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华,1935年11月生,江苏南通人
男,汉族,江苏南通人,1935年11月生,民盟成员,196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王先生在新疆考古一线工作了40个春秋。2000年退休之后,他更是笔耕不辍,教书育人,继续着西域研究之路。长期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两次获新疆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语言研究所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0年,毕业分配,王炳华将南京的名额让给了同学,自己选择了去乌鲁木齐,他“甚至都没有回南通去和老母亲告别,就急匆匆兴冲冲地赶赴新疆。”从那时起,他几乎走遍了新疆的戈壁荒漠,高原山川,主持、直接参与新疆重大考古20多处。
先后参与并主持过吐鲁番阿斯塔那、鄯善鲁克沁、伊犁河流域乌孙古墓、阿勒泰克尔木齐、帕米尔葱岭守捉城、盐湖元墓、天山阿拉沟、哈密五堡、巴里坤兰州湾子、罗布淖尔古墓沟、天山呼图壁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的调查、发掘。主持了与日本学者在尼雅遗址的调查、发掘,与早稻田大学历史考古学者对丝绸之路新疆地段的调查及交河沟西晋唐墓地的发掘,组织了与法国科研中心315研究组在克里雅河流域,与韩国高丽大学学者对丝绸之路的调查,足迹及于天山南北、沙漠内外。先后出访过法国、日本、阿富汗、瑞典、奥地利及印度和香港地区等,进行考古文化交流,扩大了新疆文物考古事业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关于罗布淖尔古墓为墓地、呼图壁生殖崇拜岩画、哈密五堡、阿拉沟及尼雅精绝国上层统治集团墓地的发掘,为历史考古界所关注。
新疆号称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这里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所,更是游牧文化与绿洲文化交融之地。早期西方探险家的活动大多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地区,新疆北部的考古则是一片空白。王炳华最早的考古工作便是围绕天山以北的游牧文化遗存展开,为新疆考古打开了新的局面。
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将华夏文明、印度文明、罗马文明与埃及文明这四大人类文明汇聚一点,这个点,不在别处,就在新疆。”
研究方向:
新疆考古学研究、西域古代文明、丝绸之路考古文化,是新疆文物考古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学术成就:
1.《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2.《天山生殖崇拜岩画》
3.《新疆古尸——古代新疆居民及其文化》
4.《新疆历史文物》
5.《乌孙研究》(合著)
6.《吐鲁番古代文明》
7.《新疆史纲》(参预)
8.《沧桑楼兰》
9.《精绝春秋》
荣誉奖项:
1.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两次获新疆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
《探索西域文明》孟宪实 朱玉麒 主编 中西书局
1978年12月,常书鸿先生至乌鲁木齐,住延安宾馆。约见,畅议应为"丝绸之路"文化工程,共尽心力。
1979年摄于北京大学(右起:郭平梁、王炳华、马雍、宋肃瀛、季羡林、耿世民)
楼兰美女凝固而永恒的微笑
王炳华被誉为“楼兰美女”的唤醒者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首先到罗布泊考察的都是西方人,之后进入战争期,到六十年代又成为核实验区,直到1979年,经过国家军委、军事科学院、国务院严格审查,中国才真正组织成一支考察队进入该地,其队长就是王炳华。
时隔一年,震惊世界的“楼兰美女”——一具头戴尖顶毡帽,帽子上插着羽毛的女木乃伊终于被发现。王炳华现在仍记得初次看到楼兰美女时的震撼:高直的鼻梁,黄褐色微卷的长发,大大的双眼,是一个典型的白种人。
楼兰美女的发现再一次震动世界,立刻成为了热点话题,甚至连学界以外的欧美人士也慕名而来,其中,比尔·盖茨曾专门为古尸秘密访问新疆考古所,王炳华主持接待并亲自讲解。
比尔·盖茨率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全家来访。一年前预约:“只请王介绍,不惊动官员”。详细观察库房古尸、文物标本室,听介绍。两小时后离去。后通过中介人传话:在有需要时,会支持相关干尸研究。
与画家平山郁夫(右二)在楼兰
黄圣苏整理。
版权声明: 本号(站)发布内容只为网友分享交流。其中源自网络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网站所有,如有不妥敬请持权属证明通知我们及时妥善处理。
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的著名博士生导师有哪些?
介绍几位:小河墓地的考古历史
小河墓地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中亚历史和考古上沙埋文明中最难解的千古之谜。
20世纪初1910~1911年间,生活在这片区域的罗布猎人奥尔德克就发现了这座墓葬。这使他能够在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到来时担任了寻找这座墓葬的向导。
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F.Bergnm)在小河墓地发现了他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这些木乃伊通过鉴定被认为是“印欧人种”。
贝格曼与他沿孔雀河向南支出的一条小河道南行,这条无名小河道,贝格曼随意称之为“小河”。在小河之西约4公里处发现此墓地,贝格曼将这处当时人传说“有上千口棺材”的坟地命名为“小河五号墓地”。
1939年,贝格曼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一书(汉译本《新疆考古记》)中,对小河流域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小河墓地宏大的规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蕴含的丰富的罗布淖尔(罗布泊古代时的称谓)早期文明的信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自那以后,小河墓地就在沙海中神秘地消失了踪迹,中国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寻找这处古代遗宝进行了不懈努力。贝格曼考察小河后,一直到20世纪末60多年间,再无任何后继者能抵达。小河墓地深藏在罗布沙漠之中,失去了踪影。
2000年12月11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研究员随深圳大唐影视广告公司组织的《中国西域大漠行》摄制组,借助地球卫星定位仪(GPS)进入罗布沙漠,终于再次找到小河墓地。本社记者在时隔半月后也进入小河墓地进行现场报道,引起国内外历史、考古界的高度关注。
2002年年底,新疆考古人员对小河墓地进行了试掘。2003年10月,小河墓地的全面发掘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启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以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为领队的小河考古队,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田野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