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组成的联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发现文物标本66件。
科研人员介绍,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发现1处水下文物点和3处船体以及多个单体酱釉罐,在考古深度上,我国水下考古深度首次突破2018年的1000米。据了解,本次综合调查采用“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并结合海底深海探测拖体、无缆自主潜航器(AUV)等装备协同作业。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传绪:此次深海考古发现得益于无人深潜技术的引入,以及载人-无人深潜的协同作业。我们首先利用深拖侧扫进行大范围搜寻,一天搜寻一百平方公里左右,可以找到一米大小的物体。然后用AUV(无缆自主潜航器)对疑似点所在区域进行连续拍照,从照片中发现了疑似沉船和文物之后,安排载人深潜进行水下查证确认并提取。
科研人员对这些遗存,开展了影像资料提取、三维激光扫描、环境及船体沉积物及木材样品采集等工作,提取出水陶器、瓷器、紫砂器、铜钱、船板等文物标本66件。
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邓启江:本次调查对深海水下文物尤其是沉船类文物的分布规律和保存状况的动态变化有了一定认识,探索出一套深海考古调查的完整工作流程。
后续参航团队将综合应用环境、地质、考古等多学科分析手段对船体的年代和来源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转自:央视财经
来源: 南宁晚报
中国水下考古取得的成果你知道多少?
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2日在上海正式启动,掀开长江口二号古船自发现后“尘封”了近8年的神秘面纱.中国水下考古取得的成果你知道多少?
1、“黄金水道”的水下遗珍
华光礁一号、珊瑚岛一号等重要沉船遗址的考古发掘,不仅实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而且充分表明我国先民经略南海的悠久历史,更是我国对南海海域无可争辩主权的实物见证,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捍卫领土完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2、水下探测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贯穿了我国水下考古工作所有的流程,从发现、调查,到整体打捞、全面发掘、文物保护,以及博物馆展示、与社会公众分享,它贯穿了我国水下考古发展的历史。这条船本身来说,也是我国水下考古向水下文物保护这种转变的一个见证。
3、郑和下西洋
要知道,沉睡了八百年的“南海一号”出水,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南海一号”整体打捞的成功案例,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历程。“南海一号”的考古发掘被誉为“中国水下考古的里程碑”!
后记:大家都知道水下考古,那你知道水下考古有多难嘛?「水下考古」四步走:陆上制定方案→ 海面仪器探测→ 潜水探摸→ 遗存点打捞保护 视频里就是第二步中的声呐探测啦,通过这步锁定潜水探摸点后,咱们的专业人员才能下水确认线索存在与否 「水下考古」有别于我们熟识的「田野考古」,涉及潜水、海洋探测、遥感与空间技术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利用,是更复杂的综合学科,真心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了什么?
“探索一号”4月24日消息,正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的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连日来进展顺利,在23日执行第四个潜次的过程中发现并带回本次调查的第一个文物标本——一个陶罐。
根据记录,这个陶罐是于当天中午12时20分许在水下460多米的海底被发现的。被发现时,陶罐半掩埋在海底泥沙中,罐体完整,罐底外露。陶罐釉面纹饰清晰,为青黄釉小口罐。利用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的机械手,潜航员将这个陶罐完整采集并带回母船“探索一号”,水下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脱盐处理和进一步研究。
当天,水下考古工作者还在水下440多米的海底发现了另一个保存同样完整的酱釉陶罐。该陶罐于24日被采集带回“探索一号”。
本次深海考古调查已经顺利完成5个潜次,最深到达水下1003米处,成功突破我国以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海“空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