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
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
有一件与“后母戊大方鼎”齐名的青铜尊,
铜尊的内壁底部有122个铭文,
记录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
放言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的故事。
铭文中,“中国”二字首次现身器物之上,
这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祖国名称
在泱泱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首次露面。
命运多舛
就是这样一尊被称之为“国宝重器”也不过分的文物,曾经竟然沦落到废品站,与破铜烂铁为伍,饱尝日月风霜的侵蚀,甚至差点被回炉铸铜。
具体怎么回事,还要从1963年说起……
何尊正面,西周早期,通高38.5cm,口径29cm,重14.6kg,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图片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提供)
那年6月,宝鸡县贾村镇贾村村民陈堆家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陈乖善的两间房子住,院子后面是个3米高的土崖。当年8月的一个雨后的上午,陈堆家的后院土崖坍塌了一块,陈堆发现土崖上好像有亮光,于是就和妻子张桂兰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在坍塌的土崖上刨出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青铜器,夫妻俩不懂文物鉴定,便暂时将其放在阁楼上装粮食。
何尊侧面,西周早期,通高38.5cm,口径29cm,重14.6kg,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图片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提供)
第二年,陈堆夫妇因故要去外地,临走时将青铜器交给哥哥陈湖保管。1965年,因生活困难,陈湖将弟弟寄放的青铜器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的师傅也不懂文物,便将这个铁疙瘩与其它废铜烂铁存放在一起,准备送冶炼厂。于是,这个没被认出来的“国宝”险些要和废铜烂铁一起回炉熔化。
何尊上的“饕餮纹”
天佑国宝,一个月之后,也即1965年9月,宝鸡市博物馆一位叫佟太放的干部在一个废品站中看到了这件铜器,觉得有一定价值,向领导汇报后,博物馆以30元的价格将这件青铜器买走。经考古人员初步鉴定,认定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其上的浮雕被称作“饕餮纹”。
何尊上的“饕餮纹”
时光荏苒,到了1975年,为纪念中日建交,国家文物局要在日本举办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赴京组织筹备。经审核后,马承源很快从全国各地调集了100件一级文物,其中就有宝鸡出土的这件饕餮纹铜尊。
何尊内壁底部铭文
马承源过去只听说但没有见过这件铜尊,见到实物后,反复看了好几遍,心中一直纳闷,这么大的器物为什么没有铭文?随即他用手在铜尊内壁、底部反复摩挲,忽然感觉底部某个地方似乎刻有文字。他大为振奋,随即让人送去除锈。
何尊铭文拓片,“宅兹中国”见左起第6行上4字
经过清除泥土和锈迹,果然在铜尊底部发现了长篇铭文。马承源高兴至极,马上做了拓片,经研究,隶定出的铭文有122字。这122个字,揭开了3000年前的一段往事:
“中国”一词问世
周成王五年四月,一位叫“何”的周王室重臣,在刚建成的洛邑(周朝金文称“成周”“王城”)受到新居那里的王的训诰和赏赐。“何”用得到的赏赐,铸成这件铜尊,记载这一重大殊荣。其中有一句“余其宅兹中国”,意思是“我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在器物上出现。
“中 ” “国”
那时,铭文“中”,是一面飘扬的旗帜,高高升起。让人不禁想起今天飘扬在各个重大场合的五星红旗。
那时,铭文“国”,是一个持戈的士兵,昂首屹立。就像今天的共和国士兵在默默守护着和平。
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小小的地名。
今天的中国,是十几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家!
事后,马承源将其命名为“何尊”。也因为这一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取消了何尊赴日本展出的安排。
马承源(1928~2004)研究青铜器
国宝的特别保护
1998年,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建成开馆,马承源应邀而来。在新落成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参观时,听讲解员介绍“何尊是镇馆之宝”时,他当即指出:“它应是镇国之宝,不仅仅是你们的镇馆之宝。”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全国有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出,“何尊”便是其中之一。
何尊
西周 / 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时至今日,“何尊”仍保存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供游人观赏。其价值连城,举世瞩目,中国人应该铭记的一件国之重器!
“何”以为“尊”,
只因家在“中国”!
内容来自壹号收藏
人民文化 | rmrbwhcm
铭文中首次出现中国二字的青铜器是什么
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西周早期著名礼器何尊、记载武王伐纣准确时间的国之重宝利簋。
口圆体方的何尊内底铸有一篇122字铭文,其中出现“宅兹中国”四个字。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
造型巨大的墙盘底部铸有铭文284字,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等七代周王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等六代的事迹;装饰着饕餮纹的利簋记载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是在甲子日,并提到当天清晨岁星(即木星)当空的天文现象;
多得五铢钱范的背面只有六字铭文——“多得五铢千万”,内容通俗直白……一件件展品如信使,穿越时空,传递“秘匙”,解锁历史中的家国大事,生活场景。
扩展资料
陕西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自汉代以来,青铜器在宝鸡不断出土,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中国之首,因此,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数万件青铜器从这里出土,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闻名于世。
记者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看到,陈列以考古研究成果、历史文献为依据,荟萃了宝鸡地区出土的珍贵青铜器等文物,分为“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
“周礼之邦”是展览的核心,以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重点展现“厉王簋”、“墙盘”以及相关文物的配套陈列。
其中,国宝重器“何尊”为椭圆方形,口圆而外侈,器腹四边透浇玲珑剔透的扉棱。铭文中的“营建洛邑,宅兹中国”是“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据记者了解,“国”的本意指城、邦。“中国”的原意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即王国都邑及京畿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最早记载“中国”一词青铜器亮相国家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探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现最早“中国”
最早使用地理、政治、疆域概念的“中国”二字的青铜器是?
中国二字作为词组最早出现在出土于宝鸡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何尊,最早出现中国两个字的青铜器。1963年出土于宝鸡贾村塬,是西周早期贵族何铸造的一件青铜酒器,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周成王在其亲政五年时,于东都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也是我国64件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之一。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