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薪火相传至今,那么最早的中国出现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呢?山西考古发现一座上古遗址,距今4300多年,揭开了最早中国的神秘面纱,而且还出土了两个文字,其中一个至今无解,至少争议颇大!
所谓“中国”的直接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青铜器上。1963年出土的一件西周武王时期文物上,有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其中的“中或”二字,经过学者考证就是“中国”之意,即“中央之域”或“中央之帮”。
因此,最早的中国应该具备二点:一是国家的出现,二是处于中央的地理文化概念,也就是处于中央的国家,就如同我们熟知的“天朝上国”的称呼。
历史上的夏朝,是标准的中央王朝,那么代表夏朝的二里头遗址,会不会是最早的中国呢?然而,二里头遗址距今3700余年,是夏朝中期的都城,离5000年历史差距甚远,因此二里头遗址既不是最早的夏都,也不会是最早的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驽认为:夏王朝和“最早的中国”是有关联,但不是一个概念。
既然如此,最早的中国又在何方呢?上世纪70年代,在山西临汾地区,考古专家发现一座上古遗址——陶寺遗址,距今4300余年,揭开了最早中国的神秘面纱!
1978年至今,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经过三代考古人孜孜不倦的发掘,一座最早中国的都城重现天日。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内外城墙遗址、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匹配的王墓(黄河中游史前最大的墓葬)、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大型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整座都城功能齐全,可以明确这就是一个国家的都城。
与之同样重要的是,在陶寺中期墓葬中,出土了一把测量日影长短的圭尺,学者圭尺解读为代表着“地中”——泛指地理位置居中。依据测年数据,可以说至少4000多年前人们意识中的“地中”是在陶寺遗址所在山西南部一带。
何驽:站在地中和国家这个概念上讲,陶寺遗址就是最早的中国,换言之,也可以叫做最初的中国。
按照西方文明标准,文字是衡量文明的关键标准。直至目前,西方一直认为甲骨文才是中国初步成熟文字的开端,但在陶寺遗址中考古学家却发现了两个文字!
1984年,考古专家发现一只扁壶残片,残片断茬周围涂有红色,上面朱书两个文字(见下图),其中的一个字被确认为“文”,另外一个字却至今未解,专家们有“尧”、“易”、“命”等多种解释,但各有逻辑争议很大。
尽管陶寺遗址只发现两个文字,其中一个还未能解开,但却证实早在甲骨文之前的900余年,中国已经开始使用文字,已经存在了比较成熟的文字,有力驳斥了西方学者“甲骨文之前无文字,只有毫无意义的刻符”的谬论。
然而,这里又带来了一个问题:陶寺遗址的国王是谁呢?
《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汉书·地理志》载:“晋阳本唐国,尧始都于此。”《尚书疏证》:“尧为天子实先都晋阳,后迁平阳府。”《诗谱》:“尧始居晋阳,后迁河东。”
史书上有“尧都平阳”之说,结合陶寺遗址的地理位置,不难确定陶寺遗址的国王就是上古尧帝。古地名称呼也佐证了这一点,太原素有“北唐”之称,目的应该是区别临汾的帝尧首都“唐地平阳”。
另外,陶寺遗址中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中原地区最早的龙图腾、距今4300余年的时间等线索,也将陶寺遗址的国王指向历史上的尧帝。可见,上古神话中的尧帝并非虚构。
当然,陶寺遗址是“最早的中国”的结论,还要在前面打上“迄今为止”这四个字,因为在尧帝之前还有一些上古神话人物,比如炎帝、黄帝等人,他们是不是存在过,是不是建立了都城、有过中央之国的概念等,还需要看进一步的考古发现。
笔者看来,上古神话人物能被史书铭记,可能不是空穴来风,其中部分应该是存在的,只是如今还没有被发现罢了。
为何说"地上文物看山西"?为何说“地上文物看山西”?一、山西是中华文明核心发源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是人类主要活动区域,在襄汾发现的陶寺遗址,被考古专家认定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从先秦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发现共存在这片土地。
二、民族融合与宗教兴盛带来的文物古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晋商崛起,财富聚集,掀起了大兴豪宅、攀比炫富的热潮。四、山西气候条件有利于文物保护。五、山西历史上发生的大规模战争较少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这句话形象告诉我们,山西文物多啊。
201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国务院核定的第八批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包括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
山西有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计79处入选。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公布后,山西共有国保单位531处,稳居全国第一。
山西省历史文化悠久,一直是华夏文明中心地带。上可追溯旧石器时代,后经历尧舜禹和夏商周。经过封建社会数千年的演进,山西文明进程未曾间断,并形成了具有地域显著特征的文化。
山西太原曾是11个朝代的首都,分别是:赵国都城、汉初代国都、西晋太原国都、前秦都城、武周北都、唐北都、前晋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晋北京、后汉北京。
一个朝代建于此,历代统治者肯定会不遗余力大兴土木,对文教方面也会更加重视,所以会遗留很多古建筑、古墓群、关于佛教的石窟等。
我就简单列举山西中外驰名的文物吧:
云冈石窟(北魏)大同市
华严寺(辽代)大同市
佛宫寺释迦塔(辽代)朔州市
悬空寺(北魏)大同市
雁门关(明代)忻州市
五台山(唐代)忻州市
乔家大院(清代)晋中市
平遥古城(西周)晋中市
尧庙(晋)临汾市
关帝庙(隋)运城市,鹳雀楼(北周)运城市等。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云冈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气势雄伟;五台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寺庙群集千年之萃。
太原的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他的母亲邑姜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其中难老泉、宋代彩塑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乔家大院,晋商文化的代表,更是山西民俗文化的典范。
