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考古成果精华展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2层西南侧专题展厅,布展面积950平米,四个单元展区“表里山河”“煌煌都邑”“礼制甫成”“遗产传承”各具特色、时间轴分明,精心挑选展出的精美文物让观众见识到颇具代表性的陶寺文化特色。本次展出一批陶寺遗址出土的精美彩绘陶器、玉器等文物约100件,其中重点文物除了彩绘陶龙盘之外,还有陶鼓、鼍鼓、石磬等珍贵文物约20件。
▲序厅
进入序厅,首先可以看到主题造型立体字: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前言和墙面投影宏观的将本次展览的内容和主题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一单元“表里山河”共分为两部分,“考古陶寺”和“龙盘现世,将重点展示珍贵文物彩绘陶龙盘。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赵腾宇介绍,作为整个展览的开篇,第一单元从山西和临汾地区的基本地理环境情况说起,以陶寺遗址出土的国宝级文物蟠龙纹陶盘为线索,引出了陶寺遗址在这里诞生的背景原因和合理性。
▲“表里山河”展厅
▲“龙盘现世”
第二单元“煌煌都邑”,将通过一个大型地图沙盘来讲述陶寺遗址中所发现的古代都城。陶寺遗址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其中仅城址面积就达28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本单元分别从陶寺城市规划、宫室制度、墓葬、聚落分布等角度切入,力图通俗的讲好陶寺的城址故事。这个单元主要分为“都邑城址”“宫室制度”“王级大墓”“文化分布”四个部分。其中“王级大墓”是一个亮点,将通过大墓折射4000多年前的王权国家。
▲“煌煌都邑”展厅
第三单元“礼制甫成”,是该展览内容最为丰富的区域。在设计上,撷取了包括文字陶器、彩陶器、玉器、乐器、铜器、天文仪器、漆木器等不同类型的礼仪用器,通过对这些出土遗物的展陈和分析,反映陶寺文化时期礼制初兴的文化面貌。这个单元主要分为“文字初现”“器以载礼”“观象授时”等部分,其中“文字初现”部分提到,在陶寺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具有汉字雏形的文字,这对探明汉字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观象授时”部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详细介绍了陶寺观象台。陶寺观象台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精密天文观测遗迹,代表了陶寺时期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礼制甫成”展厅
▲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的陶寺观象台
第四单元“遗产传承”,主要分为“文献尧史”“考古实证”“民俗传说”“后世纪念”“考古人语”四个部分,多维度的将陶寺文化立体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个单元中,策展人广泛搜集了大量临汾地区与帝尧有关的材料,同时与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相互比对。其目的在于从空间和时间上,证明了临汾地区就是数千年前帝尧的都城和主要活动区域。此外,还收集呈现了一些山西以外省市地区与尧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
▲“遗产传承”展厅
本次展览的举办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二里头文化和夏文化研究和展示窗口,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展示中心;陶寺遗址是夏文化研究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遗址之一。山西陶寺考古队领队高江涛认为,陶寺与二里头,无论是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还是在“考古中国”之“夏文化”项目中,都是两处具有支撑性质的重点遗址。
更为重要的是,两处遗址分别有着“最初中国”与“最早中国”的亲密而又直接的争论,这种“谁最中国”的争论恰恰反映了二者在研究中华早期文明或探索“中国”开始形成问题中的重要地位,也就是说无论陶寺,还是二里头,就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角度而言,二者都是最具“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典型遗址。
“就像研究需要讲证据和摆事实一样,博物馆陈展“摆文物”,把二者出土文物精品同时同地的呈现给大众,显然是一种绝佳的选择和方式。”高江涛说。
▲朱书文字扁壶 临汾市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