王城为王宫所在,由西、东、北三座呈“品”字形相连的小城组成,城内大型夯土台基密集。发现城门遗迹11处。城垣外有防御壕沟系统,内有防雨排水措施。大北城(郭城)位于赵王城东北,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是主要居民区、商业区和手工业作坊区所在地。遗物主要是建筑和生活用陶。贵族墓区位于邯郸城西郊的沁河两岸。赵王陵园在城外西北10公里之外,与燕、中山王陵区位于城内或城外附近不同。

中山灵寿城。位于平山县三汲乡。公元前380年前后中山桓公始建,公元前296年灭于赵。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陆续展开。城址依自然地势而建,平面呈不规则形,东、西两城以城垣相隔。东城北部中心有黄山,东北及南部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西北部为官办铸铜、冶铁、制陶及制石、 玉、骨器等手工业作坊区等。西城东部中间有夯土建筑基址,北部王陵区有陵墙围绕。城东侧高地有一夯筑小城,为屯兵守卫之用。遗址出土大量建筑构件及陶器、铁器、铜器、骨角器等。王陵区位于附近西灵山下南坡之地和西城北部。城外东北、北、西北、西南有中小型墓葬区。

另外,雄安新区南阳遗址解剖两处战国城垣,为寻找战国中期燕文公时期的易城提供了重要线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晓峥先生主持雄安新区南阳遗址发掘,资料未刊)。

●一般性遗址与聚落址●

调查发现的一般性城址与聚落址数量很多,但只有少数经过发掘。城址有武安午汲古城、磁县讲武城、临城柏畅城、临邑故城、隆尧柏人城、邢台鹿城冈城址、鹿泉石邑城址(为配合石家庄南绕城高速公路工程,笔者于 2008 年对石邑城址进行调查,资料未刊)、石家庄东垣故城、唐县洪城城址、怀来大古城城址、怀安第五窑城址等。一般聚落遗址有石家庄市庄遗址、邢台曹演庄和南小汪遗址、丰润东欢坨遗址、徐水东黑山遗址、唐县南放水遗址、行唐故郡遗址等。

●长城遗迹●

分属燕、赵和中山。

燕长城分为燕南长城与燕北长城。燕南长城在太行山东麓,沿易水而建,分布于保定、廊坊两市,总长约259公里。墙体建造方式有土石混砌和黄土夯筑两种,以易县曲城、徐水王坎庄等地保存较好,兼具防洪、防御双重功能,基宽 4~15 米,顶宽 1~4 米,现存高度1~6.3米。燕北长城西起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黑城子牧场南的滦河东岸,从多伦境内进入承德市丰宁县,向东跨围场全境,在河北境内全长约226公里。

赵长城也分为赵南长城与赵北长城。赵南长城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由漳河北堤接连扩建而成,自涉县、磁县转向东北至肥乡县南,沿线只在险要处筑城戍防。赵北长城东起张家口黄花梁北麓,向西蜿蜒曲折转入怀安县,由桃沟向西进入内蒙古兴和县,全长约85 公里,墙体分为石砌和土石混筑两种,破坏严重

中山长城分布于保定西部太行山的涞源、唐县、顺平和曲阳四县,北起涞源黄土岭,蜿蜒曲折至唐县西城子和幅城,总长约89公 里。长城墙体结构分为石砌和土石混筑两种,以主干城墙为主体,在一些险要关口筑城或墙扼守,城墙内侧修筑较大之城为屯戍点,或在城墙附近驻兵防守,共同构成防御体系。

●墓葬●

1.大型墓葬

王陵和高等级贵族墓的勘察发掘,使燕、 赵、中山陵寝建制基本清晰。

燕下都城内有高等级贵族墓区三处。发掘的三座大墓均有高大封土,墓室平面呈“中”字形,南北各有一条斜坡墓道。九女台墓区 16 号墓地表下有面积比封土更大的夯土,墓室在夯土之中,北墓道东侧有车马坑,墓室壁面经火烧,墓室下部有白灰、蚌壳筑成的二层台,出土大量鼎、簋、壶、盘、匜、鉴、编钟等大量仿铜陶礼器,时当战国早期之末或战国中期前段。虚粮冢墓区8号墓室底夯筑积炭层,二棺二椁,北墓道北端有杂殉坑,东侧有车马坑,为战国晚期墓葬。辛庄头30号墓一棺一椁,北侧有头箱,出土有仿铜陶礼器及青铜、铅、金、银、骨、角、玉石器等材质的遗物,金饰多有计重铭文,装饰纹样多是牛、羊、马、骆驼、熊、鹿、怪兽等,显示了燕文化与北方文化的密切关系,时代为战国晚期。

