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
12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Remote Sensing(SCI,中科院分区2区)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科研成果:A Settlement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Approach Using GIS Analysis with Integrated Terrain Data of Land and Water: A Case Study of the Panlongcheng Site in the Shang Dynasty (Wuhan, China)。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青年教师邹秋实博士为论文通讯作者,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刘健锋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
盘龙城遗址地理位置
该文主要是利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遗址田野考古发掘、勘探及调查所获资料,借助相关的空间信息技术对数据加以处理,复原了商代盘龙城聚落的地貌景观,同时将古代聚落景观与现代遗址面貌进行比对,对古今景观变迁过程进行可视化呈现和分析。具体工作包括对陆地区域的堤坝、方形城垣以及地表分布的表土层、文化层予以去除,同时将湖泊区域的湖底淤泥层剔除,进而复原出商代之前盘龙城区域的地貌景观。
在上述地貌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商代文化堆积,方形城垣,即可复原出商代盘龙城区域的景观。结合历史水位变化,将上面两个时期的地貌景观与现代景观进行比较,即可获得“商代之前”—“商代”—“现代”三个时期的地貌景观,为分析盘龙城地区人类活动和考古工作提供了有力借鉴。
地形模型复原技术流程
水下与陆地两方面的田野考古资料为复原商代盘龙城聚落景观提供了重要基础和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运用考古、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技术手段来对商时期盘龙城区域的河湖水位、地貌形态、聚落布局进行模拟和可视化呈现成为了复原商代盘龙城聚落景观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盘龙城商代聚落模型复原图
此项研究对于研究商代盘龙城的功能与性质、商王朝城邑的布局和选址理念乃至商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人地关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审:杨瑞芳
复审:宋启凡
终审:金 君
往期推荐
资讯
○ 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研发人员招聘公告
○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2022年人才招聘公告
○ 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说明
○ 招聘 |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多岗位招聘
会议
○ 第一届中国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三号通知)
○ 《测绘学报》2021年编委会会议在青岛召开
○ 会议通知 | 2021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通知(第二号)
○ 关于第八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再次延期召开的通知
《测绘学报》
○ 新华网专题报道《测绘学报》:面向国家需求,发挥引领作用
○《测绘学报》2021年第11期“智能驾驶环境感知专刊”目录
○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李德仁:测绘遥感能为智能驾驶做什么?
○ 智能驾驶环境感知 | 张攀:通用化高精地图数据模型
○ 测绘学报 | 左溪冰 : 高光谱影像小样本分类的图卷积网络方法
《测绘通报》
○ 室内高精度三维测图新技术
○ 面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型测绘
○ 图像全站仪及图像测量发展与展望
○《测绘通报》2021年第11期目录
《北京测绘》
○《北京测绘》2021年第9期摘要推荐
○《北京测绘》2021年第8期摘要推荐(下)
○《北京测绘》2021年第8期摘要推荐(上)
○《北京测绘》2021年第7期摘要推荐(下)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1期重点论文推荐
○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2期摘要推荐
○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4期摘要推荐
○ 摘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10期佳文推介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9期佳文推介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第11期佳文推介
○ 专刊征稿:社会感知与地理大数据挖掘(征稿中)
《测绘工程》
○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4期摘要推荐
○ 摘要 |《测绘工程》2021年第6期摘要推荐
○ 测绘教学 | 后疫情时代“线上 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以测绘类课程视角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5期摘要推荐
○ 摘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4期摘要推荐
○ 摘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年第3期摘要推荐
○ 火卫二地形地貌探测综述
《卫星应用》
○ 摘要 |《卫星应用》2021年第9期摘要推荐○ 摘要 |《卫星应用》2021年第8期摘要推荐○ 摘要 |《卫星应用》2021年第7期摘要推荐○ 综述 | 北斗系统应用趋势分析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LiDAR专刊发布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第一次编委会会议顺利召开
○ Special Issue on New LiDAR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 Stefano TEBALDINI et al.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精选论文
《Satellite Navigation》
○ [综述]| 高扬教授:GNSS智能手机定位:进展、挑战、机遇和未来展望| SANA佳文速递
○ 熊超教授:地磁暴期间夜间低纬电离层和赤道等离子体不规则体| SANA佳文速递
○ 徐元博士:面向有色测量噪声下UWB/INS组合行人导航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 SANA佳文速递
○ 杨飞博士:GNSS天顶对流层精化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SANA佳文速递
○ 牛小骥教授:用半解析法分析GNSS/INS在铁路轨道测量中的相对精度| SANA佳文速递
《自然资源遥感》
○ 《自然资源遥感》入驻“智绘科服”融媒体平台!
