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县发现新石器晚期岩画
2019年10月,勐腊县勐远仙境景区周边发现一处岩画,经州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现场调查,初步确定为新石器晚期的古岩画,距今3500-5000年之间。
2020年4月,西双版纳文旅局在官方公众号上刊发了与古岩画相关的信息,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勐腊县勐远仙境附近发现的岩画
西双版纳州文物管理所将与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组织相关领域与学科的专家,采用摄影、摄像、卫星定位等高科技手段,对回库岩画的数量、分布、题材、范围进行全方位考察,并建立岩画数据库。
岩画位于一处石灰岩石壁上,岩画最低处距地面1.5米,最高处距地面9.5米,整体宽度23.4米,分布范围200余平方米。
勐腊县勐远仙境附近发现的岩画
有画像200多幅,均为彩绘画像,造像上以人物、动物、手印、图腾为主,画像写实、写意并存。
画像内容反映的是当时居住于此的人类日常生活场景。
是西双版纳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史前岩画类文化遗存,对研究西双版纳地区早期人类生活、民族迁徙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岩画的前世今生
岩画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古人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借此描绘人类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
是早期人类思想交流、历史记忆与心理情感传达的“图像语言”。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并最早记录岩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岩画分布较为丰富的国家,尚存的重要遗址有千余处。
中国的岩画多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主要反映早期人类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宗教信仰、美学追求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中国岩画分北系、南系两个系统。
北方岩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
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
制作时间的跨度很大,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最晚的在元代。
在黑龙江、内蒙古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部乌兰察布高原等地是北系岩画集中的地区。
南系岩画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福建等地。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云南沧源和广西左江两地的岩画。
云南沧源岩画在阿佤山区,靠近中缅边境,已发现10个地点,共有图形1000多幅。
南系岩画的特点是用红色涂料涂抹绘制而成。
为何这些颜料能过经历千年风雨而不掉色呢?
其实,这些岩画所用的涂料是赤铁矿石粉末混合牛血制成的。
这种颜料化学成分稳定,经久不变色,所以能经千年风吹日晒。
多数岩画是用手涂抹绘制的,还有一些大型岩画应该是用羽毛或其他的工具刷上去的。
古人为何青睐红色?
在原始社会,人们在是狩猎和战争中,经常会见到鲜血。
红色也是最能刺激他们神经的颜色,也是原始信仰中普遍使用的颜色。
同时,红色也会营造一种神圣、庄严、恐怖、神秘的氛围,在原始宗教和巫术盛行的时代,也有利于增加仪式感。
勐腊县新发现的岩画是红色的,属于南系岩画非常典型的代表。
这一处岩画是西双版纳唯一一处,也是云南为数不多保存如此完好的岩画,考古价值非常大。
南系岩画的时间跨度多为春秋战国到元代,然而勐腊县的岩画被推定为新时期晚期,更具有文化价值和考古价值。
这次考古发现填补了西双版纳古岩画的历史空白,补充了景洪娜咪囡洞穴遗址的考古成就。
1996年—2013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云南景洪娜咪囡洞穴遗址进行调查勘探并开展了两次考古发掘,遗址发现了一批丰富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5000余件,动物化石20000余件。
娜米囡洞穴遗址文化层年代跨度大约在22000-10000年间,这说明此处是澜沧江中下游连接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关键纽带区域的重要遗址,也是全球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最佳遗址之一。
这批石制品中包括有早期的陶器残片,时代较早的研磨器,具有和平工业特征的一种特殊的“不定型化”技术加工的石器等,有着非常重大的学术价值,对进一步进行“操作链”分析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揭示史前人类在石器打制过程中运用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也能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史前人类的技术行为。
从洞穴遗址到古岩画,西双版纳的古文明正在逐步浮出水面。
岩画和洞穴遗址文化遗物的发掘,为探索新石器文化起源、农业起源以及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阶段人类的生存方式、行为特点和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考证依据。
来源:岩勐远
原标题:探秘勐远仙境附近古岩画:为何这些彩绘岩画历经数千年不褪色?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字丹瑶
审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