中山国王陵区有两处,分别位于灵寿古城外 1500 米的西灵山下南坡之地和西城北部,共有大型封土墓葬8座。发掘的中山王墓(1号墓)和中山成公墓(6号墓),年代为战国中期,有享堂建筑。墓室平面皆为“中”字形,有南北两条墓道,椁室内积石积炭,大石封顶,椁室两侧设有藏物库,南墓道两侧各有一车马坑。1号墓西侧还有杂殉坑和葬船坑。大墓周围分别有贵族陪葬墓多座。1号王墓出土的铁足大铜鼎、铜方壶及铜圆壶镌刻长篇铭文,是研究中山国历史最为重要的史料。铜版兆域图详记陵园规划,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建筑规划平面图。

赵国王陵区共有5座陵园,分南北两区,均坐西向东,主要元素包括陵台、封土、寝殿、围墙、陵道、陪葬坑及陪葬墓。1978 年发掘了 3 号陵台西北角的周窑 1 号陪葬墓。被破坏的封土上散落大量建筑构件。墓室平面呈“中”字形,有东西两条墓道。椁室为内木外石,共两层。东墓道内有车马坑,西墓道有儿童殉葬坑。残存“安阳”“皮氏”方足布及铜镞、铁镞、车马器、铜带钩、金箔片等。2号陵园有南北两座封土大墓,平面均呈“中”字形,有东西墓道,东墓道南侧均有车马坑。其中北墓为穿凿岩石山体的洞室结构,底部积炭,追缴的被盗文物有青铜马、铜兽面铺首、金透雕牌饰,还有目前发现最早的可能用于包裹或覆盖身体的玉片。

2.中小型墓葬分布在燕、赵、中山三国及燕山南北地带。

赵国区域墓葬主要有赵都邯郸城战国墓葬、建设大街战国墓,武安午汲古城墓葬,涉县李家巷墓葬,邢台南大汪墓地、东董墓葬、尹郭战国墓,隆尧乡观战国墓,临城中羊泉墓地,元氏南白娄烦战国墓等。尤其邯郸百家村少数较大墓葬有封土、殉人和车马坑,随葬铜器、陶礼器等;邯郸林村墓群西小屯墓区首次在河北赵国墓中发现墓围沟,其中 HXM3 封土有排水设施、石块组群和柱础石,封土内有“中”字形圹室,其内开掘墓道和椁室,结构与燕下都九女台16号墓及中山王墓相似,墓室东南侧还有曲尺形车马坑1座。

中山国区域墓葬有中山灵寿城王陵区的贵族墓及城外一般墓葬,以及满城石灰厂,唐县北城子、钓鱼台、淑闾,顺平坛山,曲阳大赵邱,行唐李家庄、庙上和黄龙岗、西石邱,新乐中同,灵寿西岔头,平山黄泥村,正定吴兴等墓葬。行唐故郡遗址战国墓葬是近年重要发现。墓向东北,流行龛内放置动物头蹄,车马殉牲坑形制独特,出土文物显现华夏与北方族群两种文化的交融。

燕国区域墓葬主要有唐山贾各庄墓葬,三河大唐迥、双村墓地,迁西大黑汀战国墓,易县燕下都44号墓、周任村战国墓群、解村战国墓和人头骨丛葬墓等,滦平东营子墓地,卢龙蔡家坟遗址墓葬等。

燕山南北地带发现有怀来北辛堡墓葬、张家口白庙遗址墓葬、下花园区墓葬、宣化区小白阳墓葬、宣化万字会墓地、滦平虎什哈炮台山墓地和梨树沟门墓群等。随葬青铜器有北方式青铜短剑、环首刀、动物形牌饰和小型饰品及中原式青铜器等,文化面貌具有浓郁北方文化色彩,但也包含较多中原文化因素,受燕国文化影响较深。