○ 《自然资源遥感》征稿:“海岸带空间资源及生态健康遥感监测”专栏
《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入驻“智绘科服”融媒体平台!
○ JGSA国际期刊2021年第5卷第2期论文摘要
武大首颗学生自研微纳卫星成功发射,研发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坎坷?
此次成功发射的“启明星1号”微纳米卫星由武汉大学航天科技研究院主导。由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珞珈实验室等空天信息相关单位合作,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相关中国科学院光机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陕西长岭华远空天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珞珈伊云光电有限公司。
武汉云成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关系院参与研发,全星重量19kg,配备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相机,分别提供32光谱段高光谱影像、 获得8光谱段夜光图像和红外遥感图像,是我国首个可见光高光谱和夜光多光谱多模可轨道编程微卫星,业务执行后“启明星1号”是启明星系列星座规划的首颗卫星,该星座规划为多颗莉莉此次发射成功的“启明星”。
他其实也是以在校生为研发主体的微纳卫星,是武汉大学遥感学科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举措,这个星球的研发历时两年,有50多名学生参加了设计、研发和测试。 卫星研制成功为武汉大学等单位推进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交叉、培养遥感领域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国内外遥感相关专业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航天教育实验平台。
“微纳米卫星”是指体积和重量小的卫星。 “启明星一号”是我国首颗可见光高光谱和夜光多光谱多模轨道可编程微纳卫星,全星重约19kg,配备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相机,可获取高光谱、夜光和红外遥感影像,“启明星一号”从2019年9月开始研制。为培养遥感领域复合型人才,项目从研发之初就决定让学生当主角。
以上的回答,是我个人的想法。
武汉大学“学生造”卫星成功发射,这群学生们有多厉害?
最近,两位学生成功地制作了卫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获得了很多荣誉。 据悉,中国第一颗由中学生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丰台少年1号及少年梦1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搭载长征11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设计师是南航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刘上从设计制造调整了研发。 都是这个大学一年级学生自己完成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0后学生刘先生在疫情期间自学在线课程,自主设计制造固体火箭后成功发射和回收。
接下来介绍火箭的基本构成情况。 火箭的零件由紫外线硬化性树脂、聚碳酸酯、碳纤维制成,高约96厘米,直径9.5厘米,重约3.1公斤。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两名参与者,他们全力进取,最终双双取得金奖的好成绩。 他们参与设计制作的“少年星”原型卫星,将刻上他们的名字,于今年上半年发射。 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六个青少年参与卫星研制并顺利发射的国家。
这位同学每天也为广大大学生们树立了好榜样。 迷迷糊糊无所事事。 还是努力取得成绩? 我想大家心里都要数,各位大学生,未来是国家的支柱。 人民的脊梁。 希望我们能一起珍惜时间。 为了取得一些成果而努力。 1月16日至21日,海南文昌举办“少年微星创客特训营”活动专区,进行“少年星”原型星的研发。 东莞科技馆作为广东地区唯一的代表队参加造星,在全国31个代表队近百名同学中,东莞胡政和夏闻天两位选手表现出色,双双获得金奖,东莞科技馆也被授予“少年星”原型样星联合研发单位牌匾。
我是同一个大学生。 有人努力学习,努力研究。 有些人只知道躺在床上睡觉,刷嘀嗒。 我真的必须反省自己。 青春只有一次。 大学四年来再也不重新开始了。 所以我觉得大家大学真的很努力。 “中国少年微星计划”面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卫星功能创意,通过专业研发和检测,将世界上第一枚名为“少年”的立方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到太空。 总体规划分为“创星、造星、发星、亮星、观星”五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