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百年中国考古「中国下一代空间站」

历史趣闻     2023-7-12     点评:26举报

640

640

原标题:

远古文化 现代乐章

——探访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赵力文

100年前,渑池县仰韶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成了仰韶文化发现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100年后,一座占地约2800亩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呈现在世人眼前。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10月17日将在三门峡市举办,仰韶村也将再次汇聚世人目光。

盛会开幕在即,记者走入仰韶村,感受仰韶文化的魅力。

新馆呈现大格局大气象

远处韶山如黛,道路蜿蜒,来到仰韶文化博物馆,这里正紧张施工中,工作人员正忙碌着布展。

“针对原馆面积不大、陈展落后等问题,我们投资3000万元进行重新升级布展。”渑池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侯建星介绍,虽然博物馆面积没有增加,但要有大格局大气象,更加重视外延性、科普性。

新馆东侧,正在矗立起一座全长106米、高4.5米的1921年—2021年百年考古历程红砂岩大型雕塑墙。从雕塑墙南段起始,中国考古100年历程画卷徐徐展开——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192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群、1928年安阳殷墟等。这些内容来自中国考古学会在160余家遗址中评选出来的70个对我国百年考古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640

中国现代考古第一铲所在地 用雕塑复原1921年安特生等人仰韶村第一次考古发掘场景

640

雕塑群像复原仰韶村第二次考古发掘场景

1921年10月,颇具传奇色彩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来到仰韶,绚丽的彩陶在封埋5000年后重新光耀世间。中国有了第一个史前考古学文化——以仰韶村命名的仰韶文化。中国考古学从仰韶启程,逐步建立起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

仰韶文化博物馆馆长崔强介绍,重新布展按照“仰韶和她的时代”为主题,分为3个展厅,考古圣地、文化坐标、黄河儿女、最早中国、世界的仰韶5个部分进行全新布展。为了增加博物馆的科普性,还专门设置了考古书房,各类考古书籍可供翻阅。

仰韶村遗址公园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模拟体验区等景点串联起来,成为展示仰韶文化的重要窗口。

第四次发掘打破了“仰韶村没有多少东西”的说法

640

仰韶村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

去年以来,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同时,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同步进行。2020年8月22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渑池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启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发掘受到广泛关注,入选2020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如果没有第四次发掘,回望百年,我们会觉得非常遗憾。”侯建星说,过去考古界人士普遍认为,仰韶村只是仰韶文化发现地,原址已没有多少东西。但这次发掘把这种说法打破了。发掘中,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已对外公布了几项重大发现——在房屋建筑遗存发现了用陶粒、料礓石等做成青灰色类“混凝土”地坪、红褐色涂朱草茎泥墙壁等,在尖底瓶中获取了酿造谷芽酒和曲酒的证据,在墓葬土壤中检测出丝蛋白微痕迹。

640

两人雕塑再现仰韶村先人饮酒的场景

凭此想象,5000年前的仰韶人喝着美酒,穿着丝绸,住着“混凝土”房屋……在仰韶文化博物馆新的布展中,也将对外展出第四次发掘出土的“混凝土”、权力的象征物玉钺、交错平行线彩陶罐等文物。

在第四次发掘现场,记者看到考古探方上已经建了大棚,工作人员正在小心清理现场。负责现场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李世伟说,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现了猪、狗、兔子、鹿等动物骨骼,还在一个灰坑里发现了数具人体骨骼,人骨土样中检测出了丝蛋白,可能存在丝绸实物。这些人为什么会集中葬在灰坑中,是战争还是瘟疫?都有待考证。这次发掘极大丰富和加深了对仰韶村遗址的了解和认识,为多学科多技术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宝贵材料,将填补仰韶村遗址百年来多学科研究空白。

1921件高仿彩陶集中展示,仰韶文化研学基地正在建设

640

刘新安和他的团队集中高仿烧制仰韶文化彩陶代表作品

三门峡市仰韶文化(彩陶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河南仰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被誉为“彩陶痴人”,20年来他致力于仰韶彩陶工艺复原和研发,让彩陶艺术再现仰韶文化之光。2019年6月以来,他和他的团队忙碌着一项文化传承工程,集中高仿烧制六套不同时期、不同特点、不同类型、不同纹饰的仰韶文化彩陶代表作品,每套1921件,并将捐赠给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仰韶文化博物馆等单位。

由于历史原因,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收藏在各处,相当一部分彩陶甚至保存在海外博物馆。刘新安说,他们集中仿制彩陶也正是为了让国内外爱好者能有个集中感受仰韶文化的地方,“这些神秘的、神奇的、奇妙的纹饰,正是仰韶文化的魅力。”

远古文化,正在奏响现代乐章。

编辑:赵力文

百年中国考古「中国下一代空间站」

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在郑州面向公众展出,有哪些代表性文物?