二、秦代考古

秦帝国昙花一现,而北戴河金山咀建筑群遗址不失为秦代考古重大发现。横山北与金山咀、横山北等地点的建筑分布在以金山咀为起点的南北轴线上,构成一处整体性的大型建筑群,其可能就是秦始皇“东临碣石”的行宫遗址。

秦代长城横跨北部的张家口、承德两市,沿线发现一批具有明显军事色彩的城、障、 亭、燧等军事设施,多设置在交通要道或地势险要之地。1976、1977 年在围场的大兴永东台子和小锥山燕、秦城址内先后发现刻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文的铁权。城内还出土秦代饰涂朱卷云纹、树木纹、方格纹的瓦当及板瓦、筒瓦、秦半两钱等。

三、汉代考古

数量可观的城址和聚落遗址,是了解汉代郡县建制及城村选址、规模、布局的重要参考,而墓葬研究是河北汉代考古的主轴。大型墓葬的发掘深化了对诸侯王国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汉代陵寝制度、丧葬思想、手工业生产以及诸侯王国之间、王国与中央政权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等研究。中小型墓葬众多,贯穿两汉历史,对其分布规律、形制结构、分期演变已有了深刻认识。

●城址和聚落遗址●

经过调查或发掘的城址有磁县讲武城、怀来大古城、武安午汲古城、蔚县代王城、怀安第五窑城址、唐县灌城、易县东古城、保定壁阳城,出土大量砖瓦、陶器、铁器等。兴隆寿王坟、内丘西竖、沙河綦村、武安固镇及赵邯郸故城]等地发现汉代冶炼遗址。邯郸古城区出土的汉半两钱范及石家庄发现的一次铸14或 16枚大小两种五铢的钱范,反映了冶炼业的发达。较重要的遗址还有井陉南良都、隆尧双碑、内丘张夺、临城永年方等与张家台、徐水东黑山和南白塔等。

●墓葬●

包括以王侯及地方高级官吏墓葬为代表的大型墓葬和一般中小型墓葬。

1.大型墓葬

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河北地区的诸侯王国有中山、常山、赵、河间、真定等,众多王族大墓成为河北汉代考古的主要内容。

20世纪50年代发掘三座。定县北庄东汉墓为大型砖石混筑多室墓,共出土铭刻或墨书题字石块 174 块,推测为东汉中山简王刘焉之墓。望都东汉壁画墓壁画精美,并附墨书榜题,是东汉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1号墓朱书铭赞为确定墓葬年代及主人身份提供了重要线索,所出石围棋盘纵横17条线,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石质围棋盘。2号墓据砖质白底朱字买地券推测,应是东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太原太守刘公墓。

20 世纪 60 年代发掘六座。满城汉墓凿山为陵,两座墓葬坐西朝东、南北并列,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宏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崖墓,是“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之一,创造多项考古发现之最。出土文物丰富精美,充分展现了汉代冶炼、铸 造、纺织、漆作、医疗、天文、计量、建筑、科技、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完整的金缕玉衣闻名遐迩。墓主人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定县三盘山三座大墓均有封土,为大型土圹竖穴木椁墓,出有“中山内府”铜锺、“中山□□”封泥、“刘骄君”和“刘展世”铜印,其中很可能有西汉中山哀王刘昌或中山康王刘昆侈之墓。定县 43 号墓为大型多室砖墓,见有银缕玉衣和石衣散片,墓主人可能为东汉中山穆王刘畅。