著名的应县木塔,完全是木质结构,没有一颗铁钉。地震、洪水、战火都没有摧毁它,不能不称之为奇迹。
仅举几例,我们就强烈地感受到了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
而能够保留这样多的地面文物,也是与山西的历史渊源、民族融合、富可敌国的晋商、山西的地理形势等都有关系。
一、山西是中华文明核心发源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是人类主要活动区域,在襄汾发现的陶寺遗址,被考古专家认定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从先秦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发现共存在这片土地。二、民族融合与宗教兴盛带来的文物古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山西是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区。两晋时期匈奴人的汉赵,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的北魏,五代时期的沙陀人之后唐,后晋,后汉,以及蒙元帝国等各个政权,他们或是发迹于此,或是在此建都,所以免不了在此大兴土木。佛教的兴盛使得大量的寺庙,造像,石窟被营造起来,具有代表性的云冈石窟以及留存众多的佛寺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晋商崛起,财富聚集,掀起了大兴豪宅、攀比炫富的热潮。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大院、皇城相府为代表的大大小小的宅院得以兴建,并且长期处于有人居住的状态,大多得以完好保存至今。
四、山西气候条件有利于文物保护。山西地处北温带,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山西古建文物多以土、石、木为主材,风格敦厚朴实,细节又繁复精妙,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文物保存。
五、山西历史上发生的大规模战争较少加上太行、中条、吕梁等山岭纵列,黄土高原深沟高台密布,让众多文物得以避免战争涂炭。
除此之外,山西还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曲艺等754项非物质文化项目。
山西人自诩:“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地上文物看“山西”实至名归。
为何说"地上文物看山西"?为何说“地上文物看山西”?一、山西是中华文明核心发源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是人类主要活动区域,在襄汾发现的陶寺遗址,被考古专家认定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从先秦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发现共存在这片土地。
二、民族融合与宗教兴盛带来的文物古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晋商崛起,财富聚集,掀起了大兴豪宅、攀比炫富的热潮。四、山西气候条件有利于文物保护。五、山西历史上发生的大规模战争较少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这句话形象告诉我们,山西文物多啊。
201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国务院核定的第八批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包括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
山西有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计79处入选。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公布后,山西共有国保单位531处,稳居全国第一。
山西省历史文化悠久,一直是华夏文明中心地带。上可追溯旧石器时代,后经历尧舜禹和夏商周。经过封建社会数千年的演进,山西文明进程未曾间断,并形成了具有地域显著特征的文化。
山西太原曾是11个朝代的首都,分别是:赵国都城、汉初代国都、西晋太原国都、前秦都城、武周北都、唐北都、前晋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晋北京、后汉北京。
一个朝代建于此,历代统治者肯定会不遗余力大兴土木,对文教方面也会更加重视,所以会遗留很多古建筑、古墓群、关于佛教的石窟等。
我就简单列举山西中外驰名的文物吧:
云冈石窟(北魏)大同市
华严寺(辽代)大同市
佛宫寺释迦塔(辽代)朔州市
悬空寺(北魏)大同市
雁门关(明代)忻州市
五台山(唐代)忻州市
乔家大院(清代)晋中市
平遥古城(西周)晋中市
尧庙(晋)临汾市
关帝庙(隋)运城市,鹳雀楼(北周)运城市等。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云冈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气势雄伟;五台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寺庙群集千年之萃。
太原的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他的母亲邑姜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其中难老泉、宋代彩塑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乔家大院,晋商文化的代表,更是山西民俗文化的典范。
著名的应县木塔,完全是木质结构,没有一颗铁钉。地震、洪水、战火都没有摧毁它,不能不称之为奇迹。
仅举几例,我们就强烈地感受到了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
而能够保留这样多的地面文物,也是与山西的历史渊源、民族融合、富可敌国的晋商、山西的地理形势等都有关系。
一、山西是中华文明核心发源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是人类主要活动区域,在襄汾发现的陶寺遗址,被考古专家认定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从先秦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发现共存在这片土地。二、民族融合与宗教兴盛带来的文物古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山西是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区。两晋时期匈奴人的汉赵,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的北魏,五代时期的沙陀人之后唐,后晋,后汉,以及蒙元帝国等各个政权,他们或是发迹于此,或是在此建都,所以免不了在此大兴土木。佛教的兴盛使得大量的寺庙,造像,石窟被营造起来,具有代表性的云冈石窟以及留存众多的佛寺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晋商崛起,财富聚集,掀起了大兴豪宅、攀比炫富的热潮。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大院、皇城相府为代表的大大小小的宅院得以兴建,并且长期处于有人居住的状态,大多得以完好保存至今。
