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猾)
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 (跟从)
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 (看,视)
42.积薪其中 (柴草)
43.又数刀毙之 (杀死)
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 (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 (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
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
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
53.只使坠 (纵使,即使)
54.充塞四虚 (四方)
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56.国人道之 (讲述)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
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
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
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指子女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文章 的义理
今义:文章的意思
3.去后乃至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7.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用
8.不亦君子乎
古义: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9.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10.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11.饭疏食,饮水
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12.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13.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三
14.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精力集中 今义:安静、不嘈杂
15.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不安全
16.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缓慢
17.少时
古义:稍微 今义:数量小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19.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20.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21.身亡所寄
古义:依附,依托 今义:寄托
22.因往晓之
古义:告知,开导 今义:知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句及文言文常考点
★ 初中文言文知识小结
★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梳理
★ 初一上册语文古文知识点归纳
★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大全
★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文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修辞手法、文言文常考点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富人是从穷人那儿来的,知识是从无知那儿来的,幸福是从苦难那儿来的,跌下是从爬高那儿来的,自尊是从羞辱那儿来的,自主是从依从那儿来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总结 七年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对子 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
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 大雪 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 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 爱好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 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 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四、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 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六、 成语 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 句子 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 方法 ,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 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一、【课题解析】
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理解:
1、一词多义 “以” “成”
2、古今异义“险” “穷” “去”
3、词类活用
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明确。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非志无以成学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 句子: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四、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六、文意理解:
1、 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按照 议论文 的结构理解 文章 ,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 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 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八、积累成语、名句: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宁静致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句及文言文常考点
★ 初中七年级语文复习计划归纳
★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
★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大全
★ 初中语文40个文言文常考实词
★ 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教案