       在9月4日,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在郑州面向公众展出。这一个展会中向公众展示了中国考古百年以来的代表性文物,展示了我国考古事业发展这百年以来的傲人成就。

       在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中,代表性文物非常多,比如说: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有彩绘陶人面鱼纹盆、有马家窑彩陶、有二里头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也有良渚神人纹玉琮、还有红山文化玉猪龙等等。

       其中,代表性文物比如说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这是出于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宝贵文物,通过这一个文物,有助于我们来了解当时的文化,在古蜀人的心目中,金已经作为象征着身份的器具,代表着有着特殊身份的人,也能看出在这一个文物背后浓郁的古蜀文化。

       还有备受关注的彩绘陶人面鱼纹盆,这是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历史悠久,在陕西半坡出土,是我国非常珍贵的文物,有着无价的历史研究价值,当时制作的彩绘陶人面鱼纹盆已经能凸显我国新石器时代人们的高超工艺技术。

       以往这些国家宝藏只能影像资料和教科书上看出来,这些国家宝藏中是在2021年评选出来的100处大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其中,包括了5处旧石器时代、 33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25处夏商周遗址、37处秦汉及以后遗址。这些文物非常难得,可以在公众面前展出也是不容易,这背后要非常多考古工作人员的努力,才能将这些出土的文物要非常多考古工作人员的修复之后才可以对公众开放。

  

百年中国考古「中国下一代空间站」

西藏夏达错遗址发现8000年前磨制石针,这一发现有何价值?

相信有不少朋友对于古代的历史都是非常关注的,特别是在考古的过程中有一些新发现,总是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最近一段时间在西藏下达错遗址就发现了8000年前磨制的时间,这样的一个发现对于我国的考古来说,无疑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并且也有着特别大的意义。

考古的整体过程无疑是非常枯燥的,并且也需要耗费非常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古人员们的不断努力,最终才能够获得一些成果,而在获得了这些成果之后,通过对于我们的发现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让我们对于古代人的生活和习惯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也是我们考古的一个重要意义。


这次在青藏高原考古的过程中发现了8000多年之前的磨制时间,可以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过这样的发现,我们首先可以确定在青藏高原8000多年之前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居住,并且这些居住的人在生活之中已经开始逐渐的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而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就能够明白,当时已经进入到了石器时代之中。

通过以上的了解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生态环境,以及当时的地壳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都能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能够让我们对于地球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确定人类的发祥地到底有哪些地方。

而随着这次的发掘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所以现在的考古人员也都充满了信心,对于接下来的发掘也都充满了热情,我们也相信随着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发掘出越来越多有价值的线索,这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的历史能够起到很大的提升效果。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金石文物考古的各自含义,金石文化意义

金石文物考古的各自含义,金石文化意义

历史趣闻阅读:431   点评:23
探秘淹没在千年积雪下的诺亚方舟

探秘淹没在千年积雪下的诺亚方舟

历史趣闻阅读:7351   点评:232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268   点评:182
九星连珠是什么现象:九星连珠多少年一次(图)

九星连珠是什么现象:九星连珠多少年一次(图)

历史趣闻阅读:8942   点评:206
江苏出土明代不腐女尸「江苏发现明代不腐女尸面容清晰皮肤有弹性为何会百年不腐」

江苏出土明代不腐女尸「江苏发现明代不腐女尸面容清晰皮肤有弹性为何会百年不腐」

历史趣闻阅读:479   点评:12
王安石变法后他的境况是怎样的?变法成功了吗

王安石变法后他的境况是怎样的?变法成功了吗

历史趣闻阅读:9633   点评:161
梦华录2021年古装剧,考古专家发现千年皇帝

梦华录2021年古装剧,考古专家发现千年皇帝

历史趣闻阅读:480   点评:18
宋朝的奇闻异事,宋朝的奇闻怪谈

宋朝的奇闻异事,宋朝的奇闻怪谈

历史趣闻阅读:2248   点评:79
和珅有什么秘诀让乾隆如此宠信他,朱珪与和珅的不同之处

和珅有什么秘诀让乾隆如此宠信他,朱珪与和珅的不同之处

历史趣闻阅读:11376   点评:83
为什么美国和日本从来不考古,日本不考古的原因

为什么美国和日本从来不考古,日本不考古的原因

历史趣闻阅读:499   点评:12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