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3月2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水师“经远舰”至死不降,沉入海底;2018年,联合考古队开展专项调查,证实辽宁大连庄河海域一艘铁质沉船残骸为经远舰。此项考古发现获得今天刚刚公布的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远”字铭牌
“经远”木签牌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表示,“经远舰”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首次发现了北洋海军的舰铭牌,并首次明确了其材质、工艺及安装方法。甲午海战是木质风帆战舰被蒸汽机装甲战舰取代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经远舰”是德国设计制造的装甲巡洋舰最早实例之一。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海军发展史和世界海战史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潜水员入水
项目领队周春水工作照
“经远舰”项目负责人周春水介绍,“经远舰”遗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黑岛老人石海域。2014年夏,水下考古队依据资料线索与磁力仪物探数据,在该处发现一艘铁质沉船残骸,并推测很可能为中日甲午海战时沉灭的“经远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7~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开展庄河铁质沉船遗址专项调查工作,最终证实为甲午海战北洋海军沉舰——“经远舰”。
经考古确认,“经远舰”沉灭后遭受长期破拆,底舱已被抓损殆尽,由于舰体翻扣,底舱上面的生活舱室及甲板上的武器装备反而保存下来。由于舰体前后倾斜,舰体最前端已破坏到生活舱,舰体后半部的生活舱未遭到破坏,舱室甲板还有保留。
玻璃保存完好的舱室舷窗
残存的铁甲堡舰体外壳
本次调查提取铁、木、铜、铅、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质各类遗物标本500余件,种类丰富。包括锅炉、舷窗、舱门等舰体结构;毛瑟步枪子弹、转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47毫米炮弹等武器装备;以及锉刀、扳手等修理工具;鞋子、皮带、烟袋等个人物品。此外,遗址中还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 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为海战爆发前而紧急添置的武器。
“经远舰”由德国伏尔铿(Vulkan)船厂建造,1887年底回国后编入北洋海军,管带(舰长)林永升。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经远舰”遭到日军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围攻,全舰官兵在管带林永升的率领下毫无惧色,奋勇接战,至死不升降旗,战至最后绝大部分官兵与舰同沉,少数人员因游至老人石得以幸存。
其他获选的考古新发现还有:广东英德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
发布会现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现场“向大家报了一个账”,2018年国家文物局共批准955项考古发掘,其中有212项是主动考古发掘,也包括21个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实习。这些发现有不少就是“考古中国”的新成果,有的是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的重要考古新发现,更有一些是在被犯罪分子盗掘后所进行的抢救性发现。“商周时期的不少新发现都是‘劫后余留’,这些新发现让我们切身的感触到‘盗墓’对国家历史文化的毁坏,是根之伤,是心之痛。”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一百多年了,甲午战争被日本打掉的经远舰归来!人虽亡,魂犹在
1885年,中法战争进入最重要的一年,台湾巡抚刘铭传死守台湾,在 淡水等地击败法国舰队 的进犯,从而使法国没有攻陷台湾。而陆地上的战争,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冯子材率军在 镇南关对抗法军 ,年近七十的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与法军展开惨烈的拼杀,最终将法国军队击退。
镇南关战役的大捷和台湾防守成功的消息,让国内很多有志之士看到了希望。但慈禧太后担心战争胜利会导致国内主战势力的大增,就提前向法国求和并签订《中法新约》,使得中国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的失败,让李鸿章感叹北洋海军缺乏良好的军舰,于是,李鸿章就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两只军舰,这便是后来北洋水师最有名的两只舰队“经远号”和“致远号”。
1887年,经远号下水成功,并跟随“致远号”一起回国,加入北洋水师。 李鸿章在丁汝昌的陪同下,登上定远号的军舰,久久注视这些自己苦心经营十余年的舰队,感叹中国终于有了一支匹敌列强的近代海军。
1894年9月17日,野心勃勃的日本企图占领中国的威海, 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与日本联合舰队狭路相逢,中日黄海海战就此打响。
战斗进行到下午三点三十分,“致远”舰右侧鱼雷发射管被日本舰队击中,引起大爆炸,邓世昌及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致远号沉没后,济远号、广甲号临阵脱逃,所以,日本军舰围攻位于北洋舰队右翼阵脚的经远号。管带林永升临危不惧,指挥全舰,奋勇抗御,以一抵抗四艘日本军舰。
战斗到四点四十号,经远号已经身中数弹, 经远号 最终在四艘日舰的围攻下,在 庄河黑岛南老人石海礁附近沉没, 林永升及全舰231名官兵壮烈殉国。
一百多年过去了,2018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一起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
经过两个月的搜查,考古队对一艘沉船残骸进行一系列的核查,最终确认了这是甲午海战沉没的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
时隔124年,经远号终于重见天日,此次考察清理出铁、陶瓷等材质各类遗物标本500余件,还有毛瑟步枪子弹、左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47毫米炮弹等武器装备。
更加令人痛心的是,在考古过程中中发现了很多的经远舰将士遗骸,英雄为国捐躯而不能归土,甚至没有留下名字,我们所做的,只能把这些英雄的遗骸安葬在林永升塑像附近,让他们葬在一起。
北洋舰队的悲惨,不是他们的敌人太强大,而是清王朝内部的勾心斗角,更加令人愤怒的是,还要面对自己人的嘲讽。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国,还有不少当权者把脏水泼到他们自身上,给他们安上各种“污名”。安上“聚众赌博”、“纪律太差”等各种的“污名”,训练了十多年,结果还是打不赢日本,归根原因就是朝廷给足了支持,是北洋舰队自己不行。光绪皇帝伤心不已,随后亲自题写挽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为北洋舰队正名!
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海军已经今非昔比,但“经远号”的重见天日,提醒着全体中国人: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内蒙古武川坝顶北魏祭天遗址带来什么?
内蒙古武川坝顶北魏祭天遗址坝顶遗址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坝顶村西南约1公里处的大青山蜈蚣坝坝顶之上,分布范围约1万平方米。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申报国家文物局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对该遗址开展了正式考古发掘。发掘中,布10米×10米探方100个,两年共发掘1300平方米。发掘区选择在遗址中部与东南部,初步搞清了遗址的建筑结构,自内而外由祭坛、内辟雍、内垓、外垓、外辟雍等五部分组成。祭坛房址内部出土有北魏时期的陶器、石器、铁器等,另在内环壕底部堆积中,出土了用于祭祀的动物骨骼,主要是马、羊的头骨和肢骨,初步鉴定有12匹马、两只羊的个体。
遗址的发掘及其性质内蒙古武川坝顶北魏祭天遗址的发掘及其性质认定,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祭天遗存的空白。作为拓跋鲜卑的龙兴之地,北魏盛乐旧都的考古学研究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坝顶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为之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每个年度举行的在全中国范围内评选当年重大考古发现的一项活动,始于1990年。其评选标准要求符合国家文物局的报批手续,并保证发掘质量,发掘内容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为中国考古学科提供新的内容信息及新的认识。
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标准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评选年度在中国境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调查等项目,可将相关资料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中国文物报社),将自动获得参加初评资格。
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特点一是从年代上看跨度很长,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一直到我们近代的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号装甲巡洋舰)水下考古调查。
二是地域广泛,西边到新疆,南边到广东。
三是内涵多,有古代人居住的遗址、城址,还有墓葬。例如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了规模宏大、布局复杂的大型聚落遗址,发现了丰富的铜、铁冶炼相关的遗迹遗物,是新疆史前独一处有明确冶金证据链的遗址,对中国新疆及至中亚史前冶金考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证据的重大发现,将人类对燃煤的使用历史上推千余年,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增添了重要的科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