四、山西气候条件有利于文物保护。山西地处北温带,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山西古建文物多以土、石、木为主材,风格敦厚朴实,细节又繁复精妙,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文物保存。
五、山西历史上发生的大规模战争较少加上太行、中条、吕梁等山岭纵列,黄土高原深沟高台密布,让众多文物得以避免战争涂炭。
除此之外,山西还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曲艺等754项非物质文化项目。
山西人自诩:“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地上文物看“山西”实至名归。
为何说"地上文物看山西"?为何说“地上文物看山西”?一、山西是中华文明核心发源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是人类主要活动区域,在襄汾发现的陶寺遗址,被考古专家认定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从先秦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发现共存在这片土地。
二、民族融合与宗教兴盛带来的文物古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晋商崛起,财富聚集,掀起了大兴豪宅、攀比炫富的热潮。四、山西气候条件有利于文物保护。五、山西历史上发生的大规模战争较少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这句话形象告诉我们,山西文物多啊。
201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国务院核定的第八批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包括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
山西有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计79处入选。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公布后,山西共有国保单位531处,稳居全国第一。
山西省历史文化悠久,一直是华夏文明中心地带。上可追溯旧石器时代,后经历尧舜禹和夏商周。经过封建社会数千年的演进,山西文明进程未曾间断,并形成了具有地域显著特征的文化。
山西太原曾是11个朝代的首都,分别是:赵国都城、汉初代国都、西晋太原国都、前秦都城、武周北都、唐北都、前晋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晋北京、后汉北京。
一个朝代建于此,历代统治者肯定会不遗余力大兴土木,对文教方面也会更加重视,所以会遗留很多古建筑、古墓群、关于佛教的石窟等。
我就简单列举山西中外驰名的文物吧:
云冈石窟(北魏)大同市
华严寺(辽代)大同市
佛宫寺释迦塔(辽代)朔州市
悬空寺(北魏)大同市
雁门关(明代)忻州市
五台山(唐代)忻州市
乔家大院(清代)晋中市
平遥古城(西周)晋中市
尧庙(晋)临汾市
关帝庙(隋)运城市,鹳雀楼(北周)运城市等。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云冈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气势雄伟;五台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寺庙群集千年之萃。
太原的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他的母亲邑姜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其中难老泉、宋代彩塑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乔家大院,晋商文化的代表,更是山西民俗文化的典范。
著名的应县木塔,完全是木质结构,没有一颗铁钉。地震、洪水、战火都没有摧毁它,不能不称之为奇迹。
仅举几例,我们就强烈地感受到了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
而能够保留这样多的地面文物,也是与山西的历史渊源、民族融合、富可敌国的晋商、山西的地理形势等都有关系。
一、山西是中华文明核心发源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是人类主要活动区域,在襄汾发现的陶寺遗址,被考古专家认定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从先秦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发现共存在这片土地。二、民族融合与宗教兴盛带来的文物古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山西是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区。两晋时期匈奴人的汉赵,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的北魏,五代时期的沙陀人之后唐,后晋,后汉,以及蒙元帝国等各个政权,他们或是发迹于此,或是在此建都,所以免不了在此大兴土木。佛教的兴盛使得大量的寺庙,造像,石窟被营造起来,具有代表性的云冈石窟以及留存众多的佛寺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晋商崛起,财富聚集,掀起了大兴豪宅、攀比炫富的热潮。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大院、皇城相府为代表的大大小小的宅院得以兴建,并且长期处于有人居住的状态,大多得以完好保存至今。
四、山西气候条件有利于文物保护。山西地处北温带,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山西古建文物多以土、石、木为主材,风格敦厚朴实,细节又繁复精妙,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文物保存。
五、山西历史上发生的大规模战争较少加上太行、中条、吕梁等山岭纵列,黄土高原深沟高台密布,让众多文物得以避免战争涂炭。
除此之外,山西还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曲艺等754项非物质文化项目。
山西人自诩:“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地上文物看“山西”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