20 世纪 70 年代发掘七座。定县八角廊西汉墓为“凸”字形带墓道的木构题凑多室墓,内外棺椁七层,出土完整金缕玉衣、大量玉器和《六安王朝五凤二年起居记》《论语》《六韬》《文子》等 8 种重要古籍的竹简等,推测墓主为中山怀王刘修。石家庄市北郊小沿村西汉墓为大型“中”字形竖穴土坑“黄肠题凑”墓,据篆刻“长耳”的印章推测为汉初赵王张耳之墓。邢台南郊西汉墓为竖穴土坑墓,四壁以砖砌筑,龟钮铜印提示墓主人为南曲侯刘迁。邯郸马头镇车骑关西汉墓M1为大型拱券顶石室墓,椁室为“黄肠题凑”,出土玉璧、玉衣片等,一件陶壶腹部朱书“御酒一石”等文字,墓主人最可能为西汉赵共王刘充。邯郸市南郊张庄桥东汉墓M1、 M2为大型多室砖墓,出土的鎏金银铜樽承盘、铜镬、铜洗均有铭文,长柄支架铜熨斗带有尺寸刻度,此外还有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等,墓主人为东汉赵国第五世赵惠王刘乾、第六世赵怀王刘豫和第七世赵献王刘赦中的两位。安平东汉砖室壁画墓描绘了规模庞大的院落建筑,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大型界画;毛笔蘸白粉浆书写的《急就篇》《论 语》《孝经》等典籍中的语句,以及表示方向的东、西、南和数字等是研究书法史的珍贵资料;“惟熹平五年”题记,为汉代壁画和画像砖、画像石的断代提供了标尺。

20 世纪 80 年代发掘的蠡县城西汉墓为多室砖墓,有壁画并出土铜缕玉衣,可能为蠡吾侯亲族墓葬。石家庄北郊柳辛庄汉墓为带墓道、甬道、东西耳室、前后室的大型砖室墓,出土铜缕玉衣片。卢龙范庄西汉墓为大型“甲”字形木椁墓,积炭并用白膏泥封顶,椁室有内外藏椁,出土白玉“蔡文”私人印章,在朱漆栏线框格内朱书干支和职官名称的漆盘,以及大量武器等,墓主以仿铜礼器七鼎五簋殉葬,可能是汉初随刘邦征战有功的侯爵或相当于郡守一级的官吏。

20 世纪 90 年代发掘的鹿泉高庄汉墓应为西汉常山王刘舜之墓。为土坑竖穴墓,墓室平面呈“中”字形,椁室用条石垒砌,环布曲尺状回廊“外藏椁”,证明这种葬制在西汉初不仅限于天子,也被诸侯王、列侯采用。北新城汉墓由南北并排的两座封土大墓组成。M1是一座大型“中”字形土坑石室墓,原应有木结构,墓室分南、北、中室,应为北侧M2墓主之夫人墓。M2为大型“中”字形积炭木椁墓,墓室外侧环绕六个砖砌外藏椁,遗物丰富并有玉衣片。这两座同坟异穴的汉墓距高庄西汉常山王刘舜墓仅两千余米,推测为其后代,即为武帝所封某代真定王之墓。献县36号墓有高大封土,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室由墓道、小侧室和主室三部分组成,墓主可能为西汉河间国王后或王妃,为判定与其相邻的大墓(未发掘)墓主是否为河间国第一代王——文王刘辟疆提供了线索。定州35号墓为东汉多室砖墓,墓室及甬道券砖有白灰题写的汉隶体干支数字等。

2000年以来大型墓葬发掘较少,石家庄肖家营赵陵 13 号墓封土下有南北并列的三座多室砖墓,属同坟异穴合葬,墓主人可能与赵佗家族有关,抑或某一代真定王族成员。

2.中小型墓

中小型墓葬数量较多。

20 世纪 50 年代发掘的主要有唐山贾各庄两汉墓、陡河水库汉墓,石家庄赵陵铺镇两汉墓、北宋村东汉墓,武安午汲古城西汉墓,磁县讲武城两汉墓,邯郸王郎村墓葬,邢台前炉子村两汉墓等。

20 世纪60至70年代,发掘了任丘东关两汉墓、石家庄东岗头墓葬、无极东汉墓、平泉杨杖子汉墓及燕下都遗址内的两汉墓葬等。

20世纪80年代发掘石家庄东汉墓、徐水防陵村二号墓、涉县北关西汉墓、阜城桑庄东汉墓、保定市郊东汉墓、柏乡东小京西汉墓、玉田大李庄汉墓、涿鹿矾山五堡东汉墓、景县大代庄东汉壁画墓、满城四道口东汉墓、南皮芦庄子两汉墓、沙河兴固东汉墓、滦南东汉墓,以及阳原的三汾沟西汉墓、北 关 西 汉墓、西城南关东汉墓等。

