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基于历史和现实、着眼全局和长远,充分肯定了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成就,并就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提出4点要求。这在新中国文物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也为新时代中国考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9月28日,《中国文物报》刊发文章《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回眸 步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多位来自不同岗位、拥有不同身份的“考古人”撰文谈及一年来中国考古界的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些文章、发言中,多位考古业内人士介绍了相关考古机构提级、扩编的信息。
例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提到:“会同中组部、中编办推进考古机构队伍建设,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成立,四川、陕西等各地考古机构加编、提级,行业力量不断壮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也介绍:“除国家级考古研究机构外,地方考古研究机构和高校也积极行动,各地文物考古机构纷纷增编,考古队伍不断壮大,不少一度被撤并整合的省、市、县文物局接连挂牌回归,古代文化遗产的发掘、研究、保护和利用得到了有效保证。”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提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纷纷加大对考古工作支持力度。多年来制约考古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如考古机构人员编制紧张、高研指标少、考古人员待遇较低等)有很多正在解决之中。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使中国考古学如保养好、加满油、开足马力的汽车,风驰电掣,飞奔向前。”
来自文物大省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表示:“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所的人员编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增加。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来自另一文物大省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透露:“2021年6月,陕西省委编办批复同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加挂陕西考古博物馆牌子,增加事业编制105人,现共有事业编制235名,未来将按照 ‘院馆一体’的组织构架,承担‘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修复与保护、博物馆展示与利用’三大核心职能。”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澎湃新闻 岳怀让
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编制岗位缘何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
编制虽然待遇好、不用担心会被辞退,但是地区偏远的编制岗位却也很难受到大家的喜欢,尤其是西北地区风沙较多、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更难以受到大家的欢迎了。在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时,就算考上了这些地区的编制也会选择放弃,所以敦煌考古岗位的空缺也大多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的。
此外敦煌考古岗位招取的学生只能是考古相关专业的学生,但是在国内各大高校该类型专业的开设并不多,招的学生人数又是十分有限。如果这些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够留在大城市,薪资待遇也相对不错,那么他们就不会选择敦煌这种工资仅有3000且需要经受沙尘风暴等恶劣环境的岗位了。
此外兰州和敦煌都属于西北地区,但是有些人宁愿去兰州赚取收入较少的工作,也不愿意去敦煌这种环境封闭、工作场合恶劣,没有人员沟通的地方,并且该岗位争取的学生必须是相关专业的各大高校。而且年龄必须控制在35岁以下,这样一来年轻人就很难会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去追求薪资少难以养家的工作。考古专业工作的特殊性,也导致这一编制在招聘人才上有较大的限制,考古一直以来都是专业中的冷门在找工作的时候,这些专业的学生也很难找到对口工作,想要找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是十分困难的。敦煌这一岗位并不属于这样的待遇,所以考生有如此抉择也是十分正常的,毕竟大家都想找一份好工作,又不用担心薪水以及养家问题,如果不是对考古极其热爱,那么这个专业可能仍然会面临招不到人的近况。
有些省份为了减少像敦煌编制的情况在人才的培养和招聘上选择了订单式的方法,这样在企业招聘人才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输送的方式,让各大高校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去心仪的岗位工作。这样的实践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有专业性、实操性,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掌握,在实践上也能够更加符合岗位上的工作与要求,并不会出现厌烦或者面试上了,但又不去的情况。
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报考人数持续降低,考古专业的发展前途在何处?
在相关视频中,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晓刚表示,由于今年各地省级考古研究所增加了很多编制,导致愿意来敦煌的应聘者更少。一个招聘名额,在报名时有五六个人应聘,毕业院校都很不错,但最终全都弃考,相关名额也被浪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