20世纪90年代发掘滦县新农村东汉墓、迁安于家村东汉墓、丰润七里屯东汉墓、邢台曹演庄汉墓、怀安乔子沟汉墓、涉县索堡西汉墓、丰润叩家寨汉墓、抚宁邴各庄汉墓、定州南关汉墓、安平水泥管厂东汉墓、深州安驾庄和下博汉墓、邯郸建设大街和渚河桥汉墓、藁城台西两汉墓、怀来官庄西汉墓等。

2000年以来发掘的墓葬有:内丘张夺墓地,邯郸龙城小区汉墓、百家村M6,石家庄城角庄汉墓、肖家营东汉砖室墓,武邑青冢东汉墓,宣化东升路东汉墓,满城荆山汉墓、西山花园东汉墓、宏昌园B区汉墓,涿州凌云集团新厂东汉墓,容城北城村东汉墓,蔚县埚串堡 1 号东汉砖室墓,三河小崔各庄东汉墓,文安宋家牌汉墓,唐县高昌墓地,正定野头墓地东汉墓,景县青兰东汉砖室墓,邢台旅馆汉墓,安平后大寨东汉砖室墓,徐水东黑山汉墓,元氏殷村、鹿泉西龙贵墓地,滦平东营子墓地,磁县双庙墓群,等等。

●长城遗迹●

河北境内汉长城[38,181]由内蒙古兴和县入境,向东经张家口、承德,再入内蒙古宁城县。张家口境内汉长城大部分利用秦长城,约长233 公里;承德境内汉长城分为城墙和列燧两种形式,丰宁、滦平、隆化和承德县有夯土长城和石砌长城,并有连续的烽燧,约长21.5公里。烽燧总计281座,间距1~3公里,平面呈圆形,以黄土夯筑或石块垒基,上夯筑黄土。

四、思考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北战国秦汉考古成绩斐然,但亦有明显不足。城市考古主要局限于都城这个核心,郡县级城市考古研究有待开启新篇章,聚落考古意识薄弱。墓葬考古资料丰富,但研究体系尚不完善。在专题研究方面,物质文化的深层探索成果匮乏,欠缺以专业视野将居址、墓地等各种元素综合考察来还原家园和生业经济的研究,对历史规律的探索罕有问津,对出土竹简的释读和保护有待加强,着眼于全国范围或区域性的大型课题几为空白,燕、赵、中山国界与文化分野模糊,中山族属犹无定论,对秦文化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深,北方族群的考古遗存辨识度不高。

未来应重视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北的考古课题设置,深化燕、赵、中山文化研究和游牧族群与农业帝国之间历史文化互动的探讨。不断完善战国秦汉编年,大力推进围绕秦汉多民族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交流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在城市聚落、生业经济、丧葬制度、简牍文字、丝绸之路等方面,进行跨单位、跨政区、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同时推进公共考古、大遗址保护和利用。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北大学生考古,北大考古博士考察

北大学生考古,北大考古博士考察

历史趣闻阅读:492   点评:13
关于年的传说与来历,恐怖凶兽被鞭炮吓跑

关于年的传说与来历,恐怖凶兽被鞭炮吓跑

历史趣闻阅读:11095   点评:100
2021年中考历史终极冲刺背诵资料,2021中考历史必背知识

2021年中考历史终极冲刺背诵资料,2021中考历史必背知识

历史趣闻阅读:547   点评:22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505   点评:191
唐玄宗李隆基的三个皇后 杨贵妃为何没有封后?

唐玄宗李隆基的三个皇后 杨贵妃为何没有封后?

历史趣闻阅读:12516   点评:292
筷子为什么是七寸六分长 7寸6分的含义一定要知道

筷子为什么是七寸六分长 7寸6分的含义一定要知道

历史趣闻阅读:10180   点评:261
小麦全基因组测序,小麦基因组

小麦全基因组测序,小麦基因组

历史趣闻阅读:552   点评:16
刘邦老家是沛县还是丰县,刘邦乱世枭雄事件

刘邦老家是沛县还是丰县,刘邦乱世枭雄事件

历史趣闻阅读:475   点评:25
清代奇闻异事,清代奇闻怪事大全集

清代奇闻异事,清代奇闻怪事大全集

历史趣闻阅读:1866   点评:44
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三星堆遗址考古出土

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三星堆遗址考古出土

历史趣闻阅读:445   